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mpeg 開源組織 - 開源不簡單

先看看FFmpeg的前世今生:


起源:

由Fabrice Bellard(法國著名程序員Born in 1972)於2000年發起創建的開源項目。

Fabrice Bellard 同時也是TinyCC(1996)、發現最快速計算圓周率算法(1997)、 TinyGL(1998)、QEMU(2003)、 JsLinux(2011)等等的發起人或作者,是活躍在90年代末20世紀初“程序猿屆”的領袖級人物。

他的最初想法只是個人興趣愛好,把源碼發佈到了ftp上供人們下載,一個星期後由於下載人數過多,導致服務器宕機. 很快不到一年的時間有很多開發人員使用了這個開源項目,也就從那時起確立了使用GPL/LGPL協議,以及使用FFmpeg這個名字.

這纔是程序員的單純,單純的時代也就持續了1年多點的光景.

曲折發展史:

但是好景不長,Fabrice Bellard 作爲領導者僅當了一年多,各種“翻版”層出不窮,開發人員混亂很多人只是想搞"自己的多媒體庫",自認爲他們能搞我也能做,做開源項目要持之以恆,每一個要懂得團結,一盤散殺最終就會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更何況,開源組織初期都是那麼的脆弱。


團結在一起默默的堅持纔會笑到最後,直到從2002年才最終毫無懸念的使用了FFmpeg這個名稱(注意兩個FF要大寫),FFmpeg也變成了一個商標。從現在開始也是FFmpeg發展最困難時期,很多人都看不好它還有代碼的貢獻者需要“吃飯”賺錢。所以在FFmpeg的官方網站上,就有一些信息說,鼓勵各個公司僱傭FFmpeg的開發人員,爲他們工作。


從2002到2006,從2006到2008ffmpeg進行了多次重大改革、變更,還曾經一度處理混亂局面。

直到2008年google的加入才達到了FFmpeg org開發的鼎盛時期,直到現在所有的服務器都是由google免費提供,而後開發組搬到美國,Mans Rullgard 和Michael Niedermayer成爲了組織的領導人,對源碼管理擁有最高權限。


FFmpeg發展到這個時候就是它的巔峯時期,開發人員也被行業所認可,很多人變成的自由職業人。發展到現在FFmpeg就不是一個簡單的開源程序了,ITU、ISO 、IEC它們是標準制定者,FFmpeg就是比它們還要強大的標準實施者,它在很多時候就代表的多媒體行業的標準!舉個例子:FFmpeg裏面有很多容器和codec,最早將h264編碼器放到avi容器裏面的就是FFmpeg,那時候還沒有標準,如果你是一個播放器開發商,別人家的播放器和設備都可以播放這種文件(當然人家使用了FFmpeg),你均從的“國際標準”結果你播放不了,這時候是標準重要還是客戶重要? 


現狀:

直到2011年1月19日,FFmpeg 的現任維護者 Michael Niedermayer 在郵件列表上披露,FFmpeg 發生了“政變”,一些開發者佔領了官方網站,關閉了其他人的寫入權限。隨後政變者宣佈 FFmpeg “建立新政權”,維護任務將由他們接手,宣稱只有維護團隊才能擁有主源碼庫的寫入權限。

2011年3月13日,FFmpeg 項目新的維護開發組決定 ffmpeg 項目將改名爲 libav,同時制定了一套關於項目繼續發展和維護的規則,創建的ibav開源項目,知道現在本質上還是一個開源項目,libav和ffmpeg都是相同公用的代碼,相互使用,後續的事情不再多說。

現在主要矛盾的原因:
FFmpeg開發組織的內部矛盾的根本原因是設計思想和開發方向的矛盾,在給ffmpeg開源項目共享代碼的人中,有芯片廠商的軟件開發人員、有軟件設計架構人員、有設備製造商開發人員,有標準設定開發人員等等。libav更改的代碼風格上不難看出,libav更注軟件的架構、結構制定的合理性爲主,會新加入一些新的容器、filter、codec等而現在的ffmpeg大多數的提交者,都是爲芯片或是設備製造商們的開發人員,希望快速的把自己公司或是產品的接口、私有格式等,讓ffmpeg快速驅動起來,或是x86\arm彙編優化工作等,更加側重於硬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