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14 IP数字后端设计

这个IP是大概两个月之前所做的,当时没有做记录,现在凭印象略做记录。

APR流程

14nm工艺比较新,本人之前从未做过,好在所用APR工具依然支持,流程也基本差不多。总体而言,比较明显一个不同点在于量纲不同与其他工艺,比如时间量纲从其他工艺常用的ns变成来ps,电容量纲从pF变成了fF。

本次设计中包含十一个主时钟,另有26个衍生时钟。最高速时钟周期为1600ps。时钟树做完后最长时钟树长度为977ps,最大skew为206ps。在做时钟树时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本设计中有一条从主时钟域内某个寄存器到分频点的数据流动。若不做特殊处理,此处会产生较大的时序违例。在做时钟树的时候对此寄存器的CK端设置float_pin,具体数值通过试验得出。

APR工具跑完后报告显示:cell数为74710,chip面积为79500,利用率为40%。

Signoff

ocv设置和其他工艺略有不同,ss corner和tt corner下,early设置为0.98,late设置为1.02;在ff corner下,early设置为0.97,late设置为1.03。uncertainty设置为:setup 100, hold 40。max_transition 设置为data 150,clock 80。

噪声检查一次通过,没有遇到问题。

lvs检查也比较顺利。

drc值得一提,因为这个工艺比较先进,drc规则较为特殊,除了常规的间距问题外,还存在一种叫做“odd circle”的drc违例情况,一般是低层金属在某个局部相距较近,形成一个环,如果这个构成这个环的小金属块数目为奇数(首尾相连的那个要重复计数),则形成违例。修正这类问题一版是把相关的std cell距离拉远,然后进行eco绕线。在众多drc问题中一版优先解决oddcircle问题,这类问题解决后,其他很多问题也会顺带得到解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