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的程序員 危險的軟件業

中國是個程序員老的很快的地方,在我34歲那年他們用“35歲以下”的條文,把我趕出了程序員的隊伍。

  我讀大學那會兒,比爾還揹着書包,第一臺IBMPC機還沒有出現。我們能從報刊廣播裏面聽到B語言C語言的爭論,兩種語言尚未分出勝負。91年,我開始半路接觸編程,從舊書攤的一本磚頭樣的<C語言大全> 開始,那年我已經24歲。之前我的學業只是讓我粗通了Z80彙編,我花了五年時間把自己扔進了程序員隊伍,從Dbase,到Foxpro,從VB,PB到VC,一路過來,然後,他們就把我踢出來了。

  按照通常的故事情節,事情會走向悲劇,我本應該在路邊衣衫襤褸,餓的頭暈眼花時後悔當初投錯了門,但幸運之神卻意外眷顧了我,00年,以超過我前半生收入總和的價格把我的一套軟件賣給了一家國內知名的公司。這件事情的最直接的後果時讓我在程序員這個羣落裏以編外的形式留了下來。目前,我與朋友合開了公司,仍然在開發程序,仍然以此爲生。

  我本來不知道他們爲什麼會把35定義成程序員壽命的上限。當年有個著名的關於程序員PK妓女的文章,詳細比較了程序員與妓女的衆多相同之處。但以我的經歷而言,雖接近事實,卻有點不靠譜兒。學習編程是條漫長又無止境的路,聰明的人也只能變走爲跑而已,怎麼可能會經驗越多的人反倒越沒有用途了呢?我想,這大概也時常說的“中國特色”的一部分了。這幾年看下來,事實確實如此。

  這與我們整個國家的浮躁氣氛有關,大家都原意撈快錢,至於技術、競爭力這樣的東西,基本上還停留在下巴上面,沒有多少公司原意落實到行動。外包軟件,應用工程、各類MIS系統充斥軟件業,把行業變成了一個大工地,大幹快上,跟時間賽跑,拼命壓價或者提高一些支出接項目。由於缺乏知識產權保護,許多大投入的通用項目無人敢做,大家都原意做一對一的無法盜版的軟件。而這種軟件適用範圍很窄,於是技術不見了,高技術成了幌子。

  浮躁,缺少行規和知識產權保護的缺乏註定中國的軟件業只能把攤子鋪大而不可能更高更強。僅此而言,我們離印度也會越來越遠。你總不能說,世界上所有的襪子都讓中國人來做,中國就變成了強國了吧?

  軟件業由於自身的利益掠奪式使用程序員,把他們當作了高技術農民工。他們不原意程序員提高技術,因爲那意味着需要提高工資或者面臨他們跳槽的風險,他們不願意研究新技術因爲擔心這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他們讓5個人幹10個人的活以讓程序員們感覺工資高了一倍,沒有人多少人去想五年或十年以後的事情。凡此種種,造就了今天程序員們今天未老先衰的境遇。

  程序員的快速老化,不只是他們個人的損失,對於整個軟件行業來說,損失則更大。我自己從事這些年0深知程序員道路的艱辛。一是並不是隨便哪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成爲一個像樣的程序員的,第二是編程學習是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並不象有些人以爲的新的就是好的。從C到C++到.Net,還有其他許多東西,就算一個人傾其一生,也無法學完這裏面所有的東西,如果你一個學C++的人覺得自己OK了,不需要問,肯定是半瓶子水。比如GDI+會比GDI更好嗎?我想很少人能夠回答這樣的問題。

  35歲是個很奇怪的年紀。很多人爲了生存,可能不得不在這個年紀到來之前離開這個行業,也因此軟件這個行業裏面絕大多數人會拎着半瓶水就離開了。每趟列車都從原點出發,中途人就下完了,這樣的軟件業究竟能夠開到多遠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