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物理科普:爲什麼別人都說微信上的聲音和你完全一樣

    微信發出去的語音爲什麼不好聽?你的親朋好友卻沒發現呢?    任何錄音設備,都不可能百分之百錄到你的原聲,只能做到無限接近。這是因爲聲音存在的形式是聲波,聲波也是能量的一種,同樣遵循“能量守恆定律”。    你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傳

原创 《楚留香新傳》中有個人的姓氏讀者幾乎都弄錯了

    古龍先生的作品無論主角配角,都有自己鮮明的性格,令人過目難忘。但有個人,幾乎所有讀者都沒說對他的姓氏,看完別忘了默默舉手。    他就是一紙定生死的神醫——張簡齋。    這個人出現在《楚留香新傳1:借屍還魂》的故事中,他僅出場兩次

原创 古代都市女性怎樣春遊(#春遊詩詞#女性春遊歷史變遷)

(文章字數:2300+)    女性春遊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那時多是男女同行,一般爲情侶或夫妻,嬉戲遊玩並互贈香草。比如《詩經》就有一篇這樣的描寫: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

原创 詩經沒有二一四

想折一束蕓薹給你,溫暖你所有冬季,讓受過傷的心情能被治癒想摘兩朵桃花給你,放在你睡去的夢裏,於是黑夜裏你不再哭泣想寄三封書信給你,告訴你全部的悲和喜,讓所有刺痛埋入塵泥想濾一壺清酒給你,藏在你思念我的天際,他日相遇你看漫天醉雨,每滴都是你詩

原创 可曾到過聖地

苦是什麼?只不過是把相愛的人使勁拆開,把你怨憎的人事物和你使勁揉在一塊兒。苦難是什麼?也只不過是在這基礎之上,再給你一點點病痛,因爲足夠了,足夠摧毀你。情緒低落時,甚至崩潰時,別人說你矯情,不堪一擊,身邊人當你是債主,是來索債的。有時候想想

原创 舊的玫瑰園已枯萎痛苦的心也已埋葬

Vắng anh chiều nay áng mây nhẹ theo gió bayvương vấn đâu đây điệu buồn nhung nhớ giăng đầynắng đã nhạt phai trên con đườ

原创 芳香明亮的桐油燈

桐油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代,那時候以銅作燈臺,樹皮作燈芯,油桐果的油作燃料。雖然如今已經退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它曾經照亮了華夏兩千年曆史,溫暖無數寒冬。小時候有一次去外公家,正巧感冒了躺在牀上,彼時還很小,只隱約記得有位老嫗手捧桐油燈在櫃

原创 生鏽的江湖(圖片很醜 謹慎打開)

此時我化身俠客,頭頂天腳踏(?)---好像是水缸,仗手機行走江湖,飛身來到一間小屋外。這裏荒涼極了,水泥地上隱約佈滿了已經枯死的青苔。紅色的門板鏽跡斑斑,貓眼下是一顆白色的門鈴按鈕,灰濛濛的像是沾了十層灰,顯然不用再按了,這裏已經很久沒人住

原创 十二萬風的獨白

百秒一縷風,一天八百縷葉子搖頭晃腦,拒絕風的追求從冒芽兒到飄零,五個月,十二萬縷某天午後,它離開了心愛的樹枝投入風的懷裏,蹁躚起舞只是冬將至明年的春天還與它有關嗎等一縷風得一場空我是風,終成過客

原创 愛別離之花木式

1.別離千萬式,花木最多姿。“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夏枯草。百花鬥豔的季節,夏枯草“似乎”並不留戀,獨自離開了這個世界,衆花與它孰更美,已無從計較。人生中總會遇到這樣的人,溫柔心軟,不爭不搶,因爲愛而離開所愛。2.無聲飄零隨風勢,

原创 再讀《坐井觀天》:天本來就只有這麼大

    小鳥和青蛙,不過是人生兩種狀態的代詞。    年輕時像小鳥,可以四處遨遊,天地廣闊;年邁後像井底的青蛙,活動範圍變小,信息渠道變得狹窄。    青蛙就真的是一無所知嗎?摘抄一段原文對話:小鳥回答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

原创 有生之年系列--《凡人修仙傳》推出動漫

1.久違了青春以往,原著小說改編動漫總少不了被吐槽。《凡人》動漫剛出來評分也不高,而後就穩居9.6的高分。當然,這些於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青春有一件事圓滿了,不必再苦等。2.書迷感慨:有生之年多年以前,書迷們就已經開始盼着這部作品拍成

原创 第二十一章 龍吟劍出 速戰速決

    樂府不僅有“管絃鍾缶鼓梆鈴”各類精美樂器數萬件,還有成百上千名樂官。    梁世珣早年曾在樂府彈過幾年琵琶,面前這兩人,正是那時候相識的。    此時,梁世珣已什麼事情都想明白了,朗聲說道:“十年前我就該想到了,你一個大人,怎麼可能

原创 接受自己不同 創作你的創作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裴多菲。    非常喜歡簡書這句“創作你的創作”,在這應試教育,文章講求“豹頭豬肚鳳尾”等等各種章法的國度,這句看似平平無奇的標語,就像我的指路明燈。    不喜歡章法,不喜歡

原创 你愛我像誰(倒着唸的歌名)

    藍天下的白雲,似動非動,彷彿一簇棉花糖。    高高的柳樹結着苦瓜,苦瓜的屁股被竹竿拍着、戳着,戴眼鏡的青年男子,在盡力自導自演這一幕。    那是小學時代習以爲常的景象,每年夏天總能看見那位老師,在那樣子做。    習以爲常,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