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的真相——爲了忘卻的紀念(現在俺們都是JV了)

華爲真相——在矛盾和平衡中前進的“狼羣”  
  


  選段二: 

  任正非管理思想十大要點 

  一、 尋求主流價值觀認同 

  任正非曾經多次反思父母在文革時期的不幸遭遇,他發現,父母的遭遇固然與當時的社會大背景有關,但是,從父母個人來講,沒有與當時的主流思想保持一致、沒有被主流思想所認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他得出結論說:一個人再有本事,也得通過所在社會的主流價值認同,纔能有機會。這樣的人生教訓影響了任正非的一生。他後來選擇當兵、積極申請入黨都是追求主流價值觀認可的努力。 

  作爲一個沒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商人,任正非一直努力尋求官方的認可和政府的支持,他認爲,華爲主要是對政府負責。他要求員工要堅定不移地保持安靜,聽黨的話,跟政府走。他把華爲的文化的根基確定爲國家文化。 

  二、企業成長動力來自於矛盾 

  任正非在講解《華爲基本法》時說:真實的世界永遠都是矛盾的,有矛盾才能在打破平衡中不斷髮展,華爲公司正是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前進的。因此,他認爲:企業成長的動力首先來自於矛盾。任正非的企業管理思想的基礎,是毛澤東的唯物辯證法。而對於辯證法的核心--對立統一法則,即矛盾法則,任正非有着深刻的理解,並靈活運用於認識企業這一客觀事物的原則和方法,提供了在企業實踐中運用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範例。 

  三、聚力和擴張力的辨證關係 

  任正非從比利時物理學家普利高津教授的耗散結構理論,引申出企業的凝聚力必須不停地轉換爲擴張力的思想。他說,企業凝聚力強,不一定有動力,不一定有效益。要擴張,擴張就是一種耗散,就會產生矛盾,實現矛盾的有效轉化,企業就有生命力。 

  四、壓強原則 

  在成功的關鍵因素和選定的戰略生長點上,以超過主要競爭對手的強度配置資源,要麼不做,要做,就極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重點突破。這一思想被寫進《華爲基本法》。它來自於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中的運動戰。但是,他並不主張其它企業都來學習,因爲每個企業的發展歷史不同,一旦形成模式,改起來很難。 

  五、羣衆運動 

  任正非搞羣衆運動,爲現代許多人所不齒。但羣衆運動的根本思想在於走羣衆路線。羣衆路線思想是中國長時期在敵我力量懸殊的艱難環境裏進行革命活動的歷史經驗的總結。任正非遊刃有餘地將其運用於企業管理當中。其核心含義是,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領導羣衆進行一切實際工作時,要取得正確的領導意見,必須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實行領導和羣衆相結合,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這就是說,把羣衆的意見集中起來,化爲系統的意見,又到羣衆中堅持下去,在羣衆的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如此循環往復,使領導的認識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從現代企業管理的角度看,羣衆路線是一種問題發現機制和意見檢驗機制。 

  六、普遍客戶原則 

  小公司在開拓市場時,只搞最關鍵的關係,這樣做成本最低。但是大公司就不能這樣做,因爲客戶關係中任何一個人投了反對票,就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爲什麼會有這麼大影響呢?因爲是大公司,摔不起跟頭。 

  七、企業分權的前提是認同核心價值觀 

  任正非認爲,在所有的權力中,最重要的是用人權。爲了實行對人的有效控制,任正非提出:只有企業的員工真正認爲自己是企業的主人,分權纔有了基礎,沒有這樣的基礎,權力分下去就會亂。所以,文化是權力分化的基礎,沒有認同感,就不能實行分權。在企業接班人問題上,任正非也強調認同價值觀。 

  八、跟着外交路線打入國際市場 

  任正非說:中國的外交路線是成功的,在世界贏得了更多的朋友……華爲公司的跨國營銷是跟着我國外交路線走的,相信也會成功的。一個國家的企業在世界企業界範圍內的實力對比,決定了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弱,而國家綜合實力是外交路線和策略的決定因素。所以,政治外交越來越注重以經濟外交作爲基礎和先導。那麼,作爲企業來說,華爲依照外交路線設計營銷路線,也是非常自然的選擇。好處有兩點,一是可以在國家外交的背景下,長期穩定海外發展方向;再就是在爲經濟外交作貢獻的同時,可以優先獲得政府的支持。 

  九、英雄與領袖 

  讓有個人成就慾望者成爲英雄,讓有社會責任者(指員工對組織目標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成爲領袖。基層不能沒有英雄,沒有英雄就沒有動力。但不能提拔爲高層管理者。爲下屬服務好,使他成爲英雄,就成爲領袖。 

  十、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任正非對管理的理解,是在企業中形成思想權力,實現思想統治,使華爲脫離對人才、技術、資金的依賴,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本文選自《華爲真相在矛盾和平衡中前進的狼羣》 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選段三: 

