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時師度 悟了自度

標   題:   再貼一次:迷時師度   悟了自度——侯捷 
(選自:CLanguage區,作者:zelor   (張作樂),時間:2000年05月25日)   
這一段問書的特別多,乾脆再貼一次,麻煩打包回去看。   
另外懇請竹子們加到精華區裏最好,因爲我發現csdn有時有點問題,   
今天找《MFC四大天王》就怎麼也找不到,老侯的經典,加進去吧……   
----------------------------------------------------------------   
迷時師度   悟了自度   
侯捷   
00-1-14   下午   05:01:08   


書評內容:   
【迷時師度   悟了自度】   

侯捷   1998.04.20   第一次發表於   
清大.楓撟驛站.電腦書訊   CompBook   版(140.114.87.5)   
-------------------------------------------------   

元智大學和清華大學的資訊系同學,最近不約而同邀請我在自校的資訊週上   
爲同學們做個演講。對於那些吊爾郎當,連自己也不關心自己的同學,我向來一   
點氣力都捨不得花;但對於積極上進的同學,我可倒是很喜歡和他們談話。曾經   
在不同的學校講過好些個不同的談話性題目(非關技術,但都不脫資訊範圍),   
這次有感於在學校任教三年了,頗知道同學們的一些學習情況,所以想和大家談   
談學習的心態、老師的角色、以及學習者自己的角色。   

我想先說一個小故事。   

●六祖檀經   

佛教東傳中土之後,雖然大德大賢備出,但由中國和尚所着,被奉爲「經」   
者,也只「六祖檀經」一書而已。   
六祖檀經記錄着佛教禪宗六祖惠能一生的思想言行。其中對於六祖得道的過   
程,有詳細的敘述。   

六祖惠能俗姓盧,南海新興人。年少失父,母且寡居,家亦屢空,業無腴產   
。所以他從小做了樵夫,養家活口。有一天他偶聞肆間誦金剛般若經,心有所感   
,於是詢問鄰人何處學佛,遂安置母親,至河北黃梅山禮拜五祖。   

●五祖弘忍   

五祖弘忍見惠能談吐甚有根性,不動聲色地讓他到後院碓米。八個月後有一   
天,弘忍告訴衆弟子說,每一個人寫一首偈,誰能悟道,我便傳他衣鉢。當時人   
人以爲五祖座下第一大弟子神秀必得衣鉢,所以也沒有人去作這首偈。神秀在這   
種情況下,一來「責無旁貸」,二來也想讓師父看看自己心中的見解,便在三更   
時候於南廊壁上寫下心偈一首: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第二天五祖弘忍見到了這首偈,把神秀叫到座前詢問。並謂:「汝作此偈,   
見即未到,只到門前,尚未得入...」。要神秀回去再作一偈。過了數天,神秀卻   
作不出來。   

●千古名誦   

有個童子行過碓房,唱誦神秀的偈。惠能聞後,問明緣由,便請童子引至大   
堂。禮拜之後,惠能說自己也有一首偈,但是他既不識字更不會寫字,乃請人代   
書寫下千古名誦: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偈一成,衆總皆驚。消息傳至五祖,瞭然於心,但恐人損害,遂脫了鞋子   
當抹布,立刻把這首偈擦掉,並且說「這首也嘛沒有悟道」!   

第二天,五祖弘忍悄悄來到後院,看到惠能把大石頭系在腰上,增加身體的   
重量來碓米,很是感動,於是和惠能展開一段非常空靈神妙的對話。弘忍問「米   
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於是祖以仗擊碓三下而去。惠能   
知祖意,是夜三鼓入室,由祖爲說金剛經。當說到「因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   
大悟,於是五祖授衣鉢以爲信,並且說「衣爲爭端,止汝勿傳...,   
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五祖弘忍親自送惠能到九江驛,令上船,把   自搖。惠能曰:「請和尚坐,   
弟子合搖   」。祖雲:「合是吾渡汝」。惠能雲:「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我曾經在研究所畢業的前夕,因爲看了這個故事,有感師恩,在實驗室黑板   
上寫下大大的這八個字,表達我心中強烈的情緒。我知道我就要永遠告別我的學   
生生涯,再也沒有人度我,我要自己度化自己了。   

