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瀏覽器使用評測(2)-一款很輕的極簡綠色瀏覽器

上一篇博文從整體層面對獵豹進行了一個非專業的評測。從速度、安全和雙核等方面提出“獵豹不是一款革命性產品,相比已有產品缺乏殺傷力“的觀點。現在將通過幾款瀏覽器的對比,來對獵豹的用戶體驗進行點評,看獵豹是否真的將用戶體驗”做到了極致“。評測主要說他的優點和缺點。優點偏向宏觀的總結,缺點是一些具體的數據或細節。主要都是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點評:

功能:

  • 核心功能

  • 界面風格

  • 交互友好型

性能:

  • 兼容性(對網站和本機應用的兼容)

  • 資源佔用

  • 訪問問題網站的健壯性

  • 一些簡單的壓力測試

    獵豹α版用戶體驗評測結果總結如下:總體來說,獵豹與Chrome、360極速瀏覽器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可以說獵豹借鑑了現有主流瀏覽器的很多優點,進行取捨後整合在一起,提供較好的用戶體驗。鑑於他們內核相同、部分界面相似,所以打個不雅的比方:獵豹是極速的兒子,Chrome的孫子。    

一、好的方面,相比幾大瀏覽器,獵豹是一款輕巧+簡潔+綠色+本地化的瀏覽器

   1、輕巧:核心功能齊備,基本無冗餘功能。

   輕巧是一種感覺,可以聯想到瘦客戶端、簡單、極速、乾淨、清爽、專注、極致等詞。它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核心需求,但是對於部分高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不能很好滿足。

   對應的“笨重”或者“胖”瀏覽器的代表:傲遊,安裝文件大,資源佔用大,功能五花八門,包括截圖、資源嗅探、操作系統應用快捷方式、魔盒等,但其設計的功能只有20%功能會被80%的人經常使用。

胖不是不好,傲遊希望用戶可以儘量多使用他,甚至可以少用windows自帶功能。看得出他在想辦法集成WINDOWS或者其他一些軟件的功能。大有打造自己的“瀏覽器操作系統”的理想。看看傲遊瀏覽器“笨重”的主頁就知道了:

  •    如果不是來研究傲遊,誰有耐心看完下面的介紹?

   這讓我聯想到WEB OS這種理念,瀏覽器即是操作系統,數據、核心計算都放在雲端,前端只負責輸入輸出和相關的計算。這樣做的好處是WEB即應用,可以很好的解決跨平臺的移植性、多版本的擴展性以及不同設備的兼容性。WEB OS的核心1、帶寬,網速要接近甚至超過本地硬盤IO速率;2、穩定,網絡要做到永不離線,WEB OS非常依賴網絡;3、標準,WEB 應用要通過諸如HTML5等標準進行統一,雲端的數據格式也要有相關標準,實現不同廠家、不同平臺、不同設備的應用可以共享數據。

   WEB OS只會讓瀏覽器更加輕便,瀏覽器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接收用戶輸入並處理,接收雲端結果並展示。聯想一下WEB QQ這款WEB 應用,或者工商銀行網銀WEB版,是不是瀏覽器需要提供的功能很少?

    獵豹瀏覽器暫時還是一款輕巧的瀏覽器,不知道以後版本升級會不會加入越來越多的功能。這似乎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局,爲了滿足越來越多的用戶層出不窮的需求,增加各種功能。希望獵豹可以做好取捨,做到“少就是多”。

    2、 簡潔:界面設計沿襲了Chrome的簡潔,但又不像Chrome過於簡潔。

   瀏覽器“七大欄”: 菜單欄、地址欄、搜索欄、收藏欄、工具欄、狀態欄、標籤欄,基本是所有PC多標籤瀏覽器都有,當然可能對應到不同名字,但是主要用途大同小異。獵豹閹割了不少。沒有菜單欄(改爲了左上的下拉)、沒有工具欄(前後、刷新、撤銷、主頁)、也沒有下面的狀態欄,基本功能都整合到了地址欄和搜索欄。