  華爲魔鬼訓練大揭祕 

  華爲公司每年對新員工的培訓,都是極其殘酷的,被人稱爲魔鬼訓練。 

  崗前的培訓,已經成爲很多企業的必修課。但是華爲的做法仍然與衆不同。一是時間長,5個月;二是不僅限於企業文化培訓,而是分爲軍事訓練、企業文化、車間實習、技術培訓、市場演習等五個部分。這5個月的生活就像煉獄,但是生存下來的人,則有獲得新生的感受。 

  ●優勝劣汰制軍訓--中央警衛團教官擔任主訓官 

  華爲招聘的大學生,到華爲報到後,立即就進入包括爲期一個月的軍事訓練在內的5個月嚴格的封閉式培訓。負責訓練的主教官是中央警衛團的退役教官,訓練標準嚴格按照正規部隊的要求,凡是在訓練過程中遭到淘汰的員工將被退回學校,經過幾輪篩選倖存的員工才能正式進入華爲公司。很多員工總結這段漫長的培訓過程時用的是這幾個字:苦、累、考試多;如同高考衝刺階段一般,這一段時間的考試次數遠遠超過了大學四年的總和。很多曾經參加過訓練的學員都對這種痛苦的煎熬銘記終生。但這段經歷又往往成爲他們日後向他人炫耀的資本,並受用一生。 

  這期間新員工都是帶薪的,包括獎金全部都有,華爲公司不會因新員工還沒有正式從事工作而不發工資和剋扣獎金的。

  ●第一次握手--不合時宜的文化課程 

  進入華爲後的第一週,新員工便到位於深圳市龍崗石巖的華爲培訓中心進行文化課程的培訓,天天學習公司的企業文化。華爲給每名學員都發有一本厚厚的企業文化學習教材,教材用了很多發生在華爲內部的真實故事。除了華爲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老總們去給學員們講課外,其它所有部門的高層主管也要分期分批去講。老總任正非也經常親自到培訓班爲學員們講課。任正非講課很有煽動性,他善於以一些身邊的細小例子闡明一些深刻的人生道理,經常使學員們鬥志高昂,充滿了奮發向上的活力。華爲最看中團隊合作精神,所謂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 和島主們生活一個月--車間實習 

  文化課之後,新員工要到一線車間實習一個多月,跟着車間的師傅學習組裝、測試。車間裝配和測試過程處處體現了華爲人的嚴謹作風。華爲的裝配車間分爲不同的小組,華爲人習慣稱之爲島,稱小組的負責人爲島主。車間的裝配工人一般是中專文化,但是,每個島都配備一名碩士以上的技術人員把關,合格的產品由他簽字後才能出廠。 


  ●最難熬的技術培訓--5%淘汰 

  車間實習結束後,就開始接受技術培訓。作爲市場人員,也必須瞭解公司的產品和技術。很多員工認爲,這三週的技術培訓是最艱苦最難熬的,因此被譽爲魔鬼訓練。 

  新員工每天早上8點起牀,從深圳龍崗阪田公司總部乘公司的班車,花40多分鐘時間趕到位於深圳市車公廟的培訓基地。一直到晚上9:30分才結束課程學習回去,一般回到宿舍都是十一、二點了。期間,就如同大學裏一樣嚴格的上課、複習和試驗操作,每學完一段就考試。大概每週要考試兩三次。考試不合格者就要留級、補考、工資停發。當時,華爲有5%的淘汰率,一個班二三十人中,最後一名無論考試成績多好,都要被淘汰。這三週嚴格殘酷的培訓培養了華爲員工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激勵着每一名新員工都努力學習,力爭上游。 

  ●銷售實戰演習--上街叫賣三個月 

  華爲市場部新員工還要到市場部見習3個月,期間的考試多如牛毛。還有銷售技能實戰演習--新員工到街上推銷、叫賣。新員工事先都被要求,在銷售過程中不允許說出自己是華爲的員工,主要是爲了增強實踐的真實性。但是,由於深圳市嚴格禁止無證小販擺攤售賣,進行銷售技能實戰演習的華爲人爲此曾有多人次被作爲亂擺賣的無證小商販,被深圳市的城市市容管理人員抓住。…… 

  華爲市場部門有一句話:天下沒有溝通不了的客戶,沒有打不進去的市場。 

  華爲對於市場的開拓,從來不是派有豐富經驗的員工,而是派一些剛從學校畢業,沒有任何社會經驗、尤其是市場開拓經驗的新員工去做市場。目的是訓練新員工陌生拜訪、開闢新路的勇氣和能力。華爲的這種策略使大批新員工在實踐中得到了鍛鍊,一批批新員工在磨練中成熟,成爲經驗豐富的老員工,這樣,華爲員工的整體能力越來越強,綜合素質越來越高。

  本文選自《華爲真相在矛盾和平衡中前進的狼羣》 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