今天我意料之外地成爲許多人的老師。遠在接受學校的聘書之前,我其實也   
已經在外面開過很多課程,做着授業解惑的神聖工作。我的書籍文章,更使我扮   
演與廣大讀者之間一種默默的師生關係。每當一個課程的開始,不管面對的是業   
界的工程師,或是學校的學子,我總是告訴他們,課程是短暫的,課後纔是長久   
的。一個課程就算長達一學期,也只是(只能是)奠定學習者日後   
自修的基礎。   

進入社會的人,我想比較能夠了解這裏面的意義。象牙塔裏的學生,即令聞   
言成理,總似乎不容易感受深刻。於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着同學們勤嬉戲   
而荒精業。我帶過好幾屆學生,大凡轉學生、五專插班生、重考生都比較用功些   
,大概因爲他們經歷過一些小小的挫折。而他們的努力,很快使他們立於同儕之   
上。   

挫折在人生早些時候到來,誰曰不宜!   

●誰悟了?   

禪宗講究頓悟,基本上是一種比較「玄」的境界。說是「迷時師度,悟了自   
度」,其實,除了大德大賢,誰又敢說自己悟了?智慧容或可以頓悟,知識又豈   
能夠如此?誰敢說他對知識「突然都懂了」?所以「悟了自度」的「悟」,在這   
裏我把它解釋爲「有了紮實的基礎」:當你有了足夠   
的基礎,你就可以不依靠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傳授您知識。只要有書籍,你   
隨時可以自度。擁有足夠的基礎,你甚至可以開始另一種更高層次的自度:你開   
始自己設想問題,自己推敲解答,自己設計驗證的方法,並自己判斷邏輯有沒有   
破綻。再高明的老師,也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悟力灌入學生心中;唯有學生自己動   
念思考,再由老師協助解開關鍵環節,學生自己才能開悟。   

●南宗與北宗,頓悟與漸悟   

佛法有頓悟,學問可沒有。如果有人說,我突然在某一天對   Java   開悟了,   
對   OO   開悟了,對   MFC   開悟了...,我想那是他刻意(爲了炫耀)或非刻意(因   
爲遺忘)地忽略了他所謂的「悟」那一天之前的所有努力。是的,那叫漸悟,不   
是頓悟。   

Inside   OLE   一書作者   Kraig   Brockschmidt   在他的序裏面有這段話:   

1993   年一月的某個週日下午,當我正做着與   OLE   全然無關的事情時,我突   
然獲得了所謂的   OLE   涅   狀態。所有關於   OLE   的支支節節突然全都歸定位。在   
六個月的模糊心智之後,我突然看清楚了   OLE。   

Essential   COM   一書作者   Don   Box   在他的序裏面亦有一段類似的話:   

幸運的是有一天(1998   年八月八日),突然像神蹟一般,COM   對我變得再明   
白不過,我終於瞭解了   COM   的動機。如何把這個   programming   model   應用在每   
天遇到的程式設計問題中,也因此顯得再明白不過。   

