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 年輕退休

第一部分導言(1)

    《聖經》中大衛與歌利亞的故事是富爸爸喜歡的故事之一,我猜想他或許將自己看做了大衛的化身——一個最初一無所有、後來卻站起來向商業巨人挑戰的人。富爸爸說:“大衛能打敗歌利亞,僅僅因爲他懂得如何使用槓桿的力量。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加上一個簡單的投石器,就擁有了遠遠超過令人生畏的巨人歌利亞的力量。這些就是槓桿的力量。”   
    我的前幾本書重點講述了現金流的力量。富爸爸說過:“現金流是金錢王國中最爲重要的詞彙,第二個最重要的詞彙就是槓桿。”他還說:“槓桿是一些人致富而另外一些人貧窮的原因。”富爸爸進一步解釋說,槓桿是一個可以爲你帶來好處,也可以爲你帶來災難的力量。因爲槓桿是一種力量,一些人正確運用它,一些人濫用它,還有一些人畏懼它。他說:“只有5%的美國人是富人,因爲只有這5%的人懂得如何運用槓桿的力量。許多人夢想致富卻未能如願,原因就在於他們濫用了這種力量,而大多數人未能致富的原因在於他們畏懼槓桿的力量。”   
    槓桿的形式多種多樣   
    槓桿有多種形式,其中一種公認的形式是借款槓桿。現在,我們已經注意到濫用這種強大的槓桿形式所存在的嚴重問題。數以百萬計的人在財務上苦苦打拼,原因在於債務槓桿的力量正對他們施加不利影響。由於濫用債務槓桿所造成的惡果,許多人現在害怕這種槓桿形式,他們說:“扔掉你的信用卡,還清你的抵押貸款,消滅掉所有的債務。”富爸爸聽到這些話後肯定會忍不住哈哈大笑,“扔掉你的信用卡不會使你發財致富,只能給你帶來無盡的不便和麻煩。”儘管如此,富爸爸仍然認爲如果濫用了債務槓桿的力量,那你絕對應該馬上扔掉自己的信用卡,還清抵押貸款,消滅掉所有債務。他說:“把信用卡送給一些人,就好像把填滿了子彈的槍交給了一個醉漢,任何接近他的人包括醉漢本人都會處於危險的境地。”富爸爸不是教導他的兒子和我害怕債務槓桿的力量,而是教我們如何運用債務槓桿的力量來爲自己服務。因此,他常常說:“債務也有好壞之分,優良債務使你致富,不良債務使你貧窮。”大多數人揹負着不良債務,還有許多人生活在對債務的無端恐懼之中,他們爲自己沒有債務而沾沾自喜,即便這種債務可能是優良債務。在本書中,大家將看到我和太太金如何因爲“負債累累”而年輕富有地退休,只是這種債務是優良債務,正是這種優良債務使我們富裕,讓我們走上財務自由之路。換句話說,我們運用槓桿的力量,但不濫用這種力量,也從不畏懼這種力量。相反,我們尊重槓桿的力量,審慎理智地運用槓桿的力量。   
    是不是每個人都能致富   
    在出版了“富爸爸”系列叢書第一本後,我接受了無數次採訪,也被多次問到同一個問題:“你是否認爲每個人都能致富?”   
    我回答說:“是的,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可能致富。”   
    往往還有人接着問道:“如果說每個人都有可能致富,那爲什麼真正致富的人這樣少?”   
    我的回答常常是這樣:“今天我沒有時間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他們不斷追問,我可能會說:“很多答案都在我已經出版的四本“富爸爸”系列叢書中。”   
    如果訪問者是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他們或許還會問:“什麼時候你可以給我們所有答案?”   
    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是否有人知道所有的答案。”   
    即便我不知道所有的答案,我也很樂意將本書帶給大家,這已經是“富爸爸”系列叢書的第五本。在本書中將要明確解釋我爲什麼相信所有人都有致富的潛能,而且我在這裏指的是我們所有人,而不是某一部分人。本書也會解釋爲什麼我和金能夠年輕富有地退休,儘管我們開始時也是一無所有。本書還將解釋,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年輕富有退休的潛能,結果卻貧富懸殊。這些都是槓桿的作用。   
   


第一部分導言(2)

    “富爸爸”系列叢書的前四本主要集中分析了現金流的力量,本書則集中討論槓桿的作用。或許你要問,爲什麼要用一整本書來討論槓桿作用?因爲槓桿作用是個非常重要的詞彙,涉及我們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書集中討論了三種重要的槓桿形式。   
    第一部分  心智的槓桿   
    這是本書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在這一部分中,你會發現爲什麼金錢不能使你成爲一個富人,你也會發現世界上最有力的槓桿形式——你的心智,它有讓你貧窮或者富有的魔力。正如有些人能正確運用,而另一些人濫用或者畏懼債務槓桿的力量,涉及心智槓桿的時候也是如此,心智槓桿同樣是個有力的槓桿形式。   
    詞語是槓桿   
    你應該懂得詞語的力量,富爸爸常常說:“詞語是槓桿,詞語是強有力的大腦思維工具。但是,正如你可以運用債務致富或者陷入貧窮,詞語也可以使你致富或者貧窮。”在這一部分,你將會明白詞語的力量,以及富人如何運用富人的詞語,窮人如何運用窮人的詞語。富爸爸還常說:“你的大腦可能是你最強有力的資產,也可能是你最沉重的債務。如果大腦運用正確的詞語,你將會非常富有;如果大腦運用錯誤的詞語,你將會貧困不堪。”在這一部分,你也將會發現所謂的富裕詞語和貧窮詞語,緩慢詞語和快速詞語。你將會明白爲什麼富爸爸說:“不是用錢來賺錢,致富開始於你所使用的詞語,而這些詞語是免費的。”在《富爸爸,窮爸爸》中,大家或許已經注意到,富爸爸不讓他的兒子邁克和我說“我買不起”。富爸爸說:“富人和窮人的區別在於,後者說‘我買不起’的頻率遠遠多於前者。這確實是他們這兩類人之間的根本區別。”   
    爲什麼投資並不一定都有風險   
    在本書中,你將會明白爲什麼經常說“投資充滿風險”的人是投資市場的最大輸家。這同樣反映到詞語中,你將會看到你的所思所想真正變成了現實,你將會看到爲什麼那些認爲投資充滿風險的人,卻往往投資最有風險的項目。這些都是由於他們所面對的現實。在本書中,你將會發現爲什麼有些投資可以無需任何風險。爲了尋找更安全、收益更高的投資,人們必須首先從改變自己的詞語入手。   
    如前所述,槓桿的力量可能被正確運用、濫用或者引起畏懼。在這一部分中,你將會發現如何運用心智槓桿來爲自己的財務服務,而不損害自己的利益。富爸爸說過:“很多人擁有大腦這個世界上最強有力的槓桿,但卻用它的力量使自己陷於貧困。那不是在正確使用槓桿力量,而是在濫用。每次當你說‘我買不起’、‘我做不了’、‘投資充滿風險’或者‘我永遠不可能致富’時,你其實是在運用自己最有力的槓桿形式,只不過是在濫用。”   
    如果想年輕退休又富有,你就需要運用大腦爲自己服務,而不是傷害自己。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本書後面兩個部分內容就對你沒有多少幫助,儘管它們更容易操作。如果你能夠掌握自己最強有力的槓桿形式,本書其餘兩部分就很容易做好,因爲它們本身就很簡單。   
    第二部分  計劃的槓桿   
    在“富爸爸”系列叢書的第三本《富爸爸投資指南》中,我曾經說過“投資是一個計劃。”我和金爲了能夠年輕富有地退休,不得不擬定了一個計劃,一個白手起家的計劃,因爲我們當初一無所有。這個計劃中包括目標和時限。我們劃定的時限不超過十年,實際完成這個計劃用了九年時間。我們1994年退休,當時我47歲,金37歲。雖然我們開始時一無所有,但是到了完成計劃的那年,我們已完全依靠市場投資而無需工作,我們每年大約有了85萬美元到12萬美元的收入。現在我們的收入完全來源於投資,即使這筆錢不算太多,因爲每年的支出不足5萬美元,我們也完全實現了財務自由。   
    我們年輕退休還是爲了致富   
    年紀輕輕就退休的一大好處是,我們現在有了更充裕的時間獲取更多財富。順便提一下,《福布斯》雜誌將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人稱爲富人。那就是說,根據《福布斯》的觀點,我們退休的時候還算不上是富人。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年紀輕輕就退休也是爲了有更多的時間致富。退休之後,我們計劃花時間進行投資,建立自己的企業。今天,我們不僅擁有了很多的不動產,還建立了一個出版公司、一個礦業公司、一個技術公司和一個石油公司,同時在股票市場上還有投資。正如富爸爸常說的:“擁有一份固定工作的最大問題在於,它妨礙了自己致富。”換句話說,我們年紀輕輕退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致富。現在,即便在股票暴跌以後,我們每年來自投資和企業的收入仍然有好幾百萬美元,而且還咱不斷穩步攀升。每件事情都在按計劃進行。   
    在“富爸爸”系列叢書的第三本《富爸爸投資指南》中,我曾經說過,許多人有一個做窮人的計劃。因此那麼多人抱怨:“當我退休時,收入就會下降。”他們其實也就是說:“我打算終生努力工作,接着在退休後變得貧窮一些。”在工業時代或許這是一個好計劃,但是在信息時代實在一個很糟糕的計劃。


第一部分導言(3)

    現在,成百上千萬的政府或公司僱員依靠自己的退休金計劃生活,比如401(k)、個人退休金賬戶(IRA)、澳大利亞的退休金計劃,加拿大的RRSP計劃、以及其他一些退休金計劃。這些計劃就是我所說的信息時代的退休金計劃,因爲在信息時代,員工開始對他們自己的退休金負責。而在工業時代,公司或政府會照顧個人退休後的財務需求。這也是信息時代退休金計劃的致命缺陷,這些退休金計劃大多與股票市場相關,或許你已經注意到了,股票市場動盪起伏,一般人很難把握。無數辛勞一生的人將自己的財務未來和財務安全押在了股票市場上,這一點讓我深感震驚。對於這些工人來說,比如他們已經85歲了,退休金計劃突然出現了問題,縮水或者被偷竊,或者遇到股票市場暴跌,那麼究竟會發生什麼?難道你準備對他們說:“重新找個工作,重新開始準備退休金?”那也就是我爲什麼關注這個問題,爲什麼寫書討論這個問題並且教授理財知識的原因。在信息時代,我們都需要更多的理財知識,需要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準備。在信息時代,我們自身需要有更好的財務保障能力,減少退休以後對政府或者公司的依賴。   
    讓我們來看幾組數據吧!到了2010年,首次嬰兒潮中誕生的7500萬美國人將要陸續退休。若干年以後,我們設想他們每人每月從過去上繳給政府的退休金計劃中得到1000美元,從金融市場中得到1000美元。如果我沒有算錯的話,7500萬×1000美元就等於750億美元,那就意味着他們每月都必須從政府預算和金融市場中各拿走750億美元。每月從政府預算和金融市場中各拿走750億美元,對於政府預算和金融市場來說都將產生重大影響。政府除了增加稅收以外還能怎麼做?每月抽走而不是注入750億美元,金融市場又會怎麼樣?財務顧問是不是還會繼續建議你“買持長線股票,實行投資組合”?因爲“股票市場總體看漲”?我沒有預測未來的水晶球,也不想假裝去預測未來。我只想指出,每月從上述兩個機構中各拿走而不是注入750億美元,將會引起整個經濟的震盪。   
    舊經濟時代的舊退休金計劃,可能造成許多人退休後陷入財務危機。很多美國人沒有公司退休計劃或個人退休計劃,他們應該怎麼辦?是重新找工作嗎?是一輩子工作,乾脆就不退休嗎?或者是居住到孩子或孫子那裏生活嗎?辛勞終生、不斷工作顯然不是一個好計劃。但是,儘管這並不是個好計劃,很多人還是制定了一個這樣的計劃,即便他們不少人現在也很有錢。他們整日勞作,卻沒有爲明天留下什麼。對於很多嬰兒潮中誕生的美國人來說,時間——這個自己最重要的財富已經所剩無幾了。   
    也許有人會說:“退休後我不需要多少錢,我的房屋貸款已經快還清了,我的生活開支也會下降。”不錯,你的生活開支的確可能下降了,但是,你的醫療開支卻開始大大上漲。而對於許多工薪階層的人來說,醫藥、保健和牙齒保護費用現在已經是夠高的了。讓我們想像一下,數以萬計的需要醫療保護才能生活的退休者,他們自己卻身無分文,這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如果你相信國家的醫療保險制度將會救助你,那麼你或許可以相信復活節的兔子了。   
    或許這就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最近在接受電視訪問時主張在學校開設財務知識課程的原因。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在財務上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而不是教育政府或者公司來照管他們將來的退休生活。   
    如果你想年輕富有地退休,那就需要擁有一個比大多數人更好的計劃。第二部分主要講述怎樣制定年輕富有的退休地計劃,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槓桿。


第一部分導言(4)

    第三部分  行動的槓桿   
    有關柵欄上站着三隻鳥的故事已經被好多人反覆使用過了。故事中的問題是:“如果兩隻鳥打算飛走,那麼最終會留下幾隻?”正確的答案當然是留下三隻。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啓示是,決定做一件事情並不等於你將真正去做一件事情。事實上,美國只有不到5%的富人,因爲95%的美國人想致富,但是卻沒有真正行動。   
    在“富爸爸”系列叢書的第四本《富爸爸  富孩子,聰明孩子》中,我曾經講過,現在美國的學校往往因爲孩子犯錯而對他們進行懲罰。然而,如果你稍加留心,就會發現我們其實是從錯誤中學習東西。大多數人都是摔倒好多次以後才學會了騎自行車,小孩子通過摔倒好多次才學會了走路。但是,當我們走進了校園,就會有人告訴我們不許再摔倒,那些摔倒的人都是笨蛋。也有人教導我們,聰明孩子就是那些平時安靜得像站在柵欄上的三隻鳥,並且能夠牢記所有正確答案的學生。這樣,你就不會對爲什麼只有不足5%的美國人富裕感到奇怪。如果你看看世界上一些最富有的人,比如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戴爾電腦公司的創始人邁克爾·戴爾,CNN的創始人特德·特納,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以及通用電氣公司的創始人托馬斯·愛迪生,就會發現他們中沒有一個人完成了學業。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學校本身不好,因爲在信息時代,學校和教育的重要性勝過了以往任何時候。我的想法是,爲了成功,我們有時候需要學會不去做一些別人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如果你想獲取更大的成功,就去好好觀察小孩子是怎樣做的,並且逐步模仿他們。其中一個需要我們學習的事情就是如何克服對犯錯誤、摔倒或者羞愧的畏懼。很多小孩子從小就知道如何去做,但是後來在學校我們要求他們不能那樣做。如果我們不能得知如何犯錯誤,如何跌倒,如何克服羞愧心理,那麼我們就一定不會年輕富有地退休。   
    人人都能做的三件致富易事   
    我一直說,致富之路簡單而且容易,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如果你想年輕富有地退休,那我很樂意與大家分享本書,書中前兩個部分要求你準備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在第三部分,我將集中講述大多數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主要圍繞可以讓人致富並且年輕富有退休的三種主要資產,它們分別是:   
    1房地產   
    2有價證券   
    3企業   
    在第三部分,你將會明白如何獲取這三種極其重要的資產。我和金之所以能夠年輕富有地退休,原因就在於我們花時間去設法獲取資產,而不是爲了錢而工作。   
    如果能閱讀本書,你就可以開始逐步採取行動,爭取獲得上述三種資產,這種資產正是占人口5%的美國富人所擁有的。不過,雖然可以採取行動,你還是一定要仔細閱讀本書的前兩個部分。否則,即便它們很容易操作,也不能開始行動。正如富爸爸多年前所說的:“致富之路始於正確的觀念、正確的詞語和正確的計劃。惟有如此,你纔會感覺駕輕就熟。”   
    究竟爲什麼大衛敢於向歌利亞發起挑戰呢?富爸爸的回答是:“大衛向歌利亞挑戰,這樣他就可以發掘出自身內在的另一個巨人。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大衛和歌利亞,在生活中許多人沒有成功,因爲當他們遇到歌利亞時往往落荒而逃。實際上,如果沒有歌利亞,大衛也就不可能成爲一個巨人。”富爸爸用這個故事激勵兒子和我成爲財務巨人,他不是抹殺我們內心的力量和內心的巨人,而是鼓勵我們自己也成爲巨人。   
    本書主要探討如何致富,如何實現財務自由。我和金通過獲取和建立資產走上了財務自由之路,現在也正是由於這些資產的辛勤工作,才免除了我們的辛勞。實現了財務自由之後,我們只需繼續經營企業、有價證券和房地產這三種資產的投資組合,就可以獲取巨大的財富。我們年紀輕輕就已經退休,並且利用所有槓桿建立的資產使自己越來越富有。現在,那些資產爲我們帶來的財富愈來愈多,而我們的工作卻越來越少。本書就是爲那些心懷上述夢想的人所準備的,它將幫助你擺脫終日辛勞,走上自己的財富自由之路。   
    總之,大衛通過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槓桿最終成爲一個巨人。你同樣也可以做到這一點,本書的目的就是幫助你發現自身內在的巨人潛能。   
        
   


第一部分怎樣致富並提早退休(1)

    下面就是我和太太金以及最要好的朋友拉里,怎樣從開始時的一文不名到非常富有,並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退休的經歷。講述這個故事主要是爲了鼓勵那些懷疑自己或者缺乏自信的朋友振作起來,開始行動。當我和金開始我們致富之路的時候,我們幾乎身無分文,而且缺乏自信,疑慮重重,只是我們最終戰勝了這些懷疑和恐懼。   
    開始旅程   
    1984年12月我和金以及最要好的朋友拉里·克拉克,在位於加拿大溫哥華地區的惠斯勒山滑雪。積雪很厚,我們滑的路程很遠,儘管有些冷,我們的整個滑雪活動還是充滿了樂趣。晚上,我們三人圍坐在一個小木屋中,木屋周圍環繞着許多高大的松樹,屋頂上覆蓋了厚厚的積雪,從遠處看幾乎很難發現。   
    圍坐在壁爐旁的時候天色已晚,我們想討論一下關於未來的計劃。我們一無所有,但是豪氣沖天。我和金的積蓄已經快用完了,拉里也正在建立另外一家企業。討論結束時已經很晚很晚,我們談論着最近剛剛讀過的書,剛剛看過的電影。我們仔細聽着隨身攜帶的培訓錄音帶,開始深入討論其中講述的內容。     
    新年那天,我們同過去一樣確立了來年的新目標。惟一不同的是,拉里希望我們除了例行確立新年目標以外還要做些別的事情,他想讓我們通過改變現狀,來確立改變我們生活的目標。他說:“我們爲什麼不能制定一個實現財務自由的詳細計劃呢?”   
    我聽着他的話,記住了他的觀點,但我很難將他所說的與自己的現實聯繫起來。我曾經談論過、也夢想過,明白或許有一天我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但是,實現財務自由僅僅是一個未來的理想,而不是現在的理想,這個理想對當時的我來說好像並不合適。“實現財務自由?”我吃驚地問道。那一刻我聽到了自己的聲音,知道自己當時有多麼怯懦,因爲我的聲音微弱得就像做錯了事的孩子。   
    拉里說:“我們已經就那些問題討論了好多次,我認爲現在已經到了停止討論、停止幻想、準備開始行動的時候了。讓我們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只有這樣我們纔會明白自己必須做的事情,纔會在這個旅程中相互支持。”   
    那時我們的錢快要用完了,我和金相互看了看。藉着火光,我們可以看到對方臉上的疑慮和擔心。我說:“那的確是個好主意,但我還是願意更多地考慮一下明年的謀生計劃。”我剛剛離開了生產尼龍和維可牢拉鍊錢包的公司,在經歷1979年的困境之後,我試圖用整整五年的時間重新改造它,然後再離開。但是,我還是不得不提早離開,因爲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爲了應付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我們不再在美國進行生產,而是把工廠搬到了中國大陸、中國的臺灣省以及韓國。我最終離開了這個公司,因爲無法接受通過血汗工廠、童工勞力來爲自己賺錢。這樣的公司或許會給我帶來金錢,但是卻讓我的靈魂不安。我也無法同合夥人繼續合作,因爲我們已經分手,不再面對面交流。我幾乎沒有帶什麼錢就離開了,我不願繼續在這種折磨自己精神、也無法同合夥人交流的公司工作。我並不對自己的離開感到驕傲,但是我覺得的確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了。我在那家公司一直待了八年,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懂得了怎樣建立一個公司,怎樣破壞一個公司,以及怎樣改造一個公司。儘管離開時我沒有得到多少金錢,但是這種教育和經驗本身就是一筆無與倫比的財富。   
    “繼續幹,”拉里說,“你現在很脆弱,不要再簡單制定下一年的目標,讓我們一起制定一個長遠的規劃,讓我們最終實現財務自由。”   
    “但我沒有多少錢,”我瞟了一眼金,她的臉上也流露出同樣的顧慮。“你知道我們剛剛重新開始做事,我們所有的希望就是在未來半年或者一年內能夠生存下來。當我們還在爲生存焦慮的時候,如何考慮財務自由?”我再一次被自己的怯懦所震驚,我的自信和力量已經喪失殆盡。   
    “往好處想,把這次當做新的開始。”拉里還是那樣說,他不想就此打住。   
    “但是沒有錢我們怎麼提早退休?”我打斷了他。我似乎感到自己更加怯懦、內心空虛,不想做任何事情。我只想在短時期內生存下來,而不想考慮更遠的未來。   
    “我並不是說,我們打算下一年就退休,”拉里顯然被我的怯懦激怒了,他大聲說:“我說的是現在我們制定一個退休計劃,制定我們的目標和詳細的規劃,然後集中精力去實施。大多數人從不考慮退休的事情,以至於爲時過晚,或者他們到了65歲退休時才考慮自己的退休計劃。我不想那麼做,我想有一個更好的計劃,我不想整日工作就是爲了應付各種賬單,我還想好好生活,我想過富裕的生活,我想在我還能夠享受的時候周遊世界!”   
    當靜靜傾聽拉里解釋提早確立計劃好處的時候,我聽到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在輕輕責問我:“爲什麼我認爲財務自由和提早退休的目標是不現實的?”這個聲音甚至不可思議的越來越大。   
    拉里的談話還在繼續,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金和我是否在傾聽。我不再注意他講什麼,獨自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輕輕地自言自語:“及早確立退休目標是一個好主意,我爲什麼還要反對呢?拒絕好主意可不是我一貫的風格。”   
   