   這樣做雖然可以增加網頁閱讀面積,但是需要用戶改變諸多用戶習慣。而且部分被閹割的功能目前沒有替代功能。包括:網頁靜音、頁面當前縮放百分比狀態、代理設置快捷欄等都沒有替代功能提供。

  •    百度瀏覽器的狀態欄也是小工具欄


  •    FF的,下載、清除痕跡、頁面靜音、縮放會經常用

  •    世界之窗的,攔截窗口管理、代理服務器設置、靜音等非常好用

    3、 綠色:暫時未發現任何廣告或強制設爲主頁等讓人厭煩的功能

    QQ、百度、360等公司的軟件,安裝時,提示你安裝他的其他軟件,設置某個頁面爲主頁;使用時,要麼在你訪問失敗時引導到你到一個很醜的頁面,要麼彈出各種廣告,整個窗口醜陋無比,嚴重影響軟件本身的使用。比如下面的百度瀏覽器和360安全瀏覽器:

  •    百度瀏覽器,市場人員強姦了產品人員,基本功能和公司盈利產品雜糅一起,骯髒勢利。

  •    360安全瀏覽器,360上市後,商業盈利的氣質在他家的產品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獵豹暫時還是內測版,短期內,培育用戶纔是其主要目標。因此沒有出現太多的商業的東西。長期的來說,既然這是一款商業產品,他要收入要盈利也無可厚非。廠家需要更多資源去做出更好的產品。這樣廠家和用戶可以取得雙贏。

   盈利模式有很多種,現在的大衆軟件流行免費,依賴廣告、流量等獲得收入,作爲一名免費使用其產品的釣絲用戶,也與其簽訂了用戶協議,是否還有資格在這裏唧唧歪歪呢?至少現在的產品已經沒有向當年的周大佬那樣讓我們被安裝了,我們是否應該知足呢?可是,用戶是永遠無法被滿足的,互聯網是用戶主導的市場。互聯網上,人是核心。用戶有了很多選擇權,所以,一款產品要想不被淘汰,那就要本着“人文主義”,以用戶爲中心,平衡好商業和產品的關係,做好取捨。

   希望獵豹可以一直綠色下去,至於怎麼賺錢,綠色和商業不一定是矛盾的。比如豆瓣,一直這麼綠色。

   4、本地化:獵豹在Chrome基礎上做了很多本地化的優化。

   作爲一名忠實的Google粉絲,我對其他搜索引擎有些偏見,一直認爲“Google出品必屬精品”。佩服Google的創新、技術、人文、不作惡企業理念等方面,但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Google在中國本土化很失敗。雖然這與相關信息管制有關,但退一步說,如果Google不退出中國他能否成爲流行的普羅大衆的產品?很難!Google的大部分產品,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使用久了非常好用,離不開,打心裏喜歡。但是使用門檻對於普通網民來說,高了一點。

   比如Chrome,他很快,也很簡潔,在國外可能很受歡迎,但在中國市場份額仍然很低,2012年4月僅爲5.24%,遠低於IE和360,比sogou還要低0.4%。(參考瀏覽迷瀏覽器排行)。當然原因很多,但除了兼容性外,他的界面是我很不適應的。太太太簡單了,很多功能我都不適應,比如標籤欄、菜單欄、狀態欄、撤銷、停止訪問、標籤樣子等。360極速的悲劇就是除了多了IE內核外,跟Chrome幾乎長得一模一樣,所以是Chrome的兒子。

   獵豹除了加上IE內核外,對界面也進行了大量的更適合國人的改進。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長得一樣,比如“選項”配置頁面、下拉菜單欄、歷史記錄頁等。所以他是Chrome的孫子。

   5、其他:智能切換IE和Chrome內核、動態效果、一些細節改進(地址欄輸入可直接引導到搜索頁面、F11全屏後的提示等)。

 

 

   二、不好的方面,缺失網絡收藏夾等功能,在兼容性、交互體驗等方面有較大優化空間。

   說一下我本機的環境評測環境:PC主要參數:Intel Core I3 2120 3.3GHzCPU,6G內存,WIN7;網絡環境:中國移動WIFI 30M,下載速率可達500kBps以上。

