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建立你的商業意識——程序員爲什麼需要商業意識

程序員代表着技術的擁有者,比起其它的人羣,他們擁有更強大的力量,甚至可以說擁有的是那個傳說中點石成金的金手指。然而,過渡的迷戀技術也讓很多程序員無法獲得那段祕訣,本書將講述那些已經找到祕訣的程序員的故事,並幫你分析他們是如何找到祕訣的。

玩技術與利用技術
讓程序員感到最爲驕傲的事情是什麼?那肯定是自己做出的技術在別人的面前進行炫耀。就像當初卡馬克做出新的三維遊戲技術時,整個世界都爲之瘋狂,這是一個技術人員能夠達到的最終幻想。不過,對大部分程序員來說,這樣的高度是無法企及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來 show 一下自己學會的技巧。
我認識一位在 Dos 時代的技術人員,他在別人只會用拼音輸入法的時候學會了五筆輸入法;在別人只會用 UCDOS 的時候,他可以解密 WPS 文件,在別人會用 CCED 的時候,他可以拿着打印的長長的用 C 語言寫的 Menu 的實現代碼炫耀。然而,到了今天,仍然對自己掌握了某一個技術感到沾沾自喜。其實,這樣的技術人員應該也不在少數,甚至有些人只不過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這並不能怪他們,因爲在最初軟件開發進入中國的時候,各方面的技術資料少的可憐,尤其是當 Dos Windows 編程過渡的時候,微軟有很多 API 並沒有公佈,在那個時候,可能一個產品的核心依靠的就是比別人多瞭解一個 API 或者一個鉤子的機制。蔣濤曾經講過金山詞霸的開發,其實只不過是因爲他們直到如何利用一個鉤子機制從程序中截獲信息並進行翻譯的處理,但就是這個技術,事實上造就瞭如此大的一個產業,也造就了幾位的百萬富翁。而對王志東來說,也是靠剖析了 Windows 系統中的DLL文件實現了對 Windows 平臺的漢化,並由此誕生了一個暢銷的中文之星軟件。而瑞星的崛起也是因爲劉旭將流行的 Word 宏病毒的查殺機制做了出來,便一下子打開了市場。那個時候,這些人被稱爲高手,因爲他們掌握着某些關鍵性的技術。甚至可以說,不一定是技術,有可能只是技巧。
然而,現在隨着互聯網的興起,技巧的價值變得越來越小,遇到一個難題,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一般都可以找到答案。實在不行,到論壇中發一個請求,也經常會有高手告訴你答案。一個人掌握某種技術技巧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說到這裏,我們可以講一個小插曲,這便是微軟最早評選 MVP (社區最有價值專家)的時候,在 CSDN 上根據專家分來進行判斷,也就是誰回答的問題最多,誰就是專家。當 CSDN 通過檢索把名單給微軟之後,在第一次見面會上,令大家跌破眼鏡的是,第一名是一個女生,而且她不太編程。當詢問她經驗的時候,她說每次看到問題,她就會先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如果中文找不到,那她就用選擇一些關鍵詞搜索英文的網站,這樣一般都會有人回答,這樣答案就出來了,而且很多都是英文的答案,這也讓很多網友感覺這的確是一個高人,因爲這些問題都是用英語回答的。瞭解了這一切,令人恍然大悟,除了看到一些程序員的懶惰之外,也可以感受到技巧已經不在稱爲衡量一個程序員水平高低的門檻了。
這個時候,考察一個程序員的價值除了其技術的深度和廣度之外,是否能夠看到技術之上的商業價值,是否能夠擁有商業的意識便變得更爲重要。這時,如果作爲一個程序員,仍然整天爲了獲得了某個技巧而炫耀的話,相信無法取得更大的成績。
玩技術還有一層含義,就是迷戀最新出現的技術,一旦有了新的進展,就要下載嘗試一下,或者安裝一下玩玩。曾經 有一次我們被某公司邀請參加他們的一個技術研討會。會上有兩組開發的團隊,一組是原有的技術開發團隊,另外一組是最新組建的,而且要準備以 .NET 技術進行開發,當時 .NET 還是一個新興的技術,有人給戴習爲老師推薦了一位工程師,這位工程師號稱對 .NET 技術很精通。然而,當在會議上這位工程師講述了自己準備用 .NET 做產品的構想時,原有的開發團隊問到了很多系統設計層面的內容,這位工程師幾乎無法應對,因爲他只是玩了 .NET 技術,對於這樣的技術在商業上的應用卻沒有經驗。會後,戴習爲老師也表示:“儘管他對微軟的 .NET 技術有一定的瞭解,但的確經驗還缺乏很多。”後來這位工程師發展的還不錯,進入了微軟開發合作部,專門用來講述微軟最新出現的技術,想來這也與他自己的愛好掛上了鉤,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這樣的職位畢竟只是少數,對大多數程序員來說,玩技術並不能給他帶來更高的價值。
前兩天,這位工程師又在自己的 blog 上提到,他用微軟最新開發平臺內置的屏保程序製作了一個自己的屏保,演示給同事看,同事感覺很新奇。當我看到這條 Blog ,感到一絲苦笑:玩技術而已!
玩技術的另外一個後果便是容易迷失方向。在 Dos 時代,技術的種類很少,程序員面前的技術方向也很少,玩也容易玩出深度。但隨着 Windows 平臺,尤其是網絡出現後,各種技術層出不窮,即便是水平再高的程序員也很難兼顧幾種技術領域。如果不能夠對技術發展的來龍去脈有深入的瞭解,就很容易限於技術的表面理解,也就很容易造成程序員不知道如何選擇要繼續下去的技術,丟了西瓜,揀了芝麻。於是會出現論壇中“到底是什麼技術好,到底應該選擇那種語言的疑問。”按照大部分過來人的解釋,其實只要選準一條技術路線,真正的鑽進去,自然會取得好的效果,因爲不同的技術之間是相通的。微軟工程師孫展波在回答程序員 “做技術到底應該做深還是做廣?”的疑問時,毫不猶豫的表示:“應該做深,而在廣度的方面每週抽出一些時間瞭解一下就足夠了。尤其是在現在互聯網如此方便,網上信息量如此龐大,專業類網站密佈,檢索極其方便的情況下,想要獲得任何資源都是一件並不複雜的事情。”
而且玩技術還有一個結果,就是容易忽略用戶的需求。技術酷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這並不能保證持續的生存。儘管硅谷曾經以看哪個公司做的技術最酷而吸引程序員的關注。比如最初的是蘋果的技術最酷,後來出現了 Netscape 這種做瀏覽器的公司給人感覺技術很酷,隨後 SUN 公司推出 Java 語言的興起, Java 技術變得很酷,但現在, Google 搜索引擎成爲了最酷的技術。因此,技術本身僅僅注重酷的感覺是遠遠不夠的。趨勢科技的創始人張明正和陳怡蓁女士合著的《擋不住的趨勢》一書中便提到,開始趨勢的文化是要做最酷的技術和產品,但隨着公司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他們發現僅僅這些並不能保證公司的持續發展和客戶的認同,而真正瞭解和分析用戶的需求才是更重要的。“我們公司將從一個酷技術的公司轉變爲滿足客戶需求的公司。”,這是他們十多年做公司的總結,而處在軟件公司中的程序員自然應該從中得到某些啓示。

轉載地址:http://blog.csdn.net/superyan/archive/2006/03/10/620875.aspx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