2023年2月思緒

1

羅素說:這個世界的問題在於,聰明人充滿疑惑,而傻子們堅信不疑。

世上的好多事情,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釋得清,也並非像頭腦簡單,二極管思維的人想像得那麼簡單:非黑即白,非白即黑。

許多事情從不同的視角考察,會讓人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結論,但是總有一些結論相對最不差,相對最不差,這就是人們能夠追求得到的東西。因此人需要從不同的視角,對事物的優劣進行比較。

而且,在社會科技與生產力發展,物質富裕程度不同的時期,人們對於有些事情的是非標準也會發生變化。

所以對於那些不學無術,整天雞湯視頻,不看優質書,感性少思,卻動不動就用十分肯定口吻評判世事的人,對於那些動不動用“肯定的”,“確定的”,“毫無疑問”這樣的定語,對於一些複雜事情妄下結論的人,清醒者需要保持足夠的警惕,不要讓這些人的激進、衝動、無知和輕率把自己帶到溝裏。

2

男女雙方在貧窮或其中的一方貧窮時,兩人之間的衝突,一般更多地體現在物質上的衝突,並且物質上的衝突與合作可以暫時掩蓋三觀的衝突。

但是當雙方走向富裕時,三觀上的衝突就開始浮出水面,當衝突嚴重時,會成爲相互關係的主要障礙。

在一對個人條件不佳的夫妻都處於貧困潦倒境地時,不管兩人三觀如何差異嚴重,雙方十有八九能夠爲了抱團取暖而相伴到老。

但是當雙方或者其中一方變得富裕後,雙方三觀的嚴重衝突,十有八九無法讓兩個人白頭偕老。

3

這個世界上,值得欣賞的,是那些憑藉自己的創造、發明、技術、技能、知識、思想、藝術和審美獲取收益的人,令人不恥的是那些非但自己不學無術,遊手好閒,還要妒賢嫉能,以打擊優秀和先進爲愛好樂趣,爲致富之道的人。

4

生活中,需要對那些知識淺薄,裝不進新的知識,學不會任何技能,卻善長滿口正義,誇誇其談,巧言令色,光說不練的人保持警惕。

有這種作派的人,往往一開始希望用少量的付出,或者動口不動手,說話不勞心,來獲取額外的收益。

在條件和時機成熟時,如果遇到搶奪別人家的私有財產,這種人在貪慾和嫉妒心理的驅使下,大概率地會衝在前頭。

因爲在這種不能憑藉自己實力和腦體勞動喫飯人的眼睛裏,根本沒有“羣己權界”的概念,他們相信“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如果他們的首次搶劫成功,接下去他們會產生“如果一個人夠狠,敢於冒險,那麼全世界都是自己的”錯覺。

5

所謂的媚俗就是不經過自己的認真思考和判斷,無條件地認同並追隨大多數人的觀念、行爲、習慣和偏好。媚俗的人不會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

媚俗的人生活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大多數人或者周圍人看齊。大多數人想什麼,自己也跟着想什麼,社會流行什麼着裝風格,自己便追求什麼着裝風格,大多數人熱衷於做什麼,自己也去做什麼,周圍人不做什麼,自己也不會去做什麼,衆人喫什麼,自己也跟着一起喫什麼,大多數人擁有什麼,自己就是家裏砸鍋賣鐵,也要擁有什麼,大家崇拜什麼,自己也跟着崇拜什麼。

但是對於實實在在的個人健康和生活保障,對於真正的知識和專業技能等,媚俗的人卻懶得上心,懶得在上面花費功夫。因爲從長計議的遠水,永遠救不了急功近利和自我表現的近火。

因爲媚俗,所以這些人常常“笑人貧,嫉人富”,周圍的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除了遙遠的地方,附近沒有一個人能夠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欣賞和尊敬。

