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駿說管理

我在美國做過管理,在中國也做過管理,我發現管理中國的員工是很難的,因爲價值觀不同。在美國更多的是宣揚一種商業價值觀,管理者和員工間的關係,是一種業務關係;在中國,人們追求更多的是一種人性。中國的企業缺乏一套規範化的管理體系,它們需要規範和平臺,不過目前很多在中國的企業還很難做到這點。

我曾提出“4+1”的核心競爭力說法,其中的“4”包括:品牌、技術、市場和資本,而關鍵的“1”即“公司管理”。如果一個公司缺乏良好的管理團隊,那麼它就無法把前面的4個因素轉變成企業最終的核心競爭力。以資本爲例,很多的中國企業不知道上市的目的,於是它們圈完錢就走。上市實際是爲了獲得一個平臺,爲了公司的持續發展不斷融資。對企業而言,上市是開始並非終極目標。中國有些公司在上市幾年後,公司的賬務處於癱瘓的狀態,就是目標未理清。我曾說過:目前中國最頂尖的100家民營企業,過幾年只會剩下20家,被淘汰者一定是毀在管理上。

中國式個性化

管理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中國式的管理與西方的管理是不同的。規範是中國企業今天面臨的最大問題,中國企業的管理太個性化;但是在中國做管理,光有基本的管理理念是不夠的,也需要一些個性化,這緣於中國文化。中國人最怕的是被感動,如果你感動了他,那麼他會爲你赴湯蹈火,這是中國人的性格。

在美國做管理,你不需要感動員工,只要按合同支付報酬就行;而在中國,人們追求的更多不僅是金錢,還有感覺。因此企業的領導人需要提供這種感覺給員工——讓他覺得他在公司裏是很重要的。

我任 微軟中國公司總裁時,有一個不成文規定——任何到 微軟工作的人,都需要經過我的面試。當時很多人不太理解,認爲CEO這麼做有浪費時間之嫌。事實上,我的用意是:通過面試,讓所有進 微軟的員工感受到公司對其的重視。有一次,我在美國開會,而國內有一個崗位急需招人,因此有位員工“逃過”我的面試直接進入 微軟。在接下來的試用期,他表現得很出色。不過幾個月過後,他來找我,讓我再面試他一次。原因是:在平時,員工間互相調侃時,大夥喜歡拿他開玩笑,因爲他沒經過我的面試,是溜進來,類似“非正式軍”。我對他說:他已經表現得很稱職,不需要面試,不過他很堅持。最後我滿足了他的願望,面試讓他從心理上感覺自己是個純粹的 微軟人。

在中國有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是中秋節。大多數中國公司在這天會給員工買月餅,這時它們往往會面臨一個尷尬的境地:只發月餅,員工會認爲沒創意;不發月餅,員工會抱怨公司不人道。那麼公司到底該不該發月餅?應該發!因爲至少員工不會抱怨!關鍵是公司要考慮到底要怎麼來發月餅。

當時 微軟做了一件事情:我們讓員工提供兩個地址——他們希望月餅能夠送到的地址,而後公司幫他們將月餅送達目的地。同時,公司會在這些月餅中附一張小卡,卡片上有兩段文字,第一段文字是表達感恩之情;第二段文字是描述我們的公司,主要表達的是:“我們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司,特別是我們所在的分公司又是 微軟全球分公司中最好的,世界上最優秀的員工在我們的公司,我們很自豪,所以我們也希望:作爲我們員工的朋友或家人的你也會覺得很自豪!”

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有效的。許多員工提供諸如父母、過去的同窗、老師,甚至同事的地址。很多父母接到這卡片後,很自豪,甚至還將卡片裱裝起來,而後告訴他們的親朋好友,他們的孩子是在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司;同時他們還會給他們的孩子打電話,讓他們珍惜在 微軟的機會。這是善於運用各種資源的效果。

在任 微軟中國總裁期間,我大約面試了2500多人,都快成“人精”了,後來差點發展成慣性動作:看見一個人,我就有面試的衝動。如果有人在我面前呆上約2分鐘,我就能作出判斷:他適合哪類工作。不過一般在面試的時候,我給對方10分鐘,而事實上我在2-3分鐘內已可以做出結論,剩下的時間完全是“以人爲本”的體現,畢竟要尊重被面試者。最後我把面試經驗總結成三道問題,如果被面試者答對一道問題,那麼他可以得到一份工作;答對兩道,他的工資比別人高 100%,答對三道問題,他可以自己開工資,面試者是可以動用一切資源來回答。大多數公司在面試時,要挖掘的是被面試者的觀察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我也一樣。

讓他人變得偉大

企業文化的根本核心是什麼?它的終極目標是什麼?那是要讓公司的每個員工都熱愛這家企業。前幾天我看到新浪上的一個調查報道,覺得有些悲哀。只有 16%的人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的企業,72%的人是非常不喜歡自己的公司。76%的人表達正等着某天離開所在公司。以這個調查爲參照的話,那麼我們必須要考慮中國企業的向心力在哪?中國企業的後續發展動力在哪?問題出在哪?有人說是機制問題,例如國有企業的機制不那麼靈活。我不贊同,機制是人創造出來的,更重要的是企業文化。

要是從字面上看,幾乎所有公司的企業文化差不多都集中到幾個字眼——以人爲本、科技創新、勤奮、誠信等。但事實上,中國的大多數公司在培養企業文化時有些表面,主要體現在標語上。

我從 微軟上海調到 微軟北京工作時,北京分公司的氛圍不是很好,這主要是以上海分公司爲參照。當時上海分公司的員工滿意度在 微軟內部是很高的,而北京分公司的員工滿意度則很低。我到了北京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召集所有的祕書開會!爲什麼呢?因爲祕書在一個公司內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們往往是公司內部信息的集大成者和高效的傳播者。在會上,我所傳達的一個信息是:祕書是很重要的,我需要依靠他們。並說明我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要他們的協助。很自然地,我獲得他們的認同和忠誠。同時,會後我的這些想法也很快地傳達到公司高管,祕書在這方面的傳播效率確實很高。

外企內部最大的問題是:企業內部採取的是淘汰制,因此員工和員工內部是一種競爭的關係,團隊合作關係成了一個難題。從理論上,這似乎是無法解決的循環。

我的一個嘗試是在內部灌輸一種理念——“讓他人變得偉大”。理念提出後,我需要制定一些手段,讓理念得以強化。首先,由所有員工選出20個“公司最優秀員工”,這個方法的作用是:人們往往傾向於選擇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因此選出來的員工,在幫助其他員工方面一定做得不錯;其次,我宣佈:未被評爲“優秀員工”的人,將無法享有各類晉升機會。這一步驟的作用是:讓那些最初對評選“優秀員工”無所謂的人,有了想獲獎的衝動。這樣實行了一年後,在接下來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中,北京公司的排名從原來的亞洲倒數第二位,上升到全球銷售公司中滿意度最高的公司。不過,總部對分公司的考察,考慮得更多的是硬指標,也就是業績問題。那年北京公司的業績也是得到大幅增長,這表明,這些做法是有效的。

(作者繫上海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總裁, 微軟中國公司前總裁)

http://www.pangshengdong.com/log20.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