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校企联合学院分析ERP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

  现今我国已是全球第三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国,电子信息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包括通信、医疗、计算机及周边、视听产品、玩具、军工用品等。从产业链上来看,包括电子元器件产品、IC、配件、电子中间产品(如车载产品)、终端产品。产业链上不同位置的产品差别比较大,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终端产品,3C产品电脑、通讯与家电消费品比较有代表性,产品的发展趋势是轻、薄、短、小,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商家要不断推出新产品及提高产品交货速度。

  电子中间产品是指有独立功能,但一般需配合主体产品销售。比如汽车音响、空调,楼寓对讲机、监控器,航空耳机等等。这些产品的设计生产需配合主体产品外观、尺寸、功能要求。需求主要来自两方面,供应主体产品厂商和供应维修店。

  配件包括各类电脑主板、显卡、网卡、传感器、继电器、开关等。配件已具备一定功能,通常要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市场需求主要来自终端产品或中间产品厂家,通用性比较强的产品如主板等也会直接在市场销售。

  IC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数字器件(CMOS、BiMOS、ECL、TTL等)、线性器件(放大器、稳压器、滤波器等)、接口器件、逻辑器件等。 ¾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这些产品需遵守行业标准,通用性很好,因此下游厂商的选择余地比较大。

  我国在集成电路等基础产业领域,在彩电、移动通信、计算机等主要产品领域均未掌握核心技术,很多关键配件仍依赖进口。多数企业主要以电子组装生产为主,这些工厂技术复杂度不高,设备容易购买,人员容易培训,投资也不是很高,成立进入障碍低,生产的产品标准化程度高,被替代的可能性高。这些厂商有的是自有品牌,但更多的是OEM/ODM,通常的交货对象是下游工厂,所以订单式生产模式比较普遍。同行业竞争激烈,向管理要效益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按ISO9000标准开展质量认证工作,是消除技术壁垒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质量认证资格是企业质量体系符合国际标准的证明,是产品质量信得过的证明,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大多工厂通过ISO认证,因此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工厂流程制度相对完善。

  电子元器件产品通用性强,有开放的产品标准依循,市场经过充分竞争已进入微利时代,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快速交货是关键。元器件虽通用性强,还是有品牌差别,部分终端产品厂商会指定只能使用某些品牌的元器件。

  校企联合学院总结,电子行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产品需求不容易掌握,插单频繁,交期短;

  2、客户个性化要求高,要求制造商能提供不同的配置的产品供选择;

  3、产品结构可以用“树”的概念进行描述——其最终产品一定是由固定个数的零件或配件组成,这些关系明确并且固定;

  4、产品变更频繁,需详细记录并使所有部门有统一版本标准;

  5、产品生产周期短,对生产计划、物料计划等方面的协调配合要求非常高;

  6、产品零配件品种、型号繁多,采购、装配相对复杂,自制与企业间协作并重;

  7、容易产生呆滞料。对于元器件产品,有多道工艺,需要适时掌握各产品工艺生产进度和质量;

  8、产品升级换代迅速,产品生命周期短;

  9、产品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对产品结构及相关变更做记录。产品质量管理受到普遍重视,质量控制要求高;

  10、供应商众多,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考核;

  11、客户需求变化快,销售、制造、采购、质量管理等数据量巨大;

  12、客户多,需及时掌握客户信用状况及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产品种类多、批量小,返工频繁,成本核算费时费力,难以掌握真正的成本;

  13、某些主零件交期长,需根据市场预测提前购买或保持一定的库存;

  14、替代料普遍,在做物料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为提高客户满意度,除对产品维修详细记录外,还需根据序号追踪原始生产状况。

  ERP系统针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应用信息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集进销存、财务、分销、OA管理一体化。帮助企业解决企业的异地分支机构集中统一管理问题。采用B/S结构,通过Internet,企业总部与分支机构(门店、办事处、经销商)在同一平台上协同办公,实现对整个企业范围内销售、库存、费用、办公 等信息的全方位实时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最重要的“数据”和“速度”,为企业的进一步扩张和更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ERP系统可以为各种规模和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涵盖进销存、财务、ERP、 CRM、OA、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等领域。目前,ERP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及海外大部分企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