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職業生涯規劃

當梧桐葉又鋪滿校園,我就回來了。

知道很多人都忙裏偷閒來看看,但很多人並不留言, 你來這裏說明你還記得那個流星(金)歲月!還對那個時代記憶猶新!你來了就讓所有人知道你還記得我們一起的歲月. 讓大家在網絡的另一端相聚,在時間和空間的紐帶上重逢.讓更多的一切重現眼前,讓更多的笑容嘻聲重歸浮現,來吧忘掉眼前的煩惱還我們年輕讓我們永遠理想 ---你的永遠的朋友


淺談職業生涯規劃

有關職業規劃的內容在前幾期的沸騰快訊中,我們已經有了一些介紹,基本
的概念大家也有了一定了解。下文是一個叫小魚兒的熱心人在某網站上發表的有關職業
生涯規劃的補充稿,這是一次很成功的主題演講,在此我們摘錄下來,與大家一起分
享,並感謝小魚兒及其它熱心網友們爲我們奉獻來了這麼好的一篇文章。

 

各位家人,大家下午好!今天,是我第二次參加上海家人的聚會。非常榮
幸,也非常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和各位朋友交流。上一次上海家人的聚會由於一些客觀因
素,如正值SARS,天氣不好等原因,到場的不到十位;看到今天有這麼多的朋友新加入
近來,我真的是從心底裏爲家園感到高興。

 

今天,我沒有帶電腦,也沒有做PPT文件。因爲我知道恐怕各位不是太有興趣聽
一些很理論的東西,所以我今天也沒有打算要講這些。那我今天在這裏,只做一件事:
就是拿我的一些個人體驗帶給大家,來和大家溝通,互相交換一些意見——希望大家能
在這一方面做些嚴肅、認真的思考。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先來一個故事。

 

話說有兩兄弟,他們一起住在一幢公寓樓裏。一天,他們一起出去郊外爬
山。傍晚時分,等他們爬山回來,回到公寓樓的時候,發現一件事:大廈停電了!這真
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情。爲什麼呢?因爲很不巧,這兩兄弟是住在大廈的頂樓。那麼,
頂樓是幾樓呢?那就更加不巧了,頂樓是八十樓。很恐怖吧。雖然兩兄弟都揹着大大的
登山包,但看來,也是別無選擇,於是,哥哥對弟弟說:“我們爬樓梯上去吧。”

 

於是,他們就揹着一大包行李開始往上爬。到了二十樓的時候,他們覺得累了。
於是弟弟提議說:“哥哥,行李太重了,不如這樣吧,我們把它放在二十樓,我們先上
去,等大廈恢復電力,我們再坐電梯下來拿吧。”哥哥一聽,覺得這主意不錯:“好
啊。弟弟,你真聰明呀。”於是,他們就把行李放在二十樓,繼續往上爬。卸下了沉重
了包袱之後,兩個人覺得輕鬆多了。他們一路有說有笑地往上爬。但好景不常,到了四
十樓,兩人又覺得累了。想到只爬了一半,往上一看,竟然還有四十樓要爬。兩人就開
始互相埋怨,指責對方不注意停電公告,纔會落到如此下場。他們邊吵邊爬,就這樣一
路爬到了六十樓。

 

到了六十樓,兩人筋疲力盡,累得連吵架的力氣也沒有了。哥哥對弟弟說:“算
了,只剩下最後二十樓,我們就不要再吵了。”於是,他們一路無言,安靜地繼續往上
爬。終於,八十樓到了。到了家門口,哥哥長吁一口氣,擺了一個很酷的姿勢:“弟
弟,拿鑰匙來!”弟弟說:“有沒有搞錯?鑰匙不是在你那裏嗎???”。。。。。。
好,大家猜猜發生了什麼事?正確,鑰匙還留在二十樓的登山包裏!

 

有人說,這個故事其實在反映我們的人生。二十歲之前,我們活在家人、老師的
期望之下,揹負着很多壓力,不停地功課、考試、升學,就好像是揹着一個很重的登山
包,加上自己也不夠成熟有能力,所以走得很辛苦。二十歲以後,從學校畢業出來,踏
上工作崗位,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自己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就
好像是卸下沉重的包袱。所以說,從二十歲到四十歲,是一生中最愉快的二十年。

 

到了四十歲,人到中年,發現青春早已逝去,但又有很多遺憾,於是開始
Compain,罵老闆不識貨,怪家人不體恤,埋怨政府,埋怨國家,埋怨社會。。。就這
樣在抱怨遺憾中又過了二十年。

 

到了六十歲,發現人生所剩不多,於是告訴自己,不要再埋怨了,就珍惜剩下的
日子吧。於是,默默走完自己的最後歲月。到了生命的盡頭,突然想起:好像有什麼忘
記了。是什麼呢?是你的鑰匙,你的KEY,你人生的關鍵。你把你的理想、抱負、關
鍵都留在二十歲,沒有完成。

 

想一想,是不是也要等到四十年之後,六十年之後纔來追悔?我們想一想,我們
最在意的是什麼?想一想,希望將來的自己和現在有些什麼不同?是不是可以做些什麼
來不讓這個遺憾發生呢?那麼,我們要做什麼呢???