第一部分怎樣致富並提早退休(2)

    在我沉默的一瞬間,我似乎聽到富爸爸在說:“你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自己的懷疑和懶惰,正是它們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如果你想改變自己,首先要改掉的就是這兩點。自我懷疑和懶惰讓你只能成爲一個小人物,讓你無法得到自己嚮往的生活。”我能聽到富爸爸在繼續講他過去的觀點:“除了你自己和自我懷疑之外,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前進。固守城池、一成不變當然很容易,很多人就選擇了一輩子不作任何改變。如果向自我懷疑和懶惰宣戰,你就會很快找到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在我即將離開夏威夷開始新的旅程之前,富爸爸又同我進行了一次談話。他明白或許我會永遠離開夏威夷,離開自己舒適的家,開始在沒有任何安全保證的情況下應對各種挑戰。在我結束了與富爸爸談話的一個多月後,我又置身於冰雪覆蓋的惠斯勒山上,感到疲憊虛弱,不堪一擊,而我最好的朋友又在講述同樣的道理。我明白現在是奮起一搏或者打道回府的時候了,我感到這是登山以來自己最虛弱的一次。我必須再次作出抉擇,可以讓懷疑和懶惰佔據上風,也可以設法改變自己。總之,到了榮辱進退的轉折點了。   
    回顧拉里關於財務自由的談話,我感覺到他還沒有真正談到財務自由。那時,我意識到克服自我懷疑和懶惰是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不能克服這些,我的生活就會走回頭路。   
    “好,讓我們動手做吧,”我說,“讓我們來確立財務自由的目標。”   
    這是1985年新年那天發生的事情,到了1994年我和金實現了財務自由。拉里也在繼續創立自己的公司,那家公司被商業雜誌評爲1996年成長最快的公司之一。1998年拉里賣掉了公司,在他46歲的時候退休,然後開始了長達一年的休假。   
    你是怎樣做的   
    不論什麼時候提起這段往事,馬上就會有人問:“你是怎樣做的?”   
    “那不是怎樣做的問題,是我和金爲什麼要做的問題。”我接着說,“沒有這個‘爲什麼’,‘怎樣’就會變得根本不可能。”   
    我本來可以繼續告訴你,金、拉里和我是如何做的,但我不想這樣。我們如何去做並不重要。如果真要說我們怎樣去做,那我要說的只有一點:從1985年到1994年,我們一直按照富爸爸獲取財富的三條途徑去做。這三條途徑分別是:   
    1提高企業經營技巧   
    2提高資金管理技巧    
    3提高投資技巧   
    已經有不少書本探討過上述三種途徑的具體操作方法,如果我再來談,就沒有多少意義了。我覺得比“怎樣去做”更爲重要的是“爲什麼要做”,這是因爲我決定向自我懷疑、懶惰和過去挑戰。正是這個“爲什麼要做”給了我們“怎樣去做”的力量。   
    富爸爸常說:“很多人問我‘怎樣去做事情’,以前我會告訴他們。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即使我告訴他們怎麼去做以後,他們也往往不會去做。我意識到,對於一個人來說,‘爲什麼要做’比‘怎樣去做’更爲重要。”   
    他接着說:“許多人不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爲他們沒有足夠強烈的‘爲什麼要做’的想法。只有找到了這個‘爲什麼’,就會很容易發現自己‘怎樣’的致富之路。很多人不是從內心深處探尋‘爲什麼’要致富,而是四處尋找致富捷徑,其實所謂的致富捷徑常常只會走進死衚衕。”   
    我自己內心的爭論   
    那天晚上,坐在寒冷的山區小木屋中,聽着拉里的講話,我感覺內心一直在默默地同他爭論。每次當他說到:“讓我們確立目標,把它寫下來,制定出詳細的計劃。”我就會感到自己心中一直有一個聲音,述說着諸如此類的事情:   
    1“但是我沒有錢。”   
    2“我不知道如何去做。”   
    3“明年再考慮吧,或者等到我和金的生活穩定下來以後。”   
    4“你不理解我們目前的處境。”   
    5“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考慮。”   
    多年以來,富爸爸曾經給了我許多教誨。其中一條就是:“如果你發現自己爲一個好主意而爭論,那麼我建議你馬上停止這種爭論。”   
    那天晚上,當拉里沒完沒了地談到獲取財富、提早退休時,我又一次想起了富爸爸對我的警告。富爸爸解釋說:“不論什麼時候,如果有人說出諸如‘我買不起’或‘我幹不了’自己嚮往的事情,那他們自身一定有大問題了。在這個世界上,爲什麼還有人說‘我買不起’或‘我幹不了’自己嚮往的事情呢?爲什麼有人主動拒絕自己嚮往的事情呢?這真是不可思議。”   
    壁爐中的火苗明暗閃爍着,我意識到自己正在拒絕內心向往的東西。“爲什麼不年輕富有地退休?那又有什麼不好?”我在問自己。我的想法慢慢明晰起來,暗暗對自己說:“爲什麼不同意這個主意?爲什麼要拒絕自己嚮往的東西?拉里講得很好,多年來我一直也在這麼講。我曾經希望自己能在35歲退休,而現在我已經快37歲了,還是看不到退休的希望。事實上,我現在已經身無分文,我爲什麼還要同拉里爭論?爲什麼不能接受他的觀點?”   
    當我這樣自言自語時,我終於明白自己爲什麼不願接受拉里的好主意。在我25歲那年,我就計劃着要快速致富,並且在30歲到35歲的時候退休,那是我的夢想。但當我失去尼龍和維可牢拉鍊錢包公司後,第一次感到精神萎靡,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那天晚上坐在壁爐旁,我意識到正是由於缺乏自信導致了我們的爭論,實質上我是在反對自己曾經夢想的生活。我不能接受拉里的觀點,僅僅是因爲我害怕自己再次失敗,不願遭受夢想失敗後所帶來的傷害。我曾經夢想過,也曾經失敗過,那天晚上我意識到自己之所以爭論只是不願再次失敗,並不是自己不願再次夢想。   
    我輕輕地對拉里說:“好吧,讓我們確立一個大目標。”我最終接受了這個好主意。那場爭論結束了,我不會讓它影響自己今後的生活。畢竟,那是我自己內心的鬥爭,而不是同別人爭論。也是自己內心中的“小人物”與渴望成長的“巨人”之間的爭論。   
    拉里說:“很好,現在正是你振作起來的時候,我一直在爲你擔憂。”   
    我決心去做的動力就是找到了“爲什麼要做”,並且明白了將來“爲什麼要做”。儘管當時我心裏並不清楚“怎樣去做”。


第一部分怎樣致富並提早退休(3)

    爲什麼我決定提早退休   
    究竟有多少人曾經說過“我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已經厭倦不堪,信心全無”?在那個新年夜,我和金、拉里圍坐在壁爐旁,我對自己的過去確實感到不滿,而且打算改變。這當然不僅僅是精神的變化,而是發自內心的深刻變化。那是實現大轉機的時候,因爲我清楚自己爲什麼要改變,所以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改變。下面就是我要改變自己的原因,也就是說我爲什麼要年輕富有地退休:   
    1我已經受夠了一文不名、整日爲錢奔忙的滋味。雖然在我經營錢包公司時曾經一度擁有財富,但隨着公司破產,我很快又回到勉強養家餬口的境地。富爸爸給了我好多教誨,至今仍然銘記在心,但沒有落實在行動上。我還沒有致富,現在到了我設法致富的時候了。   
    2我已經厭倦了平庸的生活。從學校開始,老師就說:“羅伯特是個聰明孩子,但是他不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們還說:“他的確是個聰明孩子,但是他不像天才孩子那樣智慧,僅僅是比一般人稍強一些。”那天晚上坐在高山之上,我對自己的平庸感到難以接受,是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   
    3在我八歲那年,有一次回家後發現媽媽正在廚房餐桌上哭泣,因爲我們家快要被鋪天蓋地的賬單淹沒了。雖然爸爸正在竭盡全力賺錢,但是作爲一名教師,他在財務上其實很難有什麼作爲。他常說:“別擔心,我會處理的。”但實際上,他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爸爸解決的辦法只有一條,那就是回到學校後拼命工作,希望能得到加薪。然而,家裏的賬單還是越來越多,媽媽感到日益孤單無助,也無人可以訴說。爸爸不喜歡討論錢的問題,即使提起來,也常常只有發怒生氣。   
    從那一天開始,我就打算尋找幫助媽媽的辦法。直到那晚坐在惠斯勒山上,我才意識到經過好多年摸索之後,自己終於找到了答案,現在到了將它們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的時候了。   
    4最讓我感到痛苦的是自己現在遇到了生命中最美麗善良的女性——金,我們彼此都把對方當做自己心靈上的另一半。因爲深深愛着我,現在她也同樣陷入了財務危機。那晚在山上,我意識到我應該承擔起家庭責任,爲金做些什麼事情,就像我的爸爸對媽媽那樣。那一刻,我找到了內心真正“爲什麼要做”的原因。   
    5上面都是我要做的原因,我將它們寫下來並偷偷保存起來。如果你讀過“富爸爸”系列叢書第二本《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你或許會記得我們下山以後的遭遇。我在那本書開頭已經說到,我和金在所有錢用完之後,不得不在一輛汽車裏住了三個多星期。可以說,我們確立了年輕退休又富有的目標後,情況並沒有馬上好起來,但是上述“爲什麼要做”再次堅定了我們的決心。   
    下山以後,拉里的情形也是這樣。他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再次遭受了財務危機。不過“爲什麼要做”的信心讓他頑強地挺了過來。   
    正如富爸爸所做的那樣,我同樣也不會告訴任何人怎樣去致富。我首先問人們的是他們爲什麼渴望有朝一日能夠過上富裕生活?如果沒有一個強烈的“爲什麼要做”的理由,最容易做到的“怎樣去做”也會變得艱難無比。致富之路千萬條,個人致富的原因卻往往屈指可數。找到你“爲什麼要做”,然後就會發現你“怎樣去做”。俗語說的好“有志者事竟成”,我認爲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目標理想,然後才能找到實現的途徑和方法。   
    建議:   
    多年以前,我就知道熱情是愛與恨的混合物。除非對某件事情具有熱情,否則人們都會一事無成。富爸爸常常說:“如果你渴望得到什麼,你就會對它充滿熱情。熱情給你的生活注入了活力和能量。如果你渴望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就要先弄明白你爲什麼喜歡擁有它,以及爲什麼痛恨失去它。將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你就找到了馬上行動實現理想的動力。”   
    你可以列表對比自己喜愛和痛恨的原因,比如下表:(略)   
    靜靜尋找你的所愛和所恨,接着寫清理由。然後寫下你的夢想和目標,以及實現財務自由、儘早退休的計劃。只要你寫出了這一切,就有可能讓朋友或幫助你實現夢想的人看到。定期看看這張紙片上你的夢想、目標和計劃,經常談論這個話題,並積極尋求幫助,主動繼續學習。在你意識到之前,或許奇蹟就已經發生了。   
    另外,我聽到很多人說:“金錢並不能給你帶來幸福。”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認爲,金錢最大的好處是爲我們帶來了更多自由,爲我們帶來了做自己喜歡事情的時間。因爲可以讓別人來代替你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第一部分爲什麼要提早退休(1)

    1994年,在經過了近10年的努力工作之後,我終於獲得了財務自由,那年我47歲。我的朋友奈爾提醒我:“一定要在出售公司後休整一年。”   
    “一年?”我有點不以爲然,“我打算退休,而且再也不想重新回來工作。”   
    “不,你不會的。”奈爾好像滿有把握。奈爾曾經是一個商業團隊的成員,那個團隊80年代初建立了好幾個公司。音樂電視(MTV)和鄉村音樂電視(CMT)就是其中的兩個。在建立和出售了一些企業後,41歲的他就毅然退休了。我們後來成爲很好的朋友,現在他將自己關於退休的體會不斷向我傳授,“不到三個月,你就會感到無聊透頂,然後乖乖回來在另外一個公司工作。對你來說,最艱難的事情莫過於無所事事。這也就是我爲什麼一直鼓動你,在另起爐竈之前至少要好好休整一年。”   
    我禁不住放聲大笑,覺得他顯然低估了我不再工作的決心。我向他保證,我是打算永遠不回來工作了。我說:“我無意再涉足商業活動,我既然退休了,就沒有重新回來工作的打算。下次看到我的時候,你肯定難以辨認。我再也不想身穿制服,理着短髮,像上班的時候那樣。我希望自己成爲海灘上的常客。”   
    奈爾聽了我的談話,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希望我聽從和理解他的勸告。對他來說,我能否理解他自己的觀點似乎很重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談話之後,他開始說動我了。最後他說:“只有極少數人擁有你這樣的機會,沒有多少人可以不工作經濟上還能得到支持,沒有多少人到了中年就可以真正退休,那應該是你工作賺錢的重要年齡段。大多數人無法承受停止工作後的生活壓力,他們不得不終生工作,即便內心也想退休,或者討厭自己的工作。因此,不要輕視提早退休這個珍貴禮物,得到這個禮物的人少之又少。因此要珍惜這個機會,離開工作崗位後好好休整一年。”   
    奈爾接着解釋說,許多企業主賣掉自己的公司後,往往過不了多久就又開始經營另外一個。他說:“我習慣於創建一個公司,然後出售,接着又創建另外一個。我在35歲之前已經倒手了三個公司。我擁有很多金錢,但卻無法停止工作,我不知道停止工作的滋味。如果停止工作,我會感到自己已經無用,是在浪費時間,因此我工作越來越勤奮,這也剝奪了我同家人在一起的許多時間。後來,我意識到其中的問題,決定做一些與過去不同的事情。等到我賣掉自己最後一個公司時,銀行存款已經超過了數百萬美元,我打算停止工作一年,將那整整一年的時間交給家人和我自己。這是我迄今爲止一生中最偉大的決定。那段時間我獨自一人,無所事事,感覺真是太妙了!我們從五歲開始上學,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你是否也感到其中辛勞?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擁有至少一年的休閒時間,獨自坐下來靜靜思考。”   
    他告訴我,國內的生意一處理完,他就和家人來到了遙遠的斐濟海灘。他說:“一連好幾個月,我常常靜坐在海灘上,注視着湛藍湛藍的大海,看着孩子們嘻鬧,享受着嚮往已久的生活。”充分享受了斐濟的陽光和海灘之後,他們又趕到意大利住了好幾個月。“在我重新成爲一個健康人之前,那的確是我度過的非常充實的一年,”他說,“我發現,不讓自己早早起牀,不去考慮做任何事情,比如不去參加會議、趕班機、賺錢支付賬單等,原來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整整過了一年,我纔去掉了自己身體中的興奮因子,慢慢放鬆下來。我感到自己再次成爲身心健全的人。現在我41歲了,其中有36年我整日被一種無形的力量驅使着,現在我終於找到了歸宿。”   
    我必須面對的最困難的事情   
    奈爾說對了,退休之後最難應對的事情就是無事可做。經過了多年辛勞的上學、考試、會議、航班以及應付各種事務的最後期限之後,我已經完全習慣了起身跑步去處理事情的生活。退休前,我還記得自己曾經抨擊面臨的各種工作壓力和擔憂,“再過六個月我就要完全自由了,我將要退休,不用再做任何事情。一旦公司出手我就會馬上離開,我要告別這種瘋狂忙亂的生活。”   
    1994年9月,我完成了公司轉讓手續,將賺到的一部分錢存入銀行,投資了一些公寓和商場,然後正式宣佈退休。那時我47歲,金37歲,我們已經完全獲得了財務自由,剩下的時間可以充分享受生活了。正如奈爾所警告的,在剛剛出售了公司的幾周內,我常常心神不安。我依舊每天很早就醒過來,然後意識到其實那天沒有任何工作安排。沒有人找我,我也沒有人可找。我無處可去,孤獨地待在屋裏。不久我變得焦躁不安,脾氣暴躁,感到自己成了一個多餘的人。我感到光陰被虛度,非常希望能做點什麼,但事實上卻沒有事情可做。奈爾說的對,對我們來講,無事可做是最難的。


第一部分爲什麼要提早退休(2)

    金還有業務,她投資和管理着自己的不動產組合項目。金享受着工作的快樂,並且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處理這些工作。她看到我在廚房敲敲打打,製造出很大的聲音,卻沒有幹什麼活,就趕過來問我:“你是否正在找事情做?”   
    “不,”我回答說,“我正在尋找無事可做的方法。”    
    “好吧,當你找到時告訴我一聲,我們一塊去做。”金粲然一笑,“爲什麼不去找你的朋友一塊兒做些什麼?”   
    “我已經找過了,”我有氣無力地說,“他們都忙於工作,沒有空閒時間。”   
    這樣度過了幾個月,金和我決定去斐濟度假。奈爾曾經想在那裏度過退休後的第一年。我很樂意出門,即便僅僅是爲了打發時光。   
    作出度假決定後不到三週,我們乘坐水上飛機抵達了斐濟。戴着花環、捧着熱帶飲料的斐濟人滿面笑容地歡迎我們。當金和我穿過湛藍海水旁的長長碼頭時,我感覺好像置身於魔幻島一般,矮小、胖乎乎的小孩子在一邊喊着:“老闆,飛機!飛機……”   
    斐濟島比奈爾描述的還要美麗,簡直讓人不敢相信。由於我出生在夏威夷,心中禁不住暗暗對自己說:“夏威夷過去曾經是這樣,現在也應該是這樣。”然而,這座令人驚歎的神祕小島的生活節奏對於我來說實在是太緩慢了。我不相信那個天堂般的環境會讓我焦躁難耐,起牀後用完健康水果早餐,慢步跑一段,接着就在海灘上打發整整一天的時間。一個多小時後,我的心頭又升起了一種衝動。雖然島上的海灘美麗無比,我還是準備回美國重新開始創辦自己的公司,我不明白當初自己爲什麼向奈爾許諾會遠離工作一年以上。我在那個天堂般的小島上待了整整兩個星期,金依然意猶未盡,我卻想回到亞利桑那。回國的原因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不過最後我們還是離開斐濟回到了美國。   
    閒坐在家裏的情形並沒有比呆在海灘上好多少,但至少我現在有自己的汽車,有自己熟悉的地方,這對平息我的煩躁很有好處。有一天,一個新來的鄰居跑過來自我介紹。他也剛剛退休,不過比我大了二十多歲,已經68歲了。他曾經是一家《財富》500強企業的高級經理。每天,他都跑過來談論新聞、天氣和一些體育話題。他是個很有意思的老頭,但是與他坐在一起無所事事,卻是我所經歷的最爲糟糕的事情。他想做的就是在家裏的後院工作或者打高爾夫,對他來說退休純粹就是來到天堂。他並沒有完全脫離外面公司的活動,只是喜歡休閒和無事可做。我感到如果自己長期同他待在一起,肯定也會變成那樣。當他鼓動我參加他們的鄉村俱樂部時,我意識到爲了不做事,我必須另外找些其他事情做。   
    最後,我終於待不下去了。一天,我對金說:“我打算去比斯彼,我需要到一個忙碌卻不做事情的地方。”不久,我搬到了金和我擁有的小農場。這是個美麗但卻封閉的土地,坐落在一個山谷下,到處都是高大的橡樹林,一條小溪蜿蜒穿過,有很多鹿,偶爾還能見到兇猛的美洲獅。整個農場位於墨西哥、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交界的高山上。我終於找到了可以打發一年時間的去處了,一個忙着不做任何事情的地方。在沒有電視、收音機的木屋裏待了幾天後,我終於平靜下來,慢慢習慣了離開工作的生活。我的呼吸減緩,整個生活節奏也慢下來了。平和寧靜成爲我每天生活的重要組成,各種會議和最後時限的壓力已經不復存在,我遠離工作的生活正式開始了。正如奈爾所說,“這的確是極少數人才能夠享用的禮物,一定要珍惜。”這個過程整整用去了近六個月的時間。


第一部分爲什麼要提早退休(3)

