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原生明星企業 Weaveworks 倒閉,Sealos 瑟瑟發抖?

同爲雲原生領域的創業者,我是否已經躲在角落裏瑟瑟發抖?Mesos(Mesosphere/D2IQ) 前不久剛倒下,這又來了一個,我對失敗的案例尤爲關心,爲了不重蹈覆轍,通過仔細研究和認真思考,來談談我的想法。

Weaveworks 歷程

2014年:成立初期,Weaveworks 完成了來自 Seedcamp 和 Y Combinator 的種子輪融資,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投資。

2015年:Weaveworks 完成了 A 輪融資,由 Accel Partners 領投,融資金額爲 1500 萬美元。

2016年:Weaveworks 完成了 B 輪融資,由 GV (Google Ventures) 領投,融資金額爲 1500 萬美元。

2017年:Weaveworks 完成了 C 輪融資,由 AWS (亞馬遜網絡服務) 領投,融資金額爲 2500 萬美元。

2019年:Weaveworks 完成了 D 輪融資,由 Sonae IM 領投,融資金額爲 2500 萬美元。

(以上信息來自 ChatGPT,可能不準確,但是應該大差不差)

公司的開源產品 Flux 是一個 CI/CD 平臺,推崇 GitOps。

整個融資節奏不錯,融了這麼多錢,而且公司年營收也曾超過千萬美金。

成本不可控

大部分公司都死於現金流斷裂,這是最重要的外因,Weaveworks 堆了 200 人,以 20w 美金每人每年計算,就需要燒掉 4000 萬美元,這樣確實融資的錢就不夠燒多久了。(還是中國的人力成本好,國內出海的公司這塊具備天生優勢。)

Weaveworks 核心收入來源還是服務大 B,這塊有個特點,就是幾乎很難繞開定製化,重售前/售後,銷售成本極高。所以並不是假設把人員裁減到一定數量就能持續發展的,這種方式服務大 B 數量多了自然人員數量就上去了,把人減少,營收也就下去了,二者不可兼得,怎麼樣都不可持續。

這裏特別是在產品不夠成熟和不夠標準化時去服務大 B,那簡直就是災難,會徹底淪陷爲一個外包公司,單純出賣人力。而且 GitOps 產品服務大 B 時可以想象的到一定出了不少人力幫助用戶做雲原生化改造,這就要了解用戶業務場景,幫助寫編排文件等,溝通協作成本出奇的高。這點我在 2022 年剛創業時有過透徹心扉的體會。

我覺得在早期時你的產品一定要想辦法面向那些直接使用的用戶,或者更直白一點,企業有開發者和決策者,你不能在早期發展時就去考慮決策者的需求,這會讓你的產品體驗一塌糊塗,因爲他們並不會直接使用你的產品,給你有用的反饋。不要想着產品還沒成熟就去立標杆,你立不起來。所以 Sealos 一定要選擇一個直接面向開發者的場景,有了一定成熟度的時候再去服務大 B,這個標誌點是大 B 的定製化需求佔比非常少。

競爭格局

Weaveworks 的產品面臨着非常嚴峻的競爭挑戰,前狼後虎,有傳統的老掉牙垃圾 Jenkins,新星 Drone (本人最喜歡的),雲原生領域知名的 Argo CD,做 GitOps 最有優勢的代碼託管倉庫 gitlab runner,github actions,雖然 Flux 很優秀,但是無奈競爭對手都是天花板級別,而且像 github actions、gitlab 這種掌握着入口,就真的怎麼想都很難打。

公司死掉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創始團隊喪失了信心,現金流這種事不會是根本原因,如果團隊或者創始人還是有信心那遣散成員,拿着點生活費依然還可再戰,Notion 就是個例子。

是我的話單憑 Flux 是真的難給我能做成的信心,要麼轉型做其他產品,因爲這個領域格局已定,Mesos 也是一樣的,K8s 已經徹底統治,創始人和團隊肯定都知道大勢已去,只有轉型和放棄兩條路可以走。

市場天花板 - 雲原生真的是個好市場嘛?

