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ol | 詳解用戶體驗地圖

 

在產品規劃的時候,作爲產品經理需要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發現問題時,通過用戶訪談、市場調研、競品分析、數據分析發現自身產品的問題,從而根據問題來對症下藥。

而此時,“用戶體驗地圖”便派上了用場。

用戶體驗地圖,通過固定的思考框架,更有效且科學地發現產品所存在的問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前人的總結,能夠事半功倍。

一、什麼是用戶體驗地圖?

幾個關鍵字:講故事、可視化、第一人稱(用戶視角)。

好了玩個一年級的遊戲,連詞造句(串起來)。

用戶體驗地圖便是以用戶視角的方式,梳理記錄用戶在產品當中的體驗路徑,通過用戶數據及使用過程中的情緒,從中發現用戶痛點與洞察產品機會點,並且輸出成可視化信息,爲產品決策賦能。

產品的設計本質是以用戶爲中心,協助業務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時往往產品經理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而導致沒有解決到本質的問題。

用戶體驗地圖通過梳理用戶使用流程,從全局視角審視產品,結合“業務+用戶”,纔是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

二、爲什麼需要用戶體驗地圖?

用戶體驗地圖(Experience Maps)可以有效地將用戶行爲、用戶場景等信息可視化,進而更清晰地展示用戶體驗與用戶情緒,助推後續產品的更新迭代。

那麼,我們爲什麼要使用用戶體驗地圖呢?

  1. 用戶體驗地圖旨在通過流程化、系統化的方式發現及拆解產品的問題。
  2. 用戶行爲是抽象、多樣的,用戶體驗地圖可以將用戶行爲描述成故事,更加生動。
  3. 站在用戶視角,通過用戶的階段、目標、行爲、觸點去感受用戶的想法、痛點及需求。
  4. 通過觸點確定設計方向,通過痛點明確產品機會點
  5. 通過地圖的形式,促進團隊人員參與發現問題,發表對於某個業務/功能的看法,對現有問題達成共識。
  6. 可視化的形式,將用戶歷程展現,便於團隊人員理解。
  7. 通過用戶歷程,以全局視角評估問題,更全面,更透徹深入。

好了好了,洋洋灑灑寫這麼多,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就是用戶體驗地圖很有用就對了。

但,前提是要用對,用不對,那就是事倍功半,流於形式。

三、如何繪製用戶地圖

在學習如何繪製地圖之前,先給大家看下阿境這邊繪製的用戶體驗地圖框架

Tool |詳解用戶體驗地圖

通常我們在做用戶體驗地圖時,分爲四步走

  1. 確定用戶,梳理流程,明確產品/功能目標;
  2. 用戶訪談/調研,總結問卷,瞭解用戶行爲、想法、情緒;
  3. 獲取用戶行爲數據;
  4. 梳理階段流程,洞察痛點,發現機會點。

看起來不是很難,但用起來呢?不妨聽聽廈門吳彥祖阿境的剖析。

1. 確定用戶,梳理流程,明確產品/功能目標

“用戶體驗地圖”,首當其衝的便是用戶,確定用戶是第一前提

怎麼確認用戶?

從產品整體目標出發,瞭解產品/功能所受衆的用戶,用戶使用產品的目標,從而得出用戶使用產品的階段性流程。

明確用戶的原則是:詳細且完整,從而能夠對後續的用戶訪談、用戶調研有更明確的目標。

通過分析產品中用戶的主要行爲(可通過產品用戶的行爲數據來得知),確定用戶的路徑,從而得出用戶體驗產品的關鍵節點。

推論出關鍵節點要注意:儘量精簡,去除多餘且無價值的關鍵節點。

2. 用戶訪談/調研,總結信息,瞭解用戶行爲、想法、情緒

明確了目標用戶之後,可通過用戶訪談、問卷調查的形式,爲後續體驗地圖中的用戶行爲、想法、情緒獲取足夠的支持。

訪談/問卷內容需要圍繞用戶如何使用產品,針對產品每個關鍵節點來收集遇到的問題。

此刻,若爲訪談,則可通過用戶情緒瞭解問題的嚴重性;若爲問卷,可通過問題的情緒值設定來得出。

用戶調研可通過產品意見反饋、活動問卷、種子用戶體驗羣、用戶在各渠道對產品的評價來獲取調研信息。

用戶訪談可通過電話訪談、面對面訪談的方式獲取信息並記錄。

用戶訪談、調研的目的都在於:最真實地收集用戶使用產品時的路徑及情緒。

因爲通常我們是基於用戶的真實感受及真實行爲來繪製地圖。

注意,阿境兩次提到了“真實”,因爲它尤其重要,不可臆想用戶,而是要去與用戶真實交流

再注意,這個過程中切勿帶入自身的情緒,也不急於分析結果,僅作爲收集信息的途徑

通過訪談/問卷,去除多餘的信息,整合有用的內容,將信息記錄並轉化看,從而得出用戶體驗產品的行爲、目標、想法、情感。

3. 獲取用戶行爲數據

通過訪談的方式能夠獲取用戶使用產品的真實感受。

但此“真實”的確是真實的感受嗎?