聽起來都是頓悟的例子。難道學習   COM/OLE   特別需要宗教信仰嗎?我想是因   
爲這些技術特別需要高度抽象思考,使得霍然開朗後的喜悅巨大到令人覺得是一   
種「突然的神蹟降臨」。其實你我都明白不過,知識點的突破,是靠知識面的累   
積。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既然知道點的突破要靠面的累積,同時也知道我們「具足凡夫」,沒有大宗   
師的智慧,我建議你還是多體會神秀的見解(六祖佛法南傳,神秀創立北宗,主   
張漸悟)。把神秀的「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至少應用在你滿桌子的經典好   
書上面。噢,你應該有滿桌子的好書吧?沒有?!那   
我就很爲你惋息了,你連自度的小船都沒有,連自救的工具都沒有,誰來拯救你   
?我知道好多工程師桌上可憐沒幾本書,月入倒有   7,8   萬,年終股票分紅的張數   
比全年買書的本數還多。嘆!不看書,你的日子會愈來愈貧乏,愈來愈空虛,因   
爲你一直掏東西出去,掏空了人也就癟掉了。   

工程師或許說「我都嘛看   paper   和   document。看書?呵呵,等書出來都太   
慢了啦」。喔,在   project   方面你不得不衝,你不衝公司也會要你衝。但你不覺   
得有很多基本的東西,其實你搖搖晃晃?有很多基礎的東西,其實你從來沒有好   
好把它搞懂變成自己的中心思想?你的   project   總是急如星火,所以可以   work   
就好啦!「旗正飄飄(到處埋設   flag)」管它的!模組規劃管它的!文件撰寫   
管它的!目光淺短者,從來不去想日後的維護工作要如何進行,「深謀遠慮」者   
,則想反正到時候我已經走人了。   

這不就是我所看到的業界通病嗎?   

「學海無涯,唯勤是岸」,這句話我總想錯不了。有人說,勤勉二字訣不是   
萬靈丹,若無興趣,再勤勉也沒有用。我想從兩個角度來看這件事。第一,「勤   
」能不能夠克服「難」?如果目標是放在成爲一個勝任的從業人員,這一點應該   
沒有問題,畢竟   computer   science   能有多難?   
Computer   engineering   又能有多難?多花點功夫還有讀不會的嗎!一本不懂,再   
讀另一本(前提是都是篩選過的好書)。一試再試做不成,再試一下嘛。   

第二,「勤」能不能夠克服「沒興趣」?大概不能!「學海無涯,唯勤是岸   
」這句話本來就是要以興趣做爲基礎,這是大前提,着毋庸議,本來就不必說的   
。電子、電機、資訊的循環太快,競爭太烈,如果沒有強烈的興趣,念起來會非   
常非常痛苦,趁早轉系轉業吧。   

然而,有多少人根本是懵懵懂懂地進入大學,懵懵懂懂地填了科系?他們根   
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興趣在哪裏。也許興趣會因爲努力後的成績提升而加分,亦   
未可知呀!   

堅定知道自己興趣在哪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自從我自己的人生終於歸定   
位後,我清楚地有這種感受。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從去年起就大一不分系,大二開始才由同學自己選系。我   
非常佩服校方的這種從善精神與興革魄力。   

●書籍是永遠的老師   

說到底,閱讀習慣以及鑑賞能力的培養,是你能不能夠在求學的道路上「自   
度」的關鍵。廣義地說,也是你能不能夠在人生道路上「自度」的關鍵。如果一   
輩子要靠別人來指點你該看哪些書,該怎麼看,忒也太沒有長進了。你能閱讀,   
就能鑑賞;閱讀數量愈多,鑑賞能力愈高。很多   
人好奇我如何有能力評析那麼多又厚又深的大塊頭書,無它,因爲我讀的多,因   
爲我讀的深。   

【餘秋雨.臺灣演講】(餘秋雨/爾雅/1998)一書中在「建議閱讀」這篇文章   
上寫道,「我覺得一個人的最佳讀書狀態大多產生在中年以後,但能不能取得這   
種狀態則取決於青年時期的準備」。餘先生又說,曾有兩位年老的大學圖書館管   
理員告訴他,他們能從一年級學生的借書卡上   
預測這些學生將來的成就,幾乎百試不爽。有人毫無規律胡亂借,有人窮數年之   
力死啃一大堆名着,有人的借書卡過於疏空,有人的借書卡卻又太密密麻麻。   

希望這些話能對我們產生一些啓示。對於尚在學校就讀的學生,我想特別指   
出,進入社會之後的工作是如此繁忙,你更需要在學校把握機會,奠定良好的習   
慣和良好的基礎。   

●邊際效益   

如果你有一筆錢,放在銀行的活存利息有   3%,定存利息有   7%,而且你暫時   
無需用錢,那麼你會把錢活存還是定存?   

