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新七種工具解決處理

  • 新七種工具的產生

日本在開展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中通常將層別法、柏拉圖、特性要因圖、查檢表、直方圖、控制圖和散佈圖稱爲“老七種工具”,而將關聯圖、KJ法、系統圖、矩陣圖、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以及箭條圖統稱爲“新七種工具”。

這七種新工具是日本科學技術聯盟於1972年組織一些專家運用運籌學或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現場實踐後於1979年正式提出用於質量管理的。這新七種工具的提出不是對“老七種工具”的替代而是對它的補充和豐富。

一般說來,“老七種工具”的特點是強調用數據說話,重視對製造過程的質量控制;而“新七種工具”則基本是整理、分析語言文字資料(非數據)的方法,着重用來解決全面質量管理中PDCA循環的P(計劃)階段的有關問題。因此,“新七種工具”有助於管理人員整理問題、展開方針目標和安排時間進度。整理問題,可以用關聯圖法和KJ法;展開方針目標,可用系統圖法、矩陣圖法和矩陣數據分析法;安排時間進度,可用PDPC法和箭條圖法。

70年代以來,特別是1973年“石油危機”後,日本一些質量管理專家學者、公司經理提出“要轉向思考性的TQC”。而思考性的TQC則要求在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1) 要注意進行多元評價。

(2) 不要滿足於“防止再發生”,而要注意樹立“一開始就不能失敗”的觀念。

(3) 要注意因地制宜地趨向於“良好狀態”。

(4) 要注意突出重點。

(5) 要注意按系統的概念開展活動。

(6) 要積極促“變”,進行革新。

(7) 要具備預見性,進行預測。

由此,對於質量管理的方法也提出了以下幾點新的要求:

(1) 要有利於整理語言資料或情報。

(2) 要有利於引導思考。

(3) 要有助於充實計劃的內容。

(4) 要有助於促進協同動作。

(5) 要有助於克服對實施項目的疏漏。

(6) 要有利於情報和思想的交流。

(7) 要便於通俗易懂地描述質量管理的活動過程。

“新七種工具”就是在這樣的要求下逐漸形成的。

二、“新七種工具”內容

(一)關聯圖法

關聯圖法,是指用連線圖來表示事物相互關係的一種方法。它也叫關係圖法。如圖1所示,圖中各種因素A、B、C、D、E、F、G之間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其中因素B受到因素A、C、E的影響,它本身又影響到因素F,而因素F又影着因素C和G,……這樣,找出因素之間的因果關係,便於統觀全局、分析研究以及擬定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計劃。

關聯圖可用於以下方面:

(1) 制定質量管理的目標、方針和計劃。

(2) 產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

(3) 制定質量故障的對策。

(4) 規劃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的展開。

(5) 用戶索賠對象的分析。

關聯圖的繪製步驟:

(1) 提出認爲與問題有關的各種因素。

(2) 用簡明而確切的文字或語言加以表示。

(3) 把因素之間的因果關係,用箭頭符號做出邏輯上的連接(不表示順序關係,而是表示一種相互制約的邏輯關係)。

(4) 根據圖形,進行分析討論,檢查有無不夠確切或遺漏之處,複覈和認可上述各種因素之間的邏輯關係。

(5) 指出重點,確定從何處入手來解決問題,並擬訂措施計劃。

在繪製關聯圖時,箭頭的指向,通常是:

對於各因素的關係是原因一結果型的,則是從原因指向結果(原因→結果);

對於各因素間的關係是目的-手段型的,則是從手段指向目的(目的→手段)。

關聯圖的繪製形式一般有以下四種:

(1) 中央集中型的關聯圖。它是儘量把重要的項目或要解決的問題,安排在中央位置,把關係最密切的因素儘量排在它的周圍。

(2) 單向彙集型的關聯圖。它是把重要的項目或要解決的問題,安排在右邊(或左邊),把各種因素按主要因果關係,盡呆能地從左(從右)向右(或左)排列。

(3) 關係表示型的關聯圖。它是以各項目間或各因素間的因果關係爲主體的關聯圖。

(4) 應用型的關聯圖。它是以上三種圖型爲基礎而使用的圖形。

日本科技聯盟曾就公司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應從何入手問題的調查,一些公司回答中提出了以下十三個項目:

(1) 確定方針、目標、計劃。

(2) 思想上重視質量和質量管理。

(3) 開展質量管理教育。

(4) 定期監督檢查質量與開展質量管理活動的情況。

(5) 明確管理項目和管理點。

(6) 明確領導的指導思想。

(7) 建立質量保證體系。

(8) 開展標準化工作。

(9) 明確評價標準尺度。

(10) 明確責任和權限。

(11) 加強信息工作。

(12) 全員參與。

(13) 研究質量管理的統計方法。

他們根據以上13項意見相互之間的因果關係,繪製出關聯圖(圖2)。然後根據此圖綜觀全局,進行分析,確定了首先應從第(1)項和第(6)項入手,解決進一步開展全面質量管理的問題。

