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ERP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運營戰略

首先,我們要了解在這片土地上的企業的生存環境、經營的題目等,再來談這個產業應該如何來應對客戶的需求,應該制定何種戰略。

最近大家非常熟悉的文字“適應變局、戰勝危機”。調結構是我們最大的題目。其實調結構並不只是最近的題目,我們一直在調。只不過過去我們調的比較慢,在金融風暴之後,我們被迫做快速的調整。那麼我們所應對的企業,應該做怎麼樣的調整呢?過去我們依靠投資跟出口大力拉動,現在要把它轉成消費型拉動。這是在宏觀經濟上面要做的。城鄉經濟承載的結構也必須做一個調整,2025年以後我們的農村經濟成長的程度將會佔到整個GDP50%。第三個調整是從過去大量能耗的生產結構,逐漸開始調整向低碳節能經濟的調整。

今年兩會已有衆多的數據說明,很多區域願意犧牲GDP來換取結構的調整。上海就提出了,今年上海GDP的增長率已經掉落到全國的第八,但這是必須的,換取的是未來長久、和諧的良性的結構調整。從社會就業層面看,也從過去強調高就業目標開始轉向和諧社會的就業結構。

這些都是從宏觀面來談的。

在這個宏觀的調結構之下,企業所面臨的狀況則是另外一種情況。首先,調結構並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放棄傳統的產業,開始走向所謂的能源產業,每一個企業立足於它自己的優勢,都可以找到應該要做的事情,所以中國的企業面臨着危機與機遇。其次,出口拉動仍然不足,金融風暴還沒完全過去,希臘出問題了,日產出問題了,整個歐洲的經濟還有可能面臨第二波的金融風暴,同時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氣焰高漲,所以我們不能太過樂觀。第三,我們不得不重視原料成本高漲。我國西南連續乾旱造成糧食價格的高漲,全國範圍內的缺工情形已經非常嚴重,另一方面還有大量的就業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能源成本仍然高漲,能耗的問題被政策大幅的擠壓,企業必須尋找到新的出路,這也是危機。

研發、創新引領消費越來越大。不是大家不消費,而是沒有讓大家覺得值得消費的地方,所以研發和創新是引領大量消費成長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當然,即使是在傳統的領域裏,仍然必須要走向節能減排的高效生產。另外更必須要重視的是產業價值鏈的結構優化。未來的高效不再是單一企業裏面的高效,而是產業鏈的高效。如何達到透過產業結構的優化而達到產業鏈的高效?這又是一個新的問題。

危機還沒有過。危機讓中國傳統的製造企業更加明確地加速結構的調整,並且緊迫性越來越強。首先,面對這樣的危機跟轉機,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客戶、我們的企業需求將從過去專注生產型的企業轉向面向市場,轉向要強化市場管理,轉向要強化客戶管理。面對未來的轉機,企業必須轉向市場,而不能只是轉向內在的生產能力。其次,大量生產已不是一種優勢,必須轉變爲快速響應的能力。再次,低生產成本必須轉化爲創新、研發的優勢。這樣的案例不斷的增加,不斷的再現。任何一個新興的企業,任何一個新興的技術,在1-2年之內,未來的創新技術跟破壞性的創新,會讓它的成本降低一半,售價降低一半。所以企業不斷的降低成本、降低費用是不管用的,你惟有進行下一個創新,才能夠產生自己充足而有力的產品競爭優勢。第四,內部企業管理的效率,應轉換爲供應鏈的管理效率。這是企業應該要加速所謂的結構調整。

以上我們可以提煉出幾個關鍵詞:接近市場、研發創新、快速反應、降低成本。這些詞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適用。面對未來,中國製造需建立的新核心能力。新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1.建立接近消費終端的市場經營能力。不再是透過別人接近,你要主動接近市場,要研究消費者。

