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學釋義

01 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原创 正心誠意與君子求諸己

01 生活中、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不順利、不開心的事情。 早上孩子不起牀,你喊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沒反應,你會忍不住火冒三丈。 朋友約了你見面,到了地方卻左等右等不見人來,你心裏會升起一千個埋怨。 想找個地方好好吃一頓,放鬆一下心情,卻

原创 曾國藩治心經卷十八:篤行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是屈原的篤行。篤行者,執着如一地實踐也。 “天下事必須躬自入局”,日修身,夜慎獨,學不止,死不畏,這是曾國藩的篤行。 李鴻章說,我老師成功的原因很多,但不爲浮言所動,執理甚明是重要一條。 大禹治水惠天

原创 曾國藩治心經卷十七:機緣篇

《易經》日:陰陽互動,順厄可變。 機緣者,時機、運氣之統稱。 佛家講因果,說善有善緣,惡有惡果。 胡林翼說“一入官場,總是碰境”,他的才能名望本不在曾國藩之下,可惜死得太早,無緣享盛名。 曾國藩抱定“可高可卑,可大可小”之念,平生“不信書,

原创 曾國藩治心經卷十六:胸襟篇

襟懷寬廣,能容天下之物。 《呻吟語》曰:涵容是處人第一法,養心第一着。 曾國藩說,喜怒形於色,“乃無涵養之力,是薄福之人,涵養沖虛,便是身世學問”。 宋代名相呂端外似愚拙,然每臨大事不糊塗。 軍機大臣張廷玉胸中有涇渭,處世圓通而渾厚,周瑜無

原创 曾國藩治心經卷十五:學養篇

司馬光說:學者,所以求治心也,學雖多而心不治,安以學爲? 曾國藩說:學習 是弘揚事業的載體,進德的極佳捷徑,學業進一分,如家財增一分,德業長一分,日積月累,終成“鉅富”。 蔣介石說,曾國藩徒手搏天下,而士人影從,以學有根基,足以養業之故。

原创 曾國藩治心經卷十四:品格篇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品格是一個人能否立世的內在素養。 《呻吟語》日:財、色、名、位,此四字考人品之大節目也。 曾國藩說:君子當以不如堯、舜、周公爲憂,當以德不修、學不講爲憂。提升人格方能使人行爲高尚,生活更有意趣。 曾國藩以“八德自勉

原创 曾國藩治心經卷十三:意志篇

心如鼎鎮,志如磐石。 《論語》曰:空手與猛虎搏鬥,徒步而涉深水,表面是勇氣,內在是意志。 曾國藩說,危難時可以驗證平素之道力。祁門帥營,四面臨敵,曾國藩帳懸長刀,言退一步即入地獄,弈圍棋如故。 梁啓超說,功成業定後,人說蒼天獨厚曾國藩,實皮

原创 曾國藩治心經卷十二:世故篇

曾國藩說:“吾輩不必世故太深,天下惟世故深誤國事耳。” 《紅樓夢》有“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警世之語。 世故太深,精明過度,均非載福之道。 做事瞻前顧後,縮手縮腳,總不會有大的成就。 曾國藩還說:你越精明,別人自當常以精明對付你

原创 曾國藩治心經卷十一:事功篇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世人都想建立不世之功,而曾國藩卻說:“身居亂世,富貴無所圖,功名亦斷難就。” 王安石另有體悟:“豪華盡告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雖然,曾國藩仍認爲“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事功篇(上)

原创 曾國藩治心經卷十:進退篇

“進步處便思退步,着手時先圖放手。” 進的時候要多點見聞,多些懵懂,退的時候要找好時機,留有餘地。 范蠡何以成陶朱?張良雪夜讀《素書》。“六根清靜方爲稻,退步原來是向前”。 曾國藩晚場善收,卻謙稱自己有“畫蛇添足之嫌”。“弓不拉滿,勢不使盡

原创 曾國藩治心經卷八:禍福篇

“禍者福所依,福者禍所伏”。 趨福避禍乃人倫之常。 曾國藩說:“人生福境禍區,皆念想造成”,“念頭稍異,境界頓殊”。他總結出“騙、暗、詭”乃取禍之三端,而“誠、明、仁”乃避禍之三招。“鴻福齊天”固然美好,然而,過滿則溢,物極必反。難怪連孔聖

原创 曾國藩治心經卷九:得失篇

《小窗幽記》曰:胸有靈丹,點化得失。 得失乃人生第一關口,“看透得失方是大英雄”。 曾國藩引古人之言說:“非分之福,無故之禍,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 爲公事,爲國家,得失必爭;爲個人,爲名利,得失當淡。 曾國藩用“悔”字訣和“硬”字

原创 曾國藩治心經卷七:成敗篇

“成者王侯,敗者賊”是否就是評論人生的蓋棺定論? 月中則昃,人滿天概,盛衰成敗豈無憑! 曾國藩取法莊子“美成在久”,深得銖積寸累的功夫。 劉邦敗而猶勝,曹操成猶是敗。 曾國藩不求完美,跳出成敗,信守“波平浪靜處安身”,以“掀天蓋地”爲成敗大

原创 曾國藩治心經卷六: 名利篇

《菜根譚》日:名爲招禍之本,利乃忘志之媒。”“天下熙熙,皆爲利來”,豪傑難過名利關。古往今來,有的人好虛名以殞身,有的人貪私利以禍族。面對名利,心將何置?明代陳繼儒說“透得名利關,方是小休息”。曾國藩以“不忮不求”淡處名利。他關於“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