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我的四分之一人生

本文稍有點長,推薦配合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逃跑計劃》食用。我曾在無數個白天夜晚,聽着這首歌,想着自己的人生,書寫本文時也不例外。

2023 年,按我能長命百歲來計算,我已經走過了四分之一的人生路。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總結我過去這四分之一的人生,我想用這句詩再合適不過了: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我想大部分人前四分之一的人生,主旋律都是求學,我也不例外。

我的求學之路並不順利,小學初中時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高中時壓力太大幾乎退學,大學時我又因爲自己的問題無法畢業。
但是在工作後我反而逐漸建立起了自信心,就像是突然進入了康莊大道。

最近我又經歷了許多,受到了一些啓發,覺得到了一個合適的時機,因此寫下這篇文章,既是記錄我的過去,也同時思考下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給我自己看的,但如果也能帶給你一些啓發,那就再好不過了。

我的高中

2015 年,我高三,那時候我是一個科幻迷,並且剛剛經歷過一次退學風波。
爲什麼會鬧出這樣的事情?簡單的說就是因爲我抗壓能力差,高三巨大的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想要逃避。

當時班主任找我談話,怎麼勸都勸不動我,勸不動他就開始罵,把我罵個狗血淋頭,這一罵把我給罵醒了,我因此得以堅持到高考結束。
至今仍然相當感謝我的班主任王老師,他罵醒了我,讓我不至於走上另一條更艱難的路。

但是即使如此,我還是沒有任何動力去堅持備考。
當時整個班級的學習強度都越來越高,只有我彷彿活在另一個世界。
整個高三下學期,只有各種考試跟測驗我會認真完成,其他時間我都在看各種與學習無關的書。

我讀了很多的書。

我讀劉慈欣的《三體》、山田正紀的《艾達》、保羅·巴奇加盧皮的《發條女孩》跟《拆船工》、以及《科幻世界》,
我讀川端康成的《雪國》跟《千隻鶴》、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讀卡勒德·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讀江南的《龍族》、餘秋雨的《中國戲劇史》。
因爲壓力太大,我甚至開始對哲學、禪宗感興趣,我讀了妙莉葉·芭貝里的《刺蝟的優雅》、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我甚至開始讀《心之道》、《學禪方便譚》、《新世界 : 靈性的覺醒》。

讀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後,我開始把跑步當成一種宣泄壓力的方式,我經常晚自習時偷偷溜去操場跑步。
跑了五圈、十圈、二十圈,跑到感覺腳下力重千鈞,呼吸火辣辣地痛,這些痛苦與不適,讓我忘記了高考的壓力。

我還喜歡上了看星星,經常在晚上熄燈後,偷偷爬上宿舍天台,用手機的《星圖》APP,尋找各種星宿、尋找牛郎織女、北斗七星、大角星、看可見衛星過境。

我考的是理科,高考結束後,我拿網上的答案隨便估了個分,儘量往低了估,算出二本都不夠的。
但這也沒啥,我自認只能做到這個程度,當時的想法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然後是渾渾噩噩地等待高考成績,中間也胡思亂想過一些要不要考慮復讀的問題,但最終還是決定不復讀了,因爲我覺得我不可能再堅持一年了。

或許是因爲我心態很平穩(心如死灰),考試時發揮得很好,成績出來居然超過了一本線十多分。

之後就是填報志願了,我不知道自己想學什麼,可能是電子信息?畢竟我小時候挺喜歡搗鼓各種電子設備。

偶然想起在學校閱覽室讀雜誌時,曾被科幻世界 2013 年 12 期裏沖氏武彥的《在回聲中重歷》給打動——用耳朵“看見”世界實在是太奇妙了,我當時癡癡地幻想了好幾天。

這樣我開始考慮選擇聲學。

我從高中同桌推薦的《刀劍神域》開始接觸日本的 ACG 文化,後來接觸到初音未來和洛天依,就對歌聲合成(singing synthesis)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仔細一想發現這也應該是聲學的範疇,這使我堅定了我選擇聲學的想法。

家裏父母都沒學問,他們的意見就是聽我的,於是我的第一志願就填了安徽建築大學的聲學專業。

聲學是一個非常冷門的專業,我很順利地被錄取了。

就這樣,我開始了我錯位的大學生活,併爲我自己草率的選擇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我的大學