2.建立研產銷全體系的快速反應能力。市場的需求在變化,惟有了解了市場的需求,快速反應到研發、生產,才能使用市場的變化,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不是獨立的個體。

3.建立多點、泛區域的經營管理能力。要經營市場,就必須建立起多點、泛區域的管理模式,而不是單一工廠、或者是單一總部的管理模式就足夠了。

4.建立一線與後勤間的一體化高效協作能力。過去我們不斷強調企業內部每一個職能的優化和每一個職能的最大化,而我們現在要建立起來的除了每個職能的優化之外,更要建立體系化的模板。這是我們必須幫助企業建立起來新的核心能力。

這些核心能力都是企業本身的需求,作爲ERP產業的一部分,我們能夠運用ERP軟幫助企業達成這些能力嗎?我們能做的不是幫他去做研發,不是幫他去調研市場,不是去幫他構建內部的流程,但是我們能夠利用技術幫助企業深化過程管理,我們可以幫助它整合內部的流程,透過深化過程管理跟整合內部流程,達到提升管理效率的目的。如果是面向市場的部分,就能夠達到提升供應鏈的運轉效率,提高服務的響應速度與質量的目的。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如果ERP產業界要做到這個事情,我們就非常清楚,從研發面、應用面、服務面以及人才面,我們都必須要有一些新的思維,要有一些新的做法。

首先從研發面,面向未來的服務,ERP產業必須實現技術的創新。從應用面,過去我們是以軟件作爲我們的產品,在未來我們必須以服務、必須以關注客戶的應用價值的轉變作爲我們的產品。我們是軟件行業嗎?我們更希望定義:我們是服務行業。軟件只不過是我們服務手段中的一部分而已。所以必須要強調第三點:強化服務。這個服務不是賣軟件過程中的服務,而是軟件賣出去了以後開始的終身服務,成交只是服務的一個起點而已。最後所有這些必須基於人才的充分以及人才的質量,這個是我們必須關注的。過去不管從研發的角度,還是從技術的角度,產業界提了各種概念,我們可以看到各種非常多的名詞,這些東西都必須總結起來。

在研發上,爲了協助企業構建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必須幫助企業做到“無所不在”,讓我們的客戶能夠面向廣大的市場和多點的經營。同時幫助我們的企業界真正做到服務、利用雲端技術,利用IT技術,利用ERP的流程來真正做到爲市場服務。它必須是一個集成的,它必須是一個有支配的,而不能只是一個條條框框或模塊非常清楚的單一職能的自動化而已,單一職能的自動化已經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我們看到有很多企業有非常好的自動化設備,讓他每年的生產效率提升30%-50%,但是它只是生產設備,到它結帳的時候,必須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計算出來,以至於他的管理是滯後的。這樣的企業在未來是不具競爭力的,因爲他沒有看到今天他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明天應該做什麼樣的調整。

我們在過去也看到了很多的案例,過去我們談透過我們的系統看到每一條生產線、每一個產品每一個月的變化。對不起,現在這個已經不夠了,我們必須要看到每天的變化。當我們面對市場的時候,我們在後端的任何一個支援部門都要了解前端的每一個銷售點每天的變化,甚至要看到每一個時段的變化。這種及時的反應,必須是集成,必須是人工智能的。當然不能因爲這個東西,而讓你的企業變得非常笨重。大象能跳舞,畢竟就那一兩隻大象而已,我們必須讓我們的企業身輕如燕。當然未來我們的產品也必須要是綠色的,這裏的綠色指的是透過系統把整個產業鏈結合在一起,達到綠色的生產和綠色的溝通。