    新生活重新開始   
    獨自坐在山中木屋,我有了反省自己生活的時間。我回想起年輕時做過的許多魯莽衝動的事情,想起過去的許多選擇和每次作出選擇時的情形,即便那不是明智的選擇,卻對我最終人格的形成至關重要。我有了機會回憶中學時光,回憶一起成長的朋友們,他們中不少人現在都很難見到了。我還回憶起大學時代的朋友,猜想他們現在都在幹什麼。可以說,這段獨處給了我反思年輕時代的朋友影響自己人格形成的機會。   
    坐在小木屋中,好多次我內心升起一種衝動,真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與童年的小夥伴在一起。我只想有笑聲,只希望自己還能夠再次年輕,但現在我只擁有珍貴的回憶。真希望自己當初能多拍些照片,多寫些信,多聯繫一些,但我們都整日爲生活勞碌,最終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靜坐在高高的山上,面對熊熊燃燒的爐火,追憶年輕歲月,感覺比看電影還好。這種遠離塵世的生活給了我時間和空間仔細回味過去記憶中的細節。有趣的是,即使是過去一些不愉快的回憶,現在也給我帶來了快樂。我開始欣賞自己的人生,欣賞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不論他們是好是壞或者還影響過自己的生活。我讚賞自己獨特的人生!   
    在平靜的時刻,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爲好人或者壞人的可能,都有成爲偉人的可能,但是偉大卻不是我們年輕時必然的一部分。我不是那種很有天分的孩子,不是音樂神童,不是體育明星,也不是公衆人物或者各種晚會爭相邀約的人。回顧過去,我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普通平凡。不過,那天坐在山上靜靜回味的時候,我感到其實那些看似平凡的生活對於自己卻有着獨特的意義。   
    那段日子,我有時間回想我的家庭、朋友、運動時的夥伴、過去的女朋友以及商業夥伴。我回想起自己曾經做過的選擇,設想如果當初做出另外一種選擇,結果又會怎樣?如果我同大學時的女朋友結婚,安居,生小孩,就如同她所向往的那樣,結果又會怎樣?如果我決定不去當飛行員遠赴越南,我的生活又會怎樣?如果我像周圍的許多朋友一樣不去越南參戰,又會發生什麼?如果我按照窮爸爸的勸告攻讀碩士學位,而不是創立尼龍和維可牢拉鍊錢包公司,又會發生什麼?如果我在最終找到一份工作前沒有損失那兩個公司的話,又會發生什麼?如果我沒有遇到金並和她結婚,又會發生什麼?如果金在我最困難的時候離開我,又會發生什麼?最重要的,如果沒有生活中經歷的那些成敗得失,我最終又會學到什麼?又會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   
    的確,每個人都無法改變自己的過去,但是你可以改變對過去的看法。在那天與金、拉里暢談之前,我的過去可以說是一團糟。那僅僅是自己度過生命中每一天時,一系列人物和事件的簡單組合。山中獨處給了我停下來回顧自己過去的機會。我過去也曾經做過許多不大光彩的事情,以後不會再做了。我也曾經犯過許多錯誤,說過一些謊話,真希望當初沒有那樣去做。我也曾經在生活中傷害過一些朋友和自己深愛的人,沒有對自己深愛的人表白過。在遠離塵世的那一年,我發現這些事情對我的生活原來是這麼重要。獨自靜坐山上,回想起過去的朋友、家庭和自己的生活,我對他們成爲自己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懷感激。獨自靜坐山上,我有了機會對過去輕輕說聲“謝謝”,也爲未來作好了準備。   
    今天,當對很多人提起退休後第一年的生活時,我總是說:“人到中年就提前退休並遠離工作的最大好處,就是給了我重新開始生活的一個機會。”   
    在賣掉公司退休後18個月,我才離開了亞利桑那南部山區。開車走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哪裏,只知道想做另外一些事情。我的電腦中存放着《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草稿,公文包中放着現金流101遊戲的草圖。我生命中的另一段開始了,這一次纔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現在,我已經變得更加成熟、聰明、智慧和沉穩,同時也更加令人信賴。   
    當駕車離開亞利桑那山區時,我開始了另一段生活,我不再爲父母、老師、朋友或自己童年的期望和夢想而活着。我要過完全屬於自己的生活。   
    這也是我鼓勵大家提前退休的主要原因:提前退休給了你重新開始自己生活的機會。   
    建議   
    不論能否提早退休,我還是建議你:最好每個月至少用一個小時來反思自己的生活。我在提早退休之後,通過反思發現:   
    1過去看重的事情原來並沒有那麼重要。   
    2我們現在的處境比心中的目標更爲重要。   
    3自己當時身邊的人最重要,好好同他(她)在一起。   
    4時間非常寶貴,好好珍惜它,千萬不要浪費。   
    5有時候,不做事情比勞碌還要困難。   
    對我來說,提早退休的最大好處是有機會領略和品味生活,即便生活是勞碌繁忙、壓力很大或者問題重重。當無事可做的時候,我才明白自己其實並不知道怎麼應付這種狀況。現知道了無所事事的滋味,我才真正學會如何欣賞紛繁擾攘的平淡生活。因此,不論現在的生活怎樣,你一定要抽出時間來欣賞它,因爲到了明天它留給你的只有回憶。   
    瑪利·佩特筆記(現任現金流技術公司業務主管)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曾經有一段時間在賓夕法尼亞州退休者協會下屬的一個殘障臨終看護中心工作。我清楚地記得,不到20歲的我爲那些病重的退休者提供臨終看護時的場景。坐在那裏每天翻閱成堆的死亡證明,我被其中一個發現所震驚,很多人退休短短幾個月後就因各種疾病死亡。當我困惑不解地問周圍人,爲什麼有那麼多人退休後很快會去世?爲什麼有人辛勞一生,剛剛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就自殺了?他們回答說,對於一些人來說,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別無他求,如果不再工作就等於失去了生活的全部。另外一個原因是,很多人終生工作,希望退休後依靠退休金生活,但真正退休後才發現那點可憐的退休金根本不夠度日。他們又處在人生的兩難境地,現在終於有了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手頭卻沒有錢。   
    我曾經天真地認爲,這一切肯定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接着,我也一門心思地走上了他們曾經走過的道路。在以後的19年中,我經歷了一系列職位的升遷,才發覺這一切並不是我和我的家庭真正想要的。我和丈夫都想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我們搬到了亞利桑那州,花了好幾個月時間整理自己的思想,順便重新尋找工作。其中一個工作就是來現金流技術公司,他們給了我一本《富爸爸,窮爸爸》。回家後,我用了不到一天時間就讀完了這本書。能有機會進入現金流公司,我深感榮幸!更重要的是,我現在終於明白自己需要做什麼,使自己不會再像記憶中那些不幸的人們一樣結束生命。


第一部分我怎樣做到提早退休(1)

    1999年春天,我赴洛杉磯爲大約250名銀行家發表演講。因爲被安排在上午第一個演講,我不得不提前一個晚上從居住的鳳凰城趕到了那裏。用過早餐後,我站在賓館房間中匆匆整理了一下思緒。我平時演講中關於財務報表、財務知識,以及資產和債務的區別等內容,對於這些人來說可能遠遠不夠。因爲他們不是普通的銀行家,而是做抵押貸款業務的銀行家。我想他們肯定熟知我經常提到的財務知識,或者至少希望他們如此。   
    我的演講計劃在上午9點30分開始。8點鐘的時候,我還在尋找適合他們角度和概念的內容。坐在賓館的書桌前,我匆匆看了一眼當天的晨報。報紙頭版是一對幸福的夫婦站在高爾夫球車前的照片,照片上醒目的標題是:“我們打算提早退休”。   
    文章介紹說,在股票市場整體上揚的時期,這對夫婦的401(k)退休金計劃過在去10年中表現很好,因此他們決定提前6年退休。先生59歲,太太56歲。文章引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我們的共同基金表現如此之好,我們感到或許有一天自己也要成爲百萬富翁。我們不想再繼續工作了,決定退休。後來我們賣掉了房子,在退休者村裏換了個小房子,並將剩餘的錢作爲高收益存款,按比例縮減各種開支。現在,我們每天都可以打高爾夫球。”   
    我從這篇文章中找到了今天演講的靈感。寫完演講提綱,並洗漱、換裝完畢,我走向了那些正在等待的抵押貸款銀行家。9點30分,我被介紹給大家,然後走上了主席臺。我揚起手中的晨報,指着這對剛剛退休的夫婦的照片說道:“我們打算提早退休。”便開始了自己的演講。接着我讀出這對夫婦的年齡,又讀了報紙中的一些評論。然後我放下手中的報紙,說道:“我和金同樣很早就退休了。那是1994年,當時我47歲,她37歲。”我掃視了整個大廳,想讓他們注意到這個年齡上的差別。沉默了十秒鐘後,我接着問道:“現在讓我來提一個問題,爲什麼我能比這位先生提前12年退休?我的太太爲什麼能比這位女士提前19年退休?究竟是什麼造成了我們之間的不同?”   
    大廳裏出奇的安靜,看來這次演講的開場不錯。我明白這纔剛剛開始,就用提問引發他們思考,而不僅僅是傾聽。我明白這樣做有些狂妄自大,把自己與報紙上這對夫婦相比較。不過,我只是想向這些銀行家們提出一個觀點,然而似乎已經有點晚了。我覺得自己就像剛剛表演完拿手節目的卻沒有獲得觀衆笑聲的喜劇演員,心裏沒有譜兒。我接着又問了一句:“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打算提前退休?”   
    這一次同樣沒有任何回答,也沒有人舉手。大廳裏寂靜的氣氛還在持續,我的演講看來快要搞砸了,我知道自己必須儘快做些什麼。可以看出,眼前這些人多數比我年輕,但少數幾個同我年齡相仿的人對我所說的提早退休也沒有任何感覺。我很快又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你們當中小於45歲的人有多少?”   
    大廳裏馬上有了迴應。好多隻手慢慢地舉了起來。我估計有60%的人舉起了手,這表明他們都小於45歲。聽衆大多還很年輕,至少相對於我來說。接着我改變了策略,問道:“你們當中多少人希望40歲退休,而且在以後的日子裏獲得財務自由?”   
    這次舉手的人熱情似乎更高了。我感覺交流的氣氛好些了,聽衆也活躍起來了。年齡稍大的聽衆慢慢也被觸動,他們看着身邊那些舉手表示不願工作到老的年輕同伴。我感覺到這些年齡稍大聽衆的不安,意識到需要儘快說些什麼安撫他們。   
    當人們放下手以後,我微笑着停頓了一會兒。看着那些同我年齡相當或者年齡更大的人,說道:“我想對世界上的抵押貸款銀行家表達謝意,是你們使我早日退休成爲可能。如果沒有房地產經濟人和股票經紀人,沒有財務顧問,沒有會計師,就沒有我的今天。正是你們——抵押貸款銀行家,才讓我比父親早退休了大約20年。”   
    看到他們的不安正在消失,我又繼續自己的演講。看來對他們的感謝產生了作用,接着我又重複了一遍開始時提到的問題:“爲什麼我們可以比報紙上提到的那對夫婦早些退休?在座的各位怎樣才能幫助我提早退休呢?”   
    接着又是一陣沉默,我慢慢明白他們不知道如何作答。儘管仍然沒有多少反應,他們還是比幾分鐘以前活躍了。我決定不再提出那些讓他們猶猶豫豫、不好回答的問題了。演講繼續進行,我取出了活動掛圖,在上面寫下了幾個粗大的單詞:   
   


第一部分我怎樣做到提早退休(2)

    債務與產權   
    我轉過身來對着他們,指着“債務”一詞說:“我能夠早點退休,就是因爲我用債務來支持自己退休;報紙上介紹的這對夫婦依靠401(k)退休金計劃,是依靠產權來支持他們退休。這也就是他們比我們晚退休的原因。”   
    爲了讓他們注意到這個不同點,我又故意停頓了一會兒。忽然,一個人站起來問道:“你是說,報上介紹的那位先生依靠自己的錢退休,而你依靠我們銀行的錢退休嗎?”   
    “對,正是這樣,”我回答說,“我用你們銀行的錢,負擔越來越多的債務,而報紙上介紹的那位先生卻總是設法消滅債務。”   
    “因此,他比你晚退休,”旁邊的一個人接着說,“他比你多用了12年時間,因爲他用的是自己的錢、自己的產權退休。”   
    18年的生命   
    我笑了,不斷地點頭稱是,“如果同許多65歲退休的人相比,47歲退休多給了我18年的時間。18年的生命價值該會有多少?注意,那是你年輕時的18年啊。對於金來說,那就意味着她多了28年青春可以享受。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願意早點退休,享受年輕、活力和自由的生活,享受不爲金錢所累的自由?”   
    伴隨着笑聲和激情,大廳裏幾乎所有人都舉起了手。人們好像剛剛獲得了新生。但是,正如我預想的那樣,他們的手腳都被束縛着,我的演講並沒有被他們完全接受。因爲什麼樣的人就是什麼樣的人,我並沒有完全說服他們。但是,至少我的演講的開場不算太壞,而且一些人開始站在了我這邊。   
    前排的一個年輕人舉手問道:“你能否再解釋一下,你是如何利用債務比那位利用產權的先生提早退休的?”   
    “當然可以。”我很高興有機會進一步解釋這一點。我拿起報紙,指着他們的照片說:“如果65歲是退休年限,這位先生因爲股票上揚提前了6年退休。可以說他幹得不錯,因爲他將自己的錢投進了股票市場。如果他借了你們銀行的錢,並將這些錢也投進股票市場,請各位設想一下他幹得是不是更好?”   
    大廳裏一陣騷動,顯然我的回答在他們中間有了反應。剛纔提問的那個年輕人臉上露出困惑的神情,他說:“但是,我們不會將自己的錢借給他,讓他投資股票。”   
    “爲什麼?”我問道。   
    “因爲風險太大了。”他回答。   
    我點了點頭,接着說:“而且,因爲風險太大,這位退休的先生只能用自己的錢和資產。他的退休金計劃401(k)表現良好,股票投資也很有收穫。可以說,他所有的收益都是因爲整個股市增勢強勁。而股市之所以上揚,是因爲成百上千萬的人和他一樣抱着同樣的目的投身股市,因此他能夠提早退休。但是,他用的時間比我長,這是因爲他基本上只使用自己的錢和資產來購買其他投資。有趣的是,因爲存在一定風險,銀行不願爲他的投資貸款。你們銀行家不願借錢給人們去股市投機,對嗎?”   
    很多人點了點頭。   
    “你的意思他撞到了好運氣,是嗎?”另一個人問道。   
    “可以這麼理解。他只是在恰當的地方,恰當的年齡,遇到了股市漲跌的一個恰當輪迴。如果整個形勢不是這樣,他或許會祈禱幸好沒有早退休。”我回答說。   
    “你用我們的錢投資什麼項目?”又有一個人問道,顯然他對我的投資項目很關切。   
    “房地產,”我回答說,“除此之外,你們不會借錢給我。你們是抵押銀行家,而不是投資銀行家,是嗎?”   
    那個年輕人點點頭,低聲回答:“我們是抵押銀行家,我們借錢支持的是房地產項目,而不是股票、債券、共同基金等項目。”


第一部分我怎樣做到提早退休(3)

    “但是,過去10年股票市場升值率不是遠高於房地產的升值率嗎?”坐在稍後位置的一位年輕女士問道:“我的401(k)比我見到過的許多房地產項目經營狀況都要好。”   
    “或許是這樣,”我回答說,“但是,你的401(k)升值僅僅是因爲市場動力和資本升值。你會長期僅依靠市場動力和資本升值的情況投資嗎?”   
    “當然不會。”那位年輕女士回答。   
    “我也不會那樣做,”我說,“我不會僅僅爲了資本升值投資。我從來不需要通過市場升值來爲自己賺錢,儘管我的一些資產升值也很大,但不存在許多股票和共同基金貶值的問題。”   
    “如果你投資不是爲了資本升值,那究竟是爲了什麼?”那位年輕的女士接着問道。   
     “我是爲了現金流而投資,”我輕輕地回答,接着反問了一句:“你每月的現金流是多少?或者說,你的401(k)帶來的收入減去支出後是多少?”   
    “沒有多少,”她說,“我參與退休金計劃的目的就是爲了免掉資本所得稅,讓自己的錢都留在退休金賬戶上。我的401(k)本來就不是爲了給自己每月帶來現金流的。”   
    “我還想問你一句,你的房地產投資每月帶來的現金流會增加自己的稅務支出嗎?”   
    “沒有,”她說,“我只有共同基金一項投資。”   
    “那你是抵押貸款銀行家嗎?”我笑着問道。   
    “讓我們說得更直接些吧,”她說,“你從我們手裏借錢,購置了房地產,每月給你帶來現金流。你有了現金流,所以能和太太提早退休,而我們大家完全將希望寄託在共同基金的資本升值上,所以希望自己能夠晚一些退休。當我們退休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股市不要出現震盪。那也就是說,我們幫助你提早退休,但我們卻不知道幫助自己。”   
    “從一定意義上講,的確如此。”我回答說,“我感謝你們以及你們整個行業幫助我獲取退休金。你們幫助我擁有了數百萬美元,因此能夠提早退休。自然,我希望你們自己也能這樣做。”   
    演講結束的時間快要到了,當我走下主席臺時,大廳裏響起了一片掌聲,氣氛也一下子活躍起來,尤其是年輕聽衆被我的觀點振奮起來了。當穿過人羣握手的時候,我有機會聽到他們對我演講的評論。但是,儘管他們都是抵押貸款銀行家,我依然聽到了類似於過去很多普通聽衆的議論,比如:   
    1“他所講的事情風險太大了。”   
    2“我永遠不會借錢給他。”   
    3“他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   
    4“現在你不能那樣做了,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   
    5“他太走運了,不過只要等到市場崩潰,他就會跪在我們面前祈求。”   
    6“我無法確定,這是我從不購置房地產的原因。”   
    7“房地產市場嚴重過剩,馬上就要崩潰。”   
    8“你知道有多少像他那樣的人最終栽倒在房地產市場上?”   
    9“如果他的債務這麼多,我就不會借給他任何錢。”   
    10“如果他真的退休了,爲什麼還給我們做講演?”   
   


第一部分我怎樣做到提早退休(4)

    窮爸爸的教誨   
    窮爸爸常常建議我:“上學,爭取好成績,找個安全可靠的工作,勤勉努力,好好儲蓄。”他還經常引用一些俗語教育我,比如:“永遠不要借債,也不要借債給別人。”“攢一分錢等於掙一分錢”,“不買買不起的東西,一概支付現金,永不賒賬”等等。   
    如果完全按照他的建議,窮爸爸的生活或許應該不錯。但是,同大多數人一樣,他說着自己認爲正確的話,但卻沒有做出正確的事情。他借錢買房子、汽車,從不投資,他認爲“投資風險太大”。他也設法積蓄,但每次遇到緊急情況,總是入不敷出。他借錢購買的東西使自己更爲貧窮,不願借錢購買的東西卻有可能使自己致富。這些細小的差異,使他的生活有了很大不同。   
    這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和處理金錢的方式,決定了他65歲還不能退休,無法享受平靜的生活。這也是直到癌症完全擊倒他之前,不得不一直工作的原因。他終生工作勤奮,在生命的最後六個月,又在病房中同癌症抗爭。他是一個正直、善良、勤勉的人。一生工作努力,盡力避免債務設法積蓄,這些都是他想傳授給我的有關生活和金錢的教誨。   
    富爸爸的教誨   
    富爸爸是我最好的朋友邁克的父親,他教給我一個截然不同的理財建議和金錢觀念。他經常這樣問我:   
    1“你積蓄100萬美元需要多長時間?”或許他還會接着問,“你借來100萬美元需要多長時間?”   
    2“誰最終會更富裕?是終生工作試圖積攢100萬美元的人,還是懂得用10%的利息借100萬美元,接着又投資獲取25%回報率的人?”   
    3“銀行家更樂意將錢借給哪些人?是爲了金錢而努力工作的人,還是懂得如何借錢、讓錢安全勤勉地爲自己工作的人?”   
    4“你將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如果你給銀行家打電話說:‘我想借100萬美元。’銀行家很快回答說:‘好的,我20分鐘後爲你準備好簽字文件。’爲了成爲這樣的人你應該如何做?”   
    5“爲什麼政府一方面徵收你的存款利息稅,另一方面卻可能因爲你負債而給予你一個稅務減免?”   
    6“誰擁有財務智慧並且受過良好理財教育?是一個有100萬美元積蓄的人,還是有100萬美元債務的人?”   
    7“誰更有財務智慧?是努力工作賺錢的人還是讓錢爲自己努力工作的人?”   
    8“如果你有選擇教育的機會,你選擇學習如何努力工作掙錢,還是選擇學習如何讓金錢爲你努力工作?”   
    9“爲什麼銀行家樂意借錢給你進行房地產投機,卻不願意借錢給你進行股票投機?”   
    10“爲什麼工作最賣力、儲蓄最積極的人,要比工作放鬆、借款很多的人納稅還多?”   
    當我們談起工作、金錢、儲蓄和債務問題時,我的兩位爸爸顯然觀點不同,但是最大的不同卻正如富爸爸所說:“窮人和中產階層致富之路充滿艱辛,因爲他們想運用自己的錢致富。如果想致富,你需要學會如何利用別人的錢,而不是你自己的。”   
    本書不討論債務   
    提醒:儘管本書將要討論如何運用債務工具實現年輕富有地退休,但是本書不想過多地討論如何借貸,以及債務纏身的問題。正如我在導言中所說,槓桿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被正確運用,也可以被濫用,或者招來無端的畏懼。我們應該謹慎地使用債務,就像使用填滿子彈的槍一樣,因爲它可以幫助你,也可以毀滅你。因此,要像提防槍帶來的危險一樣,一定要小心債務帶來的危險。   
    我反覆強調這一點,因爲前不久在我們網站上有一個年輕人寫道:他剛剛辭掉了工作,刷爆了好幾個信用卡,爲購置房地產負債累累。他說:“我想按照你的建議去做,擁有大量優良債務。”   
    首先,我從來沒有建議任何人用信用卡購置房地產。如果懂得如何投資,你無論如何也不能用這樣危險的方法籌集資金。   
    儘管我知道有人用信用卡投資房地產,但我仍然不推薦這個做法。這極其危險!一些用信用卡投資房地產的人已經破產。因此我的建議是,第一步是培訓和提升運用債務的智慧。   
    與本章開始討論的債務與資產不同,本書的關注點不僅僅是債務,更爲重要的話題是:如何年輕富有地退休。   
    第二個重要的詞語   
    在本書的導語中,我曾經引用富爸爸的話,“在金錢世界中最爲重要的詞語是現金流,第二個重要的詞語是槓桿。”   
    我在對洛杉磯抵押貸款銀行家的演講中,曾經說過我用他們的錢做到了提早退休,這裏其實就是說用他們的錢做槓桿。從小跟富爸爸學習,他就花了很多時間教導兒子邁克和我認識槓桿的重要作用。   
    在前面的導語中,我說過富爸爸最喜歡的關於槓桿作用的故事,就是大衛和歌利亞的故事。只要我們願意聽,富爸爸不知道講了多少遍。他會說:“孩子,一定要記住,大衛擊敗歌利亞就是因爲他懂得槓桿原理。”   
    “我認爲他使用的是投石器。”我說。   
    “對,”富爸爸說,“對於一個高手來說,投石器就是一種槓桿。等到你掌握了槓桿的力量,它會隨處可見。如果想致富,你必須學會運用槓桿的力量。假若你懂得運用槓桿的力量,你這個小孩子也可以打敗大孩子。”