這也是這些人因媚俗而水到渠成的待人接物方式。因爲從個別人相對於大多數人的貧困與匱乏中,他們可以短暫感受到自己的幸運或優秀。但是從別人的充實或富足中,他又會感受到自己因匱乏而需要急起直追所帶來的壓力,因此忿忿不平,心生嫉妒。

6

對人生缺少深刻體驗、思考與感悟,身上沒有藝術情調,讀書少,或者只喜歡讀聽上去舒服的膚淺文字的人,不論他們看上去多麼端正或美麗,由於內心缺乏一種透悟、勇氣、情調與達觀,他們在舉手投足,言論談吐之間的吸引力,自然就不及那些有思想深度的人。

另外,一個人的深刻體驗和人生感悟,並不一定和他的經歷成正比,一個人經歷了許多事情,卻不用大腦去反省與思考,加上他的心靈未經過科學理性精神和藝術人文的薰陶,那麼就與沒有經歷這些事情相差無幾。

7

像鳥兒般飛出籠子,就意味着需要承受自我探路,自我覓食,自我選擇的不便和辛苦,所以不少人寧可替他人打工,或者寧可被體制化,享受着委託他人代替自己思考並作出選擇的省心省力,這也就是貧窮的大鍋飯能夠吸引部分人的深層次原因之一。

8

人生就像一隻杯子,知識和觀念就像是水。

水如果太純淨,沒有一點微量元素和其他營養成分,那麼即使將杯子倒得再滿,也養不活魚類和其它水生物。

但如果水是髒水,那麼即使倒得再滿,同樣養不活魚類或其它水生物。

如果杯子是空的,那麼就要防止別人往裏面倒髒水。

如果杯子中已經充滿了髒水,那麼爲了能夠重新養魚,就要倒入比空杯時候多得多的富含營養的正常水,就需要付出額外的代價,才能把其中的髒水漸漸替換和稀釋,使其成爲富含營養的水。

9

從不同部位擠牙膏,還確實跟一個人的三觀或多或少有着關鍵。

中間擠牙膏的人,一是做事比較不拘小節,有些大大咧咧。二是審美上比較簡單粗暴。

從底部開始擠牙膏的人,一是做自己看重的事仔細嚴謹,懂得按部就班。二是審美上比較精緻且精雕細琢。

10

ChatGPT聊天機器人推出幾個月了,據說這款人工智能聊天工具的厲害在於,它有着不斷學習和進化的能力,可以代替人們從事許多腦力勞動,比如總結比對公司財務報表,寫故事,寫計劃,寫畢業論文等。

它的成功主要是憑藉自己海量的信息庫存,憑藉自己出類拔萃的算法和算力。可以替代許多以記憶、索檢與綜合等爲主的腦力勞動。

我想它不能取代的,是那些創造性的腦力勞動。有創造性並不斷學習的人,應該不會長期失業。

11

起重機和挖掘機的出現,讓許多平時不鍛鍊的人的肌肉退化,那麼ChatGPT這樣的人工智能聊天工具,是不是會讓許多本來就懶得思考判斷的人,智商和智力進一步退化?、

好在起重和搬運機械等的出現,並沒有消除所有人對健身和運動的熱愛。同樣,ChatGPT這樣的人工思考聊天工具的出現,也並不能阻止所有人對於深度思考的熱愛。

今後的世界,或許嚮往健美強壯的人更加健美強壯,甘於虛弱的人更加虛弱。追求智慧博學的人更加智慧博學,偏好糊塗簡單的人更加糊塗簡單。

人工智能,是否將因此成爲人類智商進化的拐點。

12

要想人一點不跟他人攀比,則是不真實也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人活成了只有和他人的攀比,那麼也十分失敗與可悲。

如果一個人,整天跟別人,尤其是周圍俗人攀比來攀比去,那麼生活就變了味道,就會茶不清純飯菜不香,就會天空發灰,鳥兒不唱,綠葉低垂,花兒枯萎,溪流沉默,江河結冰,甚至聞不到香皂和洗髮水的味道。

