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八首哲理古詞 點透你如何處世

寧靜方致遠。無論是橋在流動,還是水在流動,都是內心發生了波動。只有內心安靜祥和,纔不會被外界所左右。《插秧歌》——五代:契此“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成稻,後退原來是向前”。農夫插秧是邊插邊後退的,正因爲後退這種方式他才能

原创 忍辱負重稱中堂 晚清重臣李鴻章

昔洋人有稱,向中國開戰,實同李鴻章開戰也。可見李鴻章在近代中國歷史之影響,真“五洲萬國之士,幾於見有李鴻章,不見有中國”。他是清廷的發言人,是一個忍辱負重的時代在一個個體的“微觀”體現,王國維所謂“千年鉅變”,則李鴻章的時代正是“鉅變”之肇

原创 梅花樹下的寶藏落在了誰家

清朝末年,華亭縣(今上海松江區)流傳着一個“梅樹藏銀”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出身貧寒且身份卑微的人,人們都叫他韓翁。因爲韓家祖上世代貧窮,到韓翁這一代時,他在秀野橋西開了一間小店,雖然是小本生意,卻也可以養家餬口。韓翁天性極好,面對生活

原创 牛年說牛 佳詩五首

2021是牛年。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勤奮、耐力的象徵。牛和人們一起勞作,一起出行,喫苦耐勞,甘於奉獻。下面收集了幾首佳詩一起來讚美牛的品質。《禾熟》宋·孔平仲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老牛粗了耕耘債,齧草坡頭臥斜陽。《耕牛》宋·梅

原创 與財富擦肩而過的窮人

一場戰亂中,眼見逃荒的人越來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財產:一袋紅薯,也加入到逃荒的隊伍中來。走到半路,老六碰到餓得只剩一口氣的父子二人,父親背上也揹着一個很重的袋子。那人見老六揹着那麼多紅薯,便向老六討要一個給孩子喫,老六不肯。那人便說:

原创 立春要晚睡早起 喫2類食材昇陽氣又散寒

立春在每年的2月3日左右到來,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此時,陽氣升發,養生最重要的就是昇陽氣。立春養陽氣飲食多辛溫、少酸“立”代表開始,“春”通“蠢”,代表萬物蠢蠢欲動,有了生機。此時冬天已過,春天到來,但它是“姍姍而來”,還要經過“數九寒天

原创 駭人的真相:紂王爲何對妲己言聽計從?

在《封神演義》中,紂王去女媧廟朝拜,見到女媧聖像,容貌端麗,瑞彩翩躚,國色天姿,如月殿嫦娥下世。淫心大起提詩褻瀆女媧娘娘,招來九尾狐精緻商亡。狐妖建“蠆盆”害宮人《封神演義》第十七回“蘇坦己置造蠆(chai)盆”記載,一天紂王在摘星樓與妲己

原创 冬天常喫3種菜,幫你打下健康的基石。

1、白菜白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堪稱“菜中之王”。(以上圖片來源皆爲Adobe Stock)白菜物美價廉,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它的營養價值很高,堪稱“菜中之王”。大白菜尤其是白菜幫富含粗纖維,可通腸潤便。大白菜裏富含維生素C和一種叫做吲哚-

原创 司馬光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時陝州夏縣(今屬陝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進士出身,曾任龍圖閣直學士、御史中丞、尚書左僕射等職,後被追封爲溫國公,故稱司馬溫公。他是著名史學家,著述宏豐,《資治通鑑》爲其代表作。司馬光雖然官居高位,但在生活上,嚴格約

原创 王安石將兒媳另嫁

古人說: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沒有父母不愛孩子,可是,在宋代,有這樣一位父親,在兒子生病後,作主將兒媳另嫁,卻成爲一段佳話。兒子思念妻子後,寫下一首名作,最後一句最經典。這位父親就是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兒子就是王安石的長子王雱【pāng

原创 快過年了,給大家分享一首歌詞

轉眼又到了年底,在外的人都想着回家去。我銀行卡里剩下來也沒有多少積蓄,說不出的牽言萬語。昔日的風吹亂了我思緒,歌聲中有我是否一樣也有你。多少的人和我一樣,心有餘力不及。車站裏個個都在拿着行李都來自不同 地方和城市高速公路的擁擠那催人的汽笛都

原创 能低頭是一種境界

僧人的鞋子上面,左三個洞右三個洞,爲的是讓出家人低頭看得破。但是人在諸多慾望面前卻很難看得破,因爲很多時候當我們的眼睛只緊緊盯着自己渴求的東西時,是很難低下頭來看的。在禪宗裏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廟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

原创 3位面試者

一家跨國公司招聘策劃總監,面試者雲集,考覈也異常嚴格。層層篩選後,只剩下三位。接下來是最後一次篩選。三個應聘者被分別封閉在一間被監控的房間內,房間內各種生活用品、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但沒有電話,不能上網,三人的手機也都被收走。考覈方沒有告知三

原创 6個人生最明白的時候

人大都是糊塗一陣子,明白一陣子,沒有誰能一輩子明白,也沒有誰會一輩子糊塗。那麼,人在何時明白,何時糊塗,皆因人而異,因事而異。譬如貪婪之人,見錢財就會犯糊塗,膽大妄爲;好色之徒,一遇美女嬌娃,就難以自制,不計後果。對一般人而言說,一生中最明

原创 千古名作:《吾富有錢時》

王梵志,原名梵天,是初唐時期的白話詩人,有“詩僧”之稱。由於兩《唐書》(新、舊唐書)無傳,《全唐詩》沒有收入他一首詩,他的生卒年月皆無可考,以至於他的詩作被埋沒了千年之久,一直到敦煌寫本的發現,他的詩才漸爲人知。唐初時,王梵志的詩曾經廣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