   1、沒有網絡收藏夾

  1. 在辦公室看到一個好網站,可以收藏了回家用家裏的電腦繼續看。在地鐵、在客廳可用平板、手機等移動設備看。

  2. 訪問過一個網站,輸入用戶名密碼,下次自動登錄。如果回家訪問這個網站也可自動登錄。

  3. 一個網站有很多文章,讀過後,下次訪問這個網站對應的鏈接會區分顯示。換電腦這種區分顯示就沒有了。

   上述問題就要網絡收藏或者個人數據中心解決。由於每個用戶面對的設備較多,不同設備間的個人數據同步是必需功能。包括收藏夾、訪問記錄、網站用戶名密碼、其他Cookie等。

   WINDOWS平臺,不同電腦之間的數據同步,以下瀏覽器都是支持的:Firefox(自帶的、Xmarks插件等)、Chrome、360、百度、QQ、世界之窗、Mathon、Opera等。

   現在看來不支持的就只有獵豹和IE了。IE還可以使用XMARKS客戶端解決。看來只有獵豹的收藏夾同步是個問題。與此相關,獵豹本身也沒用戶管理這個概念。軟件即服務(SaaS),因此除了做好軟件,相關的社區服務也要儘快跟上。

   WINDOWS平臺不同電腦的同步絕大部分瀏覽器支持,但跨平臺跨設備的同步,支持的瀏覽器就寥寥無幾了。暫時只有:Opera(其口號:最佳 Internet 體驗。 任何設備),傲遊、百度、QQ。

   

   鑑於未來互聯網和無線互聯網的區隔會越來越小,PC和移動設備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所以將來的瀏覽器一定是全設備、全平臺的。現在無線互聯網最大的瀏覽器UCWEB一直未延伸到PC端。獵豹將來做大了肯定會延伸到無線互聯網端。大膽想象一下:鑑於他們兩家都姓“雷",所以以後這兩個瀏覽器搞到一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2、不支持皮膚定製和插件,不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現在獵豹的色彩風格我是非常不適應的。首先,激活標籤欄的顏色,不夠強烈,看不清楚;其次,收藏夾欄的底色是黑色,鼠標移到上面也沒明顯的顏色變化,導致收藏夾給人的感覺非常陰暗,不舒服。下面是FF和獵豹的一個對比:


      我個人更傾向於上面的色彩。當然獵豹現在的色彩風格可能是設計師的喜好,也可能是產品經理的喜好,更可能是經過充分的定性、定量的用戶調研以後採取的方案。所以這裏就存在一個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問題。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甚至同一個人他今天和明天的選擇還不一樣。這時候產品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必需依靠個性化定製。

     所以皮膚定製、插件支持就是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實際在FF上,皮膚也是一種插件。這是非常合理的。只有普羅大衆的用戶纔是創意纔是源源不斷的,充分利用UGC(用戶創造內容)的思想,產品纔會有活力。UGC是互聯網的核心精神之一。也是現在WIKI、SNS、微博、Appstore等火熱的原因。

    遺憾的是,獵豹不支持插件,右上角有一個”皮膚定製“菜單,應該是“Coming soon”的功能,現在沒任何提示不說,而且就算上線上來,我們也只能選擇獵豹工程師製作的皮膚?這是個杯具的結果。

  •      如果有個功能Coming Soon,就要給出提示,給用戶一份念想。

   

   3、兼容性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獵豹宣稱“智能切換雙核瀏覽器”。試用獵豹訪問ICBC網銀、支付寶、淘寶、QVOD/百度影音類電影網站、VPN認證網站和公司內網都很正常。說明獵豹的兼容性相比Chrome和FF還是有很大進步的。

   但是獵豹在兼容性方面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定量的數據。

  •    HTML5兼容性測試僅僅排名第2

  HTML5TEST是一個專業測試瀏覽器對HTML5兼容性測試的網站,在一定程度可以通過定量的數據反映瀏覽器對W3C標準的支持性。可以得分點的最大數目是475,這是各家瀏覽器拼命達到的目標。

   當然測試可能因爲內核版本的不同會有所差異。但整體兼容性一幕瞭然。360極速第一,獵豹和Chrome並列第2.難倒360針對內核進行了優化?

