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爲中心的產品設計

1.用戶體驗爲何如此重要

什麼是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並不是指一件產品是如何工作的,用戶體驗是指“產品如何與外界發生聯繫併發揮作用”,也就是人們如何“接觸”和“使用”它。

如果說按鈕時的“嘀嗒”聲似乎無關緊要,但如果這個聲音決定你是否能夠喝到咖啡,拿它就變得很關鍵。

從產品設計到用戶體驗設計

提到產品設計,人們往往會想到產品的感官方面的表現(其表現最直接),而忽略聽覺方面的要素。

功能

產品設計一般是由功能決定,而用戶體驗設計通常要解決的是應用環境的綜合問題,要綜合包括:

  • 視覺設計;
  • 功能設計;
  • 同時解決產品面臨的其他問題。

用戶體驗與網站

用戶的困境:
產品或者網站(內容或交互爲主)的使用過程中,用戶依靠自己的智慧與經驗找不到”出路“。

提供優質的用戶體驗是一個重要的、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企業在財務營收上更加關注的是投資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衡量產品達到“商業目標”方面的效率有多高,一般會使用轉化率(conversion rate):
336=8.66%\frac{3個註冊者}{36個訪問者} = 8.66\%的轉化率

互聯網類的產品,轉化率的提高意味着收入的提升。與簡單的銷售數字比較,轉化率可以讓你更加強烈的感受到在用戶體驗上的投入所得的回報。

任何在用戶體驗上所做的努力,目的都是爲了提高效率:

  • 幫助人們工作得更快
  • 減少他們犯錯的機率

以用戶爲中心的設計(user-centered design)思想:在開發產品的每一個步驟中,都要把用戶列入考慮範圍之內。目的是:創建吸引人、高效的用戶體驗。

2.用戶體驗要素

用戶體驗的整個開發流程,都是爲了確保用戶在你的產品上的所有體驗不會發生在你“明確的、有意識的意圖”之外。也就是說,要考慮到用戶有可能採取的每一個行動的每一種可能性,並且去理解在這個過程的每一個步驟中用戶的期望值。

這個龐大的工作,可以分解成各個組成要素,以幫助更好的解決整個問題:

用戶體驗構建的五個層面: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表現層surface:你看到的是一系列的網頁,又圖片和文字組成;

2.框架層skeleton:按鈕、控件、照片、文本區域的位置;用於優化設計佈局,以達到這些元素的最大效果和效率——當你需要時,能記得標識並找到購物車按鈕;

3.結構層structure:比框架層更加抽象,框架層時結構的具體表達方式。框架層確定了頁面上交互元素的位置;而結構層則用來設計用戶如何達到某個頁面,並在他們做完事之後能去什麼地方。框架層定義了導航條上各要素的排列方式,允許用戶可以瀏覽不同的商品分類;結構層則確定哪些類別應該出現在那裏。

4.範圍層scope:結構層確定網站各種特性和功能最合適的組合方式,而這些特性和功能就構成網站的範圍層。這個功能(或任何一個功能)是否應該成爲網站功能之一,就屬於範圍層要解決的問題。

5.戰略層strategy:範圍層由戰略層決定,包括用戶需求和企業商業目標。

五個層面由底向上逐步開展,而且相互由重疊部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戰略層:產品目標與用戶需求

用戶研究以及需求管理,產出商業需求文檔(需求和商業相結合)

基礎——明確兩個基本問題:

  • 我們要通過這個產品得到什麼?
  • 我們的用戶要通過這個產品得到什麼?

產品目標

1.商業目標:或者說是產品目標

2.品牌標識:

視覺層面上的商標、色調、字體設計

情感方面的情緒反應、概念、形象。

3.成功標準:

KPI,一些可以追蹤的指標:用於衡量是否滿足了我們自己的目標和用戶需求。

好的成功標準:不僅影響項目各階段決策;也爲衡量用戶體驗工作價值提供了具體的依據;與用戶使用該產品的方式有一定關係(轉換率與成單率)。

依賴廣告收入的網站:印象數(impressions)——網站上每一個廣告的每天被展示的數量。但必須衡量用戶需求與自己的目標,不能只看此類指標的增長。

用戶需求

首先得確認自己的用戶,以及他們的需求。

1.用戶細分:

方法:

  • 人口統計學標準:性別、年齡、教育水平、婚姻狀況、收入等
  • 消費心理檔案:用來描述用戶對於這個世界,尤其是與你產品有關的某個事物的觀點和看法的心裏分析方法。

不同用戶羣體的需求可能不同或是衝突,用戶細分,研究不同用戶羣體的不同需求,從而設置相應的產品方案滿足對應羣體的需求。

可用性與用戶研究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團隊角色和流程

擬定決策時,普通員工經常被忽略,而這些人就是負責企業每天正常運作的人。這些人通常更加知道“什麼行得通,什麼不可行”——特別是用戶據需求方面。

戰略文檔在項目進行期間,應該被所有的參與者頻繁的使用,以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提高他們對這些事情的理解。

戰略應該是設計用戶體驗流程中的起點,但不意味着項目開始戰略就完全確定,其是可以演變和改進的。

4.範圍層:功能規格和內容需求

將用戶需求轉變爲產品需求,確定產品範圍,即立項中的需求開發,產出產品需求文檔???