(二)KJ法

KJ法是日本川喜二郎提出的。“KJ”二字取的是川喜(KAWAJI)英文名字的第一個字母。這一方法是從錯綜複雜的現象中,用一定的方式來整理思路、抓住思想實質、找出解決問題新途徑的方法。

KJ法不同於統計方法(參見表1),統計方法強調一切用數據說話,而KJ法則主要靠用事實說話、靠“靈感”發現新思想、解決新問題。KJ法認爲許多新思想、新理論,往往是靈機一動、突然發現。但應指出,統計方法和KJ法的共同點,都是從事實出發,重視根據事實考慮問題。

表1KJ法與統計方法的不同點

 

統計方法

KJ法

1

驗證假設型

發現問題型

2

現象數量化,收集數值性資料(數據)

不需數量化、收集語言、文字類的資料(現象、意見、思想)

3

側重於分析

側重於綜合

4

用理論分析(即數理統計理論分析)

憑“靈感”歸納問題

KJ法一般用於以下情況:

(1) 認識新事物(新問題、新辦法)。

(2) 整理歸納思想。

(3) 從現實出發,採取措施,打破現狀。

(4) 提出新理論,進行根本改造,“脫胎換骨”。

(5) 促進協調,統一思想。

(6) 貫徹上級方針,使上級的方針變成下屬的主動行爲。

川喜認爲,按照KJ法去做,至少可以鍛鍊人的思考能力。

KJ法的工作步驟:

(1) 確定對象(或用途)。KJ法適用於解決那種非解決不可,且又允許用一定時間去解決的問題。對於要求迅速解決、“急於求成”的問題,不宜用KJ法。

(2) 收集語言、文字資料。收集時,要尊重事實,找出原始思想(“活思想”、“思想火花)。

收集這種資料的方法有三種:①直接觀察法,即到現場去看、聽、摸,吸取感性認識,從中得到某種啓發,立即記下來。②面談閱覽法,即通過與有關人談話、開會、訪問,查閱文獻、集體BS法(Brain Storming“頭腦風暴“法)來收集資料。集體BS法,類似於中國的開“諸葛亮會”,“眉頭一皺,計從心來”。③個人思考法(個人BS法),即通過個人自我回憶,總結經驗來獲得資料。

通常,應根據不同的使用目的對以上收集資料的方法進行適當選擇,參見表2。

(3)把所有收集到的資料,包括“思想火花”,都寫成卡片。

(4)整理卡片。對於這些雜亂無章的卡片,不是按照已有的理論和分類方法來整理,而是把自己感到相似的歸併在一起,逐步整理出新的思路來。

(5) 把同類的卡片集中起來,並寫出分類卡片。

(6) 根據不同的目的,選用上述資料片段,整理出思路,寫出文章來。

表2

收集方法

使用目的

直接觀察

面談閱覽

查閱文獻

BS

回憶

檢討

認識新事物

×

歸納思想

打破現狀

脫胎換骨

×

參與計劃

×

×

×

貫徹方針

×

×

×

符號說明:◎常用;○使用;△不大使用;×不使用。

在應用KJ法時,若要認識新事物,打破現狀,就要用直接觀察法;若要把收集到的感性資料,提高到理論的高度,就要查閱文獻。

(三)系統圖法

系統圖法,是指系統地分析、探求實現目標的最好手段的方法。

在質量管理中,爲了達到某種目的,就需要選擇和考慮某一種手段;而爲了採取這一手段,又需考慮它下一級的相應的手段。這樣,上一級手段就成爲下一級手段的行動目的。如此地把要達到的目的和所需要的手段,按照系統來展開,按照順序來分解,作出圖形(如圖6-9所示),就能對問題有一個全貌的認識。然後,從圖形中找出問題的重點,提出實現預定目的最理想途徑。它是系統工程理論在質量管理中的一種具體運用。

系統圖法主要用於以下幾方面:

(1) 在新產品研製開發中,應用於設計方案的展開。

(2) 在質量保證活動中,應用於質量保證事項和工序質量分析事項的展開。

(3) 應用於目標、實施項目的展開。

(4) 應用於價值工程的功能分析的展開。

(5) 結合因果分析圖,使之進一步系統化。

系統圖法的工作步驟如下:

(1) 確定目的。

(2) 提出手段和措施。

(3) 評價手段和措施,決定取捨。

(4) 把各種手段(或方法)都寫成卡片。

(5) 把目的和手段系統化。

(6) 制訂實施計劃。

(四)矩陣圖法

矩陣圖法,是指藉助數學上矩陣的形式,把與問題有對應關係的各個因素,列成一個矩陣圖;然後,根據矩陣圖的特點進行分析,從中確定關鍵點(或着眼點)的方法。

這種方法,先把要分析問題的因素,分爲兩大羣(如R羣和L羣),把屬於因素羣R的因素(R1、R2……Rm)和屬於因素羣L的因素(L1、L2……Ln)分別排列成行和列。在行和列的交點上表示着R和L的各因素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可用不同的記號予以表示(如用“○”表示有關係等)。圖4爲矩陣圖法示意圖。

