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物化與扁平化

         北京時間4月30日上午消息,據美國科技博客9to5Mac報道,多位親眼見過或大致瞭解新一代iOS 7操作系統的人士透露,這款系統將對用戶界面進行重新設計,雖然可能會吸引新的iOS用戶,但卻有可能導致已經習慣舊界面的老用戶難以適應。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新界面“非常扁平”。另外一名知情人士則透露,新系統完全喪失了舊系統中光彩靚麗的元素,而且徹底拋棄了舊系統中隨處可見的擬物風格。另有知情人士表示,新系統從一定程度上效仿了微軟Windows Phone最新的Metro界面的“扁平化”理念。此次改版會對所有蘋果公司的原生應用圖標進行調整,並重新設計整個系統的工具欄、標籤欄和其他基礎界面功能。


過去幾個月,蘋果公司似乎一直在暗示將對軟件設計理念進行調整。


圖爲蘋果播客應用改版前(左)後(右)對比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公司升級了iPhone和iPad版的播客應用,試圖簡化一些設計元素(詳見上圖)。在此次升級前,該應用包含了很多擬物的設計元素,但改版後幾乎全部消失。     另外,蘋果公司還在主頁上重點突出了幾款採用扁平界面設計的iPad和iPhone應用。例如,主頁上重點推廣了蘋果公司前員工勞倫·布里切特 (Loren Brichter)開發的《Letterpress》遊戲。《Letterpress》憑藉着極強的易用性和扁平設計在業界廣受讚揚。

什麼是擬物化

       擬物化,簡單地說就是交互界面在視覺交換、操作方式上儘可能地和真實世界保持一致,

這樣不僅降低了操作的難度(幾歲的小孩子或者 70 多的老人都可以輕鬆的操作移動計算設備),也提供了親切感。好的擬物化設計,例如拖拽列表的橡皮筋效果、iBooks 的書櫃、書籍的翻頁效果、便籤的淡黃色掛線紙、翻牌計時器都在幫助用戶理解界面的功能。

       擬物化的問題:死扣細節和質感,把每一個圖標的真實感看做終極目標,無法跳出同質化的圈圈;另一個問題是現在的青少年首先接觸到的不是真實世界的物體,而是智能終端展示給他們的,比如:老式的錄音機和磁帶、CD碟片、計時器等。


什麼是扁平化

       扁平化,這個概念最初是指組織架構的形式,減少中間層級,降低信息傳遞的成本。後來在網站設計上借用了這個概念,當時網站的設計潮流偏向複雜炫目,讓用戶在視覺上產生疲勞,對產品界面中最基本的功能產生認知上的障礙。爲此,“扁平化設計”被提出,主要原則是拋棄那些已經流行多年的漸變、陰影、高光等擬真視覺效果,從而打造出一種看上去更“平”(包括界面元素的“平”和交互層級的“少”)的界面。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這一概念也被移植到智能終端上,微軟Win8的metro風格對“扁平化”做了最好的詮釋,基本上實現了界面元素的“平”和交互層級的“少”(即強調利用最輕量、簡單的設計來傳遞核心信息,強調通過對視覺焦點的引導來讓用戶快速地完成操作。同時去除那些冗餘的設計:模擬真實物體的質感、外形等)。

       扁平化的問題:設計難度超過了擬物化,其實質是對具象事物的高度概括,提煉出線條和色塊,比直接模仿實物,摳細節更困難。因此WP誕生這麼久,設計出色的APP卻很少。


觀點

       擬物化和扁平化並不是非此即彼的抉擇,而是可以共存的設計理念,關鍵是兩者各自的“度”。通常意義上講,大家反對的是“過度的擬物化”和“脫離實際的扁平化”。不管怎麼樣,好設計的核心都是一樣的:在降低用戶使用門檻的前提下,用簡潔的設計引導用戶快速完成操作,提高效率。因此,此次iOS的調整很可能着重於視覺效果的簡化(去掉過度擬物化和誇張、炫麗的圖片、減少動畫的複雜度和出現的幅度),對部分非核心應用的交互方式進行簡化,而非交互方式的大變革。


其它

      除了蘋果之外,我們還看到HTC也在進行扁平化進程,它推出的BlinkFeed大大地提升了首屏的信息展示功能,有點類似餘Metro風格,儘管用戶依然可以通過各個應用 Widget 的組合實現信息在首屏的展示,但集成度、美觀程度顯然不及 BlinkFeed。HTC 表示未來會提供 SDK,開發者可以將自己的應用整合到 BlinkFeed 中顯示信息。因此,BlinkFeed 就如同一個 HTC 統治下的海納百川的 Widge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