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4 苏州印象

 

苏州印象
我小学四年级开始年开始集邮,至今已经有不少邮票。在我的集邮册里,有一张95年发行的小型张,画面是开阔的太湖湖面。画面所呈现的太湖景色淡雅却又充满生机,远处渔舟点点,近处青山秀丽。最醒目的要算是湖边上的一块大石上写着的“包孕吴越”几个大字。“包”,“孕”这两个字用得妙极。太湖一时间似乎有了生命,极具母性,犹如一位正在哺乳的母亲。而吴越子民两千五百年来就在母亲的眷顾下,随着山河变迁,朝代更迭,历经盛世。这张名叫《太湖》的小型张或许触动了我的某一根弦,给中学时代的我乃至现在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当然想不到若干年后我也会生活在这方土地上。                                                         
 
大学时代,没有来过苏州。倒是尝过到苏州旅游的同学带回来的豆腐干。我是个典型的食肉动物,所以对那著名苏州豆腐干没有一点兴趣。2000年,去过一趟周庄,那是我最接近苏州的一次。小桥,流水,摇橹船,渔歌,太湖等等一如陈逸飞先生笔下的画作,江南水乡韵味十足。但是画作毕竟是画作,陈先生的《故乡的回忆》并没有告诉大家,周庄的流水其实很脏。周庄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但是颇怀念以沈万三的名字命名的猪蹄膀, 简称“万三蹄”。尽管有各种传说,我还是觉得“万三蹄” 这样一个名字似乎缺乏对古人的尊重。周庄历史上的兴盛很大程度得益于江南富豪沈万三,正是他利用了周庄便利的水上交通经营出海贸易,使得周庄迅速繁荣起来。沈万三虽然富可敌国,但是由于开罪朱元璋而命运悲惨,被发配西南充军,客死他乡。“富”其实是不可以敌“国”的。
从2002年7月15日,我到艾默生报到算起,已有四年了。除去在外地培训的日子,在苏州呆的日子也有三年整。
 
初来乍到,觉得最与众不同的是干将路。第一次坐车经过干将路的时候就发现,作为城市主干道的干将路的路中央还有条河,真不愧是水乡。到今天,干将路已经成为了苏州最容易堵车的路段了,有人认为路中央的小河似乎有理由被填掉,用于拓宽马路。个人觉得拓宽马路解决堵车的问题有多种方法,填掉小河大可不必。“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无根的民族”,失去水乡风情的苏州也会显得单薄一些吧。但是,事情矫枉过正却会显得更加失败。干将路边上的公共汽车候车亭就是一个例子。候车亭本身设计古香古色,也着实花了心思,可是放在繁华的干将路上与周边的现代化的建筑群一对比就会觉得非常的突兀。我不懂美学,也不懂建筑设计,但是世间万物不过逻辑两个字。后来媒体报道,这些候车亭是苏州那位贪污逾亿元的副市长的儿子承建的,每个造价高达10万元。一时间流言四起。
 
来到苏州后租住在一位寡居的苏州老太太家里。她是房东,我是房客。老太太64岁,她的女儿已经结婚也在苏州,两个儿子都在常熟工作,都不住在一起。她性格有些孤僻,可能是因为太孤独了。老太太经常说起她过世六年多的丈夫。她丈夫是苏州大学历史系的老师,显然老太太十分崇拜她的丈夫,说他有学问,会书法,会画画,多才多艺等等。同样显然的是她对丈夫充满怀念。所以,每每说起,首先是自豪的神情,然后黯然神伤,有一次说到动情处掉了眼泪,“不思量,自难忘”。人生如白驹过隙,我们都应该珍惜眼前人。没有最好的人,只有正巧出现的人。然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便是理想爱情。
 
老太太有时候却像个小孩,儿媳妇给她买了一件花衬衫,开心得迫不及待的拿给我看。那个开心的样子就像个馋嘴的小孩得到了一块糖。为了使她开心,我说了很多善意的谎言,诸如“真好看”,“料子手感很软”等等。房东太太会让我想起父母,我家穷困,是他们含辛茹苦把我抚养大,攻书教学。陈百强唱道“亲恩应该报,应该惜取孝道”,强烈同意。
 
