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誘惑難抵 普及尚須過用戶關

                                         


  “如果不虛擬,IT 會怎樣?”當虛擬化成爲這個年代廠商宣傳的主角的時候,如果用這個問題去問那些技術供應商,答案肯定是大同小異;但如果問問身邊的用戶,回答就變得豐富而有趣起來。

 根據IDC去年底發佈的報告,IDC認爲現在虛擬化的生態鏈已趨近成熟,虛擬化爲“綠色數據中心”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從CPU多核,到IT硬件產品的豐富化、多樣化,再到軟件廠商多方面的虛擬化支持,使得虛擬化的生態鏈系統逐漸完善與成熟。”

 技術成熟了嗎?

 包括微軟、VMware、Redhat、Novell以及Oracle公司等都推出了各自的虛擬化軟件或集成了虛擬化技術,英特爾、Sun 等硬件公司也表達了對虛擬化的歡迎和支持。

 但“虛擬化”並不是一項新的技術。IBM在20世紀60年代初就首先在大型計算機上應用了虛擬機技術,微軟Windows NT操作系統裏便包括了一個虛擬DOS機。Connectix公司在1997年推出了虛擬個人電腦(2003年微軟收購了Connectix公司)。1999年,VMware工作站問世;2001年,Softricity推出世界上第一款虛擬應用程序——SoftGrid(2006年微軟收購了Softricity公司)。

 採訪中,幾乎所有廠商都會提到的一個數據:“全世界90%的服務器尚未採用虛擬化技術。”微軟負責虛擬化的高級總監Zane Adam對CNET說:從美國的情況來看,“虛擬化正在獲得業界的肯定:目前,90%的業務正在考慮虛擬化和服務器整合;50%的組織正在實施或利用虛擬化。虛擬化一方面能夠減少服務器採購的數量,另一方面在減少服務器數量的同時能夠降低能耗。而從產業鏈上看,多核計算和硬件廠商的支持等,都在促使虛擬化將被用戶廣泛接受。”

 Zane Adam認爲,今天的大型數據中心客戶考慮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控制服務器蔓延、提高系統可用性、降低總體擁有成本。他認爲虛擬化的第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減少服務器的數量,比如微軟內部的IT部門,通過服務器虛擬化整合了15%到10%的服務器。

 按照Zane Adam的觀點,虛擬化已經是一項相對成熟的技術,“技術而言肯定不能說已經完美,但從內部的測試和早期用戶的測試來看,結果令人滿意,性能很好。”“之後我們也會從用戶的反饋中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認爲至少Hyper-V是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的,但不是所有用戶的的所有需求。”

 誘惑難抵

 多數人會認同一個觀點:VMware是所有虛擬化技術供應商中最先脫穎而出的那一個。2007年8月,VMware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每股售價29美元,首日收盤價飆漲至51美元,在14日道瓊斯指數下跌200多點的情況下,逆市上漲76%,創下2004年穀歌上市以後的又一個科技股神話。這個神話還意味着:虛擬化產業鏈上的主要角色都有可能獲得豐厚回報。

 虛擬化打破了一臺計算機對應一份軟件拷貝的傳統商業模式,對投資人構成了難以抵禦的惑力。據IDC預測,到2011年,全球虛擬化軟件和服務市場總值將達到117億美元,比2006年的55億美元翻了一番還多。VMware在服務器虛擬化軟件市場一枝獨秀,有關數據表明,VMware佔據了超過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不過,虛擬化軟件也還是一塊尚待開墾的土地,目前全世界運行中的服務器,僅有不到10%採用了虛擬化技術。

 3月13日,微軟公司最新發布的Windows Server 2008中,Hiper-V作爲拳頭技術首次與公衆見面。Hyper-V單獨售價僅爲28美元,也許算得上微軟服務器家族的廉價產品了。但Hyper-V依然主要是被捆綁在Server 2008中免費贈送。操作系統廠商,包括RedHat和Novell,都會使用捆綁的方式。即便多數人認爲Hyper-V“只是跟隨者而不是領導者”,但誰也不能輕視“捆綁”的力量:十多年來,IE是這樣取代網景的,RealPlayer是這樣被Windows Media擠壓的,Windows Messenger也是這樣趕跑ICQ的。

 不僅如此,Hyper-V還將可兼容Windows Server 2003和Linux操作系統,這將爲Hyper-V走向開源平臺打開一扇門。而針對VMware,Zane Adam說“高可管理性是Hyper-V的優勢”;“我們和VMware之間的區別在於,VMware比較侷限,狹隘。”此前2月29日,微軟主管服務器和工具業務的副總裁鮑勃接受CNET採訪時也表示:“微軟不僅提供虛擬軟件,還在Server 2008種同時提供了豐富管理工具,用戶可以將這些工具與Hyper-V搭配使用。而VMware或者Xen,都只是提供單一的虛擬化技術。”

 製造用戶

  從廠商和分析機構那裏,我們看到了一個即將完善的虛擬化產業鏈。不過,作爲最關鍵的一環,用戶似乎尚在似懂非懂、半夢半醒之間。90%尚未虛擬化的服務器,是這個市場美好的明天;這90%尚未應用虛擬化的用戶,也是當前最大的難題。

 在撰寫這篇報道的時候,CNET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個服務器用戶,請他們談談對虛擬化的看法以及是否準備採用。他們的工作職務分別是小型、中型、大型企業的技術總監及項目經理。答案十分有趣:

 回答一:“我們買服務器都是買裸機,回來自己裝操作系統,因爲不要錢;也不買Redhat 或者Novell的服務,維護之類的都是自己搞定。我想,Novell或者RedHat肯定不是賺我們這種中小型公司的錢,否則它不賠死?當然,我們更不會購買虛擬化類似的軟件。如果Linux本身有的話,可以拿來用一用。”

 回答二:“我對虛擬化有一定了解,公司新採購的服務器中,分應用的情況有可能會採用到虛擬軟件,但不是所有服務器;作爲網絡公司,我們的服務器負載是基本飽和的。”

 回答三:“在我的項目中,虛擬化應用很多,最常見的情況是客戶經費有限,本來需要十臺服務器,可只有兩臺服務器的預算,所以只能虛擬出五倍的系統。虛擬的系統在性能上肯定要差一些。我服務的客戶是大型企業,關鍵性業務對性能的要求很高,所以,這些業務不會考慮採用虛擬技術。”

 ——可以預見,教育客戶、培育市場將是未來一兩年,虛擬化技術供應商們在中國市場上的主要工作;與之相伴的,將是主流廠商爭奪主導權的激烈的競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