第一部分我怎樣做到提早退休(5)

    隨着我們一天天長大,富爸爸不得不尋找關於槓桿作用的其他例子,他想讓兒子邁克和我能夠對他的金錢教導一直保持興趣。比如,當60年代披頭士樂隊風靡美國時,我們這一代人都陷入瘋狂。富爸爸就讓我們計算他們獲利多少,他說:“披頭士樂隊賺大錢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擁有更強大的槓桿。”富爸爸接着解釋說,披頭士樂隊賺的錢遠遠超過了美國總統,也超過了醫生、律師、會計師以及富爸爸本人,就是因爲財務槓桿的作用。富爸爸說:“披頭士樂隊運用電視、收音機和錄音機作爲他們的槓桿,那是他們致富的原因。”   
    富爸爸的兒子邁克問道:“電視、收音機和錄音機是否就是槓桿的惟一形式呢?”   
    不等富爸爸回答,我也忍不住問道:“我們是不是必須成爲搖滾歌星才能致富?”16歲的我明白唱歌並不是自己的特長,也不會玩任何一件樂器。   
    富爸爸笑着回答道:“致富的路子並不是只有成爲搖滾歌星一條,槓桿的形式也並不只有電視、收音機和錄音機。但是如果想致富,你必須設法使用某種形式的槓桿。富人、窮人和中產階層的不同,就在於他們使用了不同的槓桿形式。富人更富裕,僅僅因爲他們使用的槓桿與衆不同,而且他們使用的槓桿更多而已。”   
    本書探討的就是槓桿問題   
    富爸爸反覆對他的兒子和我說:“相對於窮人和中產階層而言,富人擁有的最大優勢是財務槓桿。”他還會說:“財務槓桿也是能越來越快地致富的工具。”因此,在“富爸爸”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中,我們集中探討了現金流,本書則將探討的重點放在槓桿上。因爲要想使自己退休時年輕而富有,你必須使用一些槓桿形式。運用槓桿的力量,而不是通過辛勤工作,是我和金能夠提早退休的原因。在下面一章中,我們將集中分析幾個槓桿作用的例子。   
    在本章開始,我回憶了對洛杉磯抵押貸款銀行家的一次演講,講述了自己如何運用他們的錢致富,而不是我自己的錢,並且提早退休。那是運用債務槓桿的一個例子。   
    運用槓桿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槓桿本身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夠傷害任何一方。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運用槓桿加快致富步伐,也可能因爲錯誤使用槓桿而加重財務困難。   
    中產階層和窮人工作勤奮,工作時間漫長,他們努力償還債務,同時承擔了更多的稅金,因爲他們缺乏一種特別重要的槓桿,那種槓桿就是財務教育。因此,在資金已經用盡,借錢投資新的資產以前,請你務必首先清楚:債務只是槓桿的一種形式,而所有的槓桿都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可以幫助你也可以害你。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富爸爸的一些觀點:   
    “誰更具有財務智慧,受過更好的財務教育?是那些擁有100萬美元儲蓄的人呢,還是那些有100萬美元債務的人?”   
    我想重點強調的是,本書關注的主要是財務教育,而不想討論使用何種槓桿。當然,我首先鼓勵大家熟練掌握自己感興趣的槓桿。   
    建議   
    富爸爸講過:“如果想成爲一個富人,你需要知道優良債務和不良債務的區別,以及優良開支和不良開支、優良收入和不良收入、以及優良負債和不良負債的區別。”   
    由於本章主要探討債務槓桿,你也可以列表對照一下自己的優良債務和不良債務。如果你不大熟悉它們的區別,也可以簡單地這樣理解,優良債務就是那些每個月可以往你錢包裏送錢的債務,不良債務就是那些每月還要從你錢包裏掏錢的債務。比如,我投資公寓的債務每個月都能給我帶來錢,而我購買住宅的債務(我的抵押貸款)每月從我的錢包往外掏錢。   
    表格(略)   
    檢查完上面的表格後,或許你應該思考一下,如何處置自己的債務。或許你想減少不良債務,增加優良債務。如果優良債務增加了,你年輕富有退休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但是,切記要小心謹慎地對待債務,就像對待填滿子彈的槍一樣。   
   


第二部分你怎樣才能提早退休(1)

    在窮爸爸和富爸爸的身上,我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槓桿。窮爸爸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工作勤勉努力;富爸爸則善於運用多種槓桿,那就是他工作較少,掙錢卻遠遠超過窮爸爸的原因。如果你想年輕富有地退休,掌握槓桿作用就顯得尤爲重要。   
    從廣義上講,槓桿作用就是“四兩撥千斤”,以少勝多。提起工作、金錢方面的槓桿作用,富爸爸這樣說:“如果你想致富,就要少工作、多賺錢。爲了做到這一點,你需要一些槓桿形式。”他接着用對比來說明槓杆的重要性,“只知道老老實實工作的人,擁有的槓桿很有限。如果你幹活很賣力,財務狀況卻不見好轉,那麼你有可能正在充當別人致富的槓桿。如果你有錢存在銀行賬戶或退休金賬戶裏,就有人用你的錢作爲他們獲取財富的槓桿。”    
    槓桿無處不在   
    富爸爸畫了下面這張圖,來給當時年齡還小的我們說明槓杆原理:   
    不用槓桿的人   
    使用槓桿的人   
    富爸爸說:“槓桿無處不在。人類比動物有優勢,因爲人類找到了愈來愈多的槓桿。開始時,動物比人類跑得快,但現在人類卻可以比動物跑得更快更遠,因爲人類發明了諸如自行車、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作爲槓桿。開始時,鳥可以飛翔,人類卻不行。現在,人類可以比任何鳥類飛得更遠更快。這些都是人類使用槓桿的結果。”   
    槓桿就是力量   
    大多數動物只能運用大自然賦與的槓桿,基本上無法獲得更多的槓桿,那也是它們最終失去自身優勢,而人類主宰地球的原因。當某些人使用比其他人更多的槓桿時,同樣的事情也就發生了。富爸爸說:“擁有槓桿的人比沒有槓桿的人佔有很大優勢。”也就是說,正如人類通過發明各種槓桿超越了動物,而使用槓桿的人比沒有使用槓桿的人更具優勢。簡單地說,“槓桿就是力量”。   
    在解釋人類怎樣獲取愈來愈多的槓桿這個問題時,富爸爸說:“鳥兒利用天生就有的翅膀作爲惟一槓杆。人類通過觀察鳥類飛翔,運用自己的大腦發現瞭如何才能飛翔的祕密。一個從美國乘飛機抵達歐洲的人,比劃着小船橫渡大西洋的人擁有更強大的槓桿。”富爸爸還說:“窮人比富人更少使用槓桿。如果你想致富而且長久擁有它,就需要掌握槓桿的力量。”   
    人類發明的槓桿工具越來越多,比如計算機、互聯網等等,這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能夠儘快利用這些槓桿工具的人,往往就是走在社會前列的人。沒有學會使用這些槓桿工具的人,往往就會財務狀況不佳,或者需要通過更辛勞的工作勉強度日。如果你每天上班僅僅是爲了得到一份薪水,而不是爲了獲取人生的某些槓桿優勢,那就意味着你正在逐步落後於時代。新槓桿工具的誕生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使用這些新槓桿工具的人就會領先,就會避免像動物那樣落後的命運。   
    與生俱來的槓桿   
    在紐約學習世界商業史時,我發現5000年前人類就開始利用帆和風能,推動船隻渡過寬闊的水面。在這裏,風和帆就是槓桿,它們可以讓船隻走得更遠、裝載的東西更多,而人類的勞動強度卻大大降低了,因此,使用大帆船的人也比其他人富裕。這讓我明白,發明工具或者利用自然工具的人更容易致富。今天,我們只需點一下鼠標,就可以比過去任何船隻裝載多得多的貨物和財富,這是因爲我們使用了各種新式槓桿。   
    沒有槓桿的人爲擁有槓桿的人工作   
    在人類歷史上,落伍者總是那些不能有效利用新式槓桿工具的人。沒有這些槓桿工具的人,往往爲那些使用這些槓桿工具的人工作,而且他們體力勞動的強度超過了後者。正如富爸爸所說,“沒有槓桿的人爲擁有槓桿的人工作。”   
    陳舊過時的槓桿   
    因爲技術源於人類大腦,我們選擇的作爲交通和交流工具的槓桿形式也與祖先大爲不同。今天,除了步行,我們還可以騎自行車,開汽車或者搭乘飛機。我們也可以運用電視、電話或者電子郵件與遠方的朋友交流。   
    正如在交通、交流的槓桿形式上有了更多選擇一樣,我們現在也有了更多的財務槓桿可以利用。能夠利用更多財務槓桿工具的人,就有可能在經濟上居於有利位置。運用陳舊過時或者不恰當的財務槓桿工具的人,就有可能在財務安全和財務前景上處於危險境地。現在數以千萬的人利用共同基金作爲自己的財務工具,準備今後的退休金。共同基金雖然不是一種陳舊過時的工具,但也絕非一個成熟投資者理想的財務槓桿。這些也正是本書想要討論的問題。如果想年輕富有地退休,人們或許需要用一種更快捷、更安全、信息來源更豐富的財務槓桿,而不是共同基金。   
    爲什麼人們不願使用財務槓桿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窮人和中產階層認爲財務槓桿工具充滿風險。因此,多數人不願意使用富人使用的槓桿工具,不願意使用更快的財務槓桿工具,而更傾向於使用體力槓桿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也就是通過努力工作來獲取更多的報酬。富人更富有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使用財務槓桿工具,而窮人和中產階層不願使用,至少他們使用的方式大大不同。


第二部分你怎樣才能提早退休(2)

    債務能成爲成功者的槓桿,也能成爲失敗者的槓桿   
    在前一章中,我談到了運用債務槓桿可以獲得帶來收益的房地產項目。其中,債務就是我的槓桿。因此,與那些整日勞作、用積蓄或其他資產進行投資的人相比,我能夠更大地投資、更快地發展。懂得如何運用債務獲取資產的人,比起那些不懂得運用債務獲取資產的人具有明顯的財務槓桿優勢。富爸爸說:“富人運用債務獲取財務上的成功,窮人和中產階層運用債務得到的是財務上的失敗。”但是,爲了更好地利用債務槓桿工具,人們需要更多財務教育。下一章將集中討論如何獲得這種財務教育。   
    窮爸爸常說:“不要做債主,也不要做欠債者,儘快付清賬單和各種抵押貸款,負債很危險。”這些觀念和信條就是窮爸爸終生辛勞,財務狀況沒有根本改善的部分原因。富爸爸比窮爸爸工作量少了很多,但在晚年的時候卻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財富。富爸爸與窮爸爸的生活截然不同,因爲富爸爸懂得如何利用財務槓桿,而窮爸爸卻認爲那充滿風險。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窮人和中產階層認爲運用債務購置資產風險太大,但是他們自己卻往往用債務買來債務。窮人和中產階層因爲運用不良債務的力量,從而在生活中落伍。富人運用優良債務的力量,促使自己更加成功。工作勤勉、積極儲蓄、堅持償清所有債務的人,在財務上遠遠落後於掌握利用債務槓桿的人。一般人認爲有債務是壞事情,或者根本不利用債務,因此他們大多爲了退休而努力消滅債務、增加儲蓄。對他們來說,有積蓄卻沒有債務是一個明智而安全的生活方式。其實,對他們來說更明智的選擇應該是對自己進行財務教育。   
    其他的槓桿形式   
    爲了提早退休,除了債務我和金還曾經利用其他槓桿形式。爲了建立一家有11個辦公室的公司,我們不得不利用其他人的時間(other peoples time,OPT)建立另外一種資產,這種資產就是公司。在這個例子中,槓桿就是僱員,目的就是使資產產生得更快、發展得更大,也更有價值。   
    很多人不能更快地富裕,僅僅因爲他們存在銀行的錢、時間和勞動都只是富人獲取資產致富的工具。在很短的時間內,如果不能利用別人的時間(OPT)和金錢(other peoples money,OPM)這兩種槓桿,我們就無法獲取那樣多資產。   
    除了別人的時間(OPT)和金錢(OPM)這兩種可以給你帶來資產的槓桿,還有其他形式的槓桿,這確實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正如5000年前人們利用風帆推動船隻航行一樣,你也能找到許多能給自己帶來幫助的槓桿形式。等到你掌握了槓桿原理並且去努力尋找的時候,就會發現有很多槓桿形式。富爸爸多年前曾經說過:“人類有不斷尋求更新、更好的槓桿形式的本能。”仔細想想漁夫花很長時間織編漁網這件事。擁有漁網的漁夫顯然比徒手捉魚更有利。擁有1000英畝土地的農場主,比只有100英畝土地的農場主擁有更多的槓桿,當然也是在他能夠管理更大農場這個前提下。電腦更是一個威力強大的槓桿工具,但同樣要看是用來做什麼事情。   
    下面就是其他的槓桿形式,你的健康、時間、教育和社會關係等槓桿形式都可能幫助或者阻礙你達到年輕富有地退休的目標。   
    健康   
    顯然,健康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槓桿形式,但人們常常只有在失去它的時候才認識到它的重要。如果你身體孱弱,無法享受生活的快樂,那麼提早退休又有什麼意義?   
    時間   
    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槓桿形式。人們一旦在財務上落伍,常常很難有時間趕上。如果一個人正在應付財務狀況上發生的困難,也就很難抓住突然出現的機會。我常常聽見有人說:“他太幸運了!他在恰當的時間處在了恰當的位置。”但我認爲,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他很幸運,因爲他受過教育,經驗豐富,作好了抓住眼前機會的準備。”   
    退休以來的休閒生活,甚至大大增加了我的財富。現在我有充裕的時間尋找和發現機會了。   
    教育   
    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的槓桿形式。如果以一生爲單位進行衡量,中學畢業後就參加工作與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的人相比,收入差距超過了數百萬美元。一個接受了大學教育卻沒有多少財務知識的人,往往會比那些接受過財務教育、上過或者還沒有上過大學的人的財務狀況差很多。我曾經遇到過很多大學剛剛畢業就陷入助學貸款債務危機的年輕人。比助學貸款債務危機更糟的是,他們急於找到一份工作,接着又陷入更深的消費債務危機中,這就是雖然受過高等教育卻缺乏基本財務教育的代價。擁有高薪職位卻沒有受過財務教育的人,因爲消費債務問題,往往會比低薪的人更快更深地陷入債務怪圈。這些都是不大明智的做法。   
    財務教育不僅可以幫助你提早退休,還能幫助你長久地擁有財富。   
    社會關係   
    商業關係和個人關係也可以成爲你的槓桿。下面就是社會關係中存在的一些槓桿實例:   
    許多人因爲就職公司的老闆或經理無能而備受煎熬。另外一些人財務狀況良好,因爲他們同擁有很多財務知識的人在一起。   
    一些工會,比如教師工會或者飛行員工會就是社會關係槓桿的一種形式。一些專業協會,比如美國醫療協會也是社會槓桿的一種形式。工會或者專業協會都是那些具有專業槓桿的人,爲了免受具有強大財務槓桿的人的侵害而聯合起來建立的。   
    許多人財務狀況良好,因爲他們聘請了優秀的財務顧問。也有些人財務狀況不佳,因爲他們的財務顧問自己就很無能。正如富爸爸所說:“許多財務顧問被稱爲掮客,因爲他們常常很無知,所以聽取他們的建議一定要小心仔細。而且,最昂貴的建議往往就是那些所謂的免費建議。這些建議常常來自於你貧窮的親友,內容涉及金錢、投資和企業運作。”   
    很多人聽說過強強聯姻,它由兩個實力強勁的人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加強大的一種婚姻組合。我們也看到過許多夫婦陷入財務困境,因爲他們的婚姻不是摯愛、和諧與繁榮的組合。如果沒有太太金——我最好的朋友和商業夥伴,我今天肯定不會這樣富有。


第二部分你怎樣才能提早退休(3)

    說到婚姻,我曾經聽人說過:“如果你的配偶不想致富,你們就不可能致富。”我不敢斷定這句話百分之百正確,但可以肯定它確實有些道理。   
    因此,不論作用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你周圍的人都是你重要的槓桿資源。也許你還可以捫心自問一下,周圍有多少人拖延了你的財務發展,多少人幫助你改善了財務狀況。說起金錢,你的社會關係就是一種重要的槓桿資源。富爸爸常說:“致富最重要的不是看你知道‘什麼’,而是看你認識‘誰’。”   
    工具   
    水暖工人使用合適的工具找到自己槓桿;醫生使用醫療器械完成工作;汽車是我們許多人的交通工具,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與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做生意。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槓桿工具。   
    休閒時間   
    在休閒時間你也可以找到槓桿。很多人通過看電視、購物打發時間,也有很多人在休閒時間致富。惠普公司、福特汽車公司是從車庫起家,戴爾電腦公司從學生宿舍開始創業。我有一個朋友,工作日時是律師,週末則成了房地產投資商。他39歲就退休了,現在無償擔任一個慈善機構的法律顧問,然後整日陪孩子玩,或者打高爾夫球。   
    尋找爲你工作的最好槓桿   
    我想反覆強調:今天你可以利用很多槓桿形式獲取或創造資產,更快地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如果不願意,你也可以不必利用別人的金錢(OPM)或別人的時間(OPT)致富。但是,如果想年輕富有地退休,你就需要尋找爲自己工作的最好的槓桿。   
    我還想再次強調富爸爸的話,因爲它基本概括了本書的主要觀點:“只知道老老實實工作的人,擁有的槓桿很有限。如果你幹活雖然很賣力,財務狀況卻不見好轉,那麼你有可能正在充當別人致富的槓桿。如果你有錢存在銀行賬戶或退休金賬戶裏,就可能作爲別人獲取財富的槓桿。”    
    詞語“越來越”的重要性   
    槓桿的一個定義就是以少勝多,做到“四兩撥千斤”。富爸爸補充說:“槓桿就是可以用越來越少的力量,做越來越多的事情。”在這裏,“越來越多”與“越來越少”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富爸爸說:“富人與窮人、中產階層的不同就在兩個‘多’之間,連接着兩者的詞就是‘越來越’。”   
    富爸爸進一步解釋說:“富人不斷增加槓桿使之越來越多,那就是他們越來越富有的原因。窮人和中產階層不願意增加更多的槓桿,而正是這一點決定了他們一生的財務狀況。”也就是說,當一個人不願意再增加更多槓桿時,他就會變得貧窮起來。中產階層也是這樣,真正的富人永遠不會停止增加自己的槓桿。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窮爸爸,他曾說:“爭取接受一個好的教育,這樣就可以找一個好的工作。”對於很多中產階層的人來說,他們的學術和專業教育隨着畢業就結束了。富人卻不是這樣,他們還要通過接受財務教育使自己擁有更多槓桿。   
    窮人和中產階層的不同在於,前者一般比後者接受的教育少。窮人常常連基礎教育也沒有,也不像中產階層那樣受過專業教育。雖然窮人接受了一些教育,中產階層所受的教育稍微多一些,但尚不足以使他們致富。   
    在前面幾本書中,我曾經說過有三種不同的教育,它們是:   
    1學術理論教育   
    2專業教育   
    3財務教育


第二部分你怎樣才能提早退休(4)