我在老太太那前后一共住了一年左右, 我搬走不久后,老太太把房子卖掉了,我们也失去了联系。我怀念善良的苏州老太太。
  
来到了苏州,觉得不读一下她的历史有些惭愧,于是也找了些书看。
 
我读到的史书最早对有关苏州的记载是春秋时代的晋楚争霸时期。那时晋国为了牵制逐渐强大的楚国,扶持并联盟了在楚国的东南边的吴国,那时的诸侯王叫寿梦,姬姓。之后吴国迅速强大,直到公元前514年,史称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夫差老爸)令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起“七堰八门六十坊”的阖闾大城。从唐代起,苏州已是天下闻名,成为当时仅次于都城长安的繁华都市。这一点,从白居易的诗句里就可以说明,“苏州太繁雄”,“苏民福而庶”。到了宋,元,明,清四朝,朝廷均倚江南漕粮为命脉,苏州所供的粮食,冠于各地。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所以,说苏州历经盛世一点也不为过。如今的苏州,更是被称为“盛世苏州”。
 
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的经济发展呈明显放缓的今天,长三角的城市经济依然如日中天的迅猛发展着。苏州更是个中翘楚,她的世界工厂地位正在撼动东莞和深圳。今天的苏州古城区,基本上就是阖闾大城的规划,至今历经二千五百多年仍然保持了基本不变的格局。最古老的盘门水陆城门仍保留完好。如果说古城区是传承苏州千年传统和文化的沉淀的身躯的话,古城区东西两侧的中新合作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就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带着苏州这座城市腾空而起。园区和新区,标志着苏州新兴工业城市的身份。可喜的是,苏州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她传统的优势——旅游业——并没有丢掉,并且也有健康的发展。对于旅游业,苏州人是行家里手,驾轻就熟。各大园林,虎丘等知名景点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经营良好自不必说。就连小小的金鸡湖,也成为著名的景点了。有一次我在一个旅行社的广告上惊奇地发现,我们的金鸡湖紧跟着虎丘,拙政园,成为广告上面的重要卖点。今天的金鸡湖,确实也无愧于一个来苏州旅游的好去处,现代大道景观大桥,湖心岛,湖滨公园,音乐水幕电影等等都颇具现代都市的气息。最近的消息,中国著名的电影金鸡奖落户金鸡湖,金鸡湖成为金鸡奖永久的评奖基地。苏州人对于旅游这个产业的操作技巧的高明之处,可见一斑。今日的苏州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可谓盛世。
 
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繁华的背后往往更需要冷静而理性的思考。苏州的经济模式一度成为社会的热点,被***得最多的是以低廉的地价换取投资,有学者预言,2020年后苏州政府将会处于无地可卖的窘境。另一个被诟病的现象就是“富裕的苏州,贫穷的百姓”。把苏州的人均收入水平和GDP的水平与周边城市一比较,就会发现事情并非空穴来风。这很容易理解,苏州的外资绝大多数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失去了耕地(廉价地变成了外企的厂房)的苏州百姓提供的是廉价劳动力,回报自然就低。作为一个新苏州人,我关心留意这些事情,但是我不觉得我能做些什么。作为个人,这些事情似乎颇为遥远;但是对于城市,事关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对那些政府领导而言,这真是值得深思得问题。在中国,政府强势,自上而下的改革是最有效并且代价最小的,但是前提是要有英明且负责任的领导才能少走弯路。我所在的研发中心,据说是工业园区少数真正搞研发的企业。我们公司最近常有政府官员来视察,上至国务院副总理,下至人大代表。有趣的是我每次都没看到主角,倒是一定会收到一封提醒搞好办公桌“5S”的Email。造成了我微软的Outlook比中国政府的官员更加敬业的印象。考虑到中国政府官员的工作风格,我还是意识到这些都是苏州经济试图转型的先兆。可喜可贺。
 
我喜欢名山大川多于小桥流水,我喜欢大海草原多于亭台楼阁,可是我喜欢苏州多于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喜欢一座城市需要理由么?喜欢一座城市需要理由的,或许是因为习惯了她的生活节奏,又或许是因为她的人和事…….
 
苏州城古老却又现代,恬静却又充满活力。
苏州人温和,安静,内敛,与人无患,与世无争。
 
我是一名新苏州人。
2006年9月5日星期二 夜
陈毅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