在應用上,同樣的我們不能只關注產品,我們要開始關注客戶、關注客戶的應用。所以在進入2010年,我們聽到很多企業爲了要充實自己的產品線,不斷的收購,通過收購不斷的擴大。我們要關注的是:1+1就等於2嗎?一個ERP的軟件加一個財務的軟件,加一個設計自動化的軟件,也許我們的營銷成長了,但是客戶的應用是否增加了呢?還是我們走到了職能的自動化?ERP產品的升級換代,讓我們的使用者、讓我們的用戶真的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樣的選擇。沒有集成或半集成性,造成的所謂的信息故障,在企業界普遍的存在。這些都是我們的客戶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所以鼎捷軟件不再關注我有什麼,更要關注客戶需要什麼,客戶能夠用到什麼程度。

關注客戶的應用價值有兩點:

1.深度一體化的應用。這裏講的一體化是智慧集成的,幫助企業打通內部的信息故障。這裏麪包含企業職能部門周邊信息的整合,包含供應鏈裏企業跟企業之間信息流通的整合,包含研產銷在整個服務鏈上的信息集成,也包括跨時間、跨區域的信息整合,這纔是所謂的一體化的整合應用。同時我們還關注行業的競爭力。在機械裝備業、電子製造業等不同的行業,關注的內容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不一樣的,我們必須爲不同的產業各自的未來核心競爭力提煉出它的價值。這裏麪包含行業的核心競爭力,行業的個性流程。這些都能協助我們的用戶建立起面對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2.從軟件銷售行業變成服務的行業。軟件只是我們服務的工具之一而已。這樣的服務應該是全面性的、終身性的。ERP產業面向用戶,必須要追求用戶的終身價值,建立起用戶的終身服務體系。它除了包含在軟件成交時的產品實施支持和交易訓練外,它應該面向用戶未來10年、20年的使用生命中,透過實施、維護、診斷、升級這樣的循環,一而再、再而三地支持企業,配合企業達到有序的生存,保持永遠的競爭能力。

服務的過程不像縫織一件衣服,縫織完了就完了,必須建立起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時的客服中心,必須具備一線最尖端的技術能力,必須具備遠程聯機支持的能力。當然,現場服務就更不要談了。這是一個智慧型的產品和智慧型的服務,必須要把所有的智慧在企業的內部,在用戶的內部不斷被發現、不斷放大,所以產業界必須要具備教學的能力,而這個教學的能力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要做到這樣的服務內容,必須要具備廣闊的知識平臺。從這來看我們真的不是一個軟件行業,我們必須是一個服務行業。

而即使把這些都做好了,我們還要關注一個事情,那就是人才。我們碰到很多的客戶非常強調信息化,非常想要信息化。但是他告訴我們說他現在不能做,因爲他企業內部沒有人來實施這件事情,沒有人管理、沒有人維護,。所以企業信息化成功關鍵的要素除了要有好的產品,好的實施,好的維護之外,還必須要有好的人才。人才纔是信息化成功的基本關鍵資源。

在我國人才非常的多,等待找工作的人也非常多,而我們ERP真正所需要的人不多,最多也就50萬人。但問題是就是找不到這50萬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這也是牽制我們國內目前ERP水平快速成長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爲什麼會這樣?因爲我們培養非常多的信息技術人才、IT技術人才,但是這些人才不等於就是信息化的人才。我們在過去10年來也培養了非常多的企業管理人才,但是企業管理人才不懂信息化,還是不能直接用來做信息化的人才。整個信息化,整個ERP所需要的人才是IT技術加企業管理實務加溝通領導技術這樣的複合型人才。

未來這樣一種複合型的人才的培養,也將是鼎捷要做的項目之一。我們要構建專業的培訓人才平臺,聯手高校和教育機構,合力打破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壁壘。2010年,我們將投入3800萬元,培養8000ERP複合型人才。

我再次強調,擁有鼎捷30年的資源,面向國內市場,我們是有一個嚴肅而莊重的任務的,我們必須把這件事情做好。以創新的研發爲原動力、並把關注點聚焦於客戶應用價值,再以完善的服務爲基礎、專業的人才爲保障,與企業共同實現VALUE,是未來ERP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們真的很希望在我們的呼籲和努力之下,讓ERP在中國真正的做到普遍成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