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瓦爾登湖》,寂寞的共鳴

讀《瓦爾登湖》,寂寞的共鳴

    可能喜歡思考的人就會寂寞,如果總是在動嘴,一般來說思考就會少些。我屬於動嘴少的人,所以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比較多。一個人獨處未必是空間上的獨自,在擁擠的列車上不願與人聊天的時候,在吵鬧的車間專注產品零件的時候,在開闊的工作間遇到問題思考的時候,都是獨處。這些時候也是我孤獨思考的時候。

    每天見的一位年輕同事,活蹦亂跳地忙碌於各個工作間,但是卻常見其QQ經常會填寫一些與工作時間不相關的微博或簽名,下班後的微博和簽名更是,感覺未婚又單身的青年,寂寞是那樣的。從開讀《瓦爾登湖》,瞭解的一些思想家,哲學家,作家,不知是在思考的太清楚之後,還是寂寞孤獨至極點之後,有的臥軌,有的跳樓了。我想這不應該是寂寞的最終境界,梭羅先生著作說的也是“與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園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異歷程”。

    思而不學,三省吾身,慎獨,靦腆,愛動腦,這是我對孤獨和寂寞思考的範疇定義,看來我是永遠到不了那些哲學家的境界的,因爲我是工程師。常看那位技術高人的博客,在購買iPhone還是iPod的問題上,寫了長長一片文章,我感覺是一位同道的寂寞思考,在判斷一個字符是數字還是字母的問題上做了多種比較,進行了毫秒的分析,我的感覺有工程師的欣賞和佩服。

    人需要有追求的,我們不是植物。也就是“君子不器”,要“與時俱進”。摘錄《瓦爾登湖》:

    “人已在我所描寫的幾種方式下暖和了,其次他要幹什麼呢?當然不會是同等樣的更多的溫暖。他不會要求更多更富足的食物,更大更光耀的房屋,更豐富更精美的衣服,更多更持久更灼熱的火爐等等了。他在得到了這些生命所必需的事物之後,就不會要過剩品而要有另一些東西;那就是說免於卑微工作的假期開始了,現在他要向生命邁進了。泥土看來是適宜於種子的,因爲泥土使它的胚根向下延伸,然後它可以富有自信地使莖向上茁長。爲什麼人在泥土裏紮了根之後,不能援例向天空伸展呢?——因爲那些更高貴的植物的價值是由遠離地面的、最後在空氣和日光中結成的果實來評定的,而不是像對待那低卑蔬菜的那樣。蔬菜就算是兩年生的植物,那也只是被培植到生好根以後,而且常被摘去頂枝,使得許多人在開花的季節都認不得它們。”

    曾經多次在我的書上寫過“挑戰孤獨”,在學校的時候有,工作以後也有,現在想不起當時階段的具體場景了,不過那些每天寫給自己翻開必看的書上的文字,和今天看到的梭羅的文章真的產生很多共鳴,摘錄《瓦爾登湖》:

    “大部分時間內,我覺得寂寞是有益於健康的。有了伴兒,即使是最好的伴兒,不久也要厭倦,弄得很糟糕。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到國外去廁身於人羣之中,大概比獨處室內,格外寂寞。一個在思想着在工作着的人總是單獨的,讓他愛在哪兒就在哪兒吧,寂寞不能以一個人離開他的同伴的裏數來計算。真正勤學的學生,在劍橋學院最擁擠的蜂房內,寂寞得像沙漠上的一個托鉢僧一樣。農夫可以一整天,獨個兒地在田地上,在森林中工作,耕地或砍伐,卻不覺得寂寞,因爲他有工作;可是到晚上,他回到家裏,卻不能獨自在室內沉思,而必須到“看得見他那裏的人”的地方去消遣一下,用他的想法,是用以補償他一天的寂寞;因此他很奇怪,爲什麼學生們能整日整夜坐在室內不覺得無聊與“憂鬱”;可是他不明白雖然學生在室內,卻在他的田地上工作,在他的森林中採伐,像農夫在田地或森林中一樣,過後學生也要找消遣,也要社交,儘管那形式可能更加凝鍊些。“

    本文地址:http://blog.xufun.cn/?p=33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