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版權和反壟斷須並行

(本文原載觀察者網:http://www.guancha.cn/Feedback/2014_08_14_256541.shtml

近日,微軟因涉嫌壟斷被中國政府調查,而微軟則表示將“配合調查”。至此,筆者期待多年的針對微軟的壟斷調查,終於到來了。

長久以來,中國政府一直面臨着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指責,缺乏對知識產權的尊重,還被認爲是中國缺乏創新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誠然,作爲軟件領域的知識產權的軟件版權,一直以來,的確沒有受到很好的保護。所以,大部分電腦上的WindowsOffice軟件,這兩個微軟的拳頭產品,都是盜版的。盜版雖然降低了中國社會信息化的成本,但也對中國民族軟件工業造成了巨大的打擊,而且這種打擊要遠甚於對像微軟這樣的國際巨頭的打擊。

盜版猖獗,軟件企業就無法獲取相應的利潤,以支持自己的進一步發展。長此以往,民族軟件工業自然難以成長,這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金山公司的WPS1988年,求伯君研發出了WPS(金山公司的辦公軟件產品),此後一直到1996年,“WPS就是電腦的代名詞,在國內辦公軟件的市場份額曾高達90%以上”(http://os.51cto.com/art/200811/98600_1.htm)。然而,由於盜版,“即便在WPS‘很火’的時期,WPS也沒給金山留下原始的資本積累。而薄弱的資本積累,在對抗微軟的時候則毫無底氣,只能被動應戰”(http://os.51cto.com/art/200811/98600_2.htm)。時至今日,雖然WPS OfficeWPS後更名爲WPS Office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294160100f5y6.html)系列產品依然有着頑強的生命力,但仍然無法成爲辦公軟件的主流。

也許你會說,盜版同樣威脅着微軟的銷售收入。的確如此,2011年,時任微軟CEO鮑爾默表示,雖然微軟中國的全年營收接近20億美元,但仍不及荷蘭來自中國的營收今年將佔微軟總營收的5%”(http://tech.sina.com.cn/it/2011-05-27/08145578360.shtml)。要知道,荷蘭人口還不到1700萬。因此,作爲微軟,可以將此作爲盜版損害其利益的有力證據。不過換一個角度看,這也說明中國市場對微軟的全球營收並不重要。作爲國際巨頭,微軟自然是全球佈局,中國市場掙得少,世界其它地方掙得多就行了,中國的盜版傷不到微軟。是的,微軟還得針對中國市場,對其產品進行漢化處理。但懂得軟件開發的人都知道,這隻涉及到軟件的界面問題,根本不涉及軟件的核心開發。因此,雖然微軟爲軟件的研發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但針對中國用戶的研發投入,實際上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雖然只有20億美元,但是筆者相信微軟還是賺。

不過,對於像金山這樣的本土企業來講,它們在成長期時,國內市場幾乎是唯一的市場。盜版讓他們在國內掙不到錢,他們也沒法像微軟那樣在世界其他市場掙錢。所以說,盜版傷不到微軟,但對民族軟件企業的打擊卻是致命的

好在金山夠爭氣,在微軟和盜版的雙重擠壓之下,WPS Office不但沒有死,後來反而出現了發展欣欣向榮的景象(http://www.wps.cn/)。2006年,WPS Office進軍日本市場,時至今日,已取得不俗的業績。其實只要稍作分析,就能看出金山在日本市場的成功,是很自然的。日本是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因此WPS Office在日本沒有盜版之憂。微軟的Office軟件雖然功能強大,事實上處於壟斷地位,但正因爲此,其價格也很“強大”。而對於很多用戶來說,根本用不上那麼多的功能。這時,功能雖少一些,但技術並不賴,並實現了與微軟Office的深度兼容,而價格卻很體貼的WPS Office自然受到這些用戶的青睞。這說明,只要版權得到了有效保護,民族軟件企業是可以和國際巨頭同臺競技的

還有人認爲,微軟實際上是在故意縱容盜版。通過盜版,推廣它的產品,培養用戶習慣,形成事實上的標準壟斷,並打擊競爭對手。(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8-10/25/content_10249185.htmhttp://it.sohu.com/20080826/n259217624.shtml)。還是以WPS Office爲例。如果沒有盜版的微軟OfficeWPS Office完全可憑價格優勢在國內市場佔得一席之地,就像在日本市場那樣。可現在有了廉價的盜版微軟Office,用戶自然選擇功能更強大的微軟Office,而不再理會正版的WPS Office。等到用戶已離不開微軟產品之時,微軟再揮舞起“反盜版”的大棒,收割高額利潤。

斯諾登事件和近期的蘋果手機後門事件告誡我們,對外國信息技術產品的依賴,是我國信息安全的重大隱患。而排除這一隱患的唯一出路,是扶植民族信息技術產業,以擺脫對國外產品的依賴。而若要民族軟件工業繁榮發展,國家就必須下真功夫,切實加大對軟件版權的保護力度,維護民族軟件企業的合法利益。

然而,僅有版權保護,還不足以支持民族軟件企業的發展。

在軟件領域,微軟已形成事實上的壟斷,並常用這種壟斷優勢打壓競爭對手,這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與網景公司的瀏覽器大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互聯網開始在美國崛起。一家叫做網景的公司開發了一款名爲Navigator的瀏覽器軟件,便於用戶查看互聯網上的內容。起初瀏覽器技術並未引起比爾蓋茨的重視,等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網景已經做大。爲了打擊網景,微軟開發了自己的瀏覽器產品Internet Explorer(簡稱IE,你現在看這篇文章,用的也許就是IE),並將其集成在自己已取得壟斷地位的Windows 95中,捆綁銷售。這樣,用戶購買了Windows 95,就有了瀏覽器,爲什麼還要另外花錢購買Navigator呢?由於絕大部分用戶電腦都使用Windows 95,微軟此舉對網景的打擊可想而知。一家優秀的企業就這樣被斷送了美好的前程。如果網景未遭此厄運,想必如今已成長爲一家優秀的大企業。多一個競爭者,業界就多一分活力,用戶也多一分實惠。

事實上,一直以來,微軟就被壟斷官司纏身。如,2007年,微軟因壟斷在歐洲敗訴,其原因之一就是在其Windows產品中集成媒體播放器(看看你的電腦裏有沒有一個叫做“Windows Media Player”的軟件,就是它),以打擊其他播放軟件廠商,與打擊網景的手法一致http://www.sipo.gov.cn/dtxx/gw/2007/200804/t20080401_353570.html)。2005年,微軟因在其Windows產品中集成MSN即時通信軟件(又是集成,捆綁銷售),被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KFTC)處罰3543萬美元(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11/02/content_6995130.htm)。

從中可以看出,微軟一直在非法利用自身的壟斷地位,排擠競爭對手。因此,如果僅有版權保護,而放任微軟壟斷,民族軟件企業照樣在微軟的擠壓下難以生存。壟斷也意味着用戶沒有其他選擇,只有被迫選擇高價的微軟產品。這樣一來,中國就真成“最大的輸家”了。所以,嚴厲打擊微軟壟斷,是中國政府的唯一選擇。只是,這一天,我們等得已太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