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技術人員必須思考的幾個問題


  人們提到IT人的時候,總會想到他們呆板、不解風情,專注於IT技術,就算性感的美女躺在旁邊也無動於衷。在郴州招聘網上關於程序員招聘的崗位也不多,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雖說不能完全否定有這樣的情況存在,但這是IT人普遍的特點嗎?而其它行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那爲什麼人們總是拿程序員說事?有張網上曾經流傳的屌絲分佈圖上就顯示,程序員這一行高居屌絲榜首。

  1.搞IT的是屌絲、碼農、程序猿?

  而實際上,問題並不在於IT行業擁有這些固有的標籤,而是行業內的人看待自己的態度。IT行業大多都很辛苦,“朝九晚五”只是聽說過,很多IT人都沒有見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那麼,不排除某些程序員需要在苦中找樂子,好讓辛苦的工作多一份樂趣,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了,生活總不能像程序一樣執行。

  而正因爲IT行業很辛苦,整天只能與機器打交道,慢慢地就不想跟人說話、不想出門,經常就會有程序員在社交網絡吐槽。“程序猿”是用來形容IT人呆板、情商低的特徵;“碼農”用來形容程序員的工作跟農民一樣辛苦,賺不到錢;“屌絲”就是前面兩者的結合了。

  因此,程序員爲自己貼這幾個標籤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找樂子,另一個就是吐槽了。那爲什麼行外的人也來湊熱鬧?記得多年前,當筆者還是個朦朧的高中生的時候,就特別崇拜程序設計師,在我心裏他們就是社會的精英。而其他的人,對IT行業也很有神祕感。當時的人要想去編程,要麼有興趣和天賦,要麼畢業於相關專業,否則是難以勝任的。而現在的情況就不同了,外面的軟件開發培訓機構都在面向初中和高中畢業生招生了。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接觸到軟件開發,而進入這個領域的人中,能力參差不齊,目的各不相同,有發展得很好的,也有發展得不理想的。所以,行外的人印象中的高薪行業,行內卻有不少人並沒有拿到高薪;行外的人覺得這是一個精英行業,而行內不少人認爲自己跟工地上的搬磚工差不多。

  那爲何面對行外的調侃時,很多程序員表現得如此淡定?原因就很簡單了,如果程序員對自己都是這種“調侃”的態度,別人怎麼調侃都無所謂了,甚至還表現出歡迎或者引起共鳴。


  2.如何看待工作中的加班以及確保自身健康?

  加班可以分爲主動加班和被動加班。

  先談談主動加班,主動加班也是有不同的動機,很多時候分爲兩類,一類是熱衷於自己的事業,願意奉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事業上面;另一類是,回家後就找不到成就感與幸福感,還不如留在公司,可以做一些工作,也可以玩一會兒遊戲,一般不會有領導去幹涉員工在下班時間做的事情,而且還可以節約一點空調的電費,有些公司還會提供加班補貼,因此他們覺得多在公司呆幾個小時也挺好。

  而被動加班的原因就沒那麼簡單了。有可能造成被動加班的原因很多,它可能來自公司、領導、團隊、個人以及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

  在創業公司,因爲業務變動頻繁,公司的決策和方向,也會瞬息萬變,這就需要團隊成員花更多的時間去應對這些變化,因此正常的八小時工作制一般不適合創業公司,除非創始團隊足夠牛,能保證非常好的工作效率、市場洞察力和執行力。當然在大公司一般不會出現業務頻繁變動的情況,不然這家公司就是瀕臨倒閉了。在國內某些互聯網巨頭中,加班不僅已經成爲家常便飯,而且有時候可以以“變態”來形容。某985高校畢業生A在畢業後進入某互聯網巨頭(爲了保護相關人員或組織的隱私,本文儘量不出現特定人員或組織的名稱)承擔開發工作,在試用期三個月裏兢兢業業,每天晚上24:00左右下班回家,試用期結束以後,轉正考覈以優秀通過。A憑藉較強的學習能力,這時對自己項目組的業務和技術非常熟悉,已經可以提前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甚至還主動去改進項目組的程序。隨着工作效率的提高,A感覺沒有必要跟其他同事一樣必須呆到23:00之後纔回家了,所以慢慢的他提前離開了,23:30,23:00,22:30,22:00,21:30。隨着時間一點一點提前,雖然他的工作任務都保質保量完成了,但是他在領導眼裏被貼上了“不盡職”的標籤,月度考覈從最初的A滑到了C。