  •       HTML5兼容性測試僅僅排名第2

  • 仍然有一些網站無法正常訪問

   本來是想,既然評測獵豹瀏覽器,那就用獵豹瀏覽器寫這篇博客吧。但寫的過程卻出現圖片插件、項目符號等功能無法使用的情況。使用IE和FF正常。看來是不兼容。可以說是點點的問題,也可以說是獵豹的問題。但是獵豹離我最近,因爲我歸結爲獵豹兼容性問題。

   訪問點點註冊頁面、下載OPERA後的頁面等情況都出現頁面空白的情況:

   


      4、交互體驗仍有較多地方需要改進

     找不到最近關閉的頁面:新建標籤頁右下角是有最近關閉標籤頁的。但是在瀏覽網頁時就找不到這個入口了。


  1.      收藏夾收藏內容太多無法排序、搜索:收藏夾超過一百個,需要一個個遍歷查找。非常麻煩。

  2.     不能提供全部“刷新”的功能:有時候網絡原因導致打開的多個標籤加載失敗,需要全部刷新。世界之窗支持。“刷新鍵“點擊左鍵,刷新當前標籤;點擊右鍵刷新全部。

  3.    不提供隱私瀏覽功能:沒有無痕瀏覽或者隱私瀏覽。

  4.    不能恢復異常退出關閉的標籤頁:如果因爲各種原因瀏覽器異常退出,未提供恢復出錯的頁面打開的功能。

  5.    縮放後,無法看到當前的縮放級別。如果使用Ctrl+鼠標滾輪的縮放方法,放大網頁後要恢復正常,怎麼知道他是100%呢?世界之窗可以。

  6.    ”網頁快照“名字沒有”保存爲圖片”直白。世界之窗是”保存爲圖片“。意思一目瞭然。小白用戶也看得懂。

  7.     無法保存整個網頁爲圖片:“網頁快照”只能保存當前屏的,不能保存整個網頁爲一個圖片。

  8.    保存類型支持不夠:只能保存爲網頁或保存全部,不支持其他保存形式。下面是世界之窗的。

    9.    打開窗口超過30個時,無法提供滾輪等支持:

   世界之窗打開較多標籤後,可以動過滾輪將標籤進行左右滑動,或者使用標籤快照、標籤菜單等。

   

   獵豹的打開較多標籤後,則每個標籤標題越來越窄,窄到看不到任何信息不說,也不能通過下拉選擇或者滾輪滑動。很不方便。

   

   10、沒有狀態欄導致很多功能不能快捷使用,包括代理服務器、頁面靜音、彈出窗口管理等。

    11、“兼容(IE)瀏覽模式”菜單有歧義:我點擊這個後會兼容IE,還是當前的模式是兼容IE?。

 

   交互體驗就不再寫更多了。使用過程發現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再優化的。

 

   總結:如果瀏覽器的極致是5星,其功能3.5星(基礎還可以,還有很大優化空間),性能4.5星(在現在可選擇的範圍內排名靠前)。綜合來說是一款4星瀏覽器。在沒有更好的瀏覽器之前,決定繼續同時使用FF、360極速和獵豹。徹底放棄Chrome、IE、Opera、世界之窗、百度(搜狗、傲遊一大堆很重的瀏覽器就不考慮了,參考這裏瀏覽器大全。)等瀏覽器當然,如果他們有新版本我也會繼續去嚐鮮。

   接下來一篇博文就給獵豹瀏覽器提提戰略性的建議,如果我來做這款瀏覽器,下一步路在何方?

   下一篇:獵豹瀏覽器使用評測(3)-下一步路在何方?

  本文發表過程採用FF瀏覽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