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兮現在

元氣還沒有恢復到十成,卻已是2023年的12月份,不由得感嘆:時間過的真快呀!記得上一年此時正是疫情全面爆發的時候,今年卻馬上要過完了,從昨天開始氣溫急轉直下,聽說凌晨還會迎來降雪,還好已備儲備冬糧。這篇文章並不是一天內寫作完成,而是近一個月斷斷續續的寫下,基本就這些了,今天是2023年12月10日。 

 

一、不再離開

再回首,望見歷程遙遙,去味繁多,也不過淡然笑之。經此一年的休養生息,算是大夢初醒兮歸來,入世間塵俗兮何必問道修仙。春花秋月夏蟲冬雪,一輪輪轉走了多少人的花樣年華,卻解不開心中癡狂的執念,誰會記得你的故事,風吹入泥雨裏沒有痕跡。

我的大House基本已整理完畢,至此寒冬裏,在二樓陽臺曬下午三五點鐘的太陽,使身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與欣慰。“沒有遺憾是可悲的,也算不上完美”,過去並不能真正理解其含義,因此時常以爲理智的絕對纔是最好,但不知順其自然的殘缺纔是絕對的最好,自此也就能夠放下心中的糾結了,能夠登頂已是不易,又何必計較得失。

最近喝上了養生茶,對透支嚴重的身體甚是有益,像是在經歷脫胎換骨,一層又一層的卸去承載的重負,卻依然感覺疲憊不堪,很想一覺睡上個七八天,把透支的都補回來,這顯然是在胡思亂想,相比上學那會兒腦子透支,身體透支更容易恢復。做什麼事情都怕用心,當一個人或一個團隊把心思用在一件事上時,那麼就不再可怕,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聚精會神的做一件事效率非常高。

真的就什麼都不做?當然不是,一直都在準備着,只是覺的還不夠,不想做詳精的計劃了,也想灑脫些,做夠了細節的成敗決擇。十年的累積,以前惶恐會忘記,現在放下了偶然又想起,也不知是放下了還是忘記了,那就算了吧。今年網購了菊花幼苗,原本期望各品種齊全,花開了,清一色的潔白,看來還是花店比較靠譜,砌磚築園賞菊要等到來年纔行。

我們年華虛度,空有一身疲憊。遠途歸來,抖落一地灰塵,修養生息後,可還願意站起進發,非故地重遊,也不是將來,是現在。

 

二、來去之間

從技術研發思維切換到現實中,我發現不少東西,就像圍城,城外的人想成爲城裏人,城裏的人卻想成爲城外人。因爲生活在城外,所以對於城裏是神祕的,會使人對城裏產生各種各樣的幻想,然而我們都很清楚幻想出來的事物90%以上與實際不符,這也就造成了落差與人間冷暖。相反,生活在城裏的人也無法真切感知城外的世界,相比較城裏的有限空間被精準管理,城外的空曠與生活更加真實。所以穿梭往來於裏外的人更有體感,像郵寄員?不,準確的形容應該是翻譯官。

在交易的世界裏,我們都很忙碌,只是有些人收穫頗豐,大多數人的收穫僅夠維持生計,還有一部分人的收穫爲負數,生存遊戲,弱肉強食。我是一個技術人,自稱是從技術中走出來的人,但又覺的並沒走出,更好的形容應該是“之前是在刻苦鑽研技術,現在開始融合運用技術”。對於軟件編程城外的人當然會有誤解,比如35歲的年齡坎兒,對於應用技術的程序員自然是一道坎兒,且可能是無法逾越的坎兒,但對於刻苦鑽研的人,可謂大有所成正當時。再比如,城外人對軟件設計研發的認知,以爲燒錢越多、使用的技術越繁雜、大廠的和尚經唸的正等,就能打造出好的軟件產品,或者反過來只追求成本和速度來打造軟件產品。實際情況是“越龐大越不易管控,越追求性價比越沒品質”,軟件產品是由程序員依靠編程技術寫出來的,程序員和編程技術是軟件產品誕生的基礎,想打造何種級別的軟件產品,就要配備對應的基礎資源,否則要麼做不出來,要麼如同紙糊的一捅就破。當我們進入自己陌生的領域,最好承認自己一無所知,然後讓專業的人爲你領路或指路,否則十有八九你會被別人收穫。