我多次有過觀點:用劍高手,手中無劍。雲原生真的要想強就得忘掉雲原生!忘掉 K8s!忘掉容器!我很少把 Sealos 定位成雲原生啥啥啥,或者容器平臺啥啥啥。

說白了 K8s 自己目前還在鴻溝前徘徊,選擇在這個領域創業本身市場體量就不大,任何一家企業懂 K8s 的人不會超過 10%,如果用你的產品有個前提是懂 K8s 那對不起,市場就變得非常侷限了。所以現在回過頭來看雲原生領域的創業公司,做大做強的幾乎沒有 Rancher 6 億美金賣給了 SUSE 已經算非常不錯的了。

Weaveworks 在本不大的市場中再做一個 GitOps 的細分,就是難上加難了。

但是 K8s 很強,是個核武器,缺陷也很明顯,就是與大部分企業的現有體系是割裂的,所以必然有道鴻溝,如果真的能讓他進入大衆市場,那這個市場會被放大十倍到 100 倍。

其實和 Linux Kernel 一樣的道理,真正讓 Linux 普及到各個企業的是各種發行版,K8s 生態出奇的相似,K8s 本身你是提純了的鈾,需要壓力,高溫等才能真正爆炸。發行版要做的事就是減少企業原有技術體系與新技術之間的割裂,或者把事情變得非常簡單。

不要和用戶去扯一個自己都沒有定義清楚的概念,累得很,直接告訴用戶能幹啥,怎麼幹。

我的感覺就是目前正處於這個引爆點階段,當小白團隊都能實踐這些技術的時候就是真正大爆發的時候,恰逢大模型的崛起,基礎設施也有了洗牌的機會,又會有很多新的應用出來,而新應用還採用老的技術的話必然難以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總結一下就是在雲原生領域做一些降門檻的事,讓這個技術普惠,有非常大的機會。

九死一生

說創業九死一生那絕對是樂觀了,99 死 1 生差不多,要想持續活下去:

創始人和創始團隊必須有足夠強的心力原力。

大部分創始人是開始時信心十足,隨後隨着被社會毒打,暴擊,最終一點點消磨,然後徹底放棄。很多就非常依賴外界的正向反饋 (融資成功,營收增長) 來提供持續動力,這種很難經受的住真正的挑戰。

這裏我有億點點心得,Sealos 從 2018 年開始寫快六年了,爲啥能如此堅定?

第一,降低自己的心裏預期,很多時候你的失望來自於你的預期,你想百億美金估值,你想創造巨大價值,等等,現實的差距把你打回原形之後你就開始扛不住了。而我的心裏預期很低,最壞情況是回農村寫代碼,沒什麼大不了,也就沒什麼可怕的。心懷天下,腳踏實地,這樣每一個小小的收穫都會給到自己激勵,讓信心增加。

第二,看路別看樹,更別擔心撞樹上,越擔心會越撞。你從山上滑雪下來,有很多樹,你的目光應該聚焦在那條小路上,因爲創業幾乎全是問題,這些問題太分散你的精力不行,你並不需要把所有樹砍了才能滑雪。更不能讓這些問題給你帶來心理負擔。

第三,絕對的信仰,這個很難,一般人都沒有,我之所以可以非常坦然面對問題,是因爲我是 “決定論” 的堅定信奉者,未來所有的事都是被決定的,你連你的一根頭髮一個小時之後在什麼位置都改變不了,這種信仰是所有問題和負面情緒的粉碎機,強大到難以置信。

只要創始人沒喪失信念,就沒有失敗這一說,資源多有資源多的打法,沒錢也有沒錢的辦法,創業本來就是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把事做成。資金鍊斷裂什麼的其實都屬於外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