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清熱敗火的2道涼菜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中上火的油膩食品較多。很容易使人早晨起牀後口乾舌燥、乾嘔乾咳,各地的氣溫也在不斷升高,降暑氣,防上火的任務也就擺在了議事日程上了。
不過聰明創新的白族人,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通過幾千百年的創制和研發,炮造出了降暑氣,防上火的白族三道涼菜。當然這三道涼菜比不上大理白族三道茶有名,可也並不是這三道菜本身的原因,是因爲她們一直隱姓埋名地靜臥民間,等待方家名流的開發,而且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氣死民醫的那種單方。只要你細細品味,人生的許多哲理,也就像白族三道茶裏的“一苦、二甜、三回味”一樣經典,一樣韻味深長,一樣令人感發。
第一道是:香椿拌豆腐。
“沙啦啦、沙啦啦……”灑幾滴春雨,橫斷山脈深山裏不受半點污染的老香椿樹,便醒過來了。一眨眼功夫,頭椿就長成形了。自然性急的人,不等那香椿長成形,就爬到枝頭上,採下香椿來,再買上一兩斤鶴慶鬆桂街人做的純正豆腐回到家,就在滾開水裏燙一燙那頭椿,滿院子滿村子便飄揚着香椿那清香的高雅味。這清香的高雅味勾人食慾,引人唾液,有人便在“咕咚咚、咕咚咚……”地咽口水,口齒不清地問:“那家整吃香椿拌豆腐,咋過(方言:怎麼)這種早啊?”
燙好香椿,再將豆腐也在鍋裏滾燙的水裏攔一攔(本地方言土語:稍稍煮煮的意思),取出涼冷,然後就是準備作料了。如麻子面、花椒粉、辣椒粉、炒黃豆麪、花生面、草果面……,將這些作料和切得細細的香椿拌在一起,再把豆腐也細細地用手捏碎,按各人的口味拌在一塊,簡單方便的香椿拌豆腐就做成了。放到嘴裏一品,自然是那種終生難忘的香椿清香味。
吃過後,讓你通體舒展,頭輕身爽。
第二道是:萵筍皮涼拌。
萵筍的吃法很多,但萵筍皮做成涼拌,吃過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萵筍皮一般情況下都被我們給扔棄了。但善於變廢爲寶的白族人,卻將萵筍光滑的皮(萵筍硬經脈外包的長葉子的那層皮),削下來,切細,加上蔥花芫荽生薑辣椒麪,加上漆醋(鶴慶醋廠生產的黝黑黝黑的酸醋,因黑如黑油漆而得名)醬油,一拌就成了萵筍皮涼拌了。
那味道苦脆苦脆的,香涼香涼的,煞是爽口。二便不通,熱積長眼屎,不用什麼藥,吃上一兩頓萵筍皮涼拌,便全身清爽通泰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