收穫更多報酬?十幾年如一日刻苦鑽研技術,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別人少走一些彎路,規避一些不該觸碰的風險,把時間、精力、資本與資源用於正途,減少或降低不必要的損耗上。軟件技術是智慧結晶,需要程序員深入學習領悟後才能夠靈活使用,然後再結合現實裏的業務需求,分析設計軟件功能,最後通過程序員團隊的研發做出軟件產品,因此它不是去商店裏採購成品。所以我的追求是“助你更精進”,絕非廉價到庸俗的賺錢,現在之我已是適應城外世界的城裏人,因此心境逐漸平和中,理智也在復元中。

十二年的刻苦鑽研歷程,絕大多數人是體會不到它帶來的感受,可以誇張的說它已經使我不再是正常人,所以纔會需要更多的時間自我醫治,相比尚困其中的人,不由得感嘆自己是何其幸運。當今社會已高度信息化,智能設備主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軟件服務成爲了基礎,爲了實現自主可控不被卡脖子,也已啓動舉國之力發起了硬件芯片的進攻,希望早日實現芯片技術的突破。作爲一名程序員,自然明白雲端技術的重要性,直白點說雲端技術纔是一款軟件產品的核心,這也解釋了爲什麼許多軟件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會夭折,本質是不重視雲端技術之故,花裏胡哨的整出一堆功能,確實很快出成績了,也於此刻給項目掘起了墳墓,當危機來臨時任何人都無法挽救,只能眼見其倒下而無可奈何。對於軟件產品的設計研發應當切合自身實際的做好評估,許多項目中途做不下去,就是因爲前期的評估不切實際,如項目週期預判失誤、造價預算失誤、團隊規模與組建難度失誤、成員技術能力失誤、技術難度失誤、業務需求量失誤等,這些事情非局內人不能完成。

網盤、書架、書籤,不僅是書籍,還有音視頻,沒有上千本,也讀千萬遍,如今我不想再買書,也不想再讀書,或者說不會像以前一樣讀書了。非計算機編程人士不太瞭解一種狀態,就是程序員需要無止境的學習,一旦停止學習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暫停或終止,不止編程技術,還有業務需求到功能設計,所以招聘時我只看兩點:品質與態度,學習能力與行動能力。計算機編程技術幾乎是純腦力勞動,因此從業者需要自我驅動,通過學習、構思、試驗等步驟得出專屬的結論,千萬不要指望依附於某人,它的核心屬性是主動,被動的等待人教是教不會的。正是由於它的主動屬性因素,造就了許多以官方視角認定爲奇葩的現象,比如“名校學子的編程能力未必強,草根出身的編程能力未必弱”、“科班出身的反到不如半路出家的”等,這種現象比較容易解釋,軟件設計研發是以“探索與試驗”爲主,屬於前沿技術,官方視角是以“管控與認證”爲主,屬於後期維護,前者更多受個人興趣愛好影響較大,後者則較爲僵硬被條條框框的制度規則約束和左右。因此,想要把軟件技術學好,就必須靜下心認真的學習,否則絕無可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另一方面,如果想打造出先進、優質的軟件產品,就必須要突破官方視角的限制,以服務替代管控,否則絕無可能打造出引領市場的軟件產品。

 

