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兮现在

元气还没有恢复到十成,却已是2023年的12月份,不由得感叹:时间过的真快呀!记得上一年此时正是疫情全面爆发的时候,今年却马上要过完了,从昨天开始气温急转直下,听说凌晨还会迎来降雪,还好已备储备冬粮。这篇文章并不是一天内写作完成,而是近一个月断断续续的写下,基本就这些了,今天是2023年12月10日。 

 

一、不再离开

再回首,望见历程遥遥,去味繁多,也不过淡然笑之。经此一年的休养生息,算是大梦初醒兮归来,入世间尘俗兮何必问道修仙。春花秋月夏虫冬雪,一轮轮转走了多少人的花样年华,却解不开心中痴狂的执念,谁会记得你的故事,风吹入泥雨里没有痕迹。

我的大House基本已整理完毕,至此寒冬里,在二楼阳台晒下午三五点钟的太阳,使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欣慰。“没有遗憾是可悲的,也算不上完美”,过去并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因此时常以为理智的绝对才是最好,但不知顺其自然的残缺才是绝对的最好,自此也就能够放下心中的纠结了,能够登顶已是不易,又何必计较得失。

最近喝上了养生茶,对透支严重的身体甚是有益,像是在经历脱胎换骨,一层又一层的卸去承载的重负,却依然感觉疲惫不堪,很想一觉睡上个七八天,把透支的都补回来,这显然是在胡思乱想,相比上学那会儿脑子透支,身体透支更容易恢复。做什么事情都怕用心,当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把心思用在一件事上时,那么就不再可怕,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聚精会神的做一件事效率非常高。

真的就什么都不做?当然不是,一直都在准备着,只是觉的还不够,不想做详精的计划了,也想洒脱些,做够了细节的成败决择。十年的累积,以前惶恐会忘记,现在放下了偶然又想起,也不知是放下了还是忘记了,那就算了吧。今年网购了菊花幼苗,原本期望各品种齐全,花开了,清一色的洁白,看来还是花店比较靠谱,砌砖筑园赏菊要等到来年才行。

我们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惫。远途归来,抖落一地灰尘,修养生息后,可还愿意站起进发,非故地重游,也不是将来,是现在。

 

二、来去之间

从技术研发思维切换到现实中,我发现不少东西,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成为城里人,城里的人却想成为城外人。因为生活在城外,所以对于城里是神秘的,会使人对城里产生各种各样的幻想,然而我们都很清楚幻想出来的事物90%以上与实际不符,这也就造成了落差与人间冷暖。相反,生活在城里的人也无法真切感知城外的世界,相比较城里的有限空间被精准管理,城外的空旷与生活更加真实。所以穿梭往来于里外的人更有体感,像邮寄员?不,准确的形容应该是翻译官。

在交易的世界里,我们都很忙碌,只是有些人收获颇丰,大多数人的收获仅够维持生计,还有一部分人的收获为负数,生存游戏,弱肉强食。我是一个技术人,自称是从技术中走出来的人,但又觉的并没走出,更好的形容应该是“之前是在刻苦钻研技术,现在开始融合运用技术”。对于软件编程城外的人当然会有误解,比如35岁的年龄坎儿,对于应用技术的程序员自然是一道坎儿,且可能是无法逾越的坎儿,但对于刻苦钻研的人,可谓大有所成正当时。再比如,城外人对软件设计研发的认知,以为烧钱越多、使用的技术越繁杂、大厂的和尚经念的正等,就能打造出好的软件产品,或者反过来只追求成本和速度来打造软件产品。实际情况是“越庞大越不易管控,越追求性价比越没品质”,软件产品是由程序员依靠编程技术写出来的,程序员和编程技术是软件产品诞生的基础,想打造何种级别的软件产品,就要配备对应的基础资源,否则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如同纸糊的一捅就破。当我们进入自己陌生的领域,最好承认自己一无所知,然后让专业的人为你领路或指路,否则十有八九你会被别人收获。

