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爲鑑”-企業信息化的梳理-前言

    本文純粹是一時興趣,個人見解,不知道能寫到哪裏,更不能和大家們的文章相比:)

    在IT這個圈子也混了不短的時間了,企業信息化一直是一個大話題,所有的IT人、管理者、甲方乙方、研究者實踐者,etc。大亂鬥!

    我入行開始從行業的軟件開發和項目實施,到現在針對企業的IT基礎架構設計,也算是軟硬兼施,十八般兵器樣樣耍了一遍。雖然行裏有共識叫“一天不學習,就會和其他人(尤其是新人)產生技術代溝”的說法,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呵呵,但是10年的經歷和經驗是學不來的。

    趁着當下從“雲”“物聯網”等等概念也好,技術也好,發展方向也好所帶來的再一次的信息化大融合,對以往企業信息化做個小小的梳理,從時間和歷史的視角看一下IT信息化的發展。正所謂“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爾:)

    正如前面說“一天不學習,就會和其他人產生技術代溝”,IT是一個相當耗費腦細胞的行業,是一個競爭相當慘烈的行業。老話講“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一門手藝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傳統思想,計算機這個當初的洋玩意,最能體現“手藝”的東東成了十幾年的熱門職業選擇。

    可是隨大流,盲從又造成了現在信息化的短板,真真正正的IT人才並不多見。和其他行業差不多,覺大部分都是純粹的“手藝人”,取個比較潮的詞叫沒有“原創”“創新”,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就是稀有動物啦。

    對於我這個不是計算機專業的半吊子IT圈裏人來說,拋開教育現實的問題,基礎的理論缺陷導致做個IT人才更難。但是正因爲如此,做爲這篇文字的第二個初衷,我想從過往經歷中找出一些線索來,讓自己對信息化看的更加清晰一些,不要被技術和經驗晃花了眼睛,束縛住腦袋。

    既然是“以史爲鑑”就需要以時間爲主線,既然是時間就要有起止,既然是主線那就要有個核心內容。我想時間從久一點說起更完整一些,止的話不知道寫到哪裏,哪停算哪吧:)大的核心是企業信息化,內容準備分3個方面相互對應,也可以說是視角和層次,這和我現在的工作領域有關。

    框架如下:

1、企業的發展:計劃經濟------外方進入---------市場化----------國際化-------當前

2、企業信息化:基本沒有------電算化爲代表----MRP爲代表----erp爲代表----雲計算

3、IT基礎架構:PC機文字處理----網絡的應用----數據暴增-----數據中心-----虛擬化

    這篇文字不打算每一樣都深入,達到拋磚引玉,條理清楚就算達到要求了。按照框架估計文字總篇數控制在15片左右,今後看起來不算累:)

    有一本書《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我沒看完過,因爲我看的時候當時的那個時機已經過了,但是在裏面有兩點理論我很認同,也是符合當前IT大變革的理論。“戰略轉折點理論”和“10倍速變化理論”,我竊認爲符合當下,有了“戰略轉折”的基礎,就要抓住“10倍速變化”的機遇!

    我是一個很懶的人,希望有看這篇文字的兄弟姐妹們不要因爲不常寫字砸我雞蛋,呵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