    窮爸爸接受了專業教育,但對於財務教育卻毫無興趣。這一點決定了他一生的財務狀況。富爸爸從來沒有停止過財務教育,這也決定了他一生的財務狀況。窮人之所以很窮,因爲他們缺乏上面三種基本教育。   
    現在,生活中的很多落伍者還包括那些獲得了一些槓桿,卻未能獲得更多槓桿形式的人。即使你10年前大學畢業,也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再設法獲取更多的槓桿。正如富爸爸常說的:“大學學位並沒有賦予你停止學習、獲取更多槓桿的特權,銀行的100萬美元存款同樣也不能讓你停止學習。事實上,如果停止學習,你的錢或許馬上就會轉移給繼續學習的人。他們懂得真正的槓桿永遠都是用‘越來越少’的力量做出‘越來越多’的事情。”   
    槓桿的未來   
    今天,有些中學生將自己的公司賣了數百萬美元,還沒有開始工作就可以退休了,因爲他們運用了與自己父母截然不同的槓桿形式。另一方面,嬰兒潮中誕生的不少美國人卻需要回去上學,以保住手中的飯碗。如今“槓桿”和“越來越”這兩個詞有了新的涵義,競爭也不再限於你所在的城市甚至國家之內。財務上的成功者往往都是那些願意用“越來越少”的代價,獲得“越來越多”收益的人,而不是那些用“越來越多”的代價,獲得“越來越少”收益的人。   
    在下面一章中,我所提到的一些數字可能聽起來有些令人難以置信。畢竟,在你工作非常辛苦卻只有五萬美元年薪的時候,很難想像年收入上百萬美元卻不用工作的滋味。我強調要爭取擁有“越來越多”的槓桿,因爲不論你現在掙多少,只要你想用“越來越少”的代價獲得“越來越多”結果,那麼年收入上百萬美元卻不用工作就完全有可能。如果你不願這樣考慮,那麼每年獲得五萬美元都將很困難。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那些不相信用“越來越少”的代價獲得“越來越多”結果這句話的人,往往都是那些用“越來越多”的代價獲得“越來越少”結果的人。等到你接受我們的觀點,你就真有可能用“越來越少”的代價獲得“越來越多”的結果,這纔是最好的結果。你所要做的就是將這句話銘記在心,那麼,年輕富有地退休對你來說就變得容易多了。   
    建議   
    找一張紙,寫出你對下列問題的答案。   
    我怎樣才能以更少的勞動爲更多的人服務和獲得更好的價格?   
    如果你找不到任何答案,那就繼續思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能找出答案並且嚴格執行,你就有可能成爲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這也就是富爸爸稱之爲“百萬美元問題”的原因。   
    下一章,我們將討論作爲槓桿工具的心智的力量。回答上述諸如此類的問題,對於能否年輕富有的退休至關重要。   
   


第二部分心智的槓桿(1)

    爲什麼有人可以做到,有人卻做不了   
    在《富爸爸投資指南》中,我曾經提到了富爸爸曾經給我上過的一課。現在仍然值得一提。   
    那天,富爸爸、他的兒子邁克和我一起走過一個美麗的海濱地產。忽然,富爸爸停下來指着那塊兒地方說:“我想買下這塊地產項目。”   
    我很吃驚,他能買下這麼昂貴的地產嗎?雖然當時我很小,但我知道夏威夷靠海的房地產項目都是相當昂貴的。因爲富爸爸那時還不很富有,我懷疑他能否承受這樣龐大的投資。看來,富爸爸準備與我分享這個祕密,就是他如何投資自己買不起的項目。當然,那也是他致富的祕密之一。   
    不同的現實   
    簡單地說,富爸爸能夠買得起一塊昂貴的地產,儘管他那時並沒有多少錢,因爲“買得起”已經成爲他現實中的一部分。窮爸爸卻不是這樣,儘管那時他的薪水較高,他常說,“我買不起。”因爲購置這樣昂貴的地產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現實能力。   
    最重要的一課   
    多年以來,富爸爸給了我很多重要的教誨,那些教誨深刻地影響了我的生活方向。這些教誨對於我個人現實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讀過《富爸爸,窮爸爸》的朋友,或許還記得富爸爸禁止他的兒子和我說“我買不起”。富爸爸懂得個人現實的威力,他的教誨就是:   
    “你認爲真實的就是自己的現實。”   
    作爲一個有信仰的人,富爸爸常常引用《聖經·舊約》中的話——“言即肉身”,也就是自己的想法意念都會成爲現實。他幾乎每天都說那段話,因此我雖然很小卻可以理解。他一直對邁克和我說:“‘言即肉身’的意思是:凡是你認爲正確的,最終將成爲你個人的現實。”當他路過那塊美麗的海濱地產時,他不會說“我買不起”,即便他那時並沒有多少錢。他用數月時間作出如何買下這塊地產的計劃。他勤勉努力,將“超出自己現實的部分”終於化爲“自己現實的一部分”。讓富爸爸更加富有的不是金錢,而是他不斷擴展自己現實的能力。   
    投資有風險嗎   
    許多人常說:“投資充滿風險。”對他們來說或許如此,因爲他們認爲那句話是正確的。這將成爲他們的現實,即使投資未必總伴隨風險。在實際生活中,風險無處不在,就像你穿過馬路或者騎自行車時一樣。許多人認爲投資充滿風險,因爲他們認爲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幾個月前,我和一個著名銀行的資深投資顧問一起參加電臺的節目。那位資深投資顧問首先向我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的觀點發起挑戰,他說:“羅伯特·清崎說,如果一個人想致富,就應該創建自己的公司。清崎先生或許沒有看到,實際上很多人無法創建自己的公司,創建公司風險太大了。統計表明9/10的公司在建立後五年內倒閉。我認爲清崎先生的觀點很危險,想請他能進一步作出解釋。”      
    電臺主持人很高興在自己的節目中出現爭論,他希望我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挑戰,他說:“好吧,清崎先生,你如何對上述現象作出解釋?”   
    諸如此類的質疑以前已經遇到過好多次了,我早已習以爲常。當然這次節目剛剛開始就直接遇到了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還是稍稍有些意外。停了一會兒,我清了清嗓子說道:“我以前曾經看到、聽到過剛纔提到的那組統計數據。根據我的經驗,上述數據是可信的。我看到過許多公司在創辦五年內倒閉。”   
    “既然如此,那你爲什麼鼓勵人們創建自己的公司?”那位資深投資顧問顯然有些不滿。   
    “首先,”我回答說,“我並沒有一味鼓勵人們創辦自己的公司,我是說每個人都應該關注自己的事業。當我說‘關注他們自己的事業’時,是指他們應該關注自己的投資組合,那並不意味者一定要創辦自己的公司。儘管一個經營狀況良好的公司常常是富人變得更加富有的資產。”   
    “那麼,風險狀況怎樣?”那位資深投資顧問問道:“你怎麼看待9/10的新辦公司倒閉這一現象?”   
    “是的,你怎樣看待?”主持人看到討論並沒有預想的那麼激烈後,略微有些失望,但還是接着追問。   
    “首先,”我回答說,“9/10的新辦公司倒閉,那就意味着1/10的公司成功了。當我注意到9/10的公司倒閉,我就明白自己需要作好至少賠9次的準備。”   
    “你打算在10次裏面賠9次?”那位資深投資顧問略帶嘲諷地問道。   
    “是的,”我回答說:“事實上,我們都曾經是那9次失敗中的一部分,我個人就曾經連續失敗了兩次,但我接着又作出了第三次努力。”   
    “你失敗的感覺如何?有必要那樣嗎?”那位資深投資顧問問道。他本人只是銀行的僱員,並不是一個公司的老闆。   
   


第二部分心智的槓桿(2)

    “第一次失敗時我感覺糟透了,第二次失敗時的感覺更糟,但對我來說,這是值得的。如果沒有前兩次失敗,我就不會提前18年退休,也不會擁有今天的財務自由。”我回答說,“每次失敗後我需要一些時間恢復,即便如此我還是感覺不好。如果有必要,我在精神上已經作好了失敗10次、甚至20次的準備。我不想失敗那麼多次,如果真的出現那種情況,我也會坦然面對。”   
    “對於我和大多數人來說,這聽起來有些太危險了。”那位資深投資顧問說。   
    “我也這樣認爲,”我回答說,“如果你不想失敗或者僅僅只想失敗一次,這確實很危險。如果你認爲失敗是很糟糕的事情,那就更麻煩了。富爸爸曾經教導我,失敗是成功的一部分。即使我過去很成功,我仍然認爲這個比率不會改變。每次創辦公司,我都提醒自己9/10的新公司可能會失敗。”   
    “你爲什麼那樣說?”主持人問道。   
    “因爲我需要審慎和尊重那個比率。我看到過太多的人創辦了公司,掙了些錢,接着狂妄自大,認爲機會就在自己一邊,又創辦了新的公司。因爲有過去的經驗和取得的成就,他們成功的機會可能要高一點點,但我們還是需要謙遜、審慎的態度,懂得9/10的新公司都沒有成功。”   
    “那很有意義,”主持人說:“因此,現在你創建一個公司時就會繼續保持謹慎,並尊重1/10的成功率。”   
    “對,”我回答說:“我有好幾個朋友就曾經很自負,將原來公司的所有資金全部投入到新公司中,最後滿盤皆失。如果你想成功,就需要一直尊重這個比率,不論你過去有多麼成功。每一個專業橋牌選手都知道,不會因爲自己剛剛撿到了一張好牌,就會改變撿到下一張好牌的機率。”   
    “我會牢記這一點。”主持人說。   
    “我仍然認爲那太冒險了,”那位資深投資顧問插話說,“你本人和書中的觀點都很冒險。大多數人不會那樣去做,他們不會準備創辦自己的公司。”   
    “你同意這位先生的觀點嗎?”主持人問我。   
    “他說的有一定道理,”我回答說,“我們現行的學校教育體系培養的是僱員,而不是公司老闆,這就是多數人不準備開辦自己公司的原因。我同意這位投資顧問先生的觀點。”   
    我停頓了一下,以便讓大家都聽清楚自己剛纔的觀點。我雖然也感到了那位資深投資顧問在挑釁,但仍然想避免一場論戰。我接着說:“不過,我想提醒您注意,一百年前,很多人是自由作坊主,很多人都有親戚是農場主或小企業主。可以說他們都是企業家。儘管也有風險,他們仍可以自己經營。直到亨利·福特創辦巨型企業,許多人才開始成爲僱員。即便在有了像福特汽車公司、通用電氣公司這樣超大型企業之後,獨立小公司還是很興旺。”   
    “事實上,小公司帶動了幾乎所有就業機會的增長,佔了國家稅收的相當比例。儘管有一定風險,越來越多的人還是選擇繼續創辦自己的公司。如果沒有這些公司,失業率將會大大攀升。如果沒有這些人主動承擔風險,美國只能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國家。這些企業給了我們所有冒險和增長的機會,如果這些人不來冒險,美國就不會像今天這樣繁榮。可以說,甘冒風險的人帶來了我們社會的繁榮。”   
    那次訪談大概又持續了十幾分鍾,最終也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和觀點。顯然,我們來自不同的現實生活。隨着這場爭論的繼續,我似乎感到富爸爸在說:“生活中的許多爭論都源於每個人不同的現實。”


第二部分心智的槓桿(3)

    風險回報率在你這一邊   
    我很想對那個資深投資顧問說一句話:風險回報率或許就在我這一邊。但那必然又會引起一場無休止的爭論。我不想在電臺宣講我的觀點,但現在我願意與大家分享。做任何事情都會有風險,但並不是每次都需要冒險。   
    多年前,富爸爸對他的兒子和我解釋風險、投資回報知識以及取勝戰略的重要性,其中取勝戰略就包括失敗。富爸爸已經注意到9/10的新公司會失敗,不過,他還注意到1/10公司的回報遠遠大於9/10公司的損失。富爸爸接着解釋自己的觀點:“多數人僅僅思考什麼是明智的,什麼是風險;財商高的人思考的是風險與回報。也就是說,他們不直接說某件事情風險太大、對與錯、好與壞,而要衡量風險與回報的多少。如果回報足夠多,他們就會爲提出一個戰略或者計劃增加成功的機會,不論在成功之前失敗多少次。”   
    贏家戰略   
    我有一個朋友,他運用自己的風險回報戰略,每天進行股票交易。他堅信在每天的20次交易中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1次機會,因此他建立了一種自稱爲金錢管理的戰略。如果他用自有資金20萬美元的1/10進行投資,那麼他實際動用的資金就是2萬美元,而他每次交易金額爲1000美元。他的戰略就是,總有在20次交易中失敗19次的足夠資金。我曾經見他在14次交易中損失了14萬美元,接着突然在後面的市場波動中賺了5萬美元。儘管它從來沒有連續失敗那麼多次,但他的獲勝策略確實驗證了在20次中失掉19次的理論。每次贏了後,他馬上又回來按照同一個原則,那就是總有1/20的獲勝率。他懂得成功率不會隨着資金多少而改變,他還是準備好失掉20次中的19次。   
    輸家戰略   
    那些避免失敗、希望百分之百獲勝的人,常常有個輸家戰略。百分之百獲勝、從不失敗,這就是輸家幻想的世界。富爸爸曾說:“贏家戰略中必須考慮到失敗。”現在多數人的退休計劃中卻未考慮失敗的可能。大多數人簡單寄希望於股票市場的持續走高。當他們退休時,養老儲蓄金會維持自己以後的生活。那是一個沒有給失敗留出空間的計劃,因此就是一個輸家的計劃。贏家們明白失敗是任何計劃的組成部分。在海軍陸戰隊時,我們常常要執行一些臨時應變的計劃,這些計劃主要是在事件的發展超出我們預期的範圍時制定的。現在,大多數人沒有退休後的臨時應變計劃,沒有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嚴重市場惡化,或者用盡他們的養老儲蓄金。可以說,制定退休計劃時,大多數人實際抱有輸家戰略的想法,沒有爲失誤留下任何空間。


第二部分心智的槓桿(4)

    輸掉98%的機會   
    在直銷市場,許多人都知道他們發出的信件中98%將不會成交。因此專業直銷商估算他們市場活動的迴應率爲2%,有時候甚至更低。這些2%的交易需要承擔沒有迴音的98%的郵寄資料費用。一旦直銷商發現郵件的迴應率只有2%,或者稍高一點,他們只是增加郵寄數量,雖然他們明白還將損失掉98%。他們知道如何爭取到2%的迴應率這個道理,並最終致富。   
    輸家總認爲失敗是壞事   
    富爸爸說:“輸家就是那些總認爲失敗是壞事情的人。輸家不能容忍失敗,常常不顧一切地避免失敗。很多輸家僅僅在有把握的事情上下賭注,這些有把握的事情包括安全的工作、穩定的薪水、有保證的退休金、銀行存款利息等等。輸家總是輸個不斷,贏家也總是贏個不停,只是因爲贏家懂得輸本身就是贏的一部分。”   
    富爸爸在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常常問:“你願意在100次中輸掉99次嗎?”   
    他想從我們身上得到的答案是:“如果成功1次的回報,超過了失敗99次的風險和代價,那我們就願意。”他希望我們能進一步解釋:“如果我們知道能夠贏得100萬美元,風險回報率是1∶100,最小賭注是1美元,我們就會拿出100美元。按照我們的策略,每次下注1美元,賭100次。等到我們贏了1次,我們就會運用同樣的機率重新開始做,因爲這個機率幾乎不變。或許我會增加賭注,但只會在100次中連續輸掉99次之後。”   
    富爸爸憎惡賭博,不許我們參與賭博。他僅僅是用這個簡單的事例,教育我們運用風險與回報的方式進行思考,而不是用正確與錯誤、冒險與安全的方式思考問題。   
    爲什麼萊特兄弟是對的   
    富爸爸曾經對他的兒子邁克和我說起自己的基蒂豪克之行,那個地方位於北卡羅來納州。二戰結束時,他剛剛離開軍隊。他回憶說:“孩子們,有朝一日你們應該去一趟基蒂豪克,看看奧維爾·萊特和威爾伯·萊特兄弟的智慧。他們兄弟倆明白首次飛行肯定有風險,但最終做到了讓自己的飛行試驗實際上沒有多大風險。”爲此,萊特兄弟找了一個平坦開闊的鬆軟沙地進行試驗,這是一塊相對安全的着陸地點。他們並沒有像常人那樣選擇大橋或者懸崖上開始飛行,而是一塊平坦開闊的沙地,再加上有助於飛行的強風,不斷試驗直到成功。   
    “正因爲萊特兄弟樂於智慧地冒險,所以他們徹底改變了世界。如果可能,你們應該找機會去看看那個地方。萊特兄弟倆選擇在那裏進行試驗,並勇敢、明智地面對可能出現的失敗,爲的是我們今天能夠飛翔。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在財務上實現騰飛,因爲他們選擇了一味地逃避失敗。”2000年8月,我終於站在了那塊鬆軟開闊的土地上,再次看到了富爸爸五十多年前目睹的一切:那的確是試飛的最佳地方。   
    我又想起了富爸爸給我們講述的萊特兄弟的事情,他當時爲我們畫了一個圖。   
    富爸爸接着解釋說:“當一個人經常說出下面這些話:   
    1我買不起。   
    2你做不了。   
    3我做不了。   
    4那是不可能的。   
    那麼,他們往往是從自己的現實情況出發,是對超出自己現實的想法發表評論。”   
    他接着說:“當萊特兄弟宣佈他們準備進行人類首次飛行時,大多數人說:‘人類永遠不會飛翔’。事實上,說這種話的人中間就包括他們的父親——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士。”看看富爸爸畫的草圖,你就會發現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人類能夠飛翔的理想早就超越了現實。因此,他們的評論都在認知範圍內。   
    那麼多人說“人類永遠不會飛翔”,就是因爲人類飛翔的想法遠遠超出了當時大多數人的想像範圍。但是對於萊特兄弟來說,人類飛翔的理想並沒有完全超乎自己認爲的可能性範圍。他們多年來致力於將這種可能性轉化爲現實的工作。說到金錢的時候也是如此,富爸爸像萊特兄弟那樣做了,而窮爸爸沒有去做。現在,人們常說:“打破一切常規”、“跳出框框想問題”。富爸爸認爲:“‘打破一切常規’、‘跳出框框想問題’的確說得不錯,大多數人在一兩天內可以這樣做。但是問題在於,你可以堅持一年甚至一輩子嗎?如果你能堅持做下去,你就會變得越來越富有。”   
    在前面提到的那次電臺訪問中,我對那位咄咄逼人的資深投資顧問說,只要最終的回報遠遠大於風險,自己準備在10次投資中輸掉9次。直到現在,我仍然懷疑他當時很可能根本就沒有聽懂我的意思。而且可以肯定,他沒有聽懂我接下來的話:“我在創建新公司的時候,就明白自己很可能失敗。我不大考慮自己將要成功的可能性,我認爲自己應該從失敗開始。”這種思維模式肯定與他的想法格格不入。問題的關鍵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我們各自對現實的看法截然不同,由此也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想法相去甚遠。   
    心智的槓桿   
    我不是鼓勵大家辭職,盲目地開始損失資金或者參與賭博活動,因爲這樣做其實與希望通過撞大運、中大獎獲取退休金一樣愚不可及。下面將主要探討個人現實的差異問題。   
    我們認爲,心智是人類最強有力的槓桿工具。在大多數情況下,凡是我們認爲真實的東西最終就成爲我們個人的現實。那些認爲投資充滿風險的人,常常會找到很多事實證明自己的論點。打開報紙,會讀到許多人在投資上損失了金錢。這也就是說,人的心智具有選擇的能力,可以讓人關注自己認爲真實可信的事情,而對其他事情熟視無睹。正如當時很多人對萊特兄弟說:“人類永遠不能飛翔。”對於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他們更是質疑:“難道你沒有看到世界是平面的嗎?”可以說,人們永遠認爲自己的觀點是真實的。   
    爲了能夠年輕富有地退休,掌握自己的現實是你所能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用“越來越少”的努力,爭取“越來越多”的結果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如果你不能控制和改變自己的現實觀點,致富所用的時間之長就會超出自己的想像。最終促使富爸爸走上了富有之路的,不是前面提到的諸如海濱地產一類的東西,而是不斷拓展改變自己現實的能力。正是這種不斷拓展的能力改變了富爸爸的現實。在購置了那塊海濱地產以後,他很快又繼續尋找更大更好的地產項目的來檢驗自己的想法。   
    另一方面,正是由於窮爸爸缺乏改變自己現實的能力,造成了他工作雖勤勉努力,但財務狀況卻遲遲得不到好轉。也正是窮爸爸的口頭禪“我買不起”,最終導致了他的生活狀況。其實,窮爸爸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如果他願意改變自己的現實,也一定能夠買得起那塊海濱地產。但是他本人不知道,正是自己的現實阻礙了致富的腳步。他確實認爲自己買不起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地產,這種想法決定了他的現實情況。   
    歸根結底,富爸爸和窮爸爸的主要不同就在於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現實觀念。一個願意不斷拓展、改變自己現實的人,即便手頭並沒有多少資金,他也可能會說:“我怎樣才能買得起那塊海濱地產?”一個不願拓展、改變自己現實的人只會說:“我買不起。”的確,正如我反覆講到的,決定他們兩人貧富的因素不是海濱地產,而是他們自己對現實的選擇。


第二部分心智的槓桿(5)