收获更多报酬?十几年如一日刻苦钻研技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别人少走一些弯路,规避一些不该触碰的风险,把时间、精力、资本与资源用于正途,减少或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上。软件技术是智慧结晶,需要程序员深入学习领悟后才能够灵活使用,然后再结合现实里的业务需求,分析设计软件功能,最后通过程序员团队的研发做出软件产品,因此它不是去商店里采购成品。所以我的追求是“助你更精进”,绝非廉价到庸俗的赚钱,现在之我已是适应城外世界的城里人,因此心境逐渐平和中,理智也在复元中。

十二年的刻苦钻研历程,绝大多数人是体会不到它带来的感受,可以夸张的说它已经使我不再是正常人,所以才会需要更多的时间自我医治,相比尚困其中的人,不由得感叹自己是何其幸运。当今社会已高度信息化,智能设备主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软件服务成为了基础,为了实现自主可控不被卡脖子,也已启动举国之力发起了硬件芯片的进攻,希望早日实现芯片技术的突破。作为一名程序员,自然明白云端技术的重要性,直白点说云端技术才是一款软件产品的核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软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夭折,本质是不重视云端技术之故,花里胡哨的整出一堆功能,确实很快出成绩了,也于此刻给项目掘起了坟墓,当危机来临时任何人都无法挽救,只能眼见其倒下而无可奈何。对于软件产品的设计研发应当切合自身实际的做好评估,许多项目中途做不下去,就是因为前期的评估不切实际,如项目周期预判失误、造价预算失误、团队规模与组建难度失误、成员技术能力失误、技术难度失误、业务需求量失误等,这些事情非局内人不能完成。

网盘、书架、书签,不仅是书籍,还有音视频,没有上千本,也读千万遍,如今我不想再买书,也不想再读书,或者说不会像以前一样读书了。非计算机编程人士不太了解一种状态,就是程序员需要无止境的学习,一旦停止学习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暂停或终止,不止编程技术,还有业务需求到功能设计,所以招聘时我只看两点:品质与态度,学习能力与行动能力。计算机编程技术几乎是纯脑力劳动,因此从业者需要自我驱动,通过学习、构思、试验等步骤得出专属的结论,千万不要指望依附于某人,它的核心属性是主动,被动的等待人教是教不会的。正是由于它的主动属性因素,造就了许多以官方视角认定为奇葩的现象,比如“名校学子的编程能力未必强,草根出身的编程能力未必弱”、“科班出身的反到不如半路出家的”等,这种现象比较容易解释,软件设计研发是以“探索与试验”为主,属于前沿技术,官方视角是以“管控与认证”为主,属于后期维护,前者更多受个人兴趣爱好影响较大,后者则较为僵硬被条条框框的制度规则约束和左右。因此,想要把软件技术学好,就必须静下心认真的学习,否则绝无可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另一方面,如果想打造出先进、优质的软件产品,就必须要突破官方视角的限制,以服务替代管控,否则绝无可能打造出引领市场的软件产品。

 

