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出手時就出手

     在IT方面,我們一貫重視硬件投資而輕視軟件投資,這種情況至今未變。我們該改改了,而現在就是扭轉局面的大好時機。
     何以見得?要知道,當IT巨頭們紛紛轉型以試圖尋找新的增長點之時,也就是我們趁機取之以順勢前進之際。前有IBM甩掉它的低端硬件業務,聯想便取而代之,從而走向國際化;那麼現在Borland拋出其軟件開發工具,我們要不要接呢?
     買主首先當然要問:值不值得接手?根據Borland公司副總裁David I對開發者社區所講的話來看,我們似乎不用懷疑它已決定完整地出售其全部開發工具產品線。如果我們能夠完全掌握Borland IDE的核心技術,我看就值得壓這一注,總比花幾億元蓋棟大樓強。那位說了:人家已不看好的東西,即使連人帶技術全賣給你,到頭來豈不落得個分文不值嗎?我們引進就落後的例子還少啊?是應該考慮這一點,但更應該看到,軟件的編譯技術及其集成開發環境技術是真金白銀的核心技術,是軟件產業的基礎,過去和現在它沒有落後,在可預見的將來,要變也是在此基礎之上加一些東西,以便在更高的層次上使用。現在我們的國情是連這塊基石都沒有,未來恐怕也難以更進一步吧?所以我們還需要這個巨人的肩膀來立足,從而求得以後的發展。如果把這項技術買下來,遠的不講,至少目前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大好事。千千萬萬的開發者和研究者們,夢寐以求地盼望着低成本地被授權使用Delphi、C++ Builder和JBuilder等先進開發工具的那一天早日到來,同時希望能夠獲得改進和開發這些軟件的機會。想想都是那麼地令人振奮!這對於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應該是一個極大的推動,具有難以估量的深遠影響。
     其次要問的是:如何操作?我國的軟件公司一直在世界軟件產業鏈的下游打拼,它們想掌控核心技術、提供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的念頭與日俱增。特別是在開源操作系統等平臺軟件領域耕耘的企業,應該不乏有膽有識之士,會意識到這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機遇。希望民族軟件企業能夠站出來參與收購,即使象中海油那樣失敗了,我等發燒友也會爲之鼓掌。也許老闆們顧慮還不少,例如資金投入的風險,是否具備消化吸收及後續開發的能力等。我想,這些問題總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去做了,至少我們能夠鍛鍊隊伍,儲備技術;不去做,我們將永遠沒有做大做強的機會。政府不是倡導建立自主的完整的IT產業體系嗎?相關部門如果能夠出面組織或支持一下,那就再好不過了。話得說回來,投資者若有強烈需求,一切風險都能想辦法化解;若沒有這個意願,就是政府出手,也是扶不起來的。
     我們能夠利用和開發以Linux和OpenOffice爲代表的開源軟件,爲什麼不再加上一個領先的IDE技術呢?民族IT產業的老闆們,別錯過機會了,該出手時就出手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