我憑着自己粗淺的想象與一時熱血,填報了聲學專業,但現實不同於想象,我發現我並不喜歡聲學專業。

一開始,到新的學校,我接觸到的一切都讓我覺得自己就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處處都是新鮮事物——山裏的孩子出來,第一次發現大家都只講普通話,第一次見識到平原的廣闊,第一次見識到城市的繁華,第一次見識到大學的自由。

但漸漸的問題就變得明顯了,我發現學校教授的聲學課程與我想象的完全不同,教的東西跟聲學成像、聲音合成幾乎毫無關聯,而且大學也並沒有我想象的那般神聖無垢,它照樣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一些形式主義、一些水課)。
另一方面我剛進大學時,爲了彌補自己高三的遺憾,如同苦行僧一般的學習,而這種狀態完全無法持續。

我很快就出了問題,這從我以前寫過的文章中可見一斑:

另外大學期間我迷上了編程,開始自學各種編程技術,最開始是 C,後來有一次學校校友、在美國常春滕讀天體物理學博士的季索清學長(現在已經是 Professor of Astrophysics 了)回校演講,談到了他們實驗室現在都用 Python 了,Matlab 都沒人用了,於是我開始學習 Python. 後來又跟着知乎上的推薦學習路線學習過 SICP、Linux C 編程等各種內容。

大學四年,學校對我幫助最大的,一就是讓我接觸到了更大的世界,二就是圖書館藏書豐富,尤其是計算機類書籍。四年時間我讀了很多很多的書,學校的圖書館成了我最喜歡的地方。

但我始終無法平衡學業與編程,我開始徹底忽略學業。

問題愈演愈烈,大三時我嘗試過申請休學,但是又被勸住了。
到大四臨近畢業時,我心理問題已經相當嚴重。
尤其因爲我性格還比較軸,覺得這個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不想學的課程我一個字都不想看,相關的考試我要麼缺考要麼交白卷。

結果就是我完全無法畢業,覺得前途一片灰暗,見不到任何光亮,甚至感覺自己要得抑鬱症,那是我這四分之一人生中最黑暗的時期。

某天跟在深圳工作的初中同學聊天,他說到深圳這方面的公司挺多的,建議我考慮下。

於是我買了張火車票直接就奔去了深圳,還寫下了逃離我的大學,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想法大概是,「做什麼都好,總之再也不想繼續待在這個對我而言暗無天日的地方了。」

在學校的經歷讓我對學校產生了極大的反感,我拉黑了學校的所有聯繫方式。
這完全是我自己的問題,我的導員對我很好,我在學校也有過許多美好的回憶,但我就是心理上無法接受再跟這個地方有任何聯繫。

工作後也有過很多朋友覺得我應該回去把學位拿了,每次我都會回答,如果能做到我也想,但我真的做不到,再在學校呆下去我真的要瘋掉了。
至今我仍然覺得這是我當初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導員聯繫不上我,就讓同學給我傳話,又爲我着想給我辦理了延期,但後面的一年我也一門網課都沒聽過,又一年後,我的學歷狀態就變成了結業。

我的打工人生活

我初中同學是讀書不好的那種,高中就直接讀了武術學校,在深圳教跆拳道。
我跟他一張牀擠着睡了三天(很感謝他願意爲我做到這個程度),期間投了幾十份簡歷。

我大學時自學涉獵過 Python Java Linux,因此後端、運維都有投,但只收到一家 Python 自動化運維的面試邀請,面試對我而言難度不高,很輕易就通過了,這家小創業公司也不看學歷。
不知該說是運氣好還是不好,我之後再也沒收到過任何面試邀請。

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打工人生活。

我在上大學時雖然自學了許多計算機與編程知識,但是那個時候全是我自己單幹,現實中幾乎沒接觸過其他做 IT 的人。
另一方面大學讀得一團糟,因此剛工作時我相當不自信甚至可以說是自卑。
在工作後,我發現周圍都是同樣做技術的人,這種一起解決技術問題、完成技術目標的感覺是我從未體驗過的,另一方面我的工作成果也獲得了大家的認可,這讓我在工作期間一直非常開心(雖然工資真的相當低,而且加班很嚴重。畢竟我沒學歷,當時能找到個工作都謝天謝地了)。

在這第一份正式工作期間,我學會了 Kubernetes、Istio、Docker、阿里雲、Terraform/Pulumi、Argo Workflows 等雲原生技術,Jenkins 等自動化運維技術,寫了很多 Python 代碼鍛鍊了自己的代碼能力,還折騰了洋垃圾服務器、組裝了公司辦公電腦,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領導同事的認可。

