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贏在中國》的一點思緒

 前些天看《贏在中國》36進12的第八場,雄曉鴿、史玉柱、俞敏宏評委。

四位選手表現平平,三位評委沒有選出中意的人來。輪到評委點評的時候,雄曉鴿對32號——有一個立志推廣自己“哈哈尼”瓷器的選手點評的時候,這名選手突然打斷雄曉鴿的話,並且用手一指雄曉鴿“你也未必做到”。俞敏宏點評的時候,這名選手再次說出了類似話“你新東方太小了(相對於哈哈尼的市場而言)”。雄曉鴿的反應是,“這次雖然沒有投你的票,不要緊,因爲這是在做節目。我是搞投資的,你的項目我們還可以私下再談。”俞敏宏的反應是,(微笑)“新東方是小,可是你的市場也是由一個個的小組成的呵。”

每次都很喜歡看《贏在中國》,每次也都聽到不少朋友說到喜歡看這個節目。估計除了這個節目有一些新穎、對抗性的東西的刺激外,還有不少讓我們心動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我們日常中碰到的因而格外引起我們內心的激盪。

每個牛人都能說出真理般的語言,每個評委乃至選手的經歷都有爲我們借鑑和激勵的歷程。可是,有多少人在面對屏幕那一瞬間的熱血卻是在節目之後又慢慢涼卻?一半?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

就像那位有點情緒的選手,他的舉動言談正像主持人王利芬所說的那樣,顯然是下了包裝的功夫的,可是他依舊順嘴就暴露了。我們太多的人都是這樣,面對讓我們內心觸動的東西的時候,我們感慨萬分!可是轉過頭來,我們總是會給予自己一萬種理由讓我們放棄堅持那種精神的理由。由此來看,真理並不在於你知道多少,而在於你掌握了多少。修爲不在於你歷經了多少,而在於你留下了多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