這種方法,用於多因素分析時,可做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它在質量管理中,可用於尋找新產品研製和老產品改進的着眼點,尋找產品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等方面。

 

R

R1

R2

R3

 

R1

 

Rm

L

L1

 

 

 

 

 

 

L2

 

 

 

 

 

 

L3

 

 

 

 

 

 

 

 

 

 

 

 

 

 

 

LI

 

 

 

 

 

 

 

 

 

 

 

 

 

 

 

 

Ln

 

 

 

 

 

 

  • 密切關係 ○有關係 △像有關係

圖4 矩陣圖法示意圖

(五)矩陣數據分析法

矩陣數據分析法,與矩陣圖法類似。它區別於矩陣圖法的是:不是在矩陣圖上填符號,而是填數據,形成一個分析數據的矩陣。

它是一種定量分析問題的方法。目前,在日本尚廣泛應用,只是作爲一種“儲備工具”提出來的。應用這種方法,往往需求借助電子計算機來求解。

(六)PDPC法

PDPC法(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的英文縮寫),又稱過程決策程序圖圖法。它是在制訂達到研製目標的計劃階段,對計劃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障礙及結果,作出預測,並相應地提出多種應變計劃的一種方法,如圖5所示。這樣,在計劃執行過程中,遇到不利情況時,仍能有條不紊地按第二、第三或其他計劃方案進行,以便達到預定的計劃目標。它不是走着看,而是事先預計好。

如圖5所示,假定A0表示不合格品率較高,計劃通過採取種種措施,要把不合格品率降低到Z水平。

先制訂出從A0到Z的措施是A1、A2、A3……Ap的一系列活

 

 

  圖5過程策程序圖

動計劃。在討論中,考慮到技術上或管理上的原因,要實現措施A3有不少困難。於是,從A2開始制訂出應變計劃(即第二方案)經A1、A2、B1、B2……Bq到達Z目標。同時,還可以考慮同樣能達到目標Z的C1、C2、C3……Cr或者C1、C2、C3、D1……Ds的另外兩處系列的活動計劃。這樣,當前面的活動計劃遇到問題、難以實現Z水平時,仍能及時採用後面的活動計劃,達到Z的水平。

當在某點碰到事先沒有預料到的問題時,就以此點爲起點,根據新情況,重新考慮和制訂新的E、F系列的活動計劃,付諸實施,以求達到最終目標Z。

(七)箭條圖法

箭條圖法,又稱矢線圖法。它是計劃評審法在質量管理中的具體運用,使質量管理的計劃安排具有時間進度內容的一種方法。它有利於從全局出發、統籌安排、抓住關鍵線路,集中力量,按時和提前完成計劃。

箭條圖法的工作步驟:

(1) 調查工作項目,把工作項目的先後次序,由小到大進行編號。

(2) 用箭條→代表某項作業過程,如◎→①、①→②等。箭桿上方可標出該項作業過程所需的時間數,作業時間單位常以日或周表示。

各項作業過程的時間的確定,可用經驗估計法求出。通常,作業時間按三種情況進行估計:

樂觀估計時間,用a表示;

悲觀估計時間,用b表示;

正常估計時間,用m表示。則

經驗估計作業時間=(a+4m+b)/6

這種經驗估計法,又稱三點估計法。

例如,對某一作業過程的時間估計a爲2天,b爲9天,m爲4天。則,用三點估計法求得的作業時間爲 (2+4x4+9)/6=4.5(天)

(3)劃出箭條圖。假定某一箭條圖如圖6所示。

 

 

(4)計算每個結合點上的最早開工時間。某結合點上的最早開工時間,是指從始點開始順箭頭方向到該結合點的各條路線中,時間最長一條路線的時間之和。例如,從圖6的結合點④,就有三條路線:

這三條路線的時間之和,分別爲9,8,7。所以,結合點④的最早開工時間爲9,通常可寫在方框內表示。其他各結合點最早開工時間的計算同理。

 

 

(5)計算每個結合點上的最晚開工時間。某結合點上的最晚開工時間,是指從終點逆箭頭方向到該結合點的各條路線中時間差最小的時間,如圖6中的結合點①。從終點到①有三條路線:

這三條路線的時間差,分別爲3,4,5。所以,結合點①的最晚開工時間爲3。通常可將此數寫在三角形內表示。其他各結合點的最遲開工時間計算同理。

(6)計算富餘時間,找出關鍵線路。富餘時間,是指在同一結合點上最早開工時間與最晚開工時間之間的時差。有富餘時間的結合點,對工程的進度影響不大,屬於非關鍵工序。無富餘時間或富餘時間最少的結合點,就是關鍵工序。把所有的關鍵工序按照工藝流程的順序連接起來,就是這項工程的關鍵路線。如圖6中◎→①→②→④→⑤就是關鍵路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