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士都很沒趣

  無數有頭腦有身段外加有容顏的女孩在抱怨:好玩的男人越來越少。那是因爲自認爲有頭腦的男人並不想玩,他們都在拼命地想成功。

  成功需要付出。付出的不僅是精力和時間,腦汁和膽汁,更加要命的是心態。一些成功的人,早就不是當年那個望着美食就垂涎三尺,望着美女就一夜失眠的年輕人,而是飽經風霜之後,對一切感官刺激都倍加麻木的老人。美食?美食有什麼意思?燕鮑翅早就吃厭了。美女?美女有什麼意思?一張信用卡可以招來大把。會賺錢的人,在錢櫃卡拉OK的時候都在算計,整個錢櫃這個項目,大概一共需要多少投入?和這樣的人唱歌,想指望有趣味,無異於與虎謀皮。

  沒趣的另一個原因是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去做管理了。

  新近被提拔成公司副總經理的女士對我說:做管理,就是要bitch一點。這裏的bitch,就是像bitch一樣令人討厭的意思,比如撒潑、扯着嗓門罵娘、在週末說出要加班等掃興的話之類。有些討厭的成功人士喜歡在慶功宴上講:“大家好好吃,吃飽了好幹活兒。”搞得在座人人都覺得自己是正在被餵食的騾子,當然也覺得這些謀得管理職位的成功人士爲何如此面目可憎?

  可憎就可憎在你的開心是他的痛苦,你的享受是他的折磨,本來好好的派對,他們一來就變成等級森嚴的職場儀式。

  即便如此,如何從技術人士搖身變成管理人士依然是讓當下許多傑青夜不成寐的課題。儘管書城裏帶有“管理”二字的書多到可以讓人迷路,但那些說的都是些企業戰略、高層決策等大而無當的概念性東西。真正的管理心訣比如“做管理,就是要bitch一點”、“做管理,一定要與下屬保持距離,哪怕這個下屬是你原來的朋友”等等只能靠自己在實踐中感悟與體會了。後一句就是我另一個高升的朋友的原創心得。這樣的心得對於生意絕對有效率,對於性格的塑造卻只能是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讓人敬而遠之。

  有個自己出來做生意的朋友,找了當年一個鐵桿同窗一同創業。同窗主要負責技術與製造,他負責營銷與管理。幾年之後,公司壯大了,兩人都發了財,但最終還是各奔東西。原因竟是性格不合。同窗兼好友了近十年都沒有性格不合,在一起工作兩三年性格竟然不合了。負責技術與製造的人沮喪地發現,讓一個爲了每個月給員工準時發工資而愁白了頭的人坐下來談未來的夢想與現時的使命,就像指望街上的乞丐放下乞討的手跟你講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心得一樣,非常非常不現實。兩個知己淪落成純粹的生意夥伴後,樂趣越來越少,終而至於分道揚鑣。

  不過這世界永遠是這樣。有趣的人得不到錢,得到錢之後則往往變得不再有趣。任何事情都有個價錢,成功也一樣。

  當然也有既成功又有趣的驕子,歷經層層錘鍊依然保有內心的一塊自留地。這樣的人,大多都有這樣的素質:一,對一些事的堅持。比如喝酒。我見過一個最牛的書商就以不喝酒出名,以至於講義氣的北方同仁以挺身出來爲他擋酒爲己任。他取得這樣的特權,當初一定付出過不被同行接納的代價。時間長了,當他的人格魅力遠遠超越酒量魅力後,不喝酒就從他的缺點,轉換成了他的特色,而且是值得炫耀的特色。二,對一些利益的放棄。一個有趣的商人朋友的經典名言是:這生意俺不做了,總可以吧。他是不願意爲了一些生意讓自己做太無趣的事,從而漸漸成爲無趣的人。三,留出獨處的時間。成功人士往往忙於事務、會議與應酬中,少有時間反思自己的言行,更不會留意自己的變化。每日三省,當發覺任何消費都不再帶來快樂,而且再也不習慣獨處的時候,就該懸崖勒馬,禁止自己繼續無趣下去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