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三四式]_2_如何掌握一個新概念

問題:新接觸一個概念,如何對待,預計花多少時間?怎麼查文獻?查到什麼程度?哪些要細看或略讀?目前思考應該按以下步驟進行:

1、找準預期:這個概念要掌握到什麼程度?是要用到自己的課題中,就要對其原理心知肚明,即使涉及到再多數學公式都要拿下。如果只是一個暫時未用到的,需要了解的,只要看個大概意思明白就好,等用到時再複習。

2、預估時間:這個不好預估,因爲新來一個概念,對其難度不確定,因此無法給出具體的尺度,但有原則,就是邊看邊有時間概念,如果發現好幾天都在一個地方上打轉,就要思考是什麼原因,比如自己對這塊實在不熟,一補百補,將來其他地方也用得着,那就值得花時間,如果是自己陷入細節或者看的文獻不適合自己水平(如太高深或數學公式太多),就應該及時調整,這就涉及到第4步如何查文獻。

3、列好問題:新接觸概念,一定先從發展歷史看起,包括:

(1)第一次提出的4W(When/Who/Where/What/What):用在什麼領域,解決什麼問題,如何解決的。
(2)大體的原理。
(3)優點。
(4)缺點以及有哪些改進版本、拓寬到哪些其他領域,做了哪些變化拓寬的。
(5)列出代表文獻:第一次提出、里程碑改進、在不同領域的代表性文章。
(6)和自己課題怎麼結合:這個是思考的重點,穿插在以上思考中。
4、文獻普查:圍繞以上問題,需要選擇哪些文獻,精讀略讀怎麼安排,這就涉及到閱讀順序。有幾種策略:
策略(A):自學成才,耗時久,理解深,適合需要深入掌握的概念。
(1)先google搜索,有哪些概括性的介紹,維基百科或其他中文博客類的,先知道作者和代表作是哪個。
(2)查作者或該概念的官方網站,看有無系統介紹,很多作者會有入門式的介紹,把第3步中的問題都一一解答。
(3)查中文的讀書筆記,按google默認排序,不超過一頁,先瀏覽,找到2種:(a)深入淺出型,不講公式,就用通俗易懂的話解釋原理的;(b)專業技術報告型,有數學公式,有算法流程,系統全面又嚴謹規範的。
(4)找最近一篇全面、權威的論文,挑出裏面的原理介紹性部分,覈實之。
(5)以上過程,全部手寫筆記,有什麼疑問,覺得可以改進的點、和自己課題相關的點子立刻記錄。
(6)先不看具體文獻中採用什麼方法,而是自己先思考,如果這個用在圖像分類、行爲識別,我要怎麼做,記下來,等着和文獻的方法對比。
(7)快速瀏覽具體文獻採用的方法,對比自己的思路,看哪個更好,哪些還能繼續改進。
(8)寫成自己的大體思路和框架,發老師同學頭腦風暴,成型實現。
策略(B):他山之玉,速度快,易陷入他人思維,適合需要點到即止的概念。
直接找老師或同學請教,前提是能找到會這個的人,再者TA有空有能力幫你直接點撥要害,否則只會誤時費力,事倍功半。所以可遇不可求。
策略(C):中庸之道,適合大部分情況。

既要靠自己思考,又不能孤軍作戰,不要一開始就問別人,而是看到一定程度有個大概認識後,看到不懂的,如果發現困得太久,才及時請教他人。總之要一直衡量時間和效率的天平。

5、總結成文: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時理解再深,未記下來,再度回首也枉然。沒空的直接轉載精彩博文,有空的用自己的文字記下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