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 FLASH 調研和選型(轉載)

今天在查資料的時候無意中看到這篇寫Nand Flash的文章很不錯,轉載如下

閃存簡介:
    閃存是可通過電擦寫和重編程的非揮發性計算機存儲器。閃存技術主要應用在計算機和其他數字設備間傳輸數據的存儲卡和USB盤上。它是一種可用大塊擦寫和重編程技術訪問的特殊類型的E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閃存不需要電源維持芯片內保存的數據。另外閃存相比硬盤有數倍的訪問速度並且更抗震動。它可以經受很大的壓力,極端的溫度,甚至可以浸泡在水中仍然保持可用。

    FLASH MEMORY主要採用兩種規格的技術:NAND和NOR。

    NOR型與NAND型閃存的區別很大,打個比方說,NOR型閃存更像內存,有獨立的地址線和數據線,但價格比較貴,容量比較小;而NAND型更像硬盤,地址線和數據線是共用的I/O線,類似硬盤的所有信息都通過一條硬盤線傳送一般,而且NAND型與NOR型閃存相比,成本要低一些,而容量大得多。因此, NOR型閃存比較適合頻繁隨機讀寫的場合,通常用於存儲程序代碼並直接在閃存內運行,手機就是使用NOR型閃存的大戶,所以手機的“內存”容量通常不大;NAND型閃存主要用來存儲資料,我們常用的閃存產品,如閃存盤、數碼存儲卡都是用NAND型閃存。在大部分應用中都採用NAND FLASH,以下的芯片選型都是關於NAND FLASH。

NAND型閃存的技術特點:
    內存和NOR型閃存的基本存儲單元是bit,用戶可以隨機訪問任何一個bit的信息。而NAND型閃存的基本存儲單元是頁(Page)(可以看到,NAND型閃存的頁就類似硬盤的扇區,硬盤的一個扇區也爲512字節)。每一頁的有效容量是512字節的倍數。所謂的有效容量是指用於數據存儲的部分,實際上還要加上16字節的校驗信息,因此我們可以在閃存廠商的技術資料當中看到“(512+16)Byte”的表示方式。目前2Gb以下容量的NAND型閃存絕大多數是(512+16)字節的頁面容量,2Gb以上容量的NAND型閃存則將頁容量擴大到(2048+64)字節。

    NAND型閃存以塊爲單位進行擦除操作。閃存的寫入操作必須在空白區域進行,如果目標區域已經有數據,必須先擦除後寫入,因此擦除操作是閃存的基本操作。一般每個塊包含32個512字節的頁,容量16KB;而大容量閃存採用2KB頁時,則每個塊包含64個頁,容量128KB。

    每顆NAND型閃存的I/O接口一般是8條,每條數據線每次傳輸(512+16)bit信息,8條就是(512+16)×8bit,也就是前面說的512字節。但較大容量的NAND型閃存也越來越多地採用16條I/O線的設計,如三星編號K9K1G16U0A的芯片就是64M×16bit的NAND型閃存,容量1Gb,基本數據單位是(256+8)×16bit,還是512字節。

    尋址時,NAND型閃存通過8條I/O接口數據線傳輸地址信息包,每包傳送 8位地址信息。由於閃存芯片容量比較大,一組8位地址只夠尋址256個頁,顯然是不夠的,因此通常一次地址傳送需要分若干組,佔用若干個時鐘週期。 NAND的地址信息包括列地址(頁面中的起始操作地址)、塊地址和相應的頁面地址,傳送時分別分組,至少需要三次,佔用三個週期。隨着容量的增大,地址信息會更多,需要佔用更多的時鐘週期傳輸,因此NAND型閃存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容量越大,尋址時間越長。而且,由於傳送地址週期比其他存儲介質長,因此 NAND型閃存比其他存儲介質更不適合大量的小容量讀寫請求。