山外青山樓外樓,世界上總有你比不過的人,比不過的方面。

爲了和大多數人攀比,尤其是物質上的攀比,放棄了自己的特色和長處,則更是天下第一大的蠢事。以己之短逐人之長,則永無如願的可能。

人最需要攀比的,是自己的過去和昨天,只要今天比昨天的自己有所進步,而不是倒退,那麼就是在過着有意義的生活。

攀比只是促使自己進步和走向幸福的手段,萬萬不能當做是目的。將攀比當作目的的人,實際上在輸掉自己的一生。

13

有人評論說:“世上絕大部分基礎原創發明都是玩岀來的。所以,自由和由此產生的市場經濟纔是最大的第一生產力”!

是啊,牛頓劃時代的,改變人類社會運行方向的主要發明創造,包括二項式定理、微積分、顏色理論和萬有引力定理,都是在他回到家鄉躲避鼠疫,在別人看來可以無所事事的那兩三年構思或發明的。

如果牛頓吃了上頓沒下頓,爲生活早出晚歸,朝六晚七,那麼除了微積分同樣可以由萊布尼茲發明外,世界上的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甚至今後的星際旅行,可能至少要晚二三十年。

14

叢林邏輯和市場邏輯,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邏輯。叢林邏輯講究敵對、鬥爭、搶劫、詐騙、關係和單贏。市場邏輯遵循合作、協商、交換、誠信、契約和共贏。

在資源匱乏,理性缺失,法治不彰的地方,容易流行叢林邏輯。在資源豐富,理性張揚,法治完善的地方,容易推廣市場邏輯。

但理性不是理智,理性和理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理智常常受制於眼前利益,理性在乎精神上的通透,對於人類知識和地底層邏輯的信仰,在乎人的長遠利益。

15

這個世界上,許多看起來是無用的知識,才恰恰是可以被人長期使用,讓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反而是那些看上去有用的知識,往往如曇花一現,很快被歷史長河淘汰。

所以急功近利的人永遠爲了趕潮流而奔忙,相比之下,那些長期主義者,往往能夠在長久時光的堅持中脫穎而出。

16

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兩性之間交往的深淺,除了三觀相合外,還取決於雙方在相處時,他們心中的“期望場景”是否獲得數量足夠多,面積足夠大的交集。

雙方的“期望情景”配對和實現得越多,兩個人之間的吸引力就越大,親密程度也就越高,關係越是能夠長久。

那麼什麼叫“期望場景”呢?比如小趙希望和小張牽手一起在海邊沙灘上漫步,清晨看日出,傍晚看日落。這就是小趙的“期望場景”。如果小張也是這樣想的,那麼這也是小張的“期望場景”。在這件事情上雙方的期望場景相同,雙方的關係就能加分。

如果共同的“期望場景”多到一定程度,並且大多能夠實現,那麼雙方的關係十有八九能夠越來越緊密,越來越難以捨棄。

有人可能會問:照你這麼說,物質不需考慮了嗎?當然不是,因爲許多期望場景,需要用物質條件來滿足的。

當然,也有兩個人之間許多共同的期望場景,是以精神方面追求爲主,不需要用太多的物質去維持,那麼就說明這種關係純粹度較高。但是在目前的大環境下,這樣的人和事情屬於鳳毛麟角。

反過來,雙方三觀的契合度越是大,雙方期望場景的交集面積自然也越是大。也不管雙方的三觀是偏物質型還是偏精神型。

17

人到晚年後,理想的終生伴侶,不僅僅是有個人能夠天天陪伴在身邊。能有人天天陪伴固然是不少人良好的願望,但並不是說有個天天陪伴的人,就能獲得幸福。

對於生活有要求的人來說,一個人如果陪伴卻不給你帶來理解,陪伴卻不給你帶來關懷,陪伴卻不給你帶來踏實,陪伴卻給不了你充實,陪伴卻不能因此相互尊重,相互激勵,共同改進,甚至因爲陪伴而讓你感到更加孤獨,那麼這種天天陪伴還是不要的好,並且是越少越好。

