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似乎沒什麼想說的

從丈母孃家回來已八點半了,高速上堵了兩次。應該是有事故發生吧,看見有120從應急車道穿過。高速路上的行車感受,在快車道上總有人開慢車。其實 如果都按接近120的速度在快車道上行駛,通行效率真的很不錯。也有車變道變來變去的,最終真快不了多少吧

原创 製作一份執行計劃前的畏難情緒

書借上文,提到自己爲何連製作一份任務執行計劃都沒有,此篇來從自身剖析一二。實際上,也就是執行力不足的原因分析。一,對目標結果還是不清晰還是沒有結合自身真實的需求,找到當前最合適的安排,這一點需要與長期目標相結合。再者,現實打擊不夠,對目標渴

原创 希望日更能堅持下去

不知不覺已經累積日更了好多了。實際上上遠超自己的預期了,還是覺得只要肯去做,還是會有回報的。開始日更時的打算是:先忘掉質量,忘掉閱讀量,堅持去寫就行。想看看寫一年後的感覺,旨在讓自己保持這樣的一個習慣。比較在智能手機上書寫真的很方便,遠比使

原创 每個人心中都有的《海邊的曼徹斯特》

《海邊的曼徹斯特》是部反雞湯的劇情片。主要是男主無心失誤導致大火讓自己失去了3個孩子,妻子離他而去,後續無法原諒自己的生活境遇。也比較喜歡的一句影評:每個人都有與自己過去不和解的權利。人生遺憾事居多,就讓那些遺憾伴隨餘生吧。和解了又能怎樣?

原创 2021 五一見聞瑣記

2021年的五一,由於疫情原因,來的不容易。我們卻沒有外出遊玩的計劃。而是帶孩子回姥姥家,這是孩子老早就惦記的事。由於領導五一還要上班,而我們在5/3都要開始上班,所以計劃只能是隔天就要返回西安。5/2號早上,收拾喫完飯大概在8點半左右就出

原创 遠離不必要的社交噪音

因一些原因加入了一些相關的微信羣。羣內也以大多年輕人爲主,總能聊到一些利益相關的話題,然後就有一些“噪音”出現,也或是“負能量”。概括下來就是一些情緒宣泄,而對於解決問題絲毫起不到任何作用。在我看來,參與這種話題討論是沒人任何意義的,特別浪

原创 目前的日更狀況

突然發現已經在簡書上累積公開發了50篇了,很令人意外。雖然中途也斷更過好幾次,但還是想繼續堅持堅持,沒想到已經累積有50篇了,雖然大多數都是吐槽,胡亂的堆砌。不得不承認,很多情況下是爲了完成日更而湊數寫作的,真正的有感而發轉瞬即逝,也並沒有

原创 學會小堅持

不知從何時起,覺得時間過的真得飛快。同時,往往覺得浪費了很多時間。對於某些堅持做一件事超過5年的人充滿羨慕。過於太大的目標,不是踮起腳尖實現的,很容易堅持不下來。只有從細小的地方着手,慢慢小心地去堅持了。並且有些事情是需要去點點滴滴摸索前進

原创 《小捨得》的正面與反面

這是個充滿焦慮的時代。也是個販賣和治癒焦慮的時代,首當其衝就數育兒領域。《小捨得》劇中的外公爲了讓孩子進培訓班給曾經的下屬鞠躬求人的場面,雖用意是批判。但當真能遏制的了嗎?恕我直言,這個反面怕只能放大焦慮,起到正面提示,去解決個人問題。由此

原创 跑步那麼累,爲何還要堅持

跑步是件身心俱疲的事情,尤其那些自律很強,常年堅持的跑步者。其實,你只要看過基普喬格的眼神,你就能明白,他所經歷的一切,但那堅毅的眼神,不可阻擋。明明在後半程累的想要放棄,可跑完後這兩天竟然還需要繼續跑下去,不知道這是爲什麼?我想這應該是收

原创 職場上如何快速成長

快速成長則是跟着優秀的人做事,向優秀的人去學習。快速不是捷徑,而是找到優秀的人。能找着並跟着優秀的人做事,也是很不容易的。畢竟優秀是一種稀缺能力,多半有時還要看運氣。跟着優秀的人,一定要從優秀人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問題,這樣才能設身處地提高自

原创 隨筆日常 個人情緒釋放,勿讀吧

小聲明:本篇爲個人日常情緒釋放,還是建議不讀吧,浪費您的時間。早上鬧鐘響後又繼續睡過頭了,七點半 才醒來。急匆匆的催促孩子穿衣服,反而鬧情緒了。然後領導就開始發火,硬是憋着,讓領導去洗漱,連哄帶嚇的給穿衣服,磨磨蹭蹭地才哄好送去幼兒園了。然

原创 與某夕夕的正式決裂

事情始於在某電商軟件上的現金提取,細節都是一樣的,產品經理簡直是窮盡了套路,套路界的玩者。甚至在一個聊天羣裏有網友說,爲了助力,給8年不聯繫的前任發link……是的,你是上市公司高高在上,不就是用戶把你供起來的嗎?何必於此呢?何必將人之貪婪

原创 寫作入門,從發朋友圈開始

超過50字的文字朋友圈已很少見。微博上140字的也很少見。 不知從何時起你的朋友圈已經淪爲圖片去了。認認真真寫50個字以上的都很少少見。似乎發一條高質量的文字性朋友圈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了。甚至是覺得在朋友圈裏面發這種太多的評論性的文字,總有一

原创 昨日剋制住對孩子發脾氣了

昨晚睡覺時,估計是還沒到那個瞌睡點上,孩子翻來覆去睡不着,要各種折騰,雖然我表現出了很不耐煩,她也感覺到了,但比較慶幸的是,我沒有發火,有意識的有所剋制,這算是進步吧。育兒路也是一條重新審視自己的路,也要學着與孩子共同成長,那些以愛爲名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