NAND閃存的架構:
    NAND閃存可分爲兩大架構,分別是單層式儲存(Single Level Cell),即SLC;多層式儲存(Multi Level Cell),即MLC。還有一類多位式存儲(Multi Bit Cell),即MBC,由英飛凌(Infineon)與賽芬半導體(Saifun Semiconductors)合資利用NROM技術共同開發的NAND架構,技術上的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網上相關資料也非常有限,因此暫時不做討論。
    MLC是英特爾(INTEL)在1997年9月最先研發成功的,其原理是將兩個位的信息存入一個浮動柵(Floating Gate,閃存存儲單元中存放電荷的部分),然後利用不同電位的電荷,透過內存儲存格的電壓控制精準讀寫。即一個Cell存放多個bit,現在常見的MLC架構閃存每Cell可存放2bit,容量是同等SLC架構芯片的2倍,其發展速度遠快於曾經的SLC架構。
    SLC技術與EEPROM原理類似,只是在浮置閘極(Floating gate)與源極(Source gate)之中的氧化薄膜更薄,其數據的寫入是透過對浮置閘極的電荷加電壓,然後可以透過源極,即可將所儲存的電荷消除,採用這樣的方式便可儲存每1個信息位,這種技術的單一位方式能提供快速的程序編程與讀取,不過此技術受限於低硅效率的問題,必須由較先進的流程強化技術才能向上提升SLC製程技術,單片容量目前已經很難再有大的突破,發展空間不大。
    MLC架構可以一次儲存4個以上的充電值,因此擁有比較好的存儲密度,但是MLC架構理論上只能承受約1萬次的數據寫入,而SLC架構可承受約10萬次,是MLC的10倍。下面是一個關於SLC和MLC性能基本數據的表格:
 

    MLC閃存的讀取性能需花費兩倍長的時間,寫入性能需花費四倍長的時間。SLC架構由於每Cell僅存放1bit數據,故只有高和低2種電平狀態,使用1.8V的電壓就可以驅動。而MLC架構每Cell需要存放多個bit,即電平至少要被分爲4檔(存放2bit),所以需要有3.3V及以上的電壓才能驅動。
    SLC最大的優勢在於其使用壽命長,是MLC的十倍以上。但是,根據摩爾定律,電子產品的更新速率是以月計算的,雖然MLC的數據寫入次數只有一萬次,但是對於大衆用戶來說已經足夠了,因此SLC的優勢並不明顯,而且還要面臨MLC低成本高容量的挑戰。因此,MLC技術是未來NAND FLASH的發展趨勢,隨着越來越多公司參與技術更新,MLC在性能上會逐漸接近並超過SLC。除非設計中要求使用期限比較長,否則通常採用MLC架構。但是現在採用MLC架構的NAND FLASH產品容量最小爲4Gbit,最大可以到256Gbit,隨着SSD(Nand Flash-based Solid State Drive)硬盤的發展,MLC架構主要用於SSD上。

決定NAND型閃存的因素
1、頁數量
    前面已經提到,越大容量閃存的頁越多、頁越大,尋址時間越長。但這個時間的延長不是線性關係,而是一個一個的臺階變化的。譬如128、256Mb的芯片需要3個週期傳送地址信號,512Mb、1Gb的需要4個週期,而2、4Gb的需要5個週期。

2、頁容量
     每一頁的容量決定了一次可以傳輸的數據量,因此大容量的頁有更好的性能。前面提到大容量閃存(4Gb)提高了頁的容量,從512字節提高到2KB。頁容量的提高不但易於提高容量,更可以提高傳輸性能。我們可以舉例子說明。以三星K9K1G08U0M和K9K4G08U0M爲例,前者爲1Gb,512字節頁容量,隨機讀(穩定)時間12μs,寫時間爲200μs;後者爲4Gb,2KB頁容量,隨機讀(穩定)時間25μs,寫時間爲300μs。假設它們工作在20MHz。

讀取性能
    NAND型閃存的讀取步驟分爲:發送命令和尋址信息→將數據傳向頁面寄存器(隨機讀穩定時間)→數據傳出(每週期8bit,需要傳送512+16或2K+64次)。
K9K1G08U0M讀一個頁需要:
   5個命令、尋址週期×50ns+12μs+(512+16)×50ns=38.7μs
   K9K1G08U0M實際讀傳輸率:512字節÷38.7μs=13.2MB/s。
K9K4G08U0M讀一個頁需要:
   6個命令、尋址週期×50ns+25μs+(2K+64)×50ns=131.1μs。
   K9K4G08U0M實際讀傳輸率:2KB字節÷131.1μs=15.6MB/s
   因此,採用2KB頁容量比512字節也容量約提高讀性能20%。