    1號槓桿   
    1號槓桿是你的心智槓桿,因爲你的現實就在那裏形成。我和金爲了年輕富有地退休,需要不斷控制、改變和拓展我們的現實。現在,我常對人們說:“從年薪5萬美元辛辛苦苦工作到年薪100萬美元是從改變你自己的現實起步的。”   
    現實的改變不一定意味着就要有大的動作,也許就是個人觀念的改變。例如,不必對投資新手說“投資風險太大了”,而是問:“風險回報率是多少?”或者“賺錢之前我需要賠多少次?”也不必再簡單地說:“那塊地產價格太貴了!”而是閱讀有關地產的書,或者請教那些能買得起的人,看看他們是怎樣買下來的。實際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那塊地產,而是如何改變你自己的現實。   
    爲什麼富爸爸越來越富有,窮爸爸越來越窮困   
    富爸爸擁有不斷改變、控制和拓展自己現實的能力,因此他雖然工作越來越少,卻變得越來越富裕。相反,窮爸爸選擇了生活在自己的現實裏。這個現實在他看來是正確的,也是他惟一可能的現實。他勤勉努力地工作,退休時卻很貧窮。他有一個固定不變的現實,不知道如何控制、改變或者拓展它。他常常說“我買不起”、“我永遠不會富裕”、“我對錢毫無興趣”、“如果退休,我的收入就會下降”,結果,他所說的都變成了現實。   
    如果你想年輕富有地退休,或許需要改變、拓展自己的現實並且養成這樣的習慣,那麼正如富爸爸常常提醒他的兒子和我時所說的那樣“你的思想和語言最終將成爲你生命的一部分。”   
    多年來不斷開拓我們的現實   
    那個新年夜坐在加拿大寒冷的山上,我意識到需要思考自己現實之外的一些問題。我不斷地思考,直到那些可能的想法最終變成了自己的現實。正如萊特兄弟、金、拉里和我多年來也生活在許多人的現實之外。事實上,我們不得不生活在自己的現實之外。我們常常同別人爭論,偶爾也會受到各種指責,比如夢想家、笨蛋、莽漢、冒失鬼等。金、拉里和我認爲,至少四年內,我們難以看到個人現實的顯著改變。也就是說,將可能達到的目標轉化爲現實需要經過四到八年的時間。   
    現在,當很多人問我們什麼東西可以帶來財富時,我常常說:“那就是你拓展個人現實的能力。如果你不願意拓展自己的現實,致富之路將變得無比漫長。”   
    建議   
    富爸爸讓他的兒子邁克和我拓展自己現實的一個方法,就是讓我們大量閱讀自己偶像的傳記,比如約翰·洛克菲勒、亨利·福特等人的傳記。最近,我還閱讀了介紹比爾·蓋茨、理查德·布蘭森、喬治·索羅斯等人的書。   
    當聽到有人說:“我已經太老了。”我就會問他們是否願意讀讀桑德斯上校的故事,他直到60歲時才成爲富翁;當我聽到有位女士說:“我不會致富,因爲那是男人們的專利。”我會問她是否讀過Body Shop創始人安妮塔·若迪克,或者進入紐約股票交易所的首位女性穆里爾·希弗的故事;而當有人說自己太年輕了,還沒有到賺錢的時候,我就會請他們去讀讀介紹比爾·蓋茨的書,他不到30歲就已經成爲世界首富……如果這些故事還不足以拓展他們的現實,我就懷疑還能有什麼東西能夠說服他們。   
    另一本偉大的書是《養生之道》(Body of Life),作者是比爾·菲利普斯。一個朋友看到我的腰圍逐漸變粗,就向我推薦了這本書。我剛剛讀完這本書,正在按照書中介紹的計劃鍛鍊身體。比爾·菲利普斯在書中講了很多類似富爸爸曾經說過的話,當然他講的是關於身體健康的內容,富爸爸講的是財務與財富。   
    如果不考慮書的主題,我發現其實這兩個過程非常相近。例如,比爾·菲利普斯寫道,首先應該明確爲什麼要減肥,然後才正式開始減肥。富爸爸同樣十分重視這一點,將這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稱爲“爲什麼”問題。比爾·菲利普斯對於夢想和目標也有十分精闢的論述,詳細闡明瞭兩者對於整個減肥過程的重要性。而且,我還發現健康與富有、飲食與超越自我之間都存在着緊密的聯繫。   
    比爾·菲利普斯鼓勵人們多吃,而不是少吃。如果你想減肥、增強體質、恢復健康,他建議每天最好能吃六餐。他認爲,許多想通過節食捱餓減肥的人,其實只能餓很短時間。在這期間,他們肌肉萎縮,脂肪減少,然後又會狂吃一頓,結果適得其反,比以前更胖了。因爲飽餐之後,他們有了更多卡路里(熱能),卻缺少鍛鍊肌肉來消耗新增的卡路里。作爲一個曾經爲肥胖而苦惱的人,我太熟悉這個過程了!   
    富爸爸曾經說,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那些通過節衣縮食、降低生活水平、減少各項開支的人身上。不幸的是,很多采用這種行爲方式的人,最終卻並沒有在財務上有多大改善。如果想致富,需要花費很多,但是他們必須清楚怎樣花費,在什麼東西上花費。正如富爸爸所說:“開支也有好壞之分”。同樣很多人懂得食物也有好壞之分,就像有人想通過捱餓減肥一樣,如果想通過節儉致富,只能在財務上愈來愈脆弱。接着,他們可能會突然陷入一種狂熱,當然不是狂吃,而是瘋狂購物。結果,也正如狂吃者吃掉了好多沒有營養的食品,狂購者買回來的也多是一些沒有價值的商品。   
    比爾·菲利普斯還說:最大的衝動發生在你已經“意識”到失敗的時候。我認爲比爾·菲利普斯真實的想法是:只有你跑不動了,身體出現了問題,纔有可能好好進行治療。從此以後會注意使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也就是說,讓自己的體力超過了極限,你纔會慢慢變得更加健康。致富的路上也是如此。很多人沒有成功,因爲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地迴避失敗。正如前面那位資深投資顧問因爲9/10的新辦公司失敗,就反對人們自己創辦公司,大多數人將失敗僅僅看做是壞事情。富爸爸教導我,失敗是進步和成功之母。我本人從失敗中獲取的東西,遠遠大於從別處學到的。儘管有時失敗也會給你帶來傷害,但失敗後的恢復振作過程將會給你的精神和財務帶來更多力量。    
    我遇到過許多人,他們未能獲得成功,僅僅因爲他們成功地避免了一切失敗。   
    他們避免超越自己認可的現實,因此也就失去了發現自己生活中新機會的可能。正如我一直所說的,正是富爸爸不斷改變和拓展自己現實的能力,最終使他獲取了很多財富。比爾·菲利普斯談到健康時說到了同樣的道理:呆在自己如何強壯的現實中,你就永遠不會更健康。如果想變得更健康、更富有,你就必須不斷超越自己的現實,需要不斷置身於最新的可能出現的現實中。如果持續不斷地超越自己的極限,你就獲得了最好的槓桿,獲取了變得更健康富有、青春常駐甚至更加美麗的槓桿。對我來說,那就是夢寐以求的槓桿。   
    如果你樂於拓展自己的現實,可以通過閱讀圖書、聆聽錄音和學習那些已經成功擁有你所向往的東西的人。窮爸爸鼓勵我閱讀像林肯總統、肯尼迪總統、聖雄甘地、馬丁·路德·金等偉人的書。事實上,窮爸爸和富爸爸都鼓勵我通過閱讀拓展自己的現實,只是由於他們來自不同的現實,所以推薦給我的書也就不相同,我也樂意有機會親歷這兩個現實。   
    如果你真想年輕富有地退休,就應該從拓展、改變個人現實入手。   
   


第二部分什麼纔是真正的冒險(1)

    有兩個能幹的男人做我的父親,給了我瞭解不同現實的機會。儘管有時會發生混亂甚至衝突,但是能聽到兩個不同現實的聲音,對我個人的長遠發展十分有利。我意識到他們兩人都認爲自己是正確的,有時還會認爲對方錯了。   
    窮爸爸在州政府升遷得很快,不久就從一名教師提升爲夏威夷州教育局長。看到這一切,人們就開始議論,有朝一日或許他會參加州長競選。   
    在窮爸爸仕途發達的時候,富爸爸卻在爲擺脫貧困、實現自己的富裕夢想而辛勤工作。等到他的兒子邁克和我上了中學,他已經成了當地有名的富人,並且還在越來越富有。他奮鬥了二十多年的計劃還在繼續。一夜之間,人們開始關注他,關注他的一舉一動,他再也不是那個默默無聞的人了。人們想知道,這個忽然在夏威夷購置房地產的人是誰?富爸爸開始時也是一無所有,他制定了一個長期計劃,努力按照計劃去做,現在終於成爲夏威夷州富有而有影響力的人物。   
    40歲時,富爸爸從我們生活的小鎮搬走,接着又在著名的懷基基海灘做了好幾樁大生意,當地報紙上有關他這位新貴的文章連篇累牘。不久,他控制了懷基基海灘的大塊地產,包括一些外島的海濱地產。富爸爸不再是生活在荒僻小島上的窮小子,他逐漸進入了主流社會,慢慢成爲一個公衆人物。   
    當窮爸爸和富爸爸的職業生涯取得重大轉機時,我正在紐約的軍官學校讀書。邁克也一下子成了富家子弟,住進了懷基基海灘的一個豪華頂層公寓。他一邊在夏威夷大學讀書,一邊試着管理父親日益龐大的商業王國。他所住的豪華頂層公寓讓人驚訝羨慕,實際上,在上學之餘,邁克還要經營他居住的整個公寓。   
    聖誕節在家休假時,邁克和我在富爸爸的辦公室聊起了大學裏學到的東西,以及新結識的朋友。我的新同學來自美國各地。我對邁克和富爸爸說:“我注意到,人們對金錢的看法有很大分歧。我的同學有些來自非常富有的家庭,有些來自非常貧窮的家庭。儘管大多數人在功課上都很聰明,但窮人和中產階層家庭出身的同學與富家子弟對金錢的看法相去甚遠。”   
    富爸爸的反應很快,他說:“他們的看法不是不同,而是截然相反。”他坐在桌子前,抓起黃色的便箋,寫了下列這幾組對比資料:相反的觀點   
    中產階層  富人   
    工作安全創辦自己的公司   
    大房子公寓   
    儲蓄投資   
    富人很貪婪富人很慷慨   
    寫完之後,富爸爸回過頭來看着我說:“你的現實是由你認爲什麼是明智的、什麼是有危險的認識所決定的。”   
    看着他剛剛寫出來的幾組對比資料,我問道:“你的意思是,中產階層認爲工作安全就很好,而創辦自己的公司則太冒險了?”我很熟悉這種看法,因爲窮爸爸一直這樣認爲。   
    “很對,”富爸爸說,“你怎麼看待工作安全?”   
    我想了一會兒,卻一無所獲。我說:“我不知道你想知道什麼。的確,我爸爸和很多人都認爲有一份穩定、安全的工作就是很合理的安排。還有哪些方面我沒有想到?”   
    “你遺漏了我本人的現實,”富爸爸接着說,“我曾經說過,中產階層和窮人有關金錢的看法不僅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我與你爸爸相反的現實是什麼?”   
    富爸爸的很多現實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心頭,我說:“你認爲創建自己的公司很好,而追求所謂的工作安穩實際上卻很危險。這是不是就是你的觀點呢?”   
    富爸爸點了點頭。   
    “你是說建立自己的公司並不危險嗎?”我問道。   
    富爸爸搖了搖頭,他說:“不,學習建立自己的公司就像學習做其他事情一樣,也會有風險。但是,我認爲一生只追求工作安穩,比冒着一定風險學着建立自己的公司更危險。在這裏,一種風險是暫時的,另外一種風險則是終生的。”   
    當時正值60年代後期,大家都還不知道“縮小規模”這個詞的含義。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只知道上學、找工作,而且終生工作。等到退休之後,公司或者政府將會照顧你的生活。學校和家庭都在教育我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使自己成爲一名好僱員。雖然沒有明確說,但暗示着:上學、成爲一個稱職的僱員,就是一件很聰明的事情。現在,很多人終於明白,過分追求所謂的工作安穩已經不合時宜,但在當時人們非常看重工作的穩定性。   
    我看了富爸爸在紙上列出的“富人很貪婪”與“富人很慷慨”的比較,也就明白自己當時的現實是什麼。在我們家裏,富人一直被看做是冷酷貪婪的人,他們惟利是圖,眼中只有金錢,對窮人冷漠無情、毫不關心。   
    富爸爸指着他寫出來對比資料,說道:“你能理解他們認識上的不同嗎?”   
    “他們的看法完全相反,”我輕聲說:“不僅不同,那是很多人爲什麼很難致富的原因。致富不僅僅需要認識上的改變。”   
   


第二部分什麼纔是真正的冒險(2)

    富爸爸點點頭,顯然對我的回答比較滿意,並希望進一步加深我們的印象。他說:“如果你想致富,那麼你就需要學會用與現在相反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   
    “僅僅是思維方式的不同嗎?”我問道,“做事情時是不是也要有所區別呢?”   
    “並不一定,”富爸爸說:“如果爲了工作安穩而工作,你將辛勞終生;如果爲了建立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或許在起步階段更辛苦一些,但是你後來的工作時間會越來越少,而且將比前者多賺10倍、100倍甚至1000倍的錢。你說哪個更好呢?”   
    “怎麼看待投資呢?我的爸爸媽媽一直說投資風險太大,他們認爲儲蓄更好一些。當你投資時,你的做法有什麼不同?”   
    富爸爸被我父母的那種看法笑得合不攏嘴,“儲蓄和投資需要完全一致的行動。儘管你們的想法完全相反,你也可以做同樣的事情。”   
    “同樣的事情?是不是風險更大的事情?”   
    “不,”富爸爸又笑了,他說:“讓我給你上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吧,但在講之前我能不能問一個問題?”我們當時已經長大了些,富爸爸可以講很多過去沒有講過的事情了。   
    “當然可以,你可以問任何問題。”我回答。   
    “你的父母是怎樣節約錢的?”富爸爸問道。   
    “他們努力去做很多事情。”我想了想,然後回答說。   
    “好的,能不能舉出一個例子,是他們花費了很多時間去做的事情。”富爸爸說。   
    “可以。每週三等到超市宣佈食品特價時,我的父母就會找到超市的宣傳單制定本週食品預算。他們一直尋找商家的食品優惠政策,那是他們花掉好多時間去做的一件事情。事實上,我們家購買何種食品完全取決於每週超市的優惠項目。”我說。   
    “接着,他們會怎樣去做?”富爸爸問道。   
    “他們到鎮上的各個超市去看,買回超市宣佈低價處理的東西。他們說,購買這些特價食品節省了不少錢。”我回答。   
    “我對他們的這種做法並無異議,”富爸爸接着問道:“他們購買特價衣物嗎?”   
    我點了點頭,“是的,他們買汽車時也是如此,不論東西新舊都是如此。他們花了很多時間購物,爲的是能夠節約開支。”   
    “因此,他們認爲節約是很好的事情?”富爸爸問道。   
    “是的,”我回答說,“事實上,當他們找到特價食品時,一下子會買很多,放進家裏的大冰箱裏。過了幾天,他們發現豬排特價,就買下足夠吃六個月的豬排。他們熱衷於到處尋找這樣節約開支的方式。”   
    富爸爸忍不住放聲大笑,“豬排?他們買的豬排多少錢一磅?”   
    “我不知道,但他們的確買了好多,我們的冰箱常常被裝得滿滿當當的。還有,冰箱裏不僅僅有豬排,還有他們從另一個商場買來的正在特價銷售的漢堡包。”   
    “你是說,他們買來冰箱,僅僅是爲了存放各種特價銷售的食品嗎?”富爸爸笑着問道。   
    “是的,”我回答道,“他們努力工作,積攢每一分錢。他們用很多時間收集各種優惠券,購買各種特價商品。你說說,他們這樣做難道錯了嗎?”   
    “當然沒有錯,”富爸爸說:“他們沒有錯,只是因爲他們擁有一個不同的現實。”   
    “你做不做這樣的事情?”我問道。   
    富爸爸笑着說:“我一直等着你問這個問題。好吧,讓我來給你開始講最重要的一課吧!”   
    “關於你從來不做像我父母做的那些事情的一課嗎?”我再次期待着富爸爸的回答。   
    “不是,”富爸爸回答說,“是關於我如何做與你父母所做的完全相同的事情。事實上,應該看到過我做的那些事情。”   
    “什麼?”我不禁一驚,“你也買特價品,然後把自家的冰箱塞滿嗎?我好像並沒有看到過你這樣做。”   
    “不是你沒有看到過,”富爸爸說,“我購買那些正在出售的東西,擴充自己的組合投資。”   
    聽到這句話,我愣了半天,接着問道:“你購買東西是爲了擴充自己的組合投資,而我父母購買是爲了填滿自家的冰箱?你的意思是你也做類似的事情,但是購買、填滿的東西不同?”   
    富爸爸點了點頭,他想讓自己的教誨能夠進入我21歲的大腦。   
    “你們做着同樣的事情,但是,我的父母越來越窮,你卻越來越富。你所講的就是這樣的一課嗎?”我問道。   
    富爸爸點點頭,他說:“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是什麼呢?”我接着追問。   
    “好好想一想,”富爸爸說,“想想我們一直在說什麼?”   
    我想了好一會兒,這節課的另外一部分慢慢在腦海中浮現。“哦,”我說,“你和我父母雖然做着同樣的事情,但你們的現實卻不同。”   
    “哈,看來你快要理解了,”富爸爸說,“他們認爲怎麼做是聰明的,怎麼做是又是冒險的呢?”   
    “噢,”我大聲說,“他們認爲節約、儲蓄是聰明的,而投資是冒險的。”   
    “已經接近了。”富爸爸說。   
   


第二部分什麼纔是真正的冒險(3)

    “他們認爲投資是冒險行爲,因此他們努力工作,節儉儲蓄。事實上他們在做着與你相同的事情。如果他們改變了自己的現實進行投資,像購買豬排一樣精打細算,他們一定會越來越富有。你和他們做了同樣的事情,但是你購買公司,投資房地產、股票、債券,以及其他商業機會。你爲了自己的投資組合而購買,他們爲了自家冰箱而購買。”   
    “他們做着同樣的事情,但是從不同的現實出發。”富爸爸接着說,“決定他們長期陷於貧窮或中產階層的因素是自己的現實,而不是行爲本身。”   
    “他們精神的現實使自己陷入貧困,”我輕聲說,“也就是說,正是對什麼是聰明什麼是冒險的不同認識,決定了我們一生的經濟地位。”我使用了剛從大學經濟學課上學到的新詞語。   
    富爸爸接着說:“雖然我們做着同樣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出發點不同。我從一個富人的立場開始行動,你的父母從一箇中產階層的立場開始行動。”   
    “這就是你一直所說的‘你認爲什麼是真實的,你的現實就是怎樣的’的原因吧。”我輕輕地加了一句。   
    富爸爸點點頭,接着說:“因爲他們認爲投資充滿風險,所以常常注意那些已經或即將損失資金的例子。他們的現實使自己對其他現象熟視無睹,只看到了自己認爲正確的事情,即便那並不完全正確。”   
    “因此一個認爲工作穩定是最明智選擇的人,很容易找到證明自己觀點的例子,也很容易找到建立自己的公司充滿風險的例子。人們都可以找到證明自己觀點的證據。”邁克好不容易插了一句。   
    “很對,”富爸爸說,“這樣做有意義嗎?你有什麼感受嗎?”   
    我點點頭,心中還在慢慢回味着富爸爸剛纔所講的內容。接着,我指着便箋上富爸爸寫的“大房子”和“公寓”,問道:“我的父母一直夢想着購買更大的房子,而你一直在購買更大的公寓。你們都在做着相似的事情,是嗎?”   
    “是的,”富爸爸接着問我:“爲什麼你的父母一直想買更大的房子?”   
    “因爲我爸爸的薪水在不斷上升,需納稅額也在不斷增加。會計師就勸他購買更大的房子,以便享受因償還抵押貸款而獲得的稅收減免。”我回答說。   
    “而且,他自己也認爲這是一個明智之舉,對嗎?”富爸爸問道。停了一會兒,他接着說:“因爲他認爲房子是自己的資產,他可以從中獲得不少政府的稅收減免。”   
    我點了點頭,說道:“他們認爲購買公寓充滿了風險。”   
    “我們都得到了同樣的稅收減免,不過我因此越來越富有,而你的父母卻使自己的生活更緊張,工作壓力更大。我是由於優良債務獲得了稅收減免,這些債務讓我更加富裕,而你的父母是因爲不良債務獲得了稅收減免。現在,你領悟了每個人對‘明智’與‘冒險’的不同理解是如何決定了自己的現實了嗎?”富爸爸問道。   
    邁克和我都點了點頭。“我現在更明白了。”邁克說。   
    “但是,如何理解‘富人很貪婪’與‘富人很慷慨’呢?”我問道。   
    “首先,你不能將窮富與個人的貪婪、慷慨與否聯繫起來。世界上有許多貪婪的窮人,也有不少慷慨的窮人,反之亦然。正如我經常向你們所說的那樣,致富之路有很多。你可以通過購買便宜東西積累個人財富,問題是你最終只能不斷購買便宜東西。你可以通過與人聯姻致富,這非常普遍,但我們都知道那會讓你付出什麼代價。招搖撞騙也可以致富,但是如果致富比蹲監獄容易得多,爲什麼要冒蹲監獄的風險呢?靠運氣有時也可以致富,問題是如果還想更富裕,你就只能依靠智慧而不是運氣了。”   
    以前曾經聽富爸爸講過好多次,這一次我真希望富爸爸能夠講講怎樣慷慨地致富。我不禁又追問道:“‘富人很貪婪’與‘富人很慷慨’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你們還記得我曾經說過的,用‘越來越少’的勞動換取‘越來越多’的結果嗎?”富爸爸反問道。


第二部分什麼纔是真正的冒險(4)

