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讀了《人,績效和職業道德》,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分工的重要性是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收穫。
在看完這篇文章後,還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說道分工那就不得不提組長這個職位,一個團隊中必須選出一個決策者,這樣在遇到大的事情時纔會有人做決定,組長在團隊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組長必須根據每個成員的特點對其進行分工,只有一個好的分工才能保證項目又快又好的完成。分工完成後就到了團隊成員的磨合期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主見和思想,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可能會爭執起來,這時候該組長出面了,組長既要做一個正確的決定還得安撫好每個成員的情緒,讓每個人不能把情緒帶到工作中去。作爲這個組的一個成員,我覺着每個人也應該控制一下自己的小情緒,在一個團隊中,只要每個人都能夠包容一點,那麼無論大事小事都不會產生傷和氣這種事。

我認爲一般有過面向對象編程的人,認爲最難也最頭疼的就是設計了。每個踏上程序員的道路的人,在成功之前一定會遇上很多阻礙,可以說每個成功人士之前肯定有自己的辛酸史,但是我覺得程序員的成長比其他一般人的要困難得多,因爲他們每天都是面對的枯燥無味的代碼,而且程序員不做到精在社會上是難有作爲的。

一個好的項目,設計至少可以佔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我認爲設計主要有兩個思想,一個是高內聚低耦合,一個是設計應當以行爲爲中心而非數據爲中心,業界的話就是應當以需求爲中心。關於設計的爭論由來已久,在我看來,這是由行業性質決定的,軟件行業畢竟是爲其他行業服務的,因此分門別類,隨着經驗的增長業務能力逐漸要大過編程的能力,因此,程序決定業務還是業務決定程序就成了唯物和唯心的交火點,雖然近年來業務決定項目的爭論已經拔得頭籌,但是舊惡難消,仍有不少人堅決維護先決定項目框架,再分析業務配套相關技術的思路,這部分人,如果不是面向過程的年代發展過來的,一定是書呆子。業務決定項目,項目決定框架,框架決定編程語言,話說到底,根本原因是軟件行業是服務行業。這是根本,不要迷惑。

如果說在讀了這篇文章後給我的是道理性的啓迪,那麼在讀完一個程序員的博客後,我得到的是心靈上的啓發。博客中程序員介紹了他從畢業到工作到成功的歷程,從他的剛開始的狀況來說,可以說是起點比我們低了很多,那是的教育水平也許比現在低了很多,但是作者從來沒有放棄過夢想,他知道在學校由於時間的問題,必然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他知道自己必須在課餘時間再自學一點才能比其他的同學多點就業機會。就這樣他畢業後可以說是找到了工作,但是找到工作不一定適合自己,剛開始作者在一家公司可以說只是作者打雜的工作,那微薄的收入僅僅能夠維持家用,但是他並沒有就此自暴自棄,相反他找機會努力的讓別人發現他的價值。作者的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現在的我們在一個位置上呆習慣了,就不想發生改變總覺着現在的自己可以了,從而忘記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是什麼。我覺着現在的我們應該想這個作者學習,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是什麼,不要安於現狀,應該積極進取,爭取做最好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