寫入性能
    NAND型閃存的寫步驟分爲:發送尋址信息→將數據傳向頁面寄存器→發送命令信息→數據從寄存器寫入頁面。其中命令週期也是一個,我們下面將其和尋址週期合併,但這兩個部分並非連續的。
K9K1G08U0M寫一個頁需要:
    5個命令、尋址週期×50ns+(512+16)×50ns+200μs=226.7μs。
    K9K1G08U0M實際寫傳輸率:512字節÷226.7μs=2.2MB/s。
K9K4G08U0M寫一個頁需要
    6個命令、尋址週期×50ns+(2K+64)×50ns+300μs=405.9μs。
    K9K4G08U0M實際寫傳輸率:2112字節/405.9μs=5MB/s
   因此,採用2KB頁容量比512字節頁容量提高寫性能兩倍以上。

3、塊容量
    塊是擦除操作的基本單位,由於每個塊的擦除時間幾乎相同(擦除操作一般需要2ms,而之前若干週期的命令和地址信息佔用的時間可以忽略不計),塊的容量將直接決定擦除性能。大容量NAND型閃存的頁容量提高,而每個塊的頁數量也有所提高,一般4Gb芯片的塊容量爲2KB×64個頁=128KB,1Gb芯片的爲512字節×32個頁=16KB。可以看出,在相同時間之內,前者的擦速度爲後者8倍。

4、I/O位寬
     以往NAND型閃存的數據線一般爲8條,不過從256Mb產品開始,就有16條數據線的產品出現了。但由於控制器等方面的原因,x16芯片實際應用的相對比較少,但將來數量上還是會呈上升趨勢的。雖然x16的芯片在傳送數據和地址信息時仍採用8位一組,佔用的週期也不變,但傳送數據時就以16位爲一組,帶寬增加一倍。K9K4G16U0M就是典型的64M×16芯片,它每頁仍爲2KB,但結構爲(1K+32)×16bit。
模仿上面的計算,我們可以知道:
K9K4G16U0M讀一個頁需要:
6個命令、尋址週期×50ns+25μs+(1K+32)×50ns=78.1μs。
K9K4G16U0M實際讀傳輸率:2KB字節÷78.1μs=26.2MB/s
K9K4G16U0M寫一個頁需要:
6個命令、尋址週期×50ns+(1K+32)×50ns+300μs=353.1μs。
K9K4G16U0M實際寫傳輸率:2KB字節÷353.1μs=5.8MB/s
可以看到,相同容量的芯片,將數據線增加到16條後,讀性能提高近70%,寫性能也提高16%。

5、頻率
    工作頻率的影響很容易理解。NAND型閃存的工作頻率在20~33MHz,頻率越高性能越好。前面以K9K4G08U0M爲例時,我們假設頻率爲20MHz,如果我們將頻率提高一倍,達到40MHz,則K9K4G08U0M讀一個頁需要:
6個命令、尋址週期×25ns+25μs+(2K+64)×25ns=78μs。
K9K4G08U0M實際讀傳輸率:2KB字節÷78μs=26.3MB/s
可以看到,如果K9K4G08U0M的工作頻率從20MHz提高到40MHz,讀性能可以提高近70%。當然,上面的例子只是爲了方便計算而已。在三星實際的產品線中,可工作在較高頻率下的應是K9XXG08UXM,而不是K9XXG08U0M,前者的頻率目前可達33MHz。
6、製造工藝
    製造工藝可以影響晶體管的密度,也對一些操作的時間有影響。譬如前面提到的寫穩定和讀穩定時間,它們在我們的計算當中佔去了時間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寫入時。如果能夠降低這些時間,就可以進一步提高性能。90nm的製造工藝能夠改進性能嗎?答案恐怕是否。目前的實際情況是,隨着存儲密度的提高,需要的讀、寫穩定時間是呈現上升趨勢的。前面的計算所舉的例子中就體現了這種趨勢,否則4Gb芯片的性能提升更加明顯。