    我和邁克都點了點頭。   
    “好吧,用‘越來越少’的勞動換取‘越來越多’的結果,就是一種慷慨的形式。事實上,慷慨是致富的捷徑。”富爸爸說。   
    “你是說,可以通過爲更多人服務而致富?”邁克有點困惑。   
    “對,”富爸爸說,“當我想賺更多錢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問自己,我怎樣才能爲更多的人服務。”   
    邁克轉過頭來對我說:“爸爸從來沒有說過這些,不過我想今後你得準備好聽他詳細解釋了。我們現在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可以更好地領會他的觀點。”   
    “領會什麼?”我問道。   
    “還用我告訴你嗎?”邁可一臉的壞笑。   
    “其實你已經開始理解了,這樣你就可以結束學習了。”邁克回過頭來,低聲對我說:“你爸爸常常對你說富人貪得無厭,是嗎?”   
    我點點頭,肯定地說:“他曾經說了好多諸如此類的話。”   
    “他那樣說的原因是,他認爲富人應該給那些在某個職位上幹了很長時間的僱員支付更多的薪水。他稱之爲資歷或崗位津貼,對嗎?”   
    我點了點頭。   
    “你能理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通常一個人的工作量是有限的,或者只能做同樣的工作,是嗎?”邁克輕聲問道。   
    “我理解,”我回答說,“但我爸爸不這樣看,他相信薪水應該隨着忠誠度和工作年限資歷的增加而增加。”   
    “因而你爸爸認爲富人很貪婪,因爲他們不願爲僱員的忠誠和工作年限資歷付費。是那樣嗎?”   
    “是的,”我回答道。   
    “你認爲做同樣的工作,卻希望得到更多的薪水是貪婪嗎?”邁克問道,“或者,如果所做的工作超出了範圍,就應該支付加班費或額外的費用嗎?”   
    “但是,那正是我爸爸和許多人賺錢的主要途徑呀,”我說:“那也是他們的現實。”   
    “還是那個問題,”富爸爸說,“還是‘現實’的問題,我們來自不同的現實。在我看來,幹同樣的工作卻希望得到更多薪水就是貪婪。我認爲如果想得到更多的錢,首先就要用越來越少的代價,幹越來越多的工作,並且爲儘可能多的人服務,那樣我纔可能最終致富。”   
    “這就是爸爸讓我們閱讀亨利·福特傳記的原因,”邁克說,“亨利·福特成爲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是因爲他爲越來越多的人提供了價格越來越便宜的汽車。在我爸爸看來,亨利·福特是一個非常慷慨的人。然而,很多人認爲亨利·福特是一個非常貪婪的人。在他們的現實裏,他剝削工人。可以看出,這種分歧源於他們各自不同的現實。”   
    “可以理解,”我說,“隨着一天天長大,我已經注意到,願意用越來越多的勞動和服務換取相對少的收入的人,與那些願意用越來越少的勞動換取越來越多收入的人之間的顯著區別。在我爸爸看來,大學教授講授的東西應該最少,獲取的報酬卻應該最多。他們被稱爲‘終身’教授,那是他們嚮往的職位。”   
    “而且他們認爲那是很‘明智’的事情,”富爸爸說,“但那不是我所向往的方式。”   
    “那就是你爸爸的房子比我爸爸的價位的房子更寬敞的原因,”邁克說,“我爸爸花去好多年時間購買和建造公寓,以便爲更多的家庭提供他們可以承受的房子。他建的公寓越多,房租也就降得越多。如果沒有一大批像我爸爸這樣的人,公寓就會很少,那些低收入者將因此而負擔更多的房租。公寓越多,就意味着房租越低,這符合經濟學中最基本的供需平衡原理。你爸爸努力工作,爲的是自己和家庭擁有更大的房子。他想到更多的是自己的家庭,不是爲別人提供房子,但是他卻認爲富人很貪婪。那是你爸爸的現實,不是我爸爸的現實。”   
    我靜靜地坐着,爲邁克和他爸爸能夠與我如此平靜坦然地面對這個話題而高興。他們竭盡全力爲我指出‘貪婪’與‘慷慨’的區別。在20歲那年,我的現實開始有了一個很大的轉變。我明白自己應該選擇自己想要得到的現實,那也正是富爸爸的現實。在那種現實中,大多數富人都很慷慨。從此以後,我明白瞭如果想要致富,首先必須設法變得更慷慨些。我懂得了可以嘗試少工作多收益而致富,但是,我更懂得可以通過爲更多人做更多工作而致富。我選擇了那種現實,正如富爸爸所說:“這兩種想法不是有區別,而是截然相反。”20歲那年,我開始運用與自己家庭完全相反的思路考慮問題。我意識到自己家庭的思考模式實質上是很貪婪的。爲了年輕富有地退休,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慷慨,而不是越來越貪婪。


第二部分什麼纔是真正的冒險(5)

    在“富爸爸”系列叢書第二本《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中,我曾經講過,不同的人處於不同的象限,那張圖表如下:   
    不同的象限代表不同的現實。一個人如果想改變自己所處的象限,或者想要兩個或者更多的象限,就必須改變自己的現實。例如,E象限代表僱員,他們往往從工作安全的現實看待世界。   
    S象限代表了小企業主或者自由職業者,他們用個人獨立、自由或者堅忍不拔的精神看待世界。即便在S象限與B象限的對比中,你也會看到槓桿的力量。小企業主與大企業主的主要區別在於他們服務對象的多少。大企業主竭盡全力建立一個系統或制度,爲儘可能多的人服務,小企業主常常依靠自己個人的力量爲他人服務。S象限存在的問題是小企業主即使整日勞作,也不會像大企業主那樣爲那麼多人服務。因此,小企業主與大企業主的一個區別,就在於小企業主用個人的力量爲人們提供服務,而大企業主則利用系統、制度爲更多的人提供服務。   
    I象限代表投資者,那是富人的訓練場。投資者依靠錢生錢,他們不必工作,因爲他們的錢在爲自己工作。   
    建議   
    也許你想對自己進行一個測試,測試的內容通常如下:   
    你的家人對下列問題所涉及的現實是如何回答的?   
       明智   冒險   
    1工作安全   
    2建立自己的公司   
    3一幢大房子   
    4公寓   
    5儲蓄   
    6投資   
    7富人是貪婪的慷慨的   
    好了,現在或許你想在自己的現實上進行同樣的測試。我請你首先對自己家庭的現實進行測試,因爲家庭現實影響力非常巨大。在對比了自己和家庭的現實之後,你或許就會理解同一個家庭的成員之間,現實其實也有很大不同。   
    爲了年輕富有地退休,我在決定自己的現實之前,不得不首先徹底拋開自己家庭的現實。爲了我和金能夠年輕富有地退休,我們不得不尋找爲越來越多人服務的途徑,而不是相反的途徑。


第三部分怎樣才能少工作多賺錢(1)

    “如果你想致富,”富爸爸說,“就不要期望加薪。相反,你要開始思考怎樣才能爲更多的人服務。事實上,如果你急切盼望致富,就真的不要寄希望於加薪。如果獲得了加薪,你可能就是爲一種不適當的錢而工作。”   
    在前面幾章中,我曾經講過如何通過增加債務致富,而不是像很多人那樣消除債務。這種思想背後的邏輯基礎是,債務也有優良債務與不良債務之分,而大多數人揹負着不良債務。收入也是如此,有優良收入與不良收入之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大多數人未能致富,因爲他們勤勉工作,得到的僅僅是不良收入。當你要求加薪時,實質上就是在追求一種不良收入。如果想年輕富有地退休,你就需要爲一種優良收入而勤勉工作。在富爸爸系列的前幾本書中,我曾經將收入分成三種不同類型,它們分別是:   
    1工資收入。工資收入就是你爲錢而工作得到的收入,它以支票的形式付給你。當你要求加薪、獎金、加班費、佣金或者小費時,你還可以得到更多。   
    2組合收入。組合收入通常來自於有價證券,如股票、債券和共同基金。將來,絕大多數退休金將要依靠組合收入。   
    3被動收入。被動收入通常來自於房地產投資,它也可以來自於個人專利或者知識產權,比如歌曲、圖書或者其他知識產品的收入。   
    富爸爸爲什麼不喜歡工資收入   
    在富爸爸的頭腦中,最不好的收入莫過於勤勉工作帶來的工資收入。對他來說,那是最差的收入,主要因爲以下四個原因:   
    1它是課稅最重的收入,而且你對納稅多少最沒有發言權,也無法自行確定納稅時間。   
    2你不得不整日爲此勞作,耗費了自己一生最寶貴的時間。   
    3幾乎沒有什麼槓桿可以利用,多數人增加自己工資收入的主要途徑仍然只能是更賣力地工作。   
    4你的工作很難有什麼剩餘收入。也就是說,你工作拿到薪水,接着又得爲了拿到薪水而去工作。這種反覆輪迴,在富爸爸看來,意味着個人幾乎沒有什麼可利用的槓桿。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總感到富爸爸不喜歡工資收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常常說:“對孩子最糟糕的建議,莫過於讓他上學讀書,以便謀得一份高薪工作。”那樣說並不意味着他對學校本身很反感,其實他反對的是讓孩子終其一生,僅僅是爲了拿一份薪水而工作。我知道,大多數人嚮往那種能給自己帶來很多工資收入的高薪職位。這也正如我前面所說的,很多人的現實不僅僅是不同,而是截然相反。富爸爸也說:“讓人終生爲了一份工資而工作,就像教人做一個生活的高薪奴隸。”   
    爲什麼富爸爸喜歡被動收入   
    儘管擁有全部三種收入方式,但如果讓富爸爸從中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收入方式,他肯定每次都會選被動收入。這是爲什麼呢?因爲那是他付出勞動最少的一種收入,納稅也最低,而且長期以來它一直爲自己帶來的收益最高。也就是說,他努力爭取被動收入是因爲從長遠來看,他付出的勞動越來越少,服務的人卻越來越多,等他年老之後得到的收入也會越來越多。   
    爲了年輕富有地退休,我必須懂得要努力賺哪一類錢。我和金能夠提早退休,就是因爲我們制定了努力工作獲取被動收入的計劃,而不是像大多數人那樣爭取工資收入。另外一個不同就是,我們打算退休時擁有更多被動收入,而不是簡單的組合收入,而後者正是大多數人退休後依賴的。大多數人退休後主要依賴的組合收入,並不總是一種最好的收入,因爲在三種收入中,它負擔的稅率居於第二位,而稅務負擔往往是個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筆開支。我們下面將要進一步做出解釋。   
    富爸爸擁有上述三種收入,因爲每種收入都有優點和不足。窮爸爸辛勤勞作一生,僅僅依賴一種收入。當我們分析他們的一生時可以看到,正是這個小小的不同造成了他們最終財務狀況的天壤之別。


第三部分怎樣才能少工作多賺錢(2)

    富爸爸窮爸爸爲不同類型的錢而奔忙   
    富爸爸窮爸爸都整日奔忙,但卻不是爲了同一類型的錢。窮爸爸反覆強調說:“好好上學,那樣你才能找個一個高薪工作。”富爸爸則說:“不看你掙多少,而看你最終擁有多少。得到工資收入最辛苦,最終留下來的卻最少。”   
    第一種  50%的錢   
    富爸爸常常將工資收入,也就是從工資卡里得到的收入稱爲“50%的錢”。因爲不論你掙了多少錢,政府總是通過一種或多種方式至少從其中拿走50%。如果你現在年薪5萬美元,那麼至少25萬美元最後要被政府拿走,而且大多數在你接到這筆錢之前,就已經被扣除了。即便你拿到了剩餘的25萬美元之後,各種稅還會接踵而至。正如很多人所瞭解的,當你賺錢、消費、儲蓄、投資甚至當你死亡時,都不可能擺脫納稅。事實上,如果沒有作好準備,去世時你所承擔的稅費將會非常之高。正如富爸爸常說的,“如果你對去世後自己的錢沒有一個計劃,那麼政府就會替你想辦法了。”   
    在富爸爸看來,個人辛辛苦苦地工作,最終卻被政府拿去至少50%的收入,實在不是一個很明智的決定。   
    (幾年前,各項稅率甚至超過了50%。最近幾年稅率相對較低,但爲了補償損失,許多稅則漏洞被堵塞了。事實上,在富爸爸主要依靠工資收入的那些年代,他常常稱自己的工資收入是80%的收入,因爲當時政府拿走了高工資收入者80%的錢。)   
    窮爸爸從來不懂不同類收入之間的區別,因此他爲了那50%的錢辛勤工作,接着聽從會計師的建議購買更大的房子,以便獲得從來沒有真正享受過的稅收減免。他從不深入瞭解不同收入之間的區別,往往重新回到學校進修,以便獲得晉升和加薪。也就是說,他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掙的多,納稅也就越來越多,因爲他是爲了50%的錢而工作。   
    富爸爸很難理解那些終生尋求高薪工作或者不斷希望加薪的人,他經常說:“當你獲得加薪時,政府同樣也會得到更多錢。”對他來說,用終生辛勞得到50%的錢,在財務上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第二種  20%的錢   
    大多數人想利用富爸爸所說的20%的金錢,也就是資本收益、股票增值或者有時還包括房地產收益來維持退休生活。僅僅幾年前這個比例還很高,也就意味着爲了資本收益而工作現在似乎顯得更明智一些。如果你聽到政客們說:“我的對手正在給予富人稅收減免。”他們其實往往正在給予投資收入一些稅收減免。   
    許多人在財務上更聰明些,不願意爲了工資收入而賣力工作。許多人尋求認股權,如果公司經營成功,他們將獲得20%的錢。(其中一部分被當做工資收入,但隨後的增值部分將是20%的錢。)如果公司的市值沒有提升,那麼認股權可能也就一文不值。關鍵在於人們能否理解稅收優勢,以及不同類型收入的槓桿能力不同。富人與窮人之間差距不斷加大,因爲很多人沒有注意到收入類型的不同。他們辛勤工作,得到的卻是一種並不適當的收入。   
    第三種  0%的錢   
    我和金提早退休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利用了納稅延遲資金——他被富爸爸多次稱爲0%的錢。納稅延遲資金是資本收益中沒有馬上納稅的錢,而且只要我們選擇納稅延遲,一般都可以得到。   
    例如:我們首付5千美金,買下了價值5萬美元的房子。兩年後,我們以1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我們得到的資本收益應該是5萬美元,但我們選擇不繳付資本收益的20%,也就是1萬美元。如果從股票或者共同基金中獲取同樣一筆錢,大家可能只有馬上納稅,而我們則在這次交易中可以延緩繳納收益所得稅,並且用55萬美元投入到下一個項目中。這55萬美元中,包括這次5萬美元的收益,以及當初5千美元的定金。也就是說,我們兩年之中獲得了5萬美元,也就是1000%的收益,並且沒有馬上納稅。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我們納稅延遲,而且用從技術上講屬於政府的錢作爲首付款,投資購買一個價值33萬美元的公寓。接着,我們利用銀行的錢和賣家的部分資產,填補了自己剩餘的275萬美元資金缺口。我們不僅運用了其他人的錢,還運用了政府的錢,從而使自己能夠年輕富有地退休。從1988年到1994年,我們多次運用了這種投資和納稅策略。   
   


第三部分怎樣才能少工作多賺錢(3)

    在美國,與投資有價證券相比,投資房地產的一個優勢是可以合法獲得免稅代碼。政府這樣做的目的是鼓勵投資者繼續將資金投到房地產項目上,從而爲那些不買房或者買不起房子的人提供住處。這些稅收減免讓我和金這樣的投資者不斷提供大量出租房屋,抑制了房屋租金的上揚,使許多無房者的租金支出大大降低。因爲房地產業是美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述納稅優惠讓美國的房地產業充滿生機,促使國家經濟一直保持強勁增長。如果房地產業受到打擊,美國經濟勢必受到嚴重影響。   
    免稅的錢   
    獲取免稅的錢的途徑也有不少,其中一個就是投資免稅的市政債券。比如,一個人用1000美元投資年利率爲5%的免稅債券,意味着這個人每年可以獲得50美元的免稅。儘管這聽起來並不十分令人振奮,但是很多時候這樣的結果也是人們所渴望得到的。   
    免稅的0%的錢   
    另外一個獲得延遲納稅的途徑,就是從改造現有房產中獲得。比如,購買10萬美元的租賃房產。其中土地價格是2萬美元,房屋價格是8萬美元,政府允許每年有一定比例的房屋折舊費,而且這筆折舊費不用納稅。如果政府答應我們總共20年8萬美元的折舊計劃,那就意味着,每年我有4千美元額外收益不用納稅。當你的組合投資額達到數百萬美元的時候,4千美元不是一個大數目,那僅僅是折舊費,如果與其他並非真正損失的損失加起來,就有可能是很可觀的數目。   
    富人合法獲得稅務減免的一個辦法,就是不斷延遲自己的房地產收益,直到他們去世前,再將那些房地產變爲一些類似於慈善基金的東西。如果那樣做的話,他們可能就不必爲過去所有延遲並使用了大半生的資本收益或折舊費納稅。正是由於這些法定的稅收減免,許多富人在生命結束前,往往捐出他們的公寓或者房地產。通過捐贈資產的稅費延遲,他們家族往往變得更爲富有,甚至無需資產。他們有了足夠的錢獲取其他資產,可以再次慷慨出手了。   
    稱職的顧問   
    這個時候,對你最好的建議就是尋找能幹稱職的顧問。我不是稅務律師,不是稅務會計,也不是房地產律師。這些高度專業化和非常複雜的法律領域,需要你尋找最好的顧問,尤其是在你已經或準備致富的時候。正如富爸爸常常提醒的:“最昂貴的建議往往都是所謂免費的建議,它往往來自於那些現在沒有也從不準備致富的親戚朋友。”   
    糟糕的顧問   
    糟糕的建議不僅可以來自於朋友和家庭,也可以來自於所謂的專業財務顧問。很多人被告知說,家庭是他們獲得稅務減免的最好途徑。但在我看來,這種建議卻屬於糟糕建議之列。在美國,個人用來支付利息的錢中,政府允許你得到30%左右的稅務減免。這意味着,如果你繳納給政府1美元,政府會允許你個人保留其中的30美分。但是,假如這樣做對你有什麼意義的話,那你就先送給我1美元,然後我可以送還給你50美分。   
    另外一個問題是,很多財務顧問沒有告訴你,如果你的工資收入超過了125萬美元,你將開始失去房子的利息稅減免。因此,我認爲不能辛辛苦苦拿工資收入,然後爲了所謂稅收優惠而購買一所大房子。   
    獲得稅收減免的最好辦法   
    在前面幾章中,我已經講過人們對於明智和冒險的不同認識。在我的第一個例子中,我提到窮爸爸認爲看重工作安全最爲明智,創建自己公司就是冒險。富爸爸的觀點恰恰相反,他說:“如果你爲了工作安穩而工作,那麼你工作得越來越多,得到的卻會越來越少。對我而言,爲了獲得所謂的一點點安全,付出這樣的代價就太大了。”   
    現在的情形同我小時候沒有多少變化,少工作多賺錢的最佳途徑仍然是首先擁有自己的企業。創建自己的企業也一直是世界上獲得稅收減免的最好辦法,開創自己企業的一個原因是:   
    繳稅時,你就會與過去有所不同。   
    僱員  企業主   
    收入收入   
    納稅消費   
    用納稅後剩餘的錢消費爲消費之後剩餘的錢納稅   
    現在,僱員們用一生中最寶貴的東西去換來稅後的收入。比如,大多數僱員不得不用稅後收入來買車。對於企業主來說就大大不同,如果他的車用於商業,或者爲了某些特定的用途,那麼他就可以用稅前收入購買。當你爲了50%的錢工作時,你的汽車比老闆的汽車實質上昂貴了好多,即便你的車價本身便宜。企業主還可以在很多場合下使用稅前收入交易,比如足球票、旅遊費用、餐費、孩子看護費等。企業主可以用稅前收入支付上述費用,而員工們只能用稅後收入支付。(當然,企業主的財務支出必須符合企業財務規則,也可能要受到另外一些限制。)因此在美國,不僅大多數人爲了50%的錢而工作,而且他們還得用剩餘的收入購買相對昂貴的東西。當我跟着富爸爸探討這個問題時,我也很快意識到追求所謂的工作安全,所付出的代價確實是太大了。   
    特別提醒   
    本書不是一本法律教科書,只是提醒大家注意收入上的不同。因爲在你賺錢的過程中,那是減少稅務支出的合法途徑。如果你利用同樣的策略,只是想方法設法減少稅務支出,那麼你就很有可能觸犯法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我鼓勵大家尋求最好稅務顧問的原因。我遇到過很多人,他們做事的惟一目標就是減少稅務支出,最終受到了政府的嚴厲懲罰。再次提醒大家,尋求這個法律領域最好的專家幫助彌足珍貴。   
    如果希望得到更多有關稅務和其他合法稅費減免策略,那就敬請登錄www.richdad.com網站,查看我們價格10美元的錄音帶以及富爸爸顧問系列圖書。錄音帶是我與顧問們關於一些操作技巧的訪談,圖書則是我們的顧問對於各自專業領域的分析。切記,它們僅僅是教育產品。採取任何財務行動之前,都應該首先向專業顧問諮詢。   
    極少的稅收減免   
    當你學習掌握了現金流象限,你可能就會很快意識到對於僱員來說稅法簡直糟糕透頂。事實上,正是這些低收入的僱員承擔的稅率最高——我們的政府就是這樣“保護”工薪階層的。即便是處於S象限的自由職業者,也要比處於E象限的僱員擁有更多的稅收減免機會。   
    最好的當然是B象限,因爲B象限允許你充分利用不同象限的不同法律優勢。比如,作爲處於B象限的人,我可以利用E象限、S象限以及I象限的各種稅收優惠。對於E象限和S象限的人來說,卻無法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說,在美國,如果你是一個僱員,或者是一個像律師、醫生那樣的自由職業者,你就永遠無法享受到B象限的人所擁有的很多稅收減免。而B象限的人卻可以方便地得到E象限、S象限和I象限的各種稅收減免。需要再次提醒的是,如果你想運用法律允許的各種稅務優惠,尋求優秀的財務、稅務建議和計劃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部分怎樣才能少工作多賺錢(4)

