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求職記(三)

一扇窗——美團
轉眼就到了十月中旬,還沒有收到一張offer,金九銀十即將過去,心裏的那個慌張,也只有高考出分前能比了。周圍沒有offer的同學已經不多了,更有一些大神早已經開始準備Google或者北美的其他公司面試了。
不過還好我有一個舍友跟我一起並肩戰鬥,此時舍友簡直就是我的情感寄託。要有offer就一起有,沒有就一起沒有!不過可惜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很快舍友就默默地收到了各種offer,直接甩了我幾條街。
那就獨自面對吧。我雖然沒收到offer,但面試通知還是有的。美團的面試是在文津酒店進行的,統一1v1形式的三輪面試,每輪都考算法,有一輪不過,直接叫你回家。
作爲技術不太在行的男生,賣萌不是辦法,因爲面試官也是男生,他只關心能不能早點吃到午飯,你必須迅速準確地作答。一面的面試官雖然遲到了,但是很帥,我對他很有好感,想當面讚兩句。當然這都不重要,還得老老實實做題。
他先給出了一個算法題,讓我直接寫代碼,然後他就開始把自己想要問面試者的題目一一往紙上寫。不甘落後的我也開始寫,洋洋灑灑地寫了兩頁,然後跟面試官解釋代碼。結果是面試官根本不理解我寫的是什麼!然後說:“我感覺你思路是對的。”根據我的經驗,一般這樣說的話基本就是跪了,但是他又給我出了第二道題,不過是道幾何題。大學題目做不出來,中學題目還是不成問題的!很快我就做了出來,擴展題目也一樣,接着進入二面。
二面的面試官有些年紀,一副對我不屑的樣子,上來又是一道算法題,解出來後又出了一道。第二題我給的解法估計不是最優的,所以他不是很滿意,又問我一些機器學習的基礎知識,我一一答錯。然後他看了一下我的面試資料,說到:“原來你是來面研發的,本以爲你是面算法的,差點給你拒掉。你的項目經歷有些跨研發和算法,可以試一下三面。”事後我琢磨着我是不是要感謝他多看了我資料一眼?
三面面試官也是考算法,不過比較基本,然後讓我先把k-means的算法寫出來,我沒有出錯。接着又問了一下項目,倒沒什麼難度。最後交流了一下美團的技術團隊組成。離開的時候我問了一下我面試的情況,面試官給了半肯定的答覆:“我這裏沒問題。”看到offer近在眼前,當時激動地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在天大考完曙光筆試的那天晚上,我站在天津站的站臺上等車回京時,收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工作offer,然後馬上打電話給老媽報喜,您養了20多年的兒子以後有可能不用您養了!
有了看得過去的offer可以保底,頓時信心倍增,後來人人通知面試,覺得太遠,而且還是酒仙橋這個傷心地,直接就不去了。樂視通知面試,也沒去,後來第二次又通知,不好意思就去試了一下,果斷拿到offer。就連11月份百度遲到地通知面試,我都有些不客氣地想質問:“你們早幹嘛去了?”那時的狀態也可以用“得瑟”形容了。
但是我卻感覺還有一件大事沒有解決。