打個問號?

非也。

我們都知道,用戶是會“騙人”的,也許是不經意的,但用戶的行爲不會騙人,調研的時候由於樣本體量的原因,或多或少會有偏頗。

而通過用戶在產品中的行爲數據,其一能夠降低部分用戶“撒謊”所帶來的結果影響,其二能夠通過大體量的用戶數據,瞭解用戶在每個階段的大致行爲,從而爲體驗地圖做數據支撐。

4. 梳理階段流程,洞察痛點,發現機會點

通過前三步的明確用戶流程、瞭解用戶目標,獲取用戶行爲及情緒之後,便可着手梳理成用戶體驗地圖。

用戶體驗地圖包含幾個要素:階段、用戶目標、行爲、接觸點、想法、情感曲線、痛點/機會點。

  • 階段:即關鍵節點,用戶在完成一件事所觸達的幾個步驟。
  • 用戶目標:闡述用戶在每個階段中的要達到的真實訴求,也就是用戶目標。
  • 行爲:根據階段來拆分爲獨立的行爲節點,使用一個工具來滿足一個需求的行爲就是行爲節點。
  • 接觸點:影響用戶體驗的載體,主要指用戶接觸到該產品體驗的對象,從用戶的使用場景推斷出用戶產生觸點的環境,在app中通常指頁面/功能。
  • 想法:通過用戶訪談及反饋,定性分析揣測用戶想法,需窮舉每個步驟中用戶的思考內容。
  • 情感曲線:通過用戶想法以及訪談的感受,進行標記用戶內心的情感變化;同時通過訪談時對方的語氣來判斷,通常我們用積極、平靜、消極這三種情緒水平來表述用戶感受。再將串起來,便可知曉用戶的痛點在哪一個環節上了(下圖紅框部分)
  • 痛點/機會點:闡述用戶在行爲過程中的痛點,通過痛點洞察用戶的真實訴求,並將痛點分級。

Tool |詳解用戶體驗地圖

在製作完地圖之後,最重要的便是通過信息的收集彙總,暴露出用戶的痛點,從而思考新的機會點,產品解決方案。

繼而將解決方案做優先級的排序,進行產品迭代。

避免太過於抽象,下圖是阿境給大家做的範例。

Tool |詳解用戶體驗地圖

四、用戶地圖的幾個要點

1. 用戶體驗地圖不適合從0到1的產品

倒不是說,從0到1的產品無法做用戶體驗地圖,而是新產品沒有數據支撐,可信度低。

同時用戶無法接觸到真正的產品,那麼在用戶訪談/調研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髒數據,影響整體的評估,反而是一件壞事(不要期望於用戶的想象力)。

2. 做用戶體驗地圖之前,需要進行用戶調研/訪談

剛開始做用戶體驗地圖的朋友,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臆想用戶的行爲及感受。

殊不知,作爲一個產品設計者,我們對用戶的判斷容易陷入主觀想法,同時沒有切實地通過查看大量的用戶反饋、深刻地用戶溝通訪談的結果是很失公信力的,準確性也有待考量。

3. 做用戶體驗地圖之前,需要了解產品數據

用戶會騙人,用戶行爲數據不會騙人,當用戶行爲數據足夠多的時候,通過數據能夠驗證用戶訪談及調研的真實性,從而做更好的判斷。

4. 注重用戶通過語言、文字傳達出來的情感

很多人覺得用戶體驗地圖的想法、情感模塊是一個較爲主觀的定性,但其實不是的。瞭解用戶的感受,照顧到用戶在產品體驗中的情感需求,精準鎖定產品引發強烈情緒反應的時刻。

而當情緒感受激烈的時刻,便是我們能夠去着力的點。

5. 用戶體驗地圖需要團隊內人員進行共創

用戶體驗地圖儘量採用團隊協作的方式,團隊內分配好任務,明確輸出物及規範。

在獲取了足夠多的信息後,通過腦暴的形式,討論痛點/機會點。

6. 繪製地圖不侷限於形式

大家往往一開始就想使用完美的框架,以可視化的形式來呈現,過早地陷入美化界面,會失去了用戶體驗地圖這個工具本身的意義。

形式可以是白板,可以是excel,甚至可以是腦子當中的繪圖,最終爲了便於團隊人員理解及內容沉澱,纔是將其轉化爲可視化的電子地圖並加以美化修飾。

五、寫在最後

用戶體驗地圖並不是必須的工具,但卻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當我們在規劃產品迭代時,往往沒有辦法系統化地去思考整個業務。

而我們常掛口頭的“從用戶角度出發”,真正的落地是什麼呢?

作爲產品設計者,我們去使用自身設計的產品,儘可能地成爲產品的用戶,但畢竟,我們不能代替所有用戶。

於是只能夠通過用戶訪談、用戶反饋、用戶調研、用戶數據分析等途徑,使得我們更像是“產品的真實用戶”。

而用戶體驗地圖則是將這一系列的信息串在一起,可視化地呈現出來,瞭解用戶的產品全歷程,從而發現機會點。

而機會點,便是產品迭代的需求。

https://www.woshipm.com/user-research/5410453.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