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技術能力模型

 其實腦海中一直有個框架,關於技術能力模型的框架,今天把它好好理一理

 

我把這個技術能力模型命名爲 
ABC技術能力模型
A:attitude(態度)
B:behaviour(能力)
C:cognition(認知)

技術根源和技術的目的
是神說:”要有技術“,於是就有了技術嗎? 顯然不是,
看看互動百科對技術的定義
技術:技術就是通過改造環境以實現特定目標的特定方法。 
 
再看互動百科對技術目的性的解釋

技術的目的性

技術之所以不同於科學就在於技術是爲了滿足人的需要的人的行動方法。術是有目的,是以人爲本的,技術的價值也正在於此。沒有目的,技術就不成爲技術了。比如在地上挖一條溝,如果不告訴我們爲什麼要挖這條溝這個行爲就沒有技術的意義。如果挖這條溝是爲了修水渠灌溉,或是準備引水當護城河,或是排水設施,或是爲了種地,種樹,埋東西,挖東西,總之,必須有目的,一種行爲方法纔會帶有技術意義。

講得太好了,我就直接搬過來了,呵呵。

術是有目的,是以人爲本的,技術的價值也正在於此。沒有目的,技術就不成爲技術了。

技術是爲人服務的,這才能體現技術的價值。通俗一點說,技術是爲了解決問題而誕生和存在的。

 

所以,一個人的技術能力可以約等於這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ABC技術能力模型的本質。

 

解決問題其實有一個過程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動手解決--》總結反省

ABC貫穿於整個過程,整個過程的進行是否順利取決於ABC,而這個過程,又會加強你的ABC。是一個螺旋上升,良性循環的一個過程

 

發現問題

一個人如果能發現問題,表明這個人在態度(A)上是做的比較好的,他是用心的,去思考過的。並且他是精益求精的(C),認爲這種情況是有問題的,是能提高的。問題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方案。當一個問題提出來的時候,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大半了。

 

分析問題

發現問題後開始着手(B)去分析問題(C),找出問題的原因,一個人的認知能力(C)很大程度決定了這個分析的過程

 

動手解決

分析問題的原因後,接下來就是設計解決方案(B),並着手去實施和部署(B),把發現的問題解決,使事情變成期望的那樣。

 

總結反省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提高C)

解決過程中是怎樣克服困難的?(提高A和C)

解決過程中涉及到的周邊的期望?(提高C)

解決過程中帶來的成就感(提高A和C)

 

界定和衡量

下邊是我一種粗糙的劃分

T0::這個人不會解決問題,但也不會產生問題。

T- :如果說一個人的技術能力是負數,則表明這個人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產生問題。

T1:這個人可以解決自己負責的事情的問題

T2:這個人不但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還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T3:這個人不但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和幫助別人解決問題,還能解決團隊中的問題,比如優化流程,提高效率,激勵團隊,培養新人等等

T4:這個人不但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和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解決團隊中的問題,還能解決方向性問題。方向不對,跑的再快也沒用

T5:???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ABC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根本,解決問題反過來提高ABC。那我現在沒有一點ABC,怎麼辦?答案是:

fail to learn or learn to fail, there is no other way

如果還是很茫然,那就just do it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