北京不是你想留想留就能留——戶口
只要在北京,就有一個不得不談的問題,那就是戶口。雖然這年頭有的人說沒用,但也有些沒有的人不惜重金跪求。首先,我這裏無腦地定義它很有用。
每個人在某些階段,都有感覺對自己很重要的東西,這裏說的是想盡全力去拼的東西,比如進某所大學(例如有個同學考研考了4年想進清華計算機系,也有同學考了3年進北大計算機系等),想做到公司主管,想有一套房子,包括想生一個兒子等等。而在我找工作時,落戶對我來說就是自己想盡全力去爭取的。
北京的落戶形勢可以說很緊張,每年1w的應屆生指標,能拿到就有,沒拿到以後就不太可能再有。這時候我會想起Eminem的《Lose yourself》中的一句歌詞: If you have one shot, one opportunity, to seize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one moment, would you capture it, or just let it slip? 
Of course, I will capture it.
其實,作爲一個河北人,想要在離家近的大城市打拼,也只能選北京了。北京是全國人民的,但更是河北人民的。我只想說河北人民不容易,河北的學生更不容易,原因不解釋。
一般大規模招人的三資或私營公司的戶口名額都比較少,所以不能把寶都押在這些公司上,當然也聽說過有一個公司明確承諾給我們這裏的某位同學解決戶口的事情。記得有一次,大家只是因爲聽說用友公司有解決戶口的專門招聘會,就集體坐着用友在青年公寓的“專車”大早上地跑去考試。考試內容是Java和無領導小組討論(奇葩的題目——反腐問題),但現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天的早上非常冷,在園區等待考試的時候凍得我腿發抖。
外企雖不保證戶口,但其中招人少且納稅多的公司大多能給應屆生解決,還有就是公務員系統,我報了名,但是忘了確認參加考試,所以很可惜地錯過了。另外就是其他各體制內單位——國企和研究所。
找國企和研究所的工作是一件很無奈的事,因爲你明知道到體制內很難混,這個時候還必須削尖腦袋往裏擠。計算所流向國企和研究所的畢業生,主要去向爲銀行IT和中科院系統內單位,當然也有少數同學去其他單位,比如航天和電子類的研究所。去通信商,電網,券商等其他國企的佔少數,主要是門路不多,發展前景不清晰。
10月底的時候,互聯網公司的招聘熱潮已經褪去,各種國企的宣講會,筆試面試開始大面積鋪開。除了之前的聯想和曙光,我投的體制內單位主要有航天恆星(503所),航天信息,中國航信,中科院信工所,自動化所,軟件所,興唐通信,移動研究院,聯通,五大國有銀行的科技部門等。

計算機類國企和研究所
503所的領導說我做得太偏軟件,北京沒有崗位,可以安排到天津或者石家莊,我嘴裏說好,心裏就直接說拜拜了。
航天信息的宣講在清華二教,宣講人跟我展開如下對話。
“今天來聽宣講的人不多,希望你叫一些同學明天直接去筆試。我們很歡迎清華這類學校的學生加入我們。”——“我不是清華的,我是中科院的,我提交了簡歷,但沒通知我筆試。”
“(遲疑兩秒鐘)中科院也還行,但其他N大,K大等非對口學校的學生我們就不考慮了。你今天交簡歷,我們會盡快發筆試通知。”
我還是太幼稚了,哪有什麼通知,等我大老遠地跑去西四環考完筆試,都沒見到筆試通知,看來人家根本就沒看上我。筆試的時候,Java和Android開發也考得一塌糊塗,做對的都是手機現查的,沒查到的基本都做錯了。那就這樣吧,再愛都要Sayonara。
中國航信宣講也是在清華聽的,宣講人講話非常有意思:“我們是央企,企業是國家的,員工沒有股票”,“我們就是壟斷”,“每張機票我們抽6塊”……也請了幾位清華的師兄師姐回來做宣傳,大意無非是不要對國企有偏見啦,待遇還行啊,比較清閒啊等等。最後子公司縱橫航旅也來湊熱鬧:“我們是互聯網公司,給互聯網待遇。”結果就是大家都去報子公司去了。
後來收到縱橫航旅的面試通知。四個報不同崗位的同學一起面試,兩個面試官,一會兒問一下這個人,一會兒問一下那個人,也挺有趣。其中有個BJ的男生穿着正裝,揹着大書包,走路連蹦帶跳的,說話給人逗比的感覺,被面試官問了好多細節問題,看他汗都要流下來了,很有趣。一面完以後面試官說因爲第二天APEC放假,沒安排二面,等節後再面,現在看就是胡扯,其實就是告訴你沒戲。
也就在APEC放假前後,中科院信工所的同學推薦我到他們組裏面試,我感覺方向完全不沾邊,所以決定去玩一下。面試的時候我嘰裏呱啦地介紹完我的工作,然後也簡單聊了一下,大概就是認識同學的同學挺開心的,然後他們把我推薦到另外的一個跟我同方向的老師那裏去面試。接着就是我給老師發郵件,約時間,見面聊聊天,進行所級面試等等,一切還很順利。
有戶口有編制的工作就這樣不值錢地被我拿到手了,我也做好了科研報國的準備。但是,老師您也太push了吧,我既沒入職,也不算實習,爲什麼要無償地做工作呢?雖然也一起吃了兩次飯,但是現錢一分都沒見着,沒有勞動所得,這不合法吧。小作坊工作模式,我感覺自己已經忍了3年,不想再去忍了,所以還得另尋他路。

