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一個產品經理的方寸江湖


  2008年11月11日,深圳飛亞達大廈10層,騰訊總部,馬化騰穿短袖T恤,斜坐在椅子上。
  “和平面媒體這樣聊天比較好。我對鏡頭不太舒服,也不太喜歡應酬。”
  這一天,騰訊舉行10週年慶典。
  辦公區內,到處能看到QQ公仔及其圖樣。環形展示區內,除了企鵝飾品和公仔,顯眼處,是飛利浦剃鬚刀式的騰訊大廈效果圖。
  150米,39層,86000平方米,即將落成的騰訊大廈,是深圳高新區地標性建築。
  10月底,2008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公佈,37歲的馬化騰名列第九,身家107.4億元人民幣。
  “有時候不辛苦但是壓力大,有時候辛苦但是壓力不大。”回顧過往,馬化騰說。
  1
  “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只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爲我帶來了啓發,只要去做,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8年11月,馬化騰和張志東等5人,湊了50萬元人民幣,註冊了騰訊。
  這之前,1993年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後,馬化騰一直呆在潤迅。那會兒,馬開始泡慧多網,丁磊、求伯君都是他那時候混BBS結識的。“在網上我纔會興奮。”
  創業之初,幾個創始人每天在一起吃午飯或晚飯,用這個時間來溝通。經常吵架、拍桌子,甚至相互不理睬。馬化騰從來不吵,只會生氣。
  爲了一個項目,幾個人常常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爲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馬化騰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而只帶“工程師”頭銜。“當時爲了謀生,啥業務都敢接,做網頁、做系統集成、做程序設計……”
  1996年以色列人開發出ICQ即時溝通系統。1999年2月,馬化騰開始開發OICQ時,中國市場上已有了其他版本漢化ICQ。
  “當時我也不知道怎麼賺錢,只是覺得讓別人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你,肯定會有用,就做了。”
  2001年3月,爲了應付ICQ的版權官司,馬化騰將軟件名稱改爲QQ。
  2
  “2000年初,盈科數碼和IDG兩家一起壯着膽子投資了騰訊。兩家公司一共投了220萬美元,拿走騰訊40%的股份。”
   2001年,納斯達克已經快崩盤了,IDG開始找下家。“新浪、搜狐對騰訊都沒看上眼。”馬化騰記得當時古永鏘(時任搜狐COO)和馮珏(時任搜狐副總裁)都到騰訊看過。那年春天,馬化騰到新浪見了王志東和汪延,但後來都沒了消息。
  這不是騰訊第一次要出手。
  在盈科數碼和IDG進來之前,1999年11月,騰訊賬上只有1萬多元。馬化騰去找聯想投資,結果,連報告都沒遞到朱立南手上,下面人就說看不太懂,把他打發走了。
   這之前,馬化騰找到廣東電信,出價100萬元,廣東電信還價60萬元,還是沒賣成。
  “談判賣QQ的時候,我心情非常複雜,一連談了四家,都沒有達到我們預計的底線,在這種情況下,我決定留下QQ自己養大。”
  融資過程中,馬化騰做了兩次腰椎手術。
  3
  “創業第一年裏,我們一直喂不飽那隻小企鵝,賺錢模式看不到。那個時候時間好像過得特別快,稍微一眨眼,一個月就過去了,意味着你又要給員工發錢了。”
  “爲了那隻喂不飽的小企鵝,我們到處去蹭服務器,還到各大高校網站聊天室裏去灌水。起初很多人看不上QQ,一邊用一邊嘟囔着‘這垃圾,要不是上面美眉多,我纔不用呢’。女孩子是吸引男孩子的動力,破解了用戶感受,QQ的量就噌噌地往上竄。”
  只用了一年多,騰訊就迅速擁有了逼近億級的註冊用戶量,但馬化騰卻苦於沒有收費渠道。
  2000年底,中國移動推出“移動夢網”,實行手機代收費分成。馬化騰開始做短信,2001年底,騰訊實現了1022萬元人民幣純利。
