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歲,我們用工作掙未來

二十幾歲,我們用工作掙未來

  某公司聘人的標準是敬業精神。我認爲,工作是一個人自下而上的基本權利。有沒有權利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則看他能不能認真地對待工作。公司給一個工作,實際上是給一個生存的機會,如果能認真地對待這個機會,也纔對得起公司給予的待遇。能否幹好公司給的工作,能力不是主要的;能力差一點,只要有敬業精神,能力會提高的。--搜狐總裁張朝陽先生

  ● 工作不是掙錢,而是掙未來

  在現代職場中,許多人尤其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最關心的往往不是工作,而是工作薪資。在他們的眼中,薪酬是自己身價的標誌,絕不能低於別人。一旦發現自己的薪酬低於最初的預想或者是低於能力和學歷不如自己的人,就會心裏失衡,覺得自己特別吃虧。他們不明白,一個人如果只爲薪水而工作,那麼他一生就只能做一個碌碌無爲、心胸狹隘的平庸之輩,埋沒了自己的才能,湮滅了自己的創造力。

  而那些卓爾不凡的人,往往很少盯着薪水看,他們一心只想將自己的事業做好,他們愛自己的事業甚過金錢。比爾·蓋茨的資產淨值約爲466億美元。如果他每年用掉一億也要466年才能用完這些錢,那他爲什麼還要每天工作?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資產淨值約爲10億美元,這些錢足以讓他在餘生享受尊貴優越的生活,爲什麼他還要不停地拍片?一個人真正的工作能力來源於其對工作的熱愛以及內心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渴望。正如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一個人只有在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時候,纔會迸發出持久強大的熱情,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最大限度地服務於社會。"很多時候,一個傾心於事業的人,卻往往能獲得比那些一心只想着賺錢的人更多的財富。

  "如果有一份工作薪水比現在的高,那我肯定就跳了。"二十幾歲的男人,很容易因爲薪水而跳槽,殊不知,爲薪水工作往往會被短期利益所矇蔽,使我們看不清未來發展的道路。一個人如果以薪水爲個人的奮鬥目標,是無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從來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

  工作給我們的,要比我們爲它付出的更多,如果我們將工作視爲一種積極的學習經驗,那麼,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着許多人生長的機會。如果我們能想到,工作不是僅僅爲了掙錢,而是爲了掙一個美好的未來,那麼,我們就能心平氣和地對待暫時不平衡的收入與付出。二十幾歲的男人,一定要記住,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薪水當作自己的終極目標,因爲薪水以外的目標才能夠使你更卓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