 

對,我們要做好我們的職業生涯計劃。

 

在美國,有一羣心理學家,他們跑去哈佛大學的MBA畢業班做調查。他們問這
些學生:你們馬上就要畢業進入職場,那麼,你們回根據什麼來選擇你的工作呢?結
果,有七成的人回答說,根據他們所學的專業來選擇職業。另外有三成的人說,他們會
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自己的職業。五年後,這羣心理學家再進行追蹤,發現其中最爲
成功的,最出色的人都是當初說,要根據自己興趣去選擇工作的人。那麼,這代表什麼
呢?我覺得,這表示,你在尋找工作的方向上,你的興趣比你所學的專業更爲重要!

 

我們知道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華人丁肇中先生。這兩
天丁先生就在上海交大低溫研究所裏,研究一種最新的冷凍技術,是用於宇航器的。這
個宇航器將被投到太空當中,尋找一種反物質。丁先生當然是一位聰明人。丁先生自己
也承認自己算是比較聰明,但他更加承認,他的成就是得益於他對於這個領域的天然興
趣。他說過““興趣比天才更重要”。這就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個重點:興
趣對於職業生涯選擇的重要性。

 

那麼,除了興趣,還有什麼在你的職業生涯的選擇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呢

 

在這裏,我要提一個人。他就是職業生涯理論的鼻祖,美國學者 John
Holland
。他長期研究人格和職業匹配的關係,做了很多這方面的研究,用在許多大企
業的調查當中,發現了一些規律,並在1971年出了一本專著。我想,這些規律,對
於在座的朋友思考自己的未來是很有幫助的。那麼,他的規律是什麼呢?他說,人生來
就分四類人:ABCD。第一類人:他們生性比較謹慎,比較保守,對數字敏感,適合
於做財務,會計,行政,總務一類工作。第二類人呢,他們講究章法,講規矩,能駕馭
一定的人事,具有領導力,這類人適合於做職業經理人。第三類人,他們比較靈活,溝
通能力很強,無論和怎樣的人溝通,都沒有障礙。他們比較適合做營銷,公共關係等一
類工作。最後一類人,他們比較喜歡創新,愛冒險,不斷有新的想法,像這樣的人比較
適合做藝術家,另外還比較適合做企業家。等一下,我們還會講到,企業家和經理人的
不同點。

 

所以說,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就是全面地認識你自己。認識你的興趣,個性,價
值觀。只有清楚認識你自己,纔有可能做接下來的工作,纔有可能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會發現,有時候,我們並不瞭解自己,無法真正瞭解自己,那
麼,這時候,怎麼辦呢?我建議,這時就把自己放在一個大環境中,寬鬆的環境中,去
發掘自己的潛力。換言之,有時候,不妨多給自己一些機會,跳一些槽,讓環境來驗證
自己的個性,能力,興趣等等。當然,這種行爲也有弊端,稍後我們就會講到,爲什麼
要跳槽,怎麼樣跳槽,跳槽的代價,跳槽的最低時限等等問題。

 

好了,我們現在知道,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基礎,就是“全面認識自己”。接下
來,第二步,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就是“作好職業調查”。

 

在這裏,我有一個人的意見,想和大家探討:人,每個人,不可能只有一份工作
適合你。適合你的肯定是一類工作,或者更多,是幾類工作。打個比方,就好比你到了
豆蔻年華,想去找男女朋友,那你要找的,肯定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某一類人。這個觀
點大家認同嗎?比方說,你,想找一個女朋友,那在你的心裏面,就想好要找一個大眼
睛,長頭髮,性格開朗的,身材苗條的,愛好體育活動的,喜歡小動物的女孩子。你要
明白,其實,像這種類型的有很多。是不是,各位?所以說,在工作的選擇上,你也會
遇到很多個選擇。如果有時因爲客觀原因,失去一個工作,真的請不必太在意。

 

有時侯,我有一些小朋友,他們失戀了,來找我傾吐心事。我經常對他們說的一
句話是:記住“三草經”。什麼是三草經呢?有些朋友可能知道的——兔子不吃窩邊草
;好馬不吃回頭草;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個三草經,我覺得幾乎也可以用到我們的職業
的選擇上。第一,兔子不吃窩邊草,我個人建議,我們的年輕朋友不用去朋友介紹的、
親戚介紹的,或者有朋友、親戚在的公司裏做事。我更加希望,他們能夠用自己的實力
去開拓自己的職業生涯。第二。好馬不吃回頭草,我同樣做一個個人建議,當初我們既
然選擇離開,我們的就不必要重新回去。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些同類,或者更加值得你去
的職業。所以,第三點就是天涯何處無芳草。大丈夫何患無妻;我們也不擔心沒有好工
作。