    你辛辛苦苦究竟是爲了哪一類錢   
    問題在於,你整日辛辛苦苦地工作,究竟是爲了哪一類錢?如果你是爲了50%的錢而工作,你就必須比別人更努力,因爲E象限人拿到的錢是最爲昂貴的。如果你向任何一個財務顧問請教,等到的回答可能會很讓你失望,僅僅因爲你處於E象限,他們能爲你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實際上,政府已經封堵了這個象限的許多稅收優惠。   
    對於處於E象限,也就是僱員象限的人來說,你獲得的最大稅務優惠就是你的401(k)。我也有一個。不論你正計劃着變得安全、舒適或者富裕,每個人都會充分利用自己的401(k)優惠。對於E象限的很多人來說,這是惟一真正能得到的優惠。   
    401(k)存在的問題   
    如果符合條件,雖然我鼓勵大家充分利用401(k)優惠,但是,我發現401(k)其實也有一個重大缺陷。你將部分工資收入存入其中,增值情況良好,並且在退休取出時獲得了20%的資本所得稅減免,但是,實質上你已經是二次納稅,因爲你的工資收入本身就已經承擔了很重的稅率。儘管你認爲自己正在進行組合投資或者投資20%的錢,但是,提款時你會發現,你還要繳納與工資收入一樣的稅費。也就是說,即便你投資了可以獲得稅務延遲的20%的錢,但是當你需要現金時仍然要繳納50%的稅。那意味着你爲了50%的錢辛勞終生,當你退休時,你仍然要繳納50%的稅。   
    401(k)存在的第二個問題是,它僅僅爲打算終生貧困的人服務。如果你退休後收入仍然很高,你將繼續爲退休金繳納高昂稅金,因爲你的收入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   
    讓我們討論三種不同層次的財務計劃,一種安穩,一種舒適,還有一種富有,切記每一種計劃都有不同的投資工具。401(k)計劃和儲蓄是實現安穩和舒適計劃的有機組成,卻不是致富計劃的一部分。   
    社會保險存在的問題   
    社會保險存在的問題在於,它只是爲那些想做窮人的人服務。如果退休後忽然發現社會保險不足以維持自己的生活,你又會出去爲薪水而工作,政府就會開始減少你的社會保險金。也就是說,在大多數情況下,獲取全額社會保險金的惟一前提是你選擇做一個窮人。   
    儲蓄存在的問題   
    對於那些堅信所有的錢都應該存入銀行的人來說,儲蓄是一件明智的選擇,他們的錢爲50%的錢工作。我在銀行也有存款,但我並不覺得儲蓄像很多人認爲的那樣明智。我有銀行存款,那是作爲自己安全、保險的財務計劃的一部分,而不是致富計劃的一部分。儘管我認爲讓自己的錢去賺50%錢的同時又遭遇通貨膨脹,並不是一個是明智之舉。   
    最糟糕的現實   
    在接下來的幾章中,你就會明白爲什麼從稅務角度講,最糟糕的建議莫過於:“讀書上學,找個工作,工作勤勉,積極儲蓄,然後將錢投入到401(k)計劃中”。這條道路上的每一步建議都在鼓勵人們爲了50%的錢而辛勤工作。富爸爸之所以貧窮,就是因爲這是他對自己和孩子的建議。在說到金錢的時候,這是他惟一的現實。   
    如何獲得更多有稅收優惠的收入   
    如果你也想年輕富有地退休,你就需要聽從富爸爸的建議。他的建議也是從建立自己的企業開始的。   
    通過創建一個小型家庭型企業,購買特許經營權,或者加入網絡銷售公司,你就會獲得很多稅收優惠收入。如果你壓縮開支,利用稅收優惠的收入,你可能就會在財務上佔據主動。但是,切記你的目標應該是多賺錢,而不是僅僅少納稅。它們的區別是:一個是稅務計劃,一個則是逃稅。   
    如果對尋求如何獲得稅收優惠的收入感興趣,你可以訪問我們的網站,尋求我們爲大家提供的更多培訓產品。比如,由我的個人稅務會計師戴安·肯尼迪設計的兩種產品,分別是:   
    1《走向財務自由之路的第一步》(Your First Step to Financial Freedom):一個四盒裝錄音帶,練習簿。   
    2《致富的竅門》(The Loophools of the Rich):富爸爸顧問系列叢書之一,華納出版公司出版。本書詳盡闡述瞭如何擁有一個公司來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稅收優惠。   
    但是一定要注意,即便是像上述這樣可以信賴的圖書產品,也無法取代你的專業顧問。對於那些急切渴望致富並且想長久擁有財富的人來說,稅務戰略可不是自己動手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上述兩項產品會對你尋找稱職的顧問提供很大幫助,讓你明白尋找什麼樣的人,如何尋找這樣的人,也可以讓你提出更有智慧和分量的問題來。


第三部分怎樣才能少工作多賺錢(5)

    不爲賺錢而工作   
    在《富爸爸,窮爸爸》中,我曾經講了一個故事:富爸爸每一個小時就拿走我10美分,讓我不爲賺錢而工作。很多人認爲那是一個有趣的事情,但是不爲賺錢而工作卻不是他們現實的一部分。我想告訴大家這樣一種思想:如果你想爲稅務延遲或免稅的錢而工作,那就意味着在大多數情況下,你需要不爲賺錢而工作。   
    付酬勞動收入的稅費一般是最高的,因此在學校遇到聰明能幹的年輕人爲找到高薪工作欣喜若狂時,我常常爲他們暗暗擔心。一個抱有這種思想和現實的年輕人,就是那種將來爲了50%的錢工作越來越辛苦的人。直到他們40歲了,也擁有了高薪工作,忽然有一天感到很困惑:爲什麼一些朋友在財務狀況上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不辭辛勞的員工財務狀況最終落後於別人,主要因爲他們賺的是工資收入,他們勤勉工作僅僅是爲了加薪或者獎金。   
    即使窮爸爸底薪高於富爸爸,富爸爸還是最終趕上並超過了窮爸爸賺錢的極限。富爸爸說:“你一定要投入時間,無論你是否爲工資收入、組合收入或者被動收入而工作。爲工資收入而工作的人面臨的困境是他們不得不終日辛勞,最終自己的最高收入也要遠遠低於那些爲組合收入或被動收入而工作的人。因爲當你爲組合收入和被動收入工作時,將會工作少收益多,而且繳納的稅費也越來越少。”   
    下列這組對比數據也可以說明這一點:   
    工資收入50%的錢   
    組合收入20%的錢   
    被動收入0%的錢   
    窮爸爸被富爸爸在財務上最終超越,僅僅因爲工資收入常常源於勞動,而其他兩種收入源於資產。隨着時間的推移,爲富爸爸工作的資產數量和規模在緩慢、穩步地增加。對於窮爸爸來說,僅僅知道通過自己更加辛勤地工作獲得更多50%的錢。   
    E象限的人幾乎無法控制自己的稅費,因此不得不承擔最高的稅費,即便退休也是如此。如果你現在的收入主要來自於E象限,你或許真應該考慮設法從其他象限賺錢了。S象限比E象限多了一些優勢,主要就在於能夠從稅前總收入中扣除某些支出。E象限和S象限共同存在的問題在於,個人勞動的槓桿因素非常小,而承擔的稅費仍然較高。最能夠自己控制稅費、具有最大不勞而獲的槓桿潛力,而且有最合法的稅務優惠的是B象限和I象限的人。   
    如果你迫切希望能夠年輕富有地退休,你或許應該考慮如何不爲賺錢而工作。當你捫心自問:“我怎樣才能通過不爲賺錢而工作致富?”這一刻你可能開始將你的思想帶入了另外一個現實。如果你的腦海中還是茫然一片,不知所措,那就要設法改變你的現實,花些時間和精力研究一下B象限和I象限人的致富之路。   
    富爸爸說:“爲了錢而工作很難致富,如果你想成爲真正的富人,那就好好學着如何建立、購買或者創造自己的資產。只是爲了加薪而賣力工作是很危險的。”因爲人們爲了加薪而工作,就像深深陷入老鼠賽跑的怪圈一樣,而另外一些人則在財務上遙遙領先。   
    許多非常富有的人,在他們自己的休閒時間還可以變得更富裕。因此,如果你有了工作,那就繼續工作,但是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業餘時間。當朋友們在打高爾夫、釣魚、看電視體育節目的時候,你就應該開始自己業餘的商業活動了。惠普公司、福特汽車公司都是從一間車庫開始起家的,切記現在你從貧窮到富裕的步伐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邁克爾·戴爾從大學生到億萬富翁僅僅花了三年的時間,當同學們做家庭作業或者在街上喝啤酒時,他正在自己的宿舍創建價值上千億美元的企業。現在他的大多數同學也都到了三十多歲,整日勞碌奔忙,爲的是得到50%的錢。也有不少人現在又重新回到學校,希望通過進修獲得加薪,他們仍然在喝着啤酒,看着電視體育節目。最後,他們也許會有自己的大房子,新式多功能箱式跑車,孩子也在私立學校就讀,他們希望自己的401(K)能夠在自己退休時提供足夠的資金。或許他們中間有些人還會默默地驚歎邁克爾·戴爾這個大學未讀完就輟學的人,怎麼能如此幸運!是的,戴爾的幸運開始於他不同的現實,他努力學習,但不是爲了分數,而且他樂於不爲賺錢而工作。   
    我和金之所以能夠提早退休,是因爲我們費盡心思創建自己的企業、購買房地產。那個規劃讓我們的工作越來越少,得到的卻越來越多。我們不爲錢而工作,但是勤勉努力,建立、購買或者創造自己的資產,正如富爸爸曾經建議的那樣。我們對所謂的高薪職位或者加薪毫無興趣,對沒有多少槓桿形式的工作,以及只有50%槓桿收入的工作,也都是興趣索然。對我們來說,那是不聰明的選擇,而且從長遠看,那也相當危險。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將講述如何用最小的風險獲取更多的資產,獲取更多的財務收益。不過我還是要提醒,或許你們需要不爲賺錢而從事研究和工作,以便學會如何獲取這些資產。不爲賺錢而從事研究和工作的人寥寥無幾,這也是年輕富有的退休者少之又少的原因。   
    我並不反對納稅,稅金是生活在文明社會的一項必要開支。如果沒有稅金,我們就不會有警察、消防隊員、教師、清潔工、法院、道路、紅綠燈,當然也不會有政治家。本章的重點在於探討如何合法而聰明地控制自己的稅費負擔。   
    建議   
    請列出你現在每月各種類型的收入:   
    1工資收入   
    2被動收入   
    3組合收入   
    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想退休,那麼你就需要被動收入和組合收入。掌握獲取被動收入和組合收入越快,年輕富有退休就會來得越快。不僅僅可以提早退休,你或許還會感受到更多的財務安全。你或許會感到自己原來也很聰明,因爲你將要獲得20%甚至稅務延遲的收入,而不是大多數人孜孜以求的50%的收入。   
    本書的最後一個部分,將集中討論如何更安全、更高效地獲得更多的組合收入和被動收入。但是再次提醒大家,在你得到那些收入之前,或許更需要不爲賺錢而學習和工作。經過了嚴格認真地不爲賺錢而學習和工作,才能到達另外一個現實。如果你決定開始獲取更好的槓桿收入的旅程,就牢記萊特兄弟的故事吧。他們是那些因爲自己樂於而不是爲了分數而從事研究的人的典範。他們不爲賺錢而工作,沒有任何保障,聰明地應對風險,從而最終使他們乃至整個世界進入了另外一個新天地!


第三部分快速致富的捷徑(1)

    “富爸爸”系列叢書第四本《富爸爸  富孩子,聰明孩子》出版不久,一份很有影響的報紙上就刊登了一篇評論文章。當時,幾乎所有的媒體都極其讚賞“富爸爸”系列叢書的新作,對我的書進行了公正、客觀的評論。不過那份有影響的報紙上關於《富爸爸  富孩子,聰明孩子》評論的卻不是如此。他們一開始就攻擊我不會寫作,而且或多或少暗示我應該重新返校學習寫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已經在書中坦言,由於不會寫作我中學時的英文課有兩次沒有及格。   
    從那以後,我從來沒有說過自己可能會成爲一個作家。寫作可能是我最差的技能,因此我在中學度過了一段難熬的時光。在“富爸爸”系列叢書的第四本《富爸爸  富孩子,聰明孩子》中,我講述了自己如何克服閱讀寫作的低能,如何從大學畢業的經歷。探討了如何發現和培養孩子的獨特天分,當然這種天分不僅僅限於閱讀和寫作,還可以培養他們財務生存技巧等。那篇評論的批評看來是針對我的寫作技巧,而不是書的內容,這也是我整個中學時代一直面臨的問題。   
    那篇評論即將結束的時候,對我的書也作了一點肯定,可能想使評論顯得客觀公正一些:“該書將幫助你的孩子在將來走上社會後,更容易得到僱用。”在這之前,我感覺他對我寫作技巧的批評還算公正,但是在文章末尾加上這樣一句,說該書惟一的正面意義是讓你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僱用,的確讓我憤怒。我懷疑作者是否真正讀過我的書,《富爸爸  富孩子,聰明孩子》從來沒有說讓你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僱用,它是在鼓勵孩子成爲不受僱用者。如果你希望年輕富有地退休,就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成爲不受僱用者。   
    如何才能成爲不受僱用者   
    在心智槓桿的概述中,需要再次重申,個人現實簡單地說就是你認爲什麼是真實、正確的。或者也就是大家常常說的,個人感知就是你的現實。當有人問我:“改變一個人的現實很難嗎?”我回答說:“那要根據個人情況。”對我來說,那就是自己內心的一場爭鬥,就是用富爸爸認爲聰明的事情,取代窮爸爸認爲聰明的、值得一做的事情。在許多方面,將一個人的現實從中產或窮人轉化到富人的現實,就像多年用右手吃飯的人有朝一日突然改爲用左手吃飯。雖然不難做到,只要堅持就能如願以償,但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致富的最快捷徑是儘快改變你的現實。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一點易說難做,因爲他們更願意呆在自己原有的現實裏,即便那是一個財務吃緊、入不敷出的現實。富爸爸說:“大多數人傾向於生活在自己原有的天地裏,而不是拓展自己的空間。”他認爲,大多數人更願意舒適地工作一生,而不願過幾年不舒服的日子來努力改變自己的現實,讓自己一生的剩餘時間實現飛躍。用前面的比喻來說,那就是大多數人寧願用右手吃飯、貧困終生,也不大願意學習使用左手吃飯、快速致富。在很多方面,那也是改變大腦現實所需要的。   
    內容與環境   
    《高速發展的公司》(Fast Company)是一本著名雜誌,我在此推薦給大家。該雜誌最近一篇題爲《學習101》的文章中寫道:   
    在新經濟時代,對於任何想永遠保持高速成長的個人、團隊或者公司來說,學習都是一個最重要的工具。   
    接着,文章引用InterWise 公司戰略學習顧問埃斯特·所羅門·格雷的觀點:   
    因此,在舊經濟時代,內容是主宰;在新經濟時代,環境是主宰。   
    也就是說,學會從右手爲主到左手爲主,比習慣於使用何種餐具本身更爲重要。   
    現在的學校教育,仍然在對學生苦苦灌輸更好的“內容”,而不是讓他們留意信息時代來臨,已經給我們生活世界的“環境”帶來了根本性改變。就像前面提到的那篇書評中所說的,我的書惟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讓孩子們更容易受僱用,大多數教師都想設置能讓孩子更容易受到僱用的課程內容。那也是爲什麼學校教育一直關注內容,而不是環境的原因。   
    世界的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在我們父母成長的大蕭條時代,環境是工作職位很少,工作安穩與否便是最重要的事情,那也是我的父母強調好分數和工作安穩重要性的原因。在我父母生活的時代,如果你在一個大公司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公司將會負責你退休後的財務安全。你也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勤勤懇懇不知疲倦,但那完全是生活所迫。今天,經過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之後,很多人意識到,我們的環境或者僱工規則已經發生了徹底改變。   
    內容、環境和能力   
    儘管富爸爸不大使用“內容”、“環境”,而是使用“現實”這個詞,有時也使用“能力”這個詞。他常常說,“窮人不僅有一個窮的現實,窮的現實還意味着他沒有能力讓錢留在自己身邊。”   
    他的意思是,當人們說“我永遠不會富裕”、“我買不起”或者“投資是很冒險的”時,實際上已經剝奪了自己致富的能力。他說:“當一個擁有窮人或者中產階層現實的人,突然一下子得到大筆金錢,他們在思想和精神上往往沒有能力去把握。因此,那些金錢就會氾濫成災,最終喪失殆盡。”這也就是爲什麼常常聽到有人說:“金錢僅僅從我的手頭經過。”或者說:“不論能賺到多少錢,每到月末我總是感到手頭很緊張。”“等到有了多餘的錢以後,我再去投資。”   
    偶爾,我也會引用富爸爸在家裏對他兒子和我講道理時所做過的實驗。富爸爸先準備一隻空水杯,然後拿起一隻又大又滿的水缸往這個空水杯倒水。自然,很快空水杯就溢出了水。只要繼續往裏倒水,水還會繼續溢出。富爸爸說:“世界上有很多財富,如果你想致富,首先必須拓展自己的現實環境,以便能長久擁有那份財富。”在培訓班上,我也用這個例子說明內容、環境和能力的關係。我分別將水倒進一盎司的小量杯,然後倒進一隻小水杯和大水杯,依此簡單說明窮人、中產階層和富人擁有金錢能力的不同。   
   


第三部分快速致富的捷徑(2)

    如何拓展你的能力   
    當有人問我:“我應該如何拓展自己的現實和環境?”我常常回答說:“通過觀察自己的想法。”我也想起了富爸爸喜歡的一句話:“金錢就是一種思想。”我用富爸爸的這句話回答這個問題,他還指出下面這些話存在的問題。   
    1“我買不起。”   
    2“我不會做。”   
    3“那錯了。”   
    4“我已經知道了。”   
    5“我試了一次,不是那樣。”   
    6“那不可能,不會是那樣。”   
    7“你幹不了。”   
    8“那不合規則。”   
    9“那很難辦到。”   
    10“我對了,你錯了。”   
    富爸爸說:“憤世嫉俗者與傻瓜是來自現實和可能性兩端的孿生兄弟。”他接着說:“傻瓜相信任何虛無飄渺、不切實際的計劃,而憤世嫉俗者對超乎自己現實之外的東西都嗤之以鼻。憤世嫉俗者的現實裏容不進任何新東西,傻瓜的現實裏又滿是愚蠢的想法。如果想真正富足起來,你就需要一個開放的思想,一個靈活的現實,以及能讓新思想變爲現實和利益的能力。”   
    在此,可以引用《高速發展的公司》雜誌的一段話:“在舊經濟時代,內容爲主宰;在新經濟時代,環境爲主宰。”   
    用富爸爸自己的話來說,也就是:“如果你想快速致富,那就需要有一個開放的大腦去接受新思想,就需要有不斷提升自己能力的技巧。爲此,你就需要一個可以改變、拓展和快速成長的現實。用一個窮人的現實,或者一個存在很多弱點和侷限的現實,致富就永遠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爲什麼不能致富   
    1985年,我和金以及朋友拉里坐在加拿大的惠斯勒山上。爲了年輕富有地退休,我們決定甘願忍受許多不適和痛苦,讓自己進入新的現實。的確,有時那是很痛苦的事情。當有人問我如何才能快速致富、如何才能提早退休,我往往簡單回答說:“我一直在改變自己的現實。”當有人接着問如何改變一個人的現實時,我就會直接引用肯尼迪總統最喜歡的一句話:“一些人看到本來存在的事物也會問‘爲什麼?’我夢想到從未有過的事物,卻會問:‘爲什麼不能這樣?’”   
    如果你想快些致富,就應該超越現在舒適的現實,進入新的可能的領域,也就正如肯尼迪總統所質疑的:“爲什麼不能這樣?”   
    擁有一個能夠快速拓展現實或環境的大腦,就是一種重要的槓桿形式。事實上,那也許就是你最重要的槓桿形式,尤其是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對於富爸爸來說,有一個可以快速拓展現實的大腦非常重要。我認爲那是他最偉大的個人技能,也是他不斷取得商業成功的原因。現在,隨着年齡增長,我也比過去懂得了好多道理,更加感激富爸爸當年從來不讓我們說“我買不起”的良苦用心。在未來的日子裏,改變和拓展個人現實的能力會成爲你最重要的槓桿形式。在未來的日子裏,那些善於改變和拓展自己環境的人將會把不具備這種能力的人遠遠拋在後邊。正如《高速成長的公司》雜誌所說:“在新經濟時代,環境爲主宰。”   
    如果你想不斷髮展,年輕富有地退休,就需要不斷快速改變自己的環境,因爲環境決定了內容,而且環境與內容結合就構成了個人的能力。   
    有關心智槓桿重要性的討論就要結束了,不過,我們在後面的章節中,仍將繼續引用這個關於個人現實力量的重要概念。   
    下一部分將討論個人財務計劃槓桿的重要性。制定個人財務計劃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大多數人有空泛的夢想,卻沒有實際可行的計劃。擁有年輕富有退休的夢想固然重要,但爲了讓夢想變爲現實,搭建溝通夢想和現實的橋樑——計劃就顯得尤其必要。   
    你的心智的槓桿將要在後面的章節中接受檢驗,因爲我們涉及的金錢數額超出了大多數人的現實。如果金錢數額超過了你的現實或環境,那麼這些金錢數額將永遠只能是夢想。正如前面所講,通常來說,很難讓一個年薪不足5萬美元的人,想像不久就會拿着100萬美元的收入退休。然而,很多美國人夢想着有一天能夠帶着100萬美元退休,但是隻有不到1%的人真正實現了。對於其餘99%的人來說,那永遠只能是一個的夢想。   
    如果懂得了擁有正確現實或環境的重要性,懂得了制定一個計劃的重要性,那麼,你年輕富有退休的機會將會大大增加。   
    如果能夠改變自己的現實,而且制定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你就會發現不用工作賺100萬美元甚至更多的錢就會非常容易,比爲了5萬美元年薪終生奔忙也要容易得多。在這裏起決定作用的是一個不斷拓展變化的現實或環境,以及隨後制定的計劃。下一部分將集中討論如何制定一個讓你年輕富有退休的切實可行的計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