    綜合來看,大容量的NAND型閃存芯片雖然尋址、操作時間會略長,但隨着頁容量的提高,有效傳輸率還是會大一些,大容量的芯片符合市場對容量、成本和性能的需求趨勢。而增加數據線和提高頻率,則是提高性能的最有效途徑,但由於命令、地址信息佔用操作週期,以及一些固定操作時間(如信號穩定時間等)等工藝、物理因素的影響,它們不會帶來同比的性能提升。

閃存行業概況
    在閃存領域裏市場佔有率最高的五大廠商爲:三星、東芝、美光、海力士和英特爾。其中三星和東芝的市場佔有率最大,但是英特爾與美光合資成立的IM NAND FLASH公司擁有強大的技術後盾,在34NM製程內與三星競爭。因此NAND FLASH生產廠商的競爭主要集中在技術上的競爭,同種類型的產品之間的差價很小,通常情況下選用三星的芯片,因爲其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最高,貨源充足。

NAND FLASH 選型
    在芯片選型時,首先考慮滿足用戶要求,然後在滿足要求的基礎上選擇性價比最高的芯片。
在NAND FLASH 選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架構、容量、價格、使用壽命等。其實歸結起來就是兩點:容量和價格。因爲像其他因素如尺寸多少nm,採用什麼架構,決定了容量的大小,架構決定了使用壽命。以本次選型爲例:
 

    上表列出的是當前市場上2Gbit容量的NAND主要款型。通過市場調研,三星的市場佔有率最大,貨源充足,相對於其他廠商有價格優勢,因此選擇三星的芯片作爲開發板的NAND FLASH。
    具體比較K9F2G08ROA和K9F2G08UOA:由上表可以看出,ROA的供電電壓爲1.8V,UOA的電壓爲3.3V,ROA的功率要小,適用於對系統散熱有要求的場合,在有的情況下需用電平轉換模塊;ROA的讀寫週期要比UOA要慢,並且ROA只適用於MCP(多芯片封裝),而UOA可用多種封裝模式,如TSOP1-48PIN和WSOP1等。
綜合以上考慮,選擇Samsung的K9F2G08UOA做爲開發板的NAND FLASH 芯片。

小結:
如何對NAND產品進行選型,設計相關產品需要有掌握下列參數進行一下詳細地分析:
1、容量問題,NAND的容量要多少M BIT,這個要在能滿足系統的情況下儘可能選用低容量來節約成本。
2、 位寬,設計這需要根據自己的電路選用相對應位寬的NAND ,NAND目前都是8BIT位寬。
3 、電壓,供電電壓有3.3V和1.8V,需要根據具體要求確定NAND的電壓,三星都有相對應的產品。
4 、NAND要確認是選用Large block還是Small block,Large和Small的劃分基本上是以4Gbit爲分界。
5 、ND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各大廠商會經常更新產品的製成,納米技術的提升會帶來成本的降低,所以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定期關注新版本的測試,其實新產品對於芯片本身沒有任何變化,只是內部晶元會做一些調整而已。42納米技術是目前比較常見的NAND產品。

NAND未來發展趨勢
MLC架構
     基於MLC架構的SSD(solid state disk)固態存儲器正在向傳統的機械式硬盤挑戰,而SanDisk和Toshiba開發的3-bit和4-bit存儲單元更是比原來的2-bit存儲單元在存儲密度上有了很大提升,採用3-bit和4-bit存儲的創新技術,並結合高級的40nm和30nm工藝, NAND閃存的晶圓利用率已經提升到超過250Mbit/mm2。不久前,2-bit多層單元(MLC)設計結合50nm到40nm工藝的設計讓晶圓利用率達到了100到150Mbits/mm2。並且在數據傳輸速率上,SanDisk和Toshiba的43nm、4-bit單元的64Gbit NAND器件達到5.6 Mbytes/s。Hynix的48nm、3-bit單元的32Gbit NAND閃存達到5.5Mbytes/s。MLC架構將是下一階段的新的技術制高點。

MCP多芯片封裝
     在同一個封裝內集成不同類型的存儲器芯片,以提高存儲器的可靠性,爲設備製造商節省電路板空間。多片封裝通常含有不同類型的存儲器如SRAM、閃存或DRAM。多芯片封裝需要數項關鍵性工藝支持,諸如晶圓薄化(wafer thinning)、再分佈層(redistribution layer)、芯片切割(chip sawing)以及引線鍵合(wire bonding)。

