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信息化成“黃金羅盤”

 “隨着世界製造中心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已經成爲“世界製造中心”,在全球經濟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而從產業鏈的角度看,作爲服務行業的物流企業和製造業廠商是綁在一起的,現代物流業順理成章的成爲中國的熱門行業”,博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沈國康認爲。

  行業的迅速增值使物流成爲競搶的目標,在較短的時間裏,國內誕生了一批物流企業。同時,隨着衆多跨國企業入駐中國,爲了維持和鞏固原有客戶,同時佔領中國市場,大批外資物流企業也將其物流網絡延伸擴展到中國,將中國物流市場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根據其他行業慣例,相比外國企業,中國企業最大的競爭力往往是在價格上,物流企業也是如此。但在物流領域,卻經常出現這樣的事情:一家是我國的物流企業,一家是外國的物流企業,兩者在競標同一筆生意時,後者竟以高出前者20%的價格拿到了標的。這讓人不免感慨。爲什麼企業心甘情願多花20%的資金也要選擇外國物流企業?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德榮在中國物流企業信息化推進大會指出,中國物流企業與國外企業最大的差距就是信息化管理的落後。對大企業來說,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很難滿足其要求,國外物流企業也抓住這一點,強調自身的優勢,國內物流企業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大單流進外企的口袋。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信息化成黃金羅盤

  近幾年,我國物流企業正在高速發展。隨着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物流信息化越來越顯示出來其重要地位和戰略作用。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洪京一指出:信息化是現代物流不可或缺的手段。其中,物流軟件和信息服務的作用最爲突出。在這方面,近幾年我國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以2006年的數據來看,我國物流行業信息化投入總體規模達到33.58億,比上年同期增長27.5%。其中硬件投入同比下降了11%,軟件和信息服務佔了28.1%和14.1%,分別增加了7%和5%。然而,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物流業當前仍處在比較原始、低級的階段。據官方統計,我國已經實施和部分實施信息化的企業只有21%,全面實施信息化的企業僅10%。在整個行業供應鏈當中,我國物流企業與上下游的信息基本無法實現共享,導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專家指出,對於我國很多物流企業來說,物流信息化建設剛剛起步。有些企業還沒認識到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或者說連物流信息化是什麼都還不清楚;有些企業已經對物流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有一定了解,他們也在不斷尋求更多的信息;還有一些企業已經在瞭解的基礎上有了一定投入,但大多因爲沒有合適的信息軟件和系統,沒有持續的投入。真正的物流信息化成功的案例並不很多。

  中國最大的物流供應鏈管理軟件廠商博科資訊總裁沈國康指出,根據調查,目前我國物流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非常強烈。但同時,我國物流信息化的發展仍存在很多問題。大量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還停留於非常初級的階段,有的企業甚至連辦公套件、企業郵箱都還不具備。而有了基礎信息系統的企業卻面臨物流過程動態信息採集難度高、物流信息系統開放性不足、信息孤島等問題,難以實現各部門的互聯互通和運營整合。

  沈國康認爲,信息化是推動物流行業現代化最重要的手段。但物流企業需要的不是離散型、孤島型的信息系統,而是要建立一個立體化、多層次、集約化、信息共享的系統,要構建信息化平臺,和其他信息系統高度集成,要實現跨地區甚至是跨國界,讓整個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都能順暢的流動。

  現代物流需要信息化,物流企業需要信息化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時代、無線時代。物流企業必須滿足貨主對物流服務的專業化、快速、高質量、正確、低成本的要求,並讓貨主隨時掌控物流過程和庫存信息查詢。而企業物流則要支持企業的生產和分銷,整合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這些需求的實現無不要藉助現代物流體系來完成。

  現代物流泛指原材料、產成品從起點至終點及相關信息有效流動的全過程。它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爲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博科資訊物流供應鏈專家王頤中指出:現代物流管理依賴信息系統工具,物流企業要做大做強,更需要信息化系統的幫助,否則將一事無成。

  現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是企業物流及供應鏈管理和運作的一個有效的工具。爲了爭取更廣泛、更高端的客戶,物流信息系統是必不可少的,中國物流企業不能再輸在起跑線上了。

  “物流信息化對企業而言不是沒必要,而是很有必要。就像20世紀90年代初很多人都很牴觸計算機的應用和普及一樣,對於這樣的新技術,將來推廣和發展是一個必然趨勢。你遲早是要接受這個新技術,那爲什麼不先行一步,得到領先的競爭力呢?”沈國康用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企業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當然企業選擇物流供應鏈管理軟件也不能盲目,外國的不一定適合企業,便宜的也不一定就是差。在選型時,企業應首先通過諮詢明確自身物流的需求,同時瞭解國內外物流信息系統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軟硬件供應商,瞭解物流信息系統的技術架構,安全性、穩定性、拓展性、靈活性、開放性、可維護性等,最終選擇適合本企業物流業務及未來發展,性價比高的物流信息系統。”

  建立現代物流信息化體系,可以優化企業的業務流程,使企業管理和運作規範化,使物流管理信息活動一體化,讓數據在企業內部和供應鏈成員之間實現共享,保證信息傳遞快速正確,提高供應鏈協調能力、決策能力和競爭能力,有效提高效率,提高物流服務水平,降低總體成本,促進企業利潤最大化,還可以提高員工的管理能力和素質,爲實現“即時生產”和“供應商管理的庫存”創造有利條件。但現代物流體系不只是一個信息化的過程,更應該是優化企業管理的過程。如果不進行管理優化,只是一味的產品定製,這與現代物流理念背道而馳的。通過信息化提升企業自身的管理經營水平,這纔是現代物流信息化的真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