我很感謝這家公司,它是我 IT 生涯的起點,在這裏我學到了令我足以在 IT 行業立足的技術,也建立起了技術自信。
但它給的工資實在太低了,還加班嚴重、畫餅充飢,很多東西都不規範,處處透露着小作坊的氣息,因此在工作了一年零八個月後,我決定離職。

離職後我休息了一個多月,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期間也寫了 我在創業公司做技術一年多的一點體會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現在看來,當時這些文章也是寫得純真又幼稚。或許再過幾年回頭看,我會覺得現在這篇文章也純真又幼稚?那就再好不過了——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又更正確了一點,我得以再次優化指導我行動的「人生模型」,避免在未來因此造成更大的問題(笑

之後我開始找工作。我當時很自信地(其實也有點忐忑)在簡歷上寫下了「本人因學分不足,未能取得學位」,實話說,這句話幫我省去了不少無意義的溝通,大概 50% 的公司在確認了情況後會直接忽略我。
即使如此,我仍然拿到好幾份 offer,也得以進入現在這家公司,職位是 SRE。

在新公司這幾年的經歷相當豐富,我簡單總結如下:

  • 2021 年:
    • 年初的期許:拆破玉籠飛綵鳳,頓開金鎖走蛟龍
    • 工作上我的工資相比之前翻了數倍,工作環境也好了太多。同事中不乏 985 211、海歸甚至清北的大佬(同事的 title 可能代表不了什麼,但這確實讓我很有成就感),跟他們學到了許多東西,熟悉了全新的工作文化(OKR 等),接觸到了擁有數千萬日活、十多萬 QPS 的雲上系統架構,並且完成了其中核心組件 K8s 集羣的運維升級工作,獲得了許多牛逼同事與領導對我專業能力的認可。
    • 業餘生活上被同事帶着第一次海邊衝浪、燒烤,又開始玩輪滑,還學上了泡茶。
    • 2021 年年終總結
  • 2022 年:
    • 年初的期許:更上一層樓
    • 工作上一是通過了職級晉升,不再是 SRE 萌新了。二是在流量鏈路上做了很多工作,幫公司省了很多錢,還因此拿了一個 S(公司最高績效),年終獎也很豐厚。
    • 業餘生活上做出了更多的探索,學了很多新技術,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0xffff 社區),還堅持學了好幾個月的英語。
    • 2022 年年終總結
  • 2023 年(雖然還沒過完):
    • 年初的期許:認識更多有趣的人,見識下更寬廣的世界
    • 今年在工作上沒有做出很好的成績,馬馬虎虎。我更多的把時間投入到了業餘愛好上。
    • 業餘生活上,我又折騰了許多新技術(MCU 開發、各種 ARM/RISCV 開發板、Homelab、NixOS),並且因此認識了許多嵌入式領域的大佬。在折騰 NixOS 的過程中我做的開源項目、入門指南更是獲得了國內外社區的大量好評,認識了好幾位外國朋友,還收到了一些外國讀者的打賞。這完全契合了我年初給自己的期許。
    • 我今年寫 NixOS 入門指南的經歷

兩份工作,四年多的時間,我的經歷很難通過上面這隻言片語就完全概括,中間當然也有過許多掙扎、迷茫、許多心酸苦辣。
但就得到的結果來說,在第一家公司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接着從進入新公司開始到現在,我每一年年初給自己的期許,也都能如約兌現。

現在,我相信在深圳這四年只是我上升期的第一步,這一步我完成了自信心的構建、眼界的開拓、基礎技術能力的積累,也攢下了能讓我衣食無憂好幾年的少許財富(就在今天,還給我老爸全款買了我們全家的第一輛小轎車,全家都很開心)。
下一個四年或者五年,我一定能收穫更多,就像幾年前我第一份工作剛結束,好朋友 @Likenttt 送我的詩一樣:

拆破玉籠飛綵鳳,頓開金鎖走蛟龍

人生還很長,我想一個階段的失敗,可能只是在提前優化我對世界的認知,幫我提前發現並解決我「人生模型」中隱藏的問題,爲下一個階段的成功做鋪墊。

我的未來

我過去的這四分之一人生,很難復刻,其中有太多的莽撞、理想主義讓我飽嘗苦果,其中的轉折點也有許多運氣與機遇的成分。
但我的未來正是構建在此之上。

有的人喜歡穩定,但當今大世,AI 飛速發展、中美摩擦不斷、歐洲也各種難民、黨爭問題,全世界都在變化,真的有什麼絕對穩定的東西可以依靠麼?
世事無常,紛繁複雜,我能做的,是在接受這份無常的同時,仍然能維持自驅力,在這個世界中探索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最近在蘇洋的折騰羣,從大家的自我介紹裏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年齡從 20+ 到 50+,學歷從高中專科到博士,
職業從軟硬件到電工、燈光師、全職公益人、見證紙媒體消亡的電腦報前編輯,生活地點也遍佈全球。我甚至還發現最近跟我深入交流過 NixOS 相關技術問題的羣友,在十多年前就做過我當時使用或者接觸過的產品,而那個時候我還在上初中甚至小學,這讓我感到十分震撼。
其中大部羣友的年齡都比我大許多,他們的經歷給了我很大的啓發,讓我意識到我往後 3/4 的人生還有很多的可能。

另外隨着我近兩年逐漸在自己的業餘愛好上有所建樹,我也越來越覺得工作作爲養家餬口的手段,確實很重要,但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之外我還有許多可以做的事。

我一直在踐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雖然因爲太過興趣驅動以及一些其他原因導致我大學讀得比較糟糕,但是能讓我達成現在的成就的同樣是興趣,讓我最近幾個月接觸 NixOS 並且獲得了衆多好評與感謝的同樣是興趣。
最近有推友分享了一篇很實用的長文 How to Do Great Work - Paul Graham(中譯 【實用指南】Paul Graham 兩萬字新文:如何取得傑出成就 ),我讀了個開頭,還沒看完,但是發覺它很契合我,它與我的經歷能相互印證,也對我未來的行動很有指導意義。
其中我目前讀到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

The three most powerful motives are curiosity, delight, and the desire to do something impressive. Sometimes they converge, and that combin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of all.

三個最強大的內在動機是好奇心、快樂和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的慾望,當它們匯聚在一起時,會成爲最強大的組合。

寫這篇文章花了我一整天時間,第二天我又做了不少修修補補的工作。
寫作時我回想了很多的東西,也翻閱了我自己過往的各種日記、隨筆,往事歷歷在目。

我甚至有一點使命感,能感覺到這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情。

文章寫完後,我又反覆讀了好多遍,越讀我越喜歡它,覺得它會成爲我的一個人生里程碑。
這個里程碑不只有紀念意義,它更是對我未來方向的指引。邁過這個里程碑,我對仍舊未知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期待。

後記

因着今天發現我認識的網友中就有人在深圳做了多年全職公益人,我想起了去年 8 月份看過的《在峽江的轉彎處——陳行甲人生筆記》,作者現在也在深圳做公益。
我又把書翻出來略讀了一遍,很有些感觸。

偶爾回憶起自己當初的自卑、迷茫、掙扎,我會意識到現在的我雖然不再自卑,但仍然會迷茫、掙扎,懷疑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
但我不覺得這是壞事,這正說明我走在了正確的路上。經常會有人說要「走出舒適區」,有這種迷茫、掙扎的感覺,說明我正在這麼做。

正因爲曾經經歷過人生的灰暗時刻,所以我更希望自己能記住,這是一個可愛的世界,這正是我博客域名 thiscute.world 的由來,今後我也會牢記這一點。

其實這段人生是最美好的,以後可能沒有這麼好的日子了。 —— v2ex 網友的評論,留做警示。最近幾年過得一帆風順,我確實是有點飄了,應該「居安思危」。

文章的最後,我想我應該再次感謝,感謝這一路走來,幫助過我的老師、同學、朋友,認可我工作的同事跟領導,鼓勵過我的家人、朋友、網友,感謝你們!
沒有你們,我可能早就迷失了方向,更不會有現在的成績了。

四年多前,我從學校不辭而別,我欠我的導員圓圓姐一個道歉,一份感謝,一個交代。這次,我也會一併補上。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互相成就。我今後也會爭取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認識更多有趣的人,見識這個寬廣、可愛的世界。

評論區

我也在其他平臺分享了這篇文章,其中評論有些不禮貌的 judge(直接無視掉就好,有的人這輩子也就剩這點東西了),但也不乏好的內容。
在跟評論區一些朋友交流時,也碰撞出了許多思想的火花,這讓我相當開心。
爲着讓大家都能看到這些好的內容,我把它們都列在這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