 

那麼,做職業調查做多少個呢?我的建議是:3個。在根據自己的個性、興趣等
確立了職業方向之後,我們需要針對自己所感興趣的三個職業進行市場狀況調查。我知
道,有些朋友,他有抱負,有思想,有能力,也渴望成功,但是他沒有成功。很多原
因,其中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沒有做對事情。

 

我給大家三個詞,大家想一想這三個詞有什麼不同:做事、正確地做事、做正確
的事。做事,僅僅是勞動,能使我們有可能溫飽;正確地做事,我們把他理解爲做事依
照一定的規範,可能會有效地解決一些問題,使你的工作有了一定價值;但惟有做正確
的事,纔有可能成功。是不是如此呢?我們要做職業的市場調研,是爲了瞭解什麼是正
確的,值得我們去做。在這個方向的基礎上走,我們纔有可能看到成功的彼岸。

 

這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第二個重點,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核心:“作好職
業調查”。

 

最後一點,也是最爲關鍵的一點,我認爲是“做好階段性計劃”。中華人民共和
國1949年成立至今,已經做了11個五年計劃。國家發展要做計劃,我們豈能不做
乎?國家發展做五年計劃,那麼我們個人做職業生涯規劃,要做多少時間呢?我的建議
是要有兩個計劃,一個是短期的,一個是長期的,這兩個計劃互有關聯。

 

 

接下來,我要請問大家,諸位平時有做計劃的請舉一下手。恩,我看到幾乎有一
半人是舉手的。接下來,我會把話筒交給大家,讓大家來說說自己的做法。

1. 階段性計劃

家人1:三個月到半年。比方說在這段時間內,必須要完成的一些事。包括要去
考一些證書,必須要讀完的一些書,我會階段性的完成。

家人2:我的短期計劃是三年,我會在三年內考出研究生。至於長期計劃,我暫
時不做,因爲我覺得可能三年後會有很多變化,我暫時看不到這麼遠。

家人3:我的短期計劃是兩年,長期計劃是六年。我的終極目標是成爲一個複合
型的人才。因爲我覺得,複合型的人才無論到哪裏,無論什麼時候,都是被需要的。我
準備在六年裏面跳三次槽,(笑聲,掌聲)儘量多瞭解不同性質公司的工作流程。

家人4:我的短期計劃做到每週,長期計劃做到十五年到二十年(驚歎聲)。爲
什麼要做每週計劃,比方講,我這周規定自己看完這本書,我會細化到我這周看這本
書,每天看多少頁,幾分之幾。我可以把握每天的工作進度都在我的掌握之中。那爲什
麼要做這麼長期的計劃?因爲,我知道,我的計劃沒有這些年是達不到的。我從小喜歡
睡懶覺,不喜歡朝九晚五,所以,不管我去企業裏做事也好,讀書也好,目的都是爲了
做一個自由職業人,做一個自由講師而在積累基礎。

2. 關於工作和公司的關係?

個人意見:只有濫公司,沒有濫工作。公司本身有好壞,但工作內容本身沒有好
快。所以,無論如何,一但你選擇進入一家公司,至少要做夠半年,如果做不夠半年,
做一個月,兩個月,那麼純粹是在浪費時間。

3. 關於跳槽和堅持的關係?

個人意見:跳槽一定有代價,一定有損耗。25-30歲前,多挑槽,不傷元
氣,可以幫助瞭解自己。但30歲之後,一定需要沉澱,需要積累。跳槽的目的不全爲
了收入,要看到背後的能力發展機會。

4. 關於潛力和行爲的關係?

個人意見:500萬實驗是一個小CASE。問題在於,大家相信自己有潛力,
但又很懶於開發自己的潛力。說明執行的重要性。“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
志”。

5. 職業危機和瓶頸的問題?

個人意見:職業危機一般發生在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身上。當你發現瓶頸的時
候,其實就是你上升到某種程度,但能力不足夠撐開瓶頸。如果能給自己多加一點附加
值,比方知識水平,和能力,就可以突破瓶頸。

6. 價值觀的問題。

個人意見:追求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職業。

時間關係,今天的討論就到此爲止。最後,我送給在座朋友一句話:“When you
are over 30 years old ,you , will never get older but
wiser”。就是說,當你
年過三十,你就永遠不會再老了,你只會越來越聰明。我謹把這句話送給在座每一位還
沒有三十歲,以及已經過了三十歲的朋友,祝大家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找到自己滿意的
位置,找到真正的快樂!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