  而團隊所帶來的加班有些時候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涉及到團隊的分工與合作,如果經常出現團隊之間的協作導致的加班,那一定是團隊成員工作的耦合度太大了,就有可能是技術架構或者團隊分工出現嚴重問題。

  個人導致的加班,可能是由於自己沒有較爲準確地預估工作量,也有可能是自己拖延症嚴重,還有可能是自己對技術不夠熟悉等原因,其實個人原因最好解決,因爲自己可以輕鬆地找到這類加班問題的癥結,並對症下藥。

  其它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包括需求變動、硬盤永久性損壞等,都會帶來很多額外的工作量。

  而當前國內大多數IT技術人員都是被動加班,而且是強制性質的,只有極少數公司提供加班費。因此,很多技術人員只有兩種選擇,要麼適應,要麼走人。而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也很難期待當局會強烈干涉這個現象。

  前不久一則“深圳36歲IT男猝死馬桶蓋上”的新聞在互聯網引起轟動,一個清華畢業的程序員,在長期連續加班之後,終因身體透支過多,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倒下了。從尊重生命的角度來說,事業、公司和客戶都沒有自己的生命重要,若事業與生死只能選擇一個,相信絕大多數人會選擇生存。而從所謂的“XX比生命還重要”的角度而言,如果你能夠承擔長期過度加班所帶來的後果,或者原意像革命先烈一樣爲自己的事業獻出生命,那誰也沒法阻止你。


  3.技術牛人如何對待新手?

  在公司裏(特別是大公司),一般會有一些技術大牛,他們是公司核心的技術人員,支撐着整個公司的技術平臺。那些可以稱得上技術專家的員工,一般性情隨和,也表現得非常謙卑,他們對於技術新手的提問特別有耐心。但是也有少數技術還不錯的人,對於職場新手各種瞧不起,特別是對於新手程序員犯下的錯誤,他們會用儘可能高的音量指出錯誤,甚至是謾罵,以此來向周圍的人表明自己的技術是多麼牛。只能說,作爲IT技術人員,這樣的表現很不成熟。高手或專家都是從小白起家的,今天的小白也許就是明天的專家,根本沒有必要去嘲諷職場新人,那樣只會讓自己在同事眼裏的魅力大打折扣。


  4.是否經常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同事?

  程序員羣體有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總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而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有些人喜歡表達出來,而有些是埋在心裏。允許他人評判你的想法,客觀去分析他們的觀點,而不是粗暴地強加給他們,這是一種個人魅力。


  5.IT人可以做多久的技術?

  筆者在大學期間,經常聽人說IT人是吃青春飯的,過了35歲就寫不了代碼了。如果幹到了35歲還停留在寫代碼層面上,估計那時是幹不過畢業沒多久的年輕人了。


  6.如果某一天計算機自動編程不需要人類編程了,你還可以做什麼?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若未來機器可以代替程序員進行編程了,程序員還能做什麼呢?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消滅了很多傳統職位,但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程序員這個職位也許會有一天也被消滅了。當全球的IT公司都宣佈廢除人工編程時,程序員應該是回家還是轉行呢?


  7.如何定義成功

  畢業多年後,同學之間總會有人討論誰混得好誰混得差。那麼好與差的標準是什麼呢?是賺了多少錢,有沒有在北上廣深買房,當了多大的官、是否在BAT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判標準,但多數是以錢來衡量他是否成功。但成功的標準就這麼單一?如果一定得給成功下一個定義,那麼成功應該這樣來計算:

  成功度(S)=(工作快樂度*工作快樂權重+工作薪資*薪資權重+...+生活快樂度×生活快樂權重+家庭和睦度*家庭和睦權重+...)/n

  這裏S最大者纔是最成功的人。

  所以在這裏也請大家認真思考思考,好好計劃自己的未來。


(文章來源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