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探路者必不會重蹈昔日之秦池


北京探路者旅遊用品有限公司LOGO


山東臨朐縣秦池奪取標王情景

     當年的秦池之名聲遠揚遍及大江南北,可它的倒下卻是因爲一篇記者的文章——當然,秦池之敗亦絕非我們今天坐而論道這樣簡單——抱着對其敬畏的心態來回顧這段往事對我們今天會更有益處。

    央視的標王“愛多”、“孔府家宴”、“秦池”的隕落的確像曇花一現,而其中秦池的轟動最爲典型。品牌的原始內核是產品品質,可是秦池的隕落恰恰不是出在產品品質,而是出在了市場公關應對上。正如秦池風波後一位學者所指出的:中國傳媒歷來有同情弱者、欽佩思想者的傳統,對於強者,大抵是畏而不敬。秦池連續兩年梅地亞奪標,媒體開始由對一個弱小企業的關注改爲對一個強勢姿態好奇乃至質疑。而秦池之最大的不幸就是當時沒有從容地應付公關危機。雖然公里而論“倒秦運動”並“沒有主角,沒有預謀,沒有策劃,只是各種小道新聞和言論如潮水般洶湧而至,一下子就把不知所措的秦池給淹沒了”。


    “秦池風波”源於北京《經濟參考報》4位記者的“兌水風波”報道,該報道說秦池爲了供應市場需求從四川購來原酒,勾兌白酒之後進行銷售。這篇報道是客觀的,秦池也就是這樣做的。可是它沒有報道另一個事實,那就是勾兌是白酒行業普遍採用的一種生產形式,川酒入魯的現象在此之前已是白酒界公開的祕密,山東白酒企業從四川收購散酒有數十年的歷史,秦池既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大的一家。而秦池所購原酒也經專家嚴格挑選,並沒有質量問題——而後來的事實證明,秦池也不是因爲產品出了質量問題倒下的。
 
    在這樣一篇報道中,秦池的悲劇開始了。當時的秦池領導層沒有意識到這個常識般的報道會產生後來顛覆性的災難。秦池沒有出來爲自己辯白,沒有像公衆講明自己的操作並沒有違反市場遊戲規則,也沒有產品質量問題,而是在面對負面報道越來越兇乃至鋪天蓋地之時沒了聲息。消費者就這樣被引導了......應該看到,強生公司也碰到過類似的問題,可是強生公關意識異常敏感,乃至強生依舊是強生。而秦池在遭遇媒體危機後所表現的無所適從只能是令人嘆息。

    產品趨向同質化是一個必然——有一個問題是戶外用品消費者所不知道的,那就是就國內的戶外品牌甚至國外品牌來說,他們雖然品牌不同可是極有可能出自同一個生產工廠。在這樣的局面中,誰能夠通過傳媒,利用傳媒,誰就佔領了優先的位置。相反,沒有市場公關意識,總是以爲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人,好酒不怕巷子深,那就只能獨處一隅了。探路者今日之行爲(讓還是大家認爲弱小的戶外行業走向廣告推廣的標準市場化)影響的不是一個牌子,而是在試圖以一種別樣的方式來突破戶外用品行業的市場營銷方式。

    從公司規模上看,似乎探路者與秦池類似;從產品的發展與市場的佔領來看,似乎二者也有類似,秦池在成名之前早就在東北三省佔據了相當的市場,並且擁有了相當的名氣,而探路者在當今市場也已經佔據了相當的份額,在戶外用品零售市場探路者已經佔據了前兩位。秦池因爲央視標王而一舉成名(全國範圍),探路者也是因爲央視廣告開始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那麼是不是由此可以得出探路者即會是昔日的秦池呢?

    正如前面所說,秦池之敗並非敗在廣告的投放與否上,二是敗在了不會危機公關上,面對市場的不利不會扭轉,而是手足無措。探路者在品牌影響持續上升的時候必定不會成爲昔日的秦池是因爲,探路者同秦池不一樣,從探路者1999年離開北海來到北京後,它一直受到部分人的非議,它正是戰勝了這些非議的影響而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從這個角度來講,它戰勝了市場上的形象危機與品牌危機。“保護藏羚羊——我們一直在行動”的可可西里公益活動爲探路者贏得了美譽,而探路者先後成爲2008奧運會特許經銷商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品牌,正是探路者成功應付市場危機的表現。

    當然,探路者今後還會面臨更爲嚴重的市場挑戰,比如流水(資金)鏈,內部管理與系統軟件的升級,專業人才的積累與儲備,性格鮮明的產品的打造,以及同溫州市場上的家族企業一樣,探路者還要在成長的路上成功解決家族模式對企業走向規模的不利因素。成敗何如?這要讓市場自會見分曉,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今日之探路者絕不會成爲昔日之秦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