  2002年初,馬化騰買了輛沃爾沃S80,香檳色,70萬元。
  4
   受韓國企業啓發,騰訊開始推QQ秀。用戶激活該功能後是近裸形象,沒人願意光着身子面對好友,馬化騰開始賣虛擬服飾。受新浪啓發,騰訊開始推短信和鈴聲;學網易推出交友業務QQ男女;學盛大開展網絡遊戲。
  2002年,騰訊淨利潤1.44億元;2003年,騰訊淨利潤3.38億元。2004年6月16日,騰訊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馬化騰持14.43%股份。
  “初期運氣佔得比較重,至少70%。但是2001年之後,主要還是靠自己。我也沒有什麼特別幸運的事,不幸的東西也挺多的,就是自己要去扛、自己想辦法,後期要靠自己。”
  5
   “最開始我媽不同意,我爸挺支持,可最早的董事長卻是我母親。”馬化騰回憶。
  馬化騰1971年10月生於汕頭,上面有個姐姐。1984年,隨父母從海南遷至深圳。1998年11月,馬化騰拿着母親的退休證去註冊公司。這位法人幾乎沒來過公司。“可是她很負責任地幫我整理財務報表。”
  “後來公司搬家,搬那些桌椅板凳的都是家裏人,因爲公司要減輕負擔。”
  6
   2003年開始,馬化騰先後進入門戶、電子商務、在線遊戲、搜索等多個領域。
  由於擁有龐大的註冊用戶基數,騰訊推出任何一項產品和服務,都能享受到其帶來的好處。馬化騰開始成爲互聯網“全民公敵”。
  “我們也並不是說去搶別人的東西,這邏輯不對。就像同樣開飯館,我最開始賣豆漿,慢慢地我發現老來喝豆漿的客人還願意吃油條,正好我有這個技 術,當然我就會嘗試着開始賣油條。這時候你也可以賣豆漿啊。客人最終選擇到我的店還是你的店,不會是因爲誰家賣的東西種類多,只能是因爲誰家豆漿、油條更 好吃,或者說哪家店衛生和服務好。不過用戶同時可能還想吃海鮮火鍋,我沒那技術,當然我也就不做,做肯定會賠錢。”
  7
  “企業不會是爲了做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才存在的,總不能說非要做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才叫創新吧?騰訊一直是根據市場發展和自身戰略做決定,也並不是說別人做的東西我們就一定會做。” 
  馬化騰如此迴應“抄襲大王”稱號。
  “我不盲目創新,微軟、Google做的都是別人做過的東西。最聰明的方法肯定是學習最佳案例,然後再超越。”
  “騰訊內部,構思一個項目往往很早,比如電子商務,但往往要擱置上一兩年才正式推出。因爲資源有限,一段時間只能專注在一個業務上,業務要排優先級。”
  “我不爭第一,沒意義。新產品一出來就要保證穩定,不能想怎麼改就怎麼改,要慎重。”
  “我是騰訊最大的產品經理,任何一個產品我都會去看,要不然怎麼能知道一個產品或者服務到底好用不好用,要不然怎麼知道問題出在哪?”“我們一直抱着誠惶誠恐的心態。”
  8
  “我是偏技術和產品的,個性實際一些,不是很全面化,和丁磊比較接近吧。對戰略和產品的方向和度的把握還可以,但要我去管理和對外交流,KPI打分什麼的,我可能做不來。”
   因不事外交,馬化騰只把工作分爲兩部分:內部看“人的問題”,外部看“未來做什麼”。兩相結合,結果就是他會每每參與到新業務線孵化。而每天工作間隙,他會把IT類網站看上幾輪,一旦發現什麼合適的創新,就想辦法移植到騰訊來。
  馬化騰每天一包煙,花大量時間和精力來體驗公司產品和服務。
  除了工作,馬化騰愛好天文,閒下來,馬化騰會和公司愛好天文的同事交流,或買些天文類雜誌看。
  “管理方面的書,知道了也就夠了。不會因爲你知道,企業就能變得怎麼樣,還是得看你做的事情。”
  9
  馬化騰並非一邊倒的讚譽。爭議集中在:一是該不該把北京理工大學老師陳壽福送進監獄。據稱,“珊瑚蟲QQ案”一開始,業內大佬雷軍、蔡文勝曾向馬求情,但馬態度堅決。二是騰訊將15名跳槽到51.com的員工告上法庭,此事曾被描繪成騰訊“以大欺小”的不道德行爲。
  當然還涉及其他業界糾紛、內部恩怨,不一而足。
  10
  “我們就是普通家庭,沒什麼特殊的,頂多房子大一點,也沒什麼太大變化,潮州人習慣喝粥,還是這樣。”
  “現在成家了,有了小孩,要照顧家裏,會佔用一些時間,跟單身漢不一樣了。工作方面呢?沒有太大的分別。我始終是產品經理的角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