帶着“我們想要什麼、我們的用戶想要什麼”,我們才能弄清楚如何去滿足這些戰略目標。也就是,把這兩項內容轉變爲產品應該提供給用戶什麼樣的內容與功能,戰略就變成了範圍。

定義項目範圍,同時在做兩件事:

  • 這是一個有價值的過程;
  • 同時能產生有價值的產品;

用文檔來定義需求:

  • 這樣你才能知道你正在建什麼?
  • 以及你不需要建什麼?

如果你不能有意識的管理你的要求,你將陷入可怕的“範圍蠕變“——範圍像滾雪球一般逐漸變大。

截至到此,內容大多與產品的工作流程類似

5.結構層:交互設計與信息架構

產品架構與交互設計,產品的業務流程、數據流程;產品各個頁面之間的邏輯結構,以及每個頁面要實現哪些功能

在定義好用戶需求並排列號優先級別之後,我們已經對最終產品將會包括什麼特性已經有了清楚的圖像。然而這些需求並沒有說明如何將這些分散的片段組成一個整體,結構層——就是爲網站創建一個概念結構。

其適當的將我們的關注點從抽象的決策與範圍問題,轉移到更能影響最後的用戶體驗的具體因素。

交互設計:關注描述"可能的用戶行爲",同時定義“系統如何配合與響應”這些用戶的行爲。即,用戶移動,系統響應;接着用戶再移動,迴應系統的響應;如此往復。交互設計,要求系統能夠預測用戶的移動。

6.框架層:界面設計、導航設計和信息設計

單個頁面的整體佈局

將結構層中的大量概念化的東西進行細化,確定詳細的界面外觀、導航和信息設計,讓晦澀的結構變得實在。

1.界面設計:的全部事情就是選擇正確的界面元素。這些元素要能幫助用戶完成他們的任務,還要通過適當的方式讓它們容易被理解和使用。

哪個功能會在哪個界面上完成,再結構層的交互設計中已經決定;這些功能在界面上如何被用戶認知到,則屬於界面設計的範疇。

2.導航設計:

  • 首先,必須提供一個在各網站之間跳轉的方法;
  • 其次,導航設計必須傳達出這些元素和他們所包含內容之間的關係;
  • 最後,導航設計必須傳達出它的內容和用戶當前瀏覽頁之間的關係;

3.信息設計:使用一種可以反映用戶的思路支持他們的任務和目標的方式來分類和排列這些信息元素。

如個人信息行的設計——設置分類:個人信息、聯繫方式、其他聯繫方式。

4.線框圖:

頁面佈局是將信息設計、界面設計、導航設計放置到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有內在凝聚力的架構。

線框圖是對一個頁面中所有組成部分以及他們如何結合到一起、最直觀的描述。是整合框架層全部三種要素的方法:

  • 通過安排和選擇界面元素來整合界面設計;
  • 通過識別和定義核心導航系統來整合導航設計;
  • 通過放置和排列信息組成部分的優先級來整合信息設計。

把這三者放到一個文檔中,線框圖就可以確定建立在基本概念結構上的架構,同時指出表現層的設計應該的前進方向。

7.表現層:感知設計

頁面的感官呈現(不只是視覺方面)

在這個五層模型的頂端,注意力轉移到產品用戶會首先注意到的地方:感知設計。

這裏內容、功能、美學彙集到一起產生一個最終設計,完成其他四個層面的所有目標,並同時滿足用戶的感官感受。

1.感受的五個方面:

  • 嗅覺和味覺
  • 視覺
  • 觸覺
  • 聽覺

8.要素的應用

創造良好的用戶體驗,最重要的工作內容是大量收集偁待解決的非常細微的問題。“成功的方法”和“註定會失敗的方法”的差異,歸根結底就以下兩點:

1)瞭解你正在試着去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哪個需要改變哪個層面,例如一個紫色按鈕是個問題,是:

  • 顏色—表現層
  • 位置—框架層
  • 功能—結構層

2)瞭解這些解決辦法所造成的後果:要記住你所做出的每一個決定對其上、其下層面都有可能會產生的“連鎖反應”。

提出正確的問題

將每一個決定都建立在對其背後議題的理解之上,回答每一個決定的問題:你爲什麼要這麼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