廣受吐槽的通信電子行業
找工作給我的一個感受是,國企和研究所中傳統的通信電子行業要比專門從事計算機應用的多,比較典型就是大唐旗下的各公司,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各運營商旗下的公司等。
這些年大家都說通信電子行業已經過氣(爲西電捏一把汗),互聯網的興起帶走了很大比例的新生勞動力,學CS和SE的做互聯網,EE的也轉專業做互聯網,大家看到“互聯網”三個字就跟看到真的金子差不多。大家在EE界的ambition都給消磨光了,網上看到Stanford的有位學EE的學生吐槽他同學閒的沒事,在池塘邊拿着樹枝專心捅王八,也算是一位奇人。還有一位在美帝學EE相關的同學,回國吐槽說他們行業的高級工程師也就7~8W刀,我都不知如何去解釋。國內也有很多在通信業工作了很多年然後跳到互聯網行業,就連我一個做了多年電子的堂哥,最近也積極地開始研究圖像的深度學習技術。不得不說,社會潮流如此,順者昌,逆者亡,這樣的例子真的是不勝枚舉。
這裏還是說我的找工作經歷。在“跪求”一紙戶口的艱難歷程中,我違心地投了很多單位,其中很多並不對口,例如興唐的嵌入式開發工程師崗。作爲三年都沒摸過硬件的人,我當時也是蠻有自信的。興唐是保密性單位,待遇一般,往外跳槽基本無望,但是根正苗紅,項目面向國計民生,第二代身份證的技術就是他們做的。有位學通信的高中兼本科同學簽到了那裏,我覺得對於一般的女生而言也勉強可以接受。
移動的招聘見面會算是我最早的國企嘗試,期間被一北大的同學(後來該大神簽了FB)偶然看到,這讓我感覺很沒面子。然後我參加了移動研究院的筆試,後來因爲當天下午要趕曙光的面試,拒絕了同一天上午的面試邀請。
聯通公司的招聘我是去北郵參加的,趕上了宣講會的尾巴。宣講人着重否認了大家公認的“通信行業沒落”這一事實,並闡述了公司新人的廣闊前程,可謂“此地無銀三百兩”。宣講會開完之後我投了幾家子公司,但後來都沒去參加面試。記得當天好像一共參加了兩場宣講和一場筆試,真真實實感受到北郵學子得天獨厚的就業環境。
另外我也投了大唐電信和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等,最後由於各種原因不了了之。

銀行IT
找銀行IT工作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接近就業季的尾聲。總結最終的結果來說,就是1:1:1:1:1,什麼意思呢?簡歷掛的——建行,放棄筆試的——交行,筆試被淘汰的——工行,面試被淘汰的——農行,最終錄取的——中行。所以我有種感覺就是,如果我不把五大行報齊的話,肯定就要玩完。銀行考試一路走來,也挺累,其中有一個週末兩天內考了三次,各種趕場,必須精確地算好時間,乘坐合適的交通工具才能不耽誤考試。
銀行類的筆試跟刷簡歷一樣,過不過感覺都要靠運氣。但面試就各領風騷,羣面N v 1,N v N, 無領導小組討論,1 v 1單面等形式都有,考察一些綜合能力,當然也可以說是“看臉”。當時到中行面試的人最多,見到好多同學,也聽高中同學有來面試的,沒見到,但是本科和研究生同學確實都有看到。
應屆生對銀行IT的觀點,有好也有壞。好的觀點主要有:解決戶口,體面穩定,不太忙,待遇也還說得過去等等;差的觀點主要有:待遇沒有互聯網行業高,技術性不強,不好跳槽,發展面窄等。可以說都有道理,可能我還到不了那種要什麼有什麼的層次,所以只能抓主要矛盾了,而主要矛盾就是解決落戶問題,爲在北京的生存提供最基本的條件。

後記
最後的我,拒掉了信工所,簽了中行軟開,賠付了違約金,還被信工所人教處的老師約談了半天。找工作前前後後共持續了半年有餘,無奈、心酸、喜悅、孤獨、氣憤……各種心情都有,煙消雲散之後,卻都成爲笑談,有時偶爾回頭看,當時所有的糾結也不過爾爾。
對比周圍同學各種國外公司或者國內幾十萬package的special offer,有時候也會思考一下自己是否選擇了一條最適合的路。但“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想當初連自己讀研轉專業到計算機,都是一件拍腦袋的決定,所以也就不去想那麼多。那些已知的,都是別人的故事,而未知的,纔是自己的人生,也正因爲未知,才讓人生有無盡的奮鬥和無窮的樂趣。
所以,向前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