三、道法自然

现在已经能够解释自己为什么会那么累,从两方面说吧,一学习编程技术,二软件设计研发。程序员在学习编程技术时通常有以下三阶段,第一为了赚钱,即能赚钱才会学习,不能赚钱学个屁呀,这类人是35岁危机的制造者;第二为了名誉,能够深入研究&吃透技术,也能讲解的清楚明白,也仅此而已,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者,能收获名利则做,否则不做;第三造轮子,通常没有多少人愿意做这件事,因为极大情况里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且还会收获许多负面问候语。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值得分析的,就分析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差异,还是用真实案例分析吧。例1:国内程序员与国外程序员的差异,为什么国外就没有35岁危机?为什么是我们学习国外的技术?为什么使用国外的软件系统?因为国内的程序员和老板追求的是名和利,我们玩的技术都是应用层面的,我们称之为的创新更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那些底层的、不能够快速赚钱、不能够收获名誉的技术和软件是没有意义的。例2:软件设计、研发和运维的成本为什么会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你家技术负责人是在叠堆技术,这就像业务需求转化为系统功能一样,不去建模论证,一味地堆积系统功能,堆积数据库数据,自然越堆积越庞大。例3:为什么会被卡脖子?为什么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科学建设了?那些被制裁、被卡脖子的企业,被逼无奈推出来的备用系统何尝不是在造轮子!连轮子都不敢造、不去造,又何谈创新?怎么可能不被卡脖子!所以敢于造轮子的程序员不应该收获负面问候语,因为这是走向技术创新和自主可控的第一步。经过上述分析,想必理解软件设计技术和团队建设管理了,其实我的累主要来源于干了造轮子的事,造轮子并不简单,不仅学会技术,还需要把技术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然后把技术聚合在一起,而且技术还能够被替换替代,去除糟粕保留精华,所以造轮子不能简单定义为复制抄袭,没有一定实力功底也不敢造轮子,造轮子的感受:痛并快乐着。现在想想也不知道那些贬低造轮子的人是怎么想的,莫非是外界派来的剑谍,专门蛊惑我们不要去掌握核心技术,哈哈哈......,开个玩笑。对于当下的我来说,造轮子的阶段尚未开始,却已经结束了,因为构思规划的模型已经形成,它将会成为我今后之路的基石,完整的解决方案、真正的自主可控、降本增效不玩虚的。

近几年我也在想一个问题,软件编程技术好像越来越繁杂了,如何能够简化,从而降低学习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成本?最后发现很难做到,原因有许多,且都很现实,不过也看透了本质,归根结底还是实用主义在作怪。一个组织想要存活,当然要盈利,因此在初期会为了存活破坏正常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中期又会迷失于自我陶醉中,忘记需要偿还欠下的债,故而在中后期或后期不得不面对惨败的局面,倘若兵临城下时才悔悟不该,已然无用了。实用主义者只为“实用”二字尽心尽力,即便是未雨绸缪的时候,因此可知实用主义的本质还是逐利,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来都不是它的追求和目标,也就是现在说的根本就不会做基础科学研究,结果就是需要A时用A、需要B时用B、需要C时用C......,这叫堆积,他们从来不会科学性的进行研究论证、分析建模等操作,因为这些行为对实用主义来说,不仅毫无意义和价值,还是沉重的负担。在看透这些本质后,就回归到了人的本性上,如果一个人不愿意面对自己黑暗的一面,那么任谁都叫不醒他。在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的环境里,实用主义是生存之本,践行实用主义也无可厚非,然而当你度过这个时期,就要果断清醒,而不是沉醉于其中。从软件编程技术角度而言,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降本增效”和“健康长寿”,架构师的职位是必不可缺的,可以去看看那些技术出身的、神级的人物的故事,就会发现他们都喜欢自称为架构师,而不是什么总监、总裁等总字辈儿的称呼,因为架构师代表的是灵魂,就像摩天大楼的地基和框架、人的心脏和大脑、军团中的军师,有了这个职位基本上就有了保障。然而现实中,由于老板们不懂技术以及实用主义思想的作怪,根本就不会设立这么个碍事的职位,为什么说碍事?因为架构师很多时候需要坚守底线,底线是根本,很多时候没办法向现实做出妥协,这就和老板们做生意时需要的灵活变通直接冲突,当然碍事了,所以没有那个老板愿意设立这么个职位,除非吃过血亏后清醒过来的老板以及超越实用主义思想境界的老板。

 

尽人事,听天命,默默无为也好,飞黄腾达也好,接受就好,并无增减。好像这么说才符合我这个过来人的标签似的,我知道今后的人生再也不会有过去十几年钻研技术的劲头,确实,已经走出来也没必要再回去,现在,挺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