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IT領域的發展規律及成功發展案例

IT,無疑是當今時代發展最爲迅猛的產業,沒有之一。不過,能夠在近二三十年裏一直保持蓬勃發展的態勢,IT產業鏈一定是遵循着某種或者某幾種發展規律或者說趨勢才能夠穩定而快速的發展。經過簡單的收集和查找,下面就來談談大家奉爲經典的摩爾定律:

  • 主要內容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爲: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

  • 修正與發展

    由於摩爾定律最早的提出是在1956年,迄今爲止已經過去了大半個世紀,這對於IT產業來說實在是個跨度極大的時間段。因此,摩爾定律的內容也在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而不斷訂正着。

    在1975年,摩爾在國際電信聯盟IEEE的學術年會上提交了一篇論文,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對“密度每年一番”的增長率進行了重新審定和修正。按照摩爾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學的美國人》一名編輯採訪時的說法,他當年是把“每年翻一番”改爲“每兩年翻一番”。實際上,後來更準確的時間是兩者的平均:18個月。
    這裏寫圖片描述

    對摩爾定律的發展顯然還沒有結束,也不會結束。在新世紀,針對中國IT人口爆炸性增長的現象,中國IT專業媒體上出現了“新摩爾定律”的提法,指的是中國Internet聯網主機數和上網用戶人數的遞增速度,大約每半年就翻一番。而且專家們預言,這一趨勢在未來若干年內仍將保持下去。

  • 對IT成功案例的摩爾定律解釋

下面介紹一個在國內IT圈十分出名的人物————雷軍
這裏寫圖片描述

提到雷軍,大家最先想到的不是他最初的工作地——金山,而是掀起國產手機熱的小米機。小米系列的手機及其他設備的成功,可以歸結於他敏銳的眼光。在這裏,我準備用摩爾定律的觀點去粗淺的解釋這個成功的案例。
這裏寫圖片描述
通過上面對摩爾定律的初步闡述,我們都明白隨着時間的增長,計算機的性能會越來越高,如果我們停留原地止步不前,那麼用同樣的成本製造出來的東西帶來的收益會越來越少,甚至出現虧空。因此,要減少損失,達到利益最大化,相應的就必須要把成本降低,而方法恰恰是我們最頭疼的——創新。IT時代是考驗人們長遠眼光的時代,雷軍就恰好把握住了這個機遇,他不斷地利用高性能機低價銷售佔領國內中低檔手機市場,爲自己贏得寶貴的時間進行研究與創新。這麼做的目的是很明顯的:摩爾定律始終存在,要去適應它對IT產業鏈的引領作用就一定要去創新,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對急速前進的性能採取得當的措施。因此,在外界看似毫無必要甚至是傻大頭的“高能低價”小米手機引領了國產機的發展趨勢,同時財源也不斷地向雷軍涌來,成功也是必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