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融资方式构想

这个想法是根据我目前的情况设想出来的,这里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设想,不为其他,这个世界有很多不公,然而消除不公平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并且我觉得也没有这样的必要,我们怎样去鼓励怀有改善社会现状想法的年轻人,鼓励这些人去做这样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导致了有些非常有才华的人不能全身心的去做有价值的事。

 

且拿我目前的情况作一下分析:

我作为高中毕业生,学历较低,我想要接受培训做一名软件工程师,然而很显然培训需要一笔昂贵的费用,这笔费用以我目前的储蓄还远远不够。若去银行申请助学贷款,我想成功机率几乎为零(我甚至不知道银行有没有这样的面向社会人士的助学项目)。我想暂时借一笔资金供应自己在学习中的花费,针对此的学习计划完成之后我可能会进入工作岗位,根据自己的能力逐步偿还这笔费用。假若以后我有了一些闲置的资金,为了让像我之前那样的朋友也能够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得以提高,我会捐出一部分钱用于资助这样的朋友。

我们将存放资金的box称之为虚拟池,为何虚拟呢?我们知道,如果把这个资金池交由唯一的个人或者组织管理,资金池规模越大,风险就越高,类似腐败案例数不胜数也证明了这点。虚拟池的核心思想也正是这种融资方式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我们将参与捐助的人称为捐助者。用户同意虚拟池抽取自己捐助的资金(捐助者首先捐助一定的资金到自己持有的账户上)时,虚拟池与捐助资金就产生了联系。与传统捐助区别的是,用户捐出自己的资金之后并未失去对该资金的分配权,也就是说用户有权将其分配给自己看好的募捐者,而非传统捐助那样一旦捐出资金就交由另一方管理和分配,其中多出一个环节,权力集中到了一部分人的手中。

融资结构示意图

 

假设有很多人重复一次上面的“借贷”的过程,保证一定的还款率,那么就像滚雪球一样,虚拟池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但权力并未集中到一部分人手中。

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项目失败的情况:受捐者因为某种原因不能还款,导致一次借贷的过程在此坏死。故应该给受捐者分配资金时作信用及价值评估,分析此人有无信用问题。

运营虚拟池的个人和组织应永不参与虚拟池的资金分配与管理,必须为非盈利型组织,组织的核心价值就是将受捐者的信息呈现给捐助者们,在两者之间建立一个直接交流的平台,并最后由捐助者自己决定分配多少资金给受捐者,若借贷成功即受捐者成功还款之后资金还是归还给原捐助者,这样的一个借贷过程,就实现了资金的一次价值体现(捐助者拥有闲置资金暂时借给受捐者实现资金应有的价值创造财富)。一句话概括上面的观点:

什么?你竟然把一百元放在钱夹里面一整天?太浪费了!为什么不能把它借出去由其它人实现价值呢?

 

融资方式的特点:

1,让捐助者自己选择分配捐出去的资金给哪些人?做哪些事?未集中权力,运营组织只负责搭建平台,不参与资金实际分配

2,很可能产生正面循环,如同滚雪球一样,资金池越来越大,面向的获益社会群体也会越来越多。

3,捐助者可取回自己捐出的资金,大大增加资金流动性,实现社会财富

 

实现起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开放,操作不当易陷入灰色区域。

2,引导受捐者参与到“借贷上层来变身为捐助者

3,对受捐者的信用以及价值评审,此评审结果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功机率,那么让哪些人参与评审呢?捐助者大众识别能力层次不齐,可以考虑成立评审组织,由专业人士评估项目的成功机率。

 

相信很多创业者都希望能够拿到投资应用于自己的项目中,然而往往有很多项目虽不能产生多么可观商业价值,但对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我构想的这种融资方式也正是面向于此,期待有一天大家联动起来贡献社会。期待感兴趣的朋友与我一同参与到这个构想中来。期待读到这里的朋友在下面的评论中发表宝贵意见。

 

作者:萧易客

邮箱:[email protecte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