新型物料和工藝的運用
    隨着芯片尺寸縮小,需要更低的操作電壓,並推動了更薄隧道電介質的需求,以將電荷傳輸至浮動柵或傳輸出浮動柵,但電介層較薄的話,可靠性就較低。在先進的工藝尺寸中,一個浮動柵的活動區域對存儲單元晶體管的影響較小,但從控制到浮動柵的耦合比例需要保持恆定。所以,需要更薄的多晶硅層間介電質(IPD)。在有兩種介電質情況下,介電常數更高(higher-k)的材料能減少有效電荷厚度,同時具有更大的物理厚度,並能維護更高的可靠性。然而,採用新型材料會給自身帶來挑戰,存儲單元封裝得更加緊密,會增加風險,導致一個浮動柵上的電荷會影響相鄰存儲單元的操作。最後,閃存的操作依賴於較高電壓來寫入或擦除存儲單元。需要在給定硅片面積條件且無損存儲單元效率的條件下,設計和應用能夠轉換電壓的控制晶體管。

相變存儲器(PCM)
    相變存儲器(phase change memory),簡稱PCM,利用硫族化合物在晶態和非晶態巨大的導電性差異來存儲數據的。在不久的將來閃存會遭遇嚴重的尺寸縮小限制,而新型相變存儲材料,即使體積極其微小,該材料也會具有非常高的性能。相變存儲器兼有NOR-type flash、memory NAND-type flash memory和 RAM或EEpROM相關的屬性。
一位可變
    如同RAM或EEPROM,PCM可變的最小單元是一位。閃存技術在改變儲存的信息時要求有一步單獨的擦除步驟。而在一位可變的存儲器中存儲的信息在改變時無需單獨的擦除步驟,可直接由1變爲0或由0變爲1。
非易失性
    相變存儲器如NOR閃存與NAND閃存一樣是非易失性的存儲器。RAM需要穩定的供電來維持信號,如電池支持。DRAM也有稱爲軟錯誤的缺點,由微粒或外界輻射導致的隨機位損壞。早期Intel進行的兆比特PCM存儲陣列能夠保存大量數據,該實驗結果表明PCM具有良好的非易失性。
讀取速度
    如同RAM和NOR閃存,PCM技術具有隨機存儲速度快的特點。這使得存儲器中的代碼可以直接執行,無需中間拷貝到RAM。PCM讀取反應時間與最小單元一比特的NOR閃存相當,而它的的帶寬可以媲美DRAM。相對的,NAND閃存因隨機存儲時間長達幾十微秒,無法完成代碼的直接執行。
寫入/擦除速度
    PCM能夠達到如同NAND的寫入速度,但是PCM的反應時間更短,且無需單獨的擦除步驟。NOR閃存具有穩定的寫入速度,但是擦除時間較長。PCM同RAM一樣無需單獨擦除步驟,但是寫入速度(帶寬和反應時間)不及RAM。隨着PCM技術的不斷髮展,存儲單元縮減,PCM將不斷被完善。
縮放比例
    縮放比例是PCM的第五個不同點。NOR和NAND存儲器的結構導致存儲器很難縮小體型。這是因爲門電路的厚度是一定的,它需要多於10V的供電,CMOS邏輯門需要1V或更少。這種縮小通常被成爲摩爾定律,存儲器每縮小一代其密集程度提高一倍。隨着存儲單元的縮小,GST材料的體積也在縮小,這使得PCM具有縮放性。
   目前英特爾和意法半導體已經推出了首款PCM,而其他廠商如恆憶、三星、奇夢達等巨頭也正在抓緊研製PCM。PCM很可能成爲下一代存儲器。

開放式NAND閃存接口(OpenNANDFlashInterface,ONFI)
    開放式NAND閃存接口(ONFI)工作組專門致力於簡化NAND閃存與消費電子設備、計算平臺及工業系統的集成。ONFI 2.1版規範提出更簡化的閃存控制器設計,提升了閃存接口的速度(注意與閃存的讀寫速度區分),把性能水平提高到新的範圍層次——每秒166兆字節(MB/s)到200MB/s。在最新的IMX233開發板的原理圖中,使用的NAND FLASH 芯片爲三星的K9GAG08U0D,其中爲ONFI接口擴展預留了位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