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69】積木大賽 2013NOIP全國聯賽提高組(貪心)

題目

春春幼兒園舉辦了一年一度的“積木大賽”。今年比賽的內容是搭建一座寬度爲n的大廈,大廈可以看成由n塊寬度爲1的積木組成,第i塊積木的最終高度需要是hi。

在搭建開始之前,沒有任何積木(可以看成n塊高度爲 0 的積木)。接下來每次操作,小朋友們可以選擇一段連續區間[l, r],然後將第第 L 塊到第 R 塊之間(含第 L 塊和第 R 塊)所有積木的高度分別增加1。

小 M 是個聰明的小朋友,她很快想出了建造大廈的最佳策略,使得建造所需的操作次數最少。但她不是一個勤於動手的孩子,所以想請你幫忙實現這個策略,並求出最少的操作次數。

輸入輸出格式

輸入格式:
輸入文件爲 block.in

輸入包含兩行,第一行包含一個整數n,表示大廈的寬度。

第二行包含n個整數,第i個整數爲hi 。

輸出格式:
輸出文件爲 block.out

僅一行,即建造所需的最少操作數。

輸入輸出樣例

輸入樣例#1: 複製
5
2 3 4 1 2
輸出樣例#1: 複製
5
說明

【樣例解釋】

其中一種可行的最佳方案,依次選擇

[1,5] [1,3] [2,3] [3,3] [5,5]

【數據範圍】

對於 30%的數據,有1 ≤ n ≤ 10;

對於 70%的數據,有1 ≤ n ≤ 1000;

對於 100%的數據,有1 ≤ n ≤ 100000,0 ≤ hi≤ 10000

思路:

一個比較簡單易分析的貪心
只要num[i]-num[i-1]得出來正數,就升高一段高度(升高值爲這一列比前一列高出的部分)所以需要 num[i]-num[i-1] 次操作(第1列比第0列高出2個高度) 才能把這一列都升高到指定高度;因爲差值是正數,就說明在 i 列之前進行別升高操作時已經可以順帶着把這一行升高了(第2列相比第1列需要升高1格,因爲第3格及以下格在處理第1列時已經順帶着升了),具體結合樣例以及樣例解釋看也比較好懂

代碼如下: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ri register int
const int sz = 100010;
inline void rd(int &x){
    char c=getchar();bool f=0;x=0;
    while(c>'9'||c<'0'){if(c=='-')f=1;c=getchar();}
    while(c<='9'&&c>='0'){x=x*10+c-'0';c=getchar();}
    if(f) x*=-1;
}
int n,num[sz],ans;
int main()
{
    rd(n);
    for(ri i=1;i<=n;i++)
    {
        rd(num[i]);
        if(num[i-1]<num[i])
        ans+=num[i]-num[i-1];
    }
    printf("%d",ans);
    return 0;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