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痛,所以叫青春》書摘--第一章

   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我讀了兩遍,之後把其中的一些內容整理摘錄下來,希望對你也有所幫助,全書分四章,本篇爲第一章內容

第一章:我們的希望在哪裏

1.關於年齡增長的憂慮
引用
        假設人的壽命是80歲,一生換算成24小時的話,24歲這個年紀頂多就是早上的7點12分,是正要出門的時刻,一切都不晚。


2.關於成功最相關的元素--內心的渴望
引用
        年輕人應該跟着希望前行,跟着夢想前行,跟着激情前行。激情總是伴隨着痛苦,那份痛苦來自放棄,來自爲實現夢想而捨棄暫時安逸的抉擇。


3.關於急功近利的年輕人
引用
        你也有自己的綻放季節,雖然可能來得遲那麼一點點,但當它降臨的那一刻,你絢麗的人生之花,將不遜色於任何早開的花朵。在人生的某個節點上,你終究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如今仍有很多年輕人執着於獲得人生的“新人獎”。他們希望比同齡人更“早”地進入公司就職,更“早”地獲得專門職位,更“早”地收穫財富並享受安逸的生活。將全部注意力放在了獲得新人獎,拔得頭籌上,忽視了要想獲得未來的最佳男女主角獎,需要不斷修煉自己,積累內涵。


4.關於直面自己
引用
        有一個不變的事實,你需要用一定的時間去直面自己。不要介入任何事物,將父母的期待、社會大環境、朋友之間的影響等因素全部拋在腦後,正視最本真、最赤裸、最真實的自己。“我最期待的是什麼”,“我做什麼會感到幸福”,“我最擅長的做什麼”,“我是誰?”通過不斷自省從而調整你的藍圖,人生的答案就在你的心中。


5.關於對時間的把握
引用
        我們就是這樣,沉溺於各種暫時的快感而無法自拔,將寶貴的時間一點點浪費殆盡。明明每天有大量時間是在無聊中度過的,但對外卻總是宣稱自己很忙,沒有時間。


6.關於時間小偷
引用
        直接偷走你時間的,是陪伴你多年的陋習。
        最讓人上癮的應該是網上衝浪和網絡遊戲。爲了在日後回顧走過的青春歲月時不流下悔恨的眼淚,請減少或戒掉這些活動,特別是遊戲,它們對你的未來毫無益處。
        對於那些低級趣味的陋習,請不要用“這是我人生的唯一樂趣”之類的話來辯解。人生當中最快樂的是成長,但成長所需要的養分時間卻被人偷走,怎麼會快樂呢?


7.關於零散的雞肋時間
引用
        15分鐘的雞肋時間裏,可以做的比較有意義的事情是反省自己。現在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爲自己積累所謂的資本,就像是跟着大衆口味去消費一樣,實際上與同齡的競爭者並沒有太大差別。一天至少拿10分鐘時間來反省自己,沒有認真自我反省,就不知道自己未來將成爲什麼樣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此刻究竟在忙什麼。


8.關於擠不出時間
引用
        只有忙碌才能擠出時間。人只有忙碌起來才能深切感受到想做的事情是多麼寶貴,人只有忙起來才能感覺生活更富激情,才能更好地管理時間。時間不是有“有沒有”,而是“能不能有效加以利用”的問題。因此一旦閒下來,一個人認真管理時間的意志肯定會被削弱,纔會發生無所事事的情況。
        等到日後閒下來再做的想法其實只是不想做的藉口,只是對自己懶惰的掩飾而已。就是趁現在,如果不,就意味着永遠都不能做了。


9.關於投資理財
引用
        比通過儲蓄積累財富更重要的,是對自己未來進行投資。聰明的理財是將金錢投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


10.關於嫉妒
引用
        爲什麼要嫉妒?如果你僅僅將對方成功的原因歸結在運氣或不正當手段等無法控制的因素上,並詆譭對方的成就時,你就不會再自我反省或努力喚起奮發向上的精神了。你不必經歷不舒服的心理掙扎過程,內心也許會舒服許多。不過你一旦省去了自我反省的過程,嫉妒帶來的刺激也不會對你有正面的效應,不過是在某一瞬間爲你提供一種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而已。


11.關於內心的羞恥感
引用
        將內心的羞恥感當做人生的壓艙貨一樣,生活會怎樣呢?不要試圖掩蓋或加以否定,而是堂堂正正地把它們當做成就自我的動力,生活又會怎樣呢?到那時,劣等感會在人生的風浪面前保護我們自己的。


12.關於懶惰
引用
        低迷其實就是懶惰,不要不承認。
        雖然很多人嘴上說着如何如何憎恨懶惰的自己,但實際卻很享受慵懶的狀態,根本不願改變。態度上表示想要從懶惰中走出來,但實際卻在享受着這一過程。
        一個人出於懶惰狀態時總希望從外部接受某種刺激,讓自己振奮起來,重新步入正規。在遭遇這些之前,人往往缺乏擊退懶惰的勇氣和決心。很多人在等待着晴天霹靂把自己打醒。
        就像傷口明明結了疤,但手總是閒不住去觸碰,雖說像針扎一樣疼,卻又享受這種痛感。年輕時的悲哀就像那傷疤一樣。
        每當目標不夠明確時懶惰就會找來,目標的週期要短,就是解決好“今天”的事情就行。無數個“今天”會以驚人的速度集合在一起,讓勤奮集合成慣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