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項目管理

4年半的經歷中,軟件工程的全部內容我都有豐富的經歷。同時見過不少風格迥異的PL,PM,部長

之前一直比較抗拒走管理路線,雖然一直以來都知道技術路線在中國不合適,而且,我本人其實對技術不是很熱衷,只是很熱衷於享受解決問題的快感,及決定一個項目實現,需求的認同感。其實最重要的是因爲我本身是一個不好管的人,是一個個人英雄主義比較重的人,怕遇到的團隊成員也是像我這樣。。。

但,既然我已經跨出了這一步,要去做一個pl,就要在各種管理方式及風格間做出一個抉擇,來決定未來2年內我的路

在我的心目中,一個PL是一個項目的核心,他會做出一系列的決定,來分配項目成員的工作內容,計劃,進度管理,並同時需要掌控項目的風險,未來,還有彙報,統計等一系列的雜事,同時做好所有的並不現實,但要以項目爲主,培養人員,使大家都比較幸福比較重要

1.管理風格

我見過的有比較規矩的,比較隨意的,放任自流的,把活兒幹完就行的各種

暗想下,我可能是那種比較不喜歡發號施令,不喜歡開會,不喜歡活躍氣氛,大家一起合作把活兒幹完的PL吧....

2.例會

我一直認爲開會是比較浪費生命的一個方式,會花很長時間都決定不了一件事,而且扯皮的現象會很多。但例會,成員比較少的時候,除外。

以前都沒什麼正規的例會,成員間的工作交流也比較少,直到有一次開會說進度,旁邊同事的進度比我快了很多,我在說的時候很緊張,才明白例會的重要性。進度不是填個文檔就結束的。

例會上可以發現當時工作內容的問題,同時可以鍛鍊組內成員的表達能力。

但,我覺得,可以在例會中減少進度確認的時間,而增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

●比如,可以做一個小的工具,把每日的任務及時間,完成到何種狀態來劃分彙報,如果PL有不明白的部分,再在例會上確認,同時可以將各個組員的進度彙總,在例會上說明(有圖表的比較好,這樣能看到未來,比較容易統計工作量和工作能力)

3.任務安排

我一直比較討厭耳提面命式,說教式,說明曖昧的任務分配

●任務分配首先應該看這個人的能力,以及他想做的內容,而不是哪兒缺人都可以補上

所以我應該會先了解成員的履歷,看看他們都做過什麼,沒做過什麼,想做什麼,及他們對之前自己的工作的滿意度,再來安排他們的工作內容,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想做的事,或者沒有他想做的事,或者大家都想做同一件事,這樣的情況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覺得如果你做了瞭解這一步,就算當時無法滿足他的願望,也可以在以後考慮他想做的事。

如果能大家坐一起要任務,爭任務就更好了,哈。最好別給我個時間緊迫的活兒,那樣我就是想法再多都沒法實現……

4.進度

其實進度確認是一個比較虛的東西,好多人都想着要把進度細化到可控,但實際上,這東西的的可控性是少之又少,就算把任務細化了,中間會出現何種問題又無從得知,所以難吶。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容易把事情想的比較簡單,而且,容易高估別人的能力。。。。。。還有就是每天不能安排8小時的任務,要有餘裕和休息,還有雜事……

5.角色

一個組裏,肯定會有需求+設計+開發+測試+管理這麼幾個角色,之前的PM說過,一個組5個人比較合適,能專心幹一個事當然是很好,但也得有個什麼都能幹的人,隨時補充。。這樣一個項目才能比較穩定,才能比較高效。不會在工作中被打攪

有關任務分配,我從09年就想寫一個工具,但不幸的是,一直都沒有實現,只是處於設計階段,我想,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把這個任務完成吧,一個一個的小模塊,會組成一個好用的工具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