當然是定存。多麼簡單的選擇。   

如果你知道,課前預習的話,上課聽講可吸收   70%;課後立刻複習,可把效   
果再提升   10%;課後第二天覆習,只能提升   5%;課後第三天才複習,能保住原來   
的   70%   不錯了;課後一個星期複習,只能保持   30%;期末考前纔看,則當時腦袋   
瓜裏只留有   10%   的殘存記憶。   

那麼,你會課前預習並且課後立刻複習嗎?   

很多人在處理金錢時都是聰明人,在處理時間時都愚蠢的要命。   

你是哪一種?   


●如果可以循序來   

一位讀者寫   email   給我,他說『有點可惜,Windows   3.0年代我剛開始碰電   
腦。如果照程序走的話,應該可以把基礎打好的』。   

面對此言我思潮起伏,想起自己這五、六年來的人生轉折。『如果照程序走   
的話』,是的,我很幸運地照了程序來走,所以路不是太顛簸。我從   DOS   時代開   
始學習C   programming、然後觸摸低階的   BIOS   call   和   interrupt並學習   assem   
bly   語言,然後研究保護模式以及記憶體管理,然後學習   SDK   programming、學   
習   C++、學習   MFC   programming、鑽研   Windows   作業系統...。由於基礎愈挖愈   
深,成果愈壘愈高,新技術新知識也就愈來愈容易上手。核心基礎打得穩,更能   
夠以不變應萬變。   

現在才面對這五彩繽紛花花亮麗的資訊世界的人,不管你是大一新生,或是   
忙於工作專案一直沒有機會充電,還停留在古早年代的工程師,我可以想像你們   
的苦悶。新知識新技術如泰山壓頂,你不知道從哪一條路開始走。有師長前輩指   
導正確的學習次序已是萬幸,有些東西(還不少)偏又不是那麼有絕對的次序性   
。好比說作業系統好了,我是先學習抽象的一般性作業系統概論(例如大三安排   
的課程)呢?還是先學習專一而具象的作業系統(例如   Windows)實作技術呢?   
一開始就抽象會使我墜入五里路,沒有踏實感;一開始就具象又使我的常識與一   
般觀念不足。又例如C++   和   OO,臻於高峯前通常必須經過幾個階段的反覆學習,   
包括語言本身、程式實務經驗、classes   設計能力、市售application   framewor   
k   之運用、對   object   model   的徹底認識。這些階段並不是結束一個而後開始另   
一個,它們都有重疊性。經過這樣的鋪陳,你會發現,原來通往   COM的基礎已經   
在這些階段中紮好了。   

身在知識爆炸的時代,算是對求知行爲的一個不幸吧。可是,永遠有人生在   
你之前,也永遠有人生於你之後,還能怎麼樣?認命一點。   

●令人佩服的學習精神   

這學期我開的   Win32   system   programming   and   Win95   OS課程,除了自校學   
生選修,就我所知道的還有交大兩位大學生和清大一位研究生,以及中壢地區幾   
位工程師來旁聽。過去也曾有臺北來的工程師旁聽。我非常佩服這些同學的學習   
精神。從臺北或新竹坐車到內壢可不是件輕鬆的事,尤其在那想起來就頭痛欲裂   
的下班時段。有一天我順巧載那位清大研究生回竹,才知道他每週四上完我的課   
回到住處都超過晚上   11   點了。   