三、道法自然

現在已經能夠解釋自己爲什麼會那麼累,從兩方面說吧,一學習編程技術,二軟件設計研發。程序員在學習編程技術時通常有以下三階段,第一爲了賺錢,即能賺錢纔會學習,不能賺錢學個屁呀,這類人是35歲危機的製造者;第二爲了名譽,能夠深入研究&喫透技術,也能講解的清楚明白,也僅此而已,屬於典型的實用主義者,能收穫名利則做,否則不做;第三造輪子,通常沒有多少人願意做這件事,因爲極大情況裏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且還會收穫許多負面問候語。第一階段沒有什麼值得分析的,就分析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的差異,還是用真實案例分析吧。例1:國內程序員與國外程序員的差異,爲什麼國外就沒有35歲危機?爲什麼是我們學習國外的技術?爲什麼使用國外的軟件系統?因爲國內的程序員和老闆追求的是名和利,我們玩的技術都是應用層面的,我們稱之爲的創新更多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那些底層的、不能夠快速賺錢、不能夠收穫名譽的技術和軟件是沒有意義的。例2:軟件設計、研發和運維的成本爲什麼會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因爲你家技術負責人是在疊堆技術,這就像業務需求轉化爲系統功能一樣,不去建模論證,一味地堆積系統功能,堆積數據庫數據,自然越堆積越龐大。例3:爲什麼會被卡脖子?爲什麼國家高度重視基礎科學建設了?那些被制裁、被卡脖子的企業,被逼無奈推出來的備用系統何嘗不是在造輪子!連輪子都不敢造、不去造,又何談創新?怎麼可能不被卡脖子!所以敢於造輪子的程序員不應該收穫負面問候語,因爲這是走向技術創新和自主可控的第一步。經過上述分析,想必理解軟件設計技術和團隊建設管理了,其實我的累主要來源於幹了造輪子的事,造輪子並不簡單,不僅學會技術,還需要把技術消化吸收、融會貫通,然後把技術聚合在一起,而且技術還能夠被替換替代,去除糟粕保留精華,所以造輪子不能簡單定義爲複製抄襲,沒有一定實力功底也不敢造輪子,造輪子的感受:痛並快樂着。現在想想也不知道那些貶低造輪子的人是怎麼想的,莫非是外界派來的劍諜,專門蠱惑我們不要去掌握核心技術,哈哈哈......,開個玩笑。對於當下的我來說,造輪子的階段尚未開始,卻已經結束了,因爲構思規劃的模型已經形成,它將會成爲我今後之路的基石,完整的解決方案、真正的自主可控、降本增效不玩虛的。

近幾年我也在想一個問題,軟件編程技術好像越來越繁雜了,如何能夠簡化,從而降低學習成本、使用成本、維護成本?最後發現很難做到,原因有許多,且都很現實,不過也看透了本質,歸根結底還是實用主義在作怪。一個組織想要存活,當然要盈利,因此在初期會爲了存活破壞正常的成長路徑,然而在中期又會迷失於自我陶醉中,忘記需要償還欠下的債,故而在中後期或後期不得不面對慘敗的局面,倘若兵臨城下時才悔悟不該,已然無用了。實用主義者只爲“實用”二字盡心盡力,即便是未雨綢繆的時候,因此可知實用主義的本質還是逐利,根本上解決問題從來都不是它的追求和目標,也就是現在說的根本就不會做基礎科學研究,結果就是需要A時用A、需要B時用B、需要C時用C......,這叫堆積,他們從來不會科學性的進行研究論證、分析建模等操作,因爲這些行爲對實用主義來說,不僅毫無意義和價值,還是沉重的負擔。在看透這些本質後,就回歸到了人的本性上,如果一個人不願意面對自己黑暗的一面,那麼任誰都叫不醒他。在競爭激烈、內卷嚴重的環境裏,實用主義是生存之本,踐行實用主義也無可厚非,然而當你度過這個時期,就要果斷清醒,而不是沉醉於其中。從軟件編程技術角度而言,想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降本增效”和“健康長壽”,架構師的職位是必不可缺的,可以去看看那些技術出身的、神級的人物的故事,就會發現他們都喜歡自稱爲架構師,而不是什麼總監、總裁等總字輩兒的稱呼,因爲架構師代表的是靈魂,就像摩天大樓的地基和框架、人的心臟和大腦、軍團中的軍師,有了這個職位基本上就有了保障。然而現實中,由於老闆們不懂技術以及實用主義思想的作怪,根本就不會設立這麼個礙事的職位,爲什麼說礙事?因爲架構師很多時候需要堅守底線,底線是根本,很多時候沒辦法向現實做出妥協,這就和老闆們做生意時需要的靈活變通直接衝突,當然礙事了,所以沒有那個老闆願意設立這麼個職位,除非喫過血虧後清醒過來的老闆以及超越實用主義思想境界的老闆。

 

盡人事,聽天命,默默無爲也好,飛黃騰達也好,接受就好,並無增減。好像這麼說才符合我這個過來人的標籤似的,我知道今後的人生再也不會有過去十幾年鑽研技術的勁頭,確實,已經走出來也沒必要再回去,現在,挺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