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演講


原文:ExtemporarySpeaking    寫作        2006年8月18日            Bliki 索引

不久前Jon Udell把公開演講根據其特點劃分爲兩類
  • 按稿講:先把要講的幾乎一字不漏地寫出來,之後或者照着念或者把寫出的東西背過。
  • 按幻燈片講:先做出詳盡的幻燈片,跟着幻燈片講。
我多數的公開演講是另外一類——即席演講。即席演講準備工作很少,比一個粗略提綱多不了什麼,其餘所有內容隨講隨想。

我從沒有按着稿講過,但曾按幻燈片講過很長時間。改做即席演講,部分原因是我討厭那些煩人的幻燈片了,它們不過是提醒一下我要說什麼,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不想再讓它們限制住我講的範圍。如果用幻燈片,就先要確定好準備講什麼——很多會議提前好幾個月就先確定了要講的東西。如果沒幻燈片,就沒人再抱怨演講者不按幻燈片上的內容講了,於是就可以很自由地到臨場再確定到底講什麼。

這種演講並不是不做事先準備。必須得有好東西可講,還得把它們牢牢嵌進腦子裏。我這輩子時刻都在準備着某個演講。

說得具體點兒,我喜歡事先打個提綱草稿,經常寫在一張索引卡片上,這樣我就有一個大體結構可循了。



我在RailsConf演講時用的索引卡片。(任何對我書法的評論請都“重定向到/dev/null”,這種筆跡我自己也很無奈地一直忍受着。)


別人告訴了我一個來自Tony Benn的有用的技巧:讓一個演講有三個大點,每個大點再分成三個小點。我常發現以這種“三三制”爲起點有利於形成一個結構良好的演講。

這很適合主題式演講(keynote-style talks),我目前受邀請最多的就是做主題演講。但如果要講一些細節的技術內容,我就用幻燈片來展示示例代碼和圖表了,不過我的幻燈片頁數總是特別少,上邊的內容比大綱也詳細不了多少,但那些內容就被提前固定了。

做即席演講的話,我就能在開始之前幾分鐘再決定最後的內容。如果是一個討論會,在選擇要講的話題之前,我喜歡先弄清討論到什麼程度了,看一下全局議題是什麼。因爲之前只准備了一個非常粗略的大綱,我自然還有很大空間——直到真正講的過程中所有東西才最後確定下來。

但這樣講的內容如果被別人引用了就會有“危險”。在寫作時,我可以仔細考慮要寫什麼,把它們儘可能清楚地表達出來;如果是即席演講,則很可能有詞不達意的危險,若聽衆數量有限也還罷了,倘若說的東西要向整個Internet廣播就是個大問題了。這也是公衆人物不喜歡即席演講的一個主要原因——我覺得這真讓人臉紅。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做即席演講,有些人做起來比別人覺得更舒服更得心應手,幸運的是這一直是我的一項技能。我喜歡即席演講,因爲我覺得它自發性更強也更有活力。在媒體上常見的有稿演講儘管措辭華麗,即席演講與之對比仍風采不減,就不必提那些技術研討會上司空見慣了的大堆大堆的PowerPoint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