18

尊重和懂得基礎理論,善於從基礎工作做起的人,會給人以踏實可靠的信任。即使從世俗的角度講,也很有可能成爲合作的福星。

不要相信小聰明和走捷徑,所有的成就都只能從一步一個腳印老老實實開始。

梅花香自苦寒來。

19

世上有些人說話常常讓別人聽不懂,原因主要有以下:

一是他的邏輯混亂,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差,不知道如何用適當的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是錯誤的想法,他也表達不清。

二是他說話時懶得動腦筋,聽從感性和情緒的支配,唧唧哇哇地亂說一通。明明說話時認真一點,就能清晰傳達自己意思,這樣的人不能換位思考,爲別人着想,生活中往往比較自我中心。

三是他表達的是自己擅長的專業方面的東西,這樣的領域比較小衆,很少有人瞭解。

四是他談論的事情比較高深,沒有足夠科學文化知識積累的人,不知道其中概念等的所指。

20

做人很重要的一點,是分得清事物發生的場合與本末,分得清事物之間的細微差別。

比如對於“相信還是不信”這個問題,無知的人一方面迷信一些偏見和錯誤觀念,同時卻頻頻懷疑周圍活生生的人和事。

正確的做法是,對於某些觀念和推測性的東西,敢於進行再思考,敢於質疑。但是對於眼前實實在在發生的事實,對於世界上的光明,則保持信任。

也就是說,我需要相信現在自己存在着,相信歲月中的美好,但是對於數十年後的某一天,自己是否還存在着,是否能如同幻想中那般美好等,需要保持懷疑。

許多人一生的致命錯誤在於他“分不清事物之間的細微差別”,因爲往往正是事物之間的細微差別,決定了事物之間的根本區別!

21

有人整天沉迷於那些讓別人代替自己思考,而自己只需全盤接收的短視頻中,特別是那些說話者表情誇張,情緒激昂,缺少理性分析的割韭菜短視頻。

對於這些沒有學術價值,純粹奔着流量等經濟利益而來,昧着良心說假話的短視頻和課程,如果一味地迷信它們,大概率會讓原先比較聰明的人變得比較愚蠢,讓原先就比較愚蠢的人變成類似的白癡。

所以生活中要多跟成熟穩重,思想理性的人交往,在這樣的人身上,纔可以學到真知,獲得灼見,

但是不要跟那些思想極端,言行誇張,不懂得內省和反思,爲人處世常常一驚一乍的人走得太近,否則容易被他們帶到溝裏去,結果落得人財兩空。

22

按照弗洛伊德說法,在人的天性中,除了生的本能外,還存在着死的本能。奧爾森則認爲,人羣中有百分之一的利他主義者。所以亞當斯密的“理性人”假說有它的侷限。尤其是當人的生的本能退場,死的本能浮現時,人可以是非理性的。此時如果要說自利,那麼這種自利就通過無私奉獻和不懼犧牲的形式表現出來。

正確的應該這樣說:人不是追求物質享受上的自利,就是追求精神享受上的自利。並且不計較物質得失的,精神享受方面的自利,尤其是以幫助弱小爲樂的精神享受行爲,在別人看來就屬於利他行爲。

在利他的人羣中,又分爲兩種,一種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利他。另一種是以他人要求甚至命令的方式去利他。前一種利他,在利他的羣體中佔據多數,後一種利他,在利他羣體中佔據少數,並且帶有自願受虐的成分。

23

在感性思維勝過理性思維,邏輯知識匱乏的地方,人們更容易習慣“路徑依賴”,不懂得多走幾條路。於是,一件事情要麼不做,要做就是朝着一個方向做過頭,直到最終堅持不住,才突然走回頭路。

習慣路徑依賴的人,外界的提醒是聽不進去的,最終在旁觀者的眼中,世界像鐘擺,在左右兩個極端之間反覆搖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