爲了上三小時的課,前後再花四小時。這樣的求知心真是不容易呀,我很佩服   
。   

旁聽的同學永遠是最認真的,遠道來的同學又更認真。因爲他們更懂得珍惜。   


●經典好書再次整理   

三不五時就會收到一些   email,要我推薦專業上的書籍。我再次把個人研習   
領域(C,C++,Win32   OS,Win32   Programming)內的一些好書臚列出來給大家做叄   
考。   

很多人混淆了所謂的入門書與基礎書。入門書必須淺顯易懂,因爲它面對的   
是全然無知的新手;如何吸引並提升讀者的興趣,幾乎是入門書最重要的功課。   
基礎書不一樣,它的讀者早已入門,甚至有相當經驗;它的任務是爲讀者挖好更   
深更實在的基礎。通常這種書的論述層次都很深,一件事直接探到了源頭;碰觸   
範圍也很廣,旁徵博引以求全效。   

通常過了入門階段,一本入門書對你已是毫無滋味(但不要回過頭來罵它,   
畢竟你也曾受過它的幫助。何況一本好的入門書是非常不容易寫的)。至於基礎   
書,可以伴你長長久久,上面的註解眉批、心得筆記,甚至還可以喚起你的許多   
艱苦而欣慰的回憶。   

下面全都是可以爲你奠基的書。其中   AW   是   Addison   Wesley的縮寫,MP   是   
Microsoft   Press   的縮寫。如果有中譯本,我會在書名後面加註,但這並不代表   
推薦。這些經典的中譯   
品質,有的很好,有的普通,也有的錯誤百出。有些書我不確定有沒有中譯本,   
各位網友如果知道,請告訴我或公開回覆,謝謝。除了   "Macro   Assembler   Bibl   
e "   年代久遠,其他都是   1996   以後的新書。   


⊙Assemble   

1.   Microsoft   Macro   Assembler   Bible   2/e(Barkakati/SAMS)   峯中譯   

⊙C++:   

1.   C++   Primer   3/e(Lippman/AW)   原文書即將出版。舊版有無中譯?   
2.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3/e(Stroustrup/AW)   有無中譯?儒林?   

3.   Inside   The   C++   Object   Model(Lippman/AW)   棋峯將有中譯本   

⊙SDK:   

1.   Programming   Windows   95(Petzold/MP)   鬆格中譯   
//注:大陸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2.   Windows   95   :   A   Developer 's   Guide(Richter/M&T   Books)   棋峯中譯   
//注:大陸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VxD:   

1.   System   Programming   for   Windows   95(Oney/MP)鬆崗將有中譯   
2.   Writing   Windows   VxDs   and   Device   Deviers   2/e(Hazzah/R&D   Books)無中   
譯本   

⊙Windows   O.S(and/or   Windows   System   Programming)   

1.   Windows   95   System   Programming   Secrets(Matt/IDG   Books)旗標中譯   
//注:大陸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2.   Advanced   Windows   3/e(Richter/Microsoft   Press)鬆崗中譯   

⊙Windows   NT   kernel   mode   driver:   

1.   The   Windows   NT   Device   Driver   Book(Baker/Prentice   Hall)   無中譯本   

⊙MFC   

1.   Inside   Visual   C++   4/e(Kruglinski/MP)   無中譯本。舊版由   棋峯中譯   
//注:大陸版4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   大陸版5版-希望出版社   
2.   Programming   Windows   95   with   MFC(Prosise/MP)   鬆格中譯   
3.   深入淺出   MFC   2/e(侯俊傑/鬆崗)   中文書   
//注:大陸版--華中理工出版社   
4.   MFC   Internals(Shepherd   &   Wingo/AW)   無中譯本   

⊙COM   

1.   Essential   COM(Don   Box/Addison   Wesley)   棋峯將有中譯   
//注:有大陸版   【Win95   系統程式設計   -   VMs   &   VxDs   譯序】   
迷時師度   悟了自度   
Visual   C++書評